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
2.圈出不理解的詞句,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
3.了解陳景潤抓緊分秒,不知疲倦地學習和工作的故事,感受任何一項成果取得的背后必須有毅力支撐。
教學重、難點:
圈出不理解的詞句,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揭示課題。
1.體驗引入:同學們,前兩天數學老師給我們做了一道難題,你們做得怎么樣?
過渡:在世界上有一道著名的難題——“歌德巴赫猜想”。雖然至今無人能解答。但是,許許多多科學家為了解這道難題用了一生的時間。其中有一位是我們中國的數學家——陳景潤,他耗盡了畢生的精力解這道難題。
2.出示生平:(陳景潤)讀讀陳景潤的生平介紹,說說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3.出示課題:陳景潤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
(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1.學習卡:
1)默讀課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組內合作,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2.學生質疑。
3.交流歸類:
1)黎明、朦朧、曙光的意思,在文中說明什么?
2)沉浸、游弋、毫不在意的意思,用了這些詞說明什么?
3)陳景潤為何舍不得浪費這幾分鐘?
三、學習課文,釋疑解難。
過渡:現在,我們就圍繞這三個方面,自己讀課文,對感興趣的問題尋找答案。
1.學生嘗試釋疑。
2.交流反饋:
1)黎明、朦朧、曙光……
◆學生交流(說到陳景潤早早地起床,不辭辛苦地學習即可)
◆教師引讀:當……陳景潤已經……;當……已……;……已……
◆小結:是呀,一日之計在與晨。陳景潤就是這樣孜孜不倦(板)地學習。
2)沉浸、游弋、毫不在意的意思,用了這些詞說明什么?
◆學生交流。(說到陳景潤陶醉在書堆里,忘了自己,忘了周圍的一切,什么都不在乎即可)
◆指導讀句。
為了攻克數學難題……忘了周圍的一切。
此刻,他望著那緊鎖的門……埋頭讀書去了。
◆小結:陳景潤就是這樣每天忘我地學習。(板)
3)陳景潤為何舍不得浪費這幾分鐘?
◆學生交流。(幾分鐘合起來就是很多時間,陳景潤就是這樣日積月累,才能學到這么多本領。)
◆文中提到了那些個幾分鐘,一起讀一讀。
◆小結:這是多么平常的幾分鐘啊!陳景潤就是這樣抓緊分分秒秒,學會了英、俄、法、德四門外語。(板)爭分奪秒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個幾分鐘可以利用呢?
◆說話訓練:我的日常生活中,在,需要,可以。
★能說出一種情況。
★★能說出兩種情況。
3.總結: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了摘取數學皇冠上的寶石,陳景潤爭分奪秒、不知疲倦、忘我地學習工作,真令人欽佩。
四、真情感悟,師生共勉。
1.小練筆:
那我們在做難題時,有的`同學通過各種努力,取得了成功;有的同學努力了,但沒有成功;還有的同學一碰到難題就退縮了。每位同學都有感受。學了這篇課文,想想自己,把心中的感受寫下來。
2.指名交流。
3.聽了大家的感受,老師也深有感觸,想把華羅庚爺爺的一段話送給大家,讓我們共勉。
(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A羅庚)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1、在課文語言環境下理解“不知疲倦、孜孜不倦、沉浸、游弋”等詞語。
2、在圈劃關鍵詞的實踐中,感悟陳景潤是個不知疲倦的人。
3、認識排比句的語言形式,了解排比句的作用,嘗試運用排比句進行造句。
教學重點:
在圈劃關鍵詞的實踐中,感悟陳景潤是個不知疲倦、孜孜不倦的人。
教學難點:
認識排比句的語言形式,了解排比句的作用,嘗試運用排比句進行造句。
教學準備:
制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不知疲倦的人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33課,齊讀課題——不知疲倦的人師:課題中的“不知疲倦”是什么意思?
師:回家自習過課文了,課文中有一個意思相近的詞語,想想是哪一個?
1、“孜”是左右結構,左邊是個子,但是子的一橫變成了提(板書:孜孜不倦)
2、孜孜不倦什么意思?孜孜:勤勉,不懈怠,形容非?炭嗲趭^不知疲倦。
師:那課題中不知疲倦的人指的是誰?
