冀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鳥是樹的花朵》教學反思
我們研討的主題是“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以讀為本”,所以在對本節課設計之前,我本著這樣的目標: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在讀中塑造美好的心靈。當然,今天的課堂上的效果,和我的預期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這是一篇充滿了詩意的文章。在本課時,我將重點定位于理解鳥是樹的花朵的意韻,感受鳥兒給冬日帶來的溫暖與快樂、生機與活力,享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趣。所以我重點從以下幾點入手:
1、通過對比,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到,落光了葉子的樹顯得寂寞、沉悶,而有了鳥的樹則顯得生機盎然,借此突出鳥兒給樹帶來的活力,帶來的美麗。
2、我們都知道散文的特點“形散神聚”,所以我抓住了一根主線——鳥是怎樣的花朵?以它為切入點,把握文章的脈絡,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鳥是樹的花朵”表現了鳥對樹的重要性,樹缺少了鳥就沒有了生氣,而鳥則少不了樹的支撐。
3、貫徹“以讀為本”離不開“讀”和“悟”,有悟才有得。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提高閱讀能力,達到“得”的目的。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主去讀,整體感知課文大意。在這一基礎上,才指出重點句、段,讓學生細讀,在細讀中找出精彩語句認真品讀,讓每位學生都有充分地“讀”和“品”的機會。通過“鳥是什么樣的花朵?”這一問題的啟發、引導。學生在讀的實踐中就有了悟的`方向。然后,再引導學生說說讀懂了什么?悟出了什么?你該怎樣去讀?這樣學生不但在讀中有所悟,而且又以“悟”促進“讀”,形成讀與悟的良性循環。這正應驗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一千古名言。
在本節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的目的性不強,選擇朗讀方式的隨意性比較大,學生朗讀效果提升的不明顯。此外,教師與文本的融入度不夠,所以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高度不夠。通過此次研討,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要想讓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首先解讀教材是根本,同時,引導學生有目標的讀,恰當的選擇讀的方式也猶為重要,讓學生由淺入深地感悟文本,理解文本,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一節課下來,我收獲頗豐,也得到了鍛煉。
【冀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鳥是樹的花朵》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整冊教案《鳥是樹的花朵》的教案04-26
冀教版語文《伙伴》教學反思01-20
冀教版《伙伴》語文教學反思01-18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母雞》的教學反思07-09
冀教版語文第四單元教學反思03-17
冀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6-02
冀教版六年級語文階段教學反思12-18
冀教版六年級語文單元教學反思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