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七年級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七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偈炀毐痴b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鄯e累文言詞匯。
二、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前準備
①搜集孔子及其《論語》的有關資料。
、陬A習課文。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俳榻B孔子及其《論語》。
、诶首x、背誦課文。
、垩凶x前五段內容。
二、教學設計
1、導入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F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2、板書課題。
3、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4、朗讀課文
、俜蹲x
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谌帻R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壅、正字
理解課文內容
①理解重點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粑崛杖∥嵘!魷毓识隆魧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粽d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粢娰t思齊焉!羰坎豢梢圆缓胍!羲蓝笠!糁砂刂蟮蛞病!羝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诶斫庹n文內容
5、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
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6、作業
①背誦課文。②抄寫、識記字詞。③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論語》七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論語》教案09-05
七年級上冊語文論語教案02-24
七年級語文《論語》六則教案09-12
七年級上冊語文《論語》十則教案11-11
高一語文《論語選讀》教案09-22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則教案設計08-17
高二語文論語十則教案12-25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論語》復習要點08-18
七年級語文七年級語文《安要塞鼓》教案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