生:陳景潤(板書陳景潤)
師:是的,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為了解開被譽為“數學皇冠上的寶石”——哥德巴赫猜想,用盡畢生的時間和心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陳景潤,看看他是如何摘取這顆皇冠上的寶石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輕聲地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且想一想從那句話看出陳景潤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字詞預習(第一組朦朧一沓第二組攀登曙光第三組沉浸游弋)
師:我們先來讀讀這些詞語,第一組誰來讀。(每組讀完再點評)
第一組
①朦朧
師:你把這兩個字的后鼻音讀準了,跟著他一起再讀一遍。
、谝豁
師:沓是個多音字,這里讀dá,還有一個讀音念——?tà,紛至沓來的“沓”,沓在這里還是個量詞,除了說一沓數學演算手稿,我們還能說一沓?
第二組
、倥实菐煟号首止P畫比較多,數一數共有幾筆?登字的第三筆應該是?(撇)
②師:曙光的“曙”有什么好方法來記住他?(學生說:右邊是聲旁,警署的署。不要和暑假的“暑”混淆了。上面是個扁扁的四,不是日。)
第三組
沉浸、游弋
、俪两航胨小1扔魍耆幱谀撤N境界或思想中。近義詞:沉醉,陶醉
、谟芜鞘裁匆馑?泛指在水中游動。文中比喻潛心研究數學
師:一起把這些詞語再讀一遍。
師:讀過了課文,說說你覺得陳景潤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交流對于陳景潤的感受,隨機點評。師點評:是啊,課文的第一小節就在為我們介紹陳景潤。(出示第一小節)
師:第一小節短短一句話,介紹了陳景潤三個特點,哪三個特點?
師:(生朗讀第一節,交流三個特點)師:第三點你能不能也用一個四字詞語或者短語來概括?(板書:爭分奪秒)
師:課文就是從不知疲倦,孜孜不倦,爭分奪秒這三個方面介紹陳景潤的。這三點分別體現在課文中哪幾小節呢?(2小節一點,3、4小節一點,5節一點
三、分組學習,學習探究
分小組研讀從哪些語句中體現了陳景潤這三個不同的特點。
學習第2小節
師:根據下面的填空。我們來具體說說從哪里看出他的不知疲倦黎明到來之前(天未亮時),陳景潤已經__________;初照的曙光(天剛亮時),陳景潤的床邊已經__________;上班的鈴聲還未敲響(上班之前),陳景潤已經__________。
師:讓我們想象一下,黎明到來之前到上班之前這段時間,陳景潤在學習和工作,你們在干什么呢?天未亮時,大家還在睡覺,陳景潤已經朗讀外語,說明他——;天剛亮時,大家還在躍身起床,陳景潤已經在演算題目,說明他——;上班鈴聲還未敲響,別人還在上班路上,陳景潤已經站在圖書館門口等待開門了,說明他——,因為這些事情,所以我們說陳景潤是一個——的人?生:不知疲倦。
學習第3、4小節
抓住關鍵句“為了攻克數學難關,陳景潤每天都沉浸在書堆里,游弋在無數的數學符號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圍的一切!薄捌鋵嵐芾韱T在臨走之前曾經向著密密麻麻的書架,大聲問書庫內是否還有人,但一心沉浸在書堆里的陳景潤,卻什么也沒有聽見。此刻,他望著那緊鎖的門,毫不在意地微笑了一下,重新走進書庫里埋頭讀書去了!
第5小節
師:是啊,陳景潤這樣不知疲倦就為了摘取這顆皇冠上的寶石,課文第五小節就告訴我們他是如何抓住分分秒秒忘我學習的。(出示第5節)
師:我們一起讀。老師讀第一句,男生讀藍色部分,女生讀紅色部分。師:這里寫了幾個幾分鐘?分別標上數字。(PPT出示標好的句子)
師:再仔細默讀第五小節,說說看你體會到了什么?(點評:作者把幾分鐘寫具體了,強調了陳景潤爭分奪秒認真學習的可貴品質。)
師:再認真讀一讀這句話,想一想,句子結構上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師:同樣在說時間,文章第二小節是不是排比句?為什么?師:誰能把第三句改一改,使第二節也成為排比句?
師:誰能用上:當人們__________的時候,陳景潤在__________的句式,來說說課文第5小節的這句排比句。(出示一個完整四句的填空)師:誰能把剛才說的這幾句連起來說一下。
師:誰能為這個排比句再加一個總起句或者總結句?想想,這都在說陳景潤干什么?(指指板書)排比句練習六一兒童節是我們最期待的節日,我們可以去游樂場盡情嬉戲(去哪里干什么),可以去__________,可以去__________,可以去__________,兒童節真是____________!
齊讀第6小節。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師:最后送一句陳景潤的名言和大家共勉:(生齊讀)攀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
布置作業
1、完成描紅本,抄寫詞語。
2、美麗的校園是我們幸福的家園,同學們常常在操場上快樂的玩耍;常常在________;常常在________;常常在_______,我們的學校真是________________!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獨立認識本課9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用學過的方法理解有關詞語。
2、朗讀課文,能圍繞不理解的詞語,提出問題。
3、了解陳景潤抓緊分秒、忘我學習的故事,感悟任何成功背后都必須有毅力支撐的道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用學過的方法理解有關詞語,能圍繞不理解的詞語,提出問題。
教學媒體課件
課前學生準備按要求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不知疲倦的人理解“不知疲倦”的意思(不知道勞累、辛苦)。
2、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疑問嗎?
(“不知疲倦的人”是誰?為什么說他“不知疲倦”?他怎么能做到“不知疲倦”?等等)
二、自讀課文,初步了解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學過的方法理解不懂的字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組織交流:
。1)指名分節讀課文,正音糾錯,針對讀題后的疑問進行部分釋疑。
(2)陳景潤是誰?老師補充
出示課文第一節,齊讀
板書:孜孜不倦爭分奪秒
。3)質疑:(引導對不理解詞提問)
孜孜不倦是什么意思?陳景潤是如何孜孜不倦的學習和工作的?
三、圍繞問題,學習課文
1、師:陳景潤是如何孜孜不倦的學習和工作的?帶著問題邊思邊讀,從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
2、組織交流:
1——3小節
。1)出示課文第二節,師引讀:當()的.時候,已經(),當()的時候,已(),當()的時候,已()。
指導朗讀,體會他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孜孜不倦。
。2)“為了攻克數學難關,陳景潤每天都沉浸在書堆里,游弋在無數的數學符號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圍的一切!
。ɡ霉ぞ邥斫狻俺两、游弋”兩個詞。再回到句子中理解詞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3)有側重地學習本課的9個生字。
4——5小節
(1)讀第四、五節的語句,體會他的忘我工作
出示句子:
此刻,他望著緊鎖的門,毫不在意的笑一下,重新走進書庫讀書去了。
。2)針對這句句子讓學生質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3)此刻,他望著緊鎖的門,毫不在意的笑一下,心想:__________________重新走進書庫讀書去了。
。4)抓住三個“幾分鐘”展示陳景潤與時間賽跑的畫面。引讀第5節。
四、總結課文
1、學到這兒,你覺得陳景潤是一位怎樣的科學家?
。▽W習刻苦,工作忘我,抓緊時間)
2、后收集有關陳景潤的其他小故事,在十分鐘隊會上交流。
說明:鼓勵學生課后拓展閱讀,使學生不局限于語文書,有更為廣闊的閱讀天地。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 4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陳景潤絕不輕易放過一分一秒的時間,不知疲倦地學習和工作的故事。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記敘,先總寫陳景潤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第1節);再擷取了陳景潤生活、工作中的幾組鏡頭,向我們展示了陳景潤不知疲倦、孜孜以求、爭分奪秒的工作、生活狀態(2—5節);最后寫陳景潤終于摘取數學皇冠上的寶石——“哥德巴赫猜想”(最后一節)。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家偉大成果的取得,離不開自己堅強毅力的支撐。陳景潤不輕易放過一分一秒的時間,不知疲倦地學習和工作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用學過的方法解決有關詞語。
2、朗讀課文,能圍繞不理解的詞語,提出問題。
3、了解陳景潤抓緊分秒,忘我學習的故事,感受任何一項成果的取得,背后都必須有毅力支撐。
教學重難點:
1、能用學過的方法解決有關詞語。
2、學會圍繞不理解的詞語,提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字詞揭示課題。
1、出示:疲倦
什么是疲倦?
工作、學習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會疲倦,而在這里,老師卻要向你們介紹一個不知疲倦的`人。
2、出示課題:不知疲倦的人
3、齊讀課題。
二、圍繞詞語,提出問題。
1、交流在預習中不理解的詞語。
2、圍繞這些詞語提出問題。
三、人物介紹,了解課文內容。
1、看圖認識陳景潤。
文中那位沉浸在書堆中的中年男子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不知疲倦的人——陳景潤
2、師介紹陳景潤。
陳景潤是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他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并在歌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這一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
那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
請學生介紹自己找到的有關的資料。
3、陳景潤是怎樣不知疲倦地學習和工作的?
4、分節朗讀課文。
5、學習字詞。
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孜孜不倦、曙光、游弋
四、重點學習,感悟情感。
出示;陳景潤是個不知疲倦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和工作,絕不輕易放過一分一秒的時間。
1、你從文中哪里看出陳景潤是個不知疲倦的人?
2、默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
3、同桌交流,談自己的想法。
4、指導朗讀。
5、師小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陳景潤為了摘取數學皇冠上的寶石——“歌德巴赫猜想”,就是這樣不知疲倦地學習和工作。他緊追著時間的分分秒秒,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科學高峰攀登。
1)分組讀。
2)全班讀。
3)指導朗讀。
五、語言芳草地。
你還知道有關陳景潤的故事嗎?請介紹個同學們。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體會陳景潤不知疲倦、勤奮學習和工作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陳景潤的勤奮和不知疲倦。
難點:體會陳景潤為了科學事業不懈奮斗的精神。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感悟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提問學生:你們知道哪些勤奮學習的人?引出課題《不知疲倦的人》。
。2)介紹陳景潤的生平事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意思。
(2)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認讀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
。3)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糾正讀音,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陳景潤的`哪些事情?體現了他怎樣的精神?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陳景潤每天都在圖書館里學習,廢寢忘食。體現了他勤奮刻苦、不知疲倦的精神。
他為了攻克數學難題,不斷地思考、計算,甚至忘記了時間。體現了他執著追求、堅持不懈的精神。
他在生病期間也不忘學習和研究,體現了他對科學事業的熱愛和奉獻精神。
總結拓展
(1)總結課文內容,讓學生談談自己從陳景潤身上學到了什么。
。2)拓展延伸:讓學生說說自己身邊有沒有像陳景潤一樣不知疲倦的人,他們的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發。
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寫一篇讀后感,談談自己對勤奮學習的認識。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陳景潤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和無私奉獻。
學習陳景潤勤奮刻苦、不知疲倦的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陳景潤不知疲倦地學習和工作的精神。
難點:理解“不知疲倦”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朗讀體會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關于科學家努力工作的視頻,引出課題《不知疲倦的人》。
。2)讓學生談談自己對“不知疲倦”的理解。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2)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糾正讀音,梳理課文主要內容。
精讀課文,感悟精神
(1)默讀課文,找出描寫陳景潤不知疲倦的語句,讀一讀,體會他的精神。
。2)小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體會。
(3)全班匯報:
“他每天都沉浸在書堆里,不停地閱讀、思考、計算……”這句話體現了陳景潤對知識的渴望和勤奮學習的精神。
“為了攻克數學難題,他幾乎忘記了一切,連吃飯、睡覺都顧不上……”表現了他執著追求、無私奉獻的`精神。
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介紹其他科學家的故事,讓學生感受科學家們的偉大精神。
(2)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向陳景潤等科學家學習?
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總結陳景潤的精神品質,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發揚這種精神。
。2)布置作業:寫一篇關于自己努力學習的小故事。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陳景潤不知疲倦地學習和工作的精神。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精神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陳景潤不知疲倦的精神內涵。
難點:學習寫作方法,進行仿寫練習。
三、教學方法
問題引導法、品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
四、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談論自己對勤奮的理解,引出課題。
。2)介紹陳景潤的成就,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劃分段落,理清文章結構。
精讀課文,體會精神
。1)提出問題:陳景潤為什么被稱為“不知疲倦的人”?
。2)學生帶著問題精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進行分析。
他每天學習和工作的時間很長,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他對科學事業充滿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
他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
寫作指導,仿寫練習
。1)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精神。
。2)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個身邊不知疲倦的人的故事。
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1)總結陳景潤的精神品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奮斗,成為一個不知疲倦的人。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 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陳景潤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感悟、討論交流等方式,體會陳景潤不知疲倦的精神。
。2)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陳景潤刻苦鉆研、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
。2)激發學生勤奮學習、努力拼搏的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陳景潤不知疲倦的.精神。
。2)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感悟陳景潤為了科學事業廢寢忘食、孜孜不倦的品質,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情感和內涵。
討論交流法:組織學生討論問題,交流感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精神。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勤奮刻苦的人呢?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不知疲倦的人 —— 陳景潤。
。2)介紹陳景潤的生平事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意思。
。2)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認讀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
(3)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糾正讀音,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表現了陳景潤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陳景潤每天都沉浸在書堆里,不停地閱讀、思考、計算。
他為了攻克數學難題,忘記了吃飯、睡覺,甚至生病也不放棄。
他在艱苦的環境中,依然堅持學習和研究。
感悟精神
(1)再次朗讀課文,體會陳景潤不知疲倦的精神。
(2)引導學生思考:陳景潤的這種精神給了你什么啟示?
。3)學生交流感受,教師適時點撥。
總結拓展
。1)總結課文內容,強調陳景潤不知疲倦的精神。
。2)拓展延伸: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做到不知疲倦。
。3)布置作業:寫一篇讀后感,談談自己對陳景潤精神的認識和感悟。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陳景潤勤奮刻苦、不知疲倦的精神品質。
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陳景潤不知疲倦的精神,感受他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片段練習。
三、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學習心得,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
讀寫結合法:通過閱讀課文,學習寫作方法,進行片段寫作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展示陳景潤的照片,介紹他的成就,引出課題。
。2)提問學生: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正音糾錯。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陳景潤的哪些事情?
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部分,了解陳景潤的學習和工作環境。
提問學生:陳景潤的工作環境是怎樣的?他是如何對待這些困難的?
引導學生體會陳景潤不怕困難、刻苦鉆研的精神。
。2)精讀課文第二部分,感受陳景潤的勤奮和不知疲倦。
找出描寫陳景潤勤奮學習和工作的語句,讀一讀,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討論交流:陳景潤為什么能夠不知疲倦地學習和工作?
。3)精讀課文第三部分,體會陳景潤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
朗讀最后一段,思考:陳景潤取得了哪些成就?他的成功給了你什么啟示?
總結寫法
。1)回顧課文內容,總結作者是如何表現陳景潤不知疲倦的精神品質的。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拓展延伸
。1)介紹其他科學家的故事,讓學生感受科學家們的精神品質。
。2)布置作業:選擇一位自己敬佩的人,運用本文的寫作方法,寫一篇短文介紹他的事跡。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陳景潤不知疲倦、刻苦鉆研的精神。
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學習陳景潤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陳景潤不知疲倦的精神內涵,感受他對科學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將陳景潤的精神內化為自己的行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方法
問題引導法: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文內容,理解人物精神。
朗讀體會法: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語言的魅力,感受人物的'情感。
討論交流法:組織學生討論問題,交流學習心得,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中有沒有感到疲倦的時候?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不知疲倦的人 —— 陳景潤。
。2)介紹陳景潤的成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正音糾錯。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了解陳景潤的身份和成就。
提問學生:陳景潤是誰?他取得了哪些成就?
引導學生體會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的卓越貢獻。
。2)精讀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感受陳景潤的勤奮和不知疲倦。
找出描寫陳景潤勤奮學習和工作的語句,讀一讀,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討論交流:陳景潤為什么能夠不知疲倦地學習和工作?
。3)精讀課文第五自然段,體會陳景潤對科學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朗讀最后一段,思考:陳景潤的精神給了你什么啟示?
拓展延伸
。1)說一說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是如何克服的。
(2)討論交流:我們應該向陳景潤學習什么?
。3)教師總結:學習陳景潤不知疲倦、刻苦鉆研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一篇讀后感,談談自己對陳景潤精神的認識和感悟。
【滬教版三年級下冊《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一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試題滬試題教版02-07
滬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火燒云06-03
滬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小狗杜克》教案03-20
滬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卷附答案07-18
一個不知疲倦的人04-14
滬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生死相隨的海鷗06-05
滬教版四年級語文授課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