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優質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閑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奇想,把兩片放大鏡片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現,隨后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二、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正確認讀 “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三、學習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
2、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四、課前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解釋題目。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玩出了名堂。
師:(板書:玩)說到玩,大家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許多美好的事情來,那你對“玩”有什么看法呢?
生1:生2:生3:
……
(設計意圖:課前讓學生暢談對玩的認識,是結合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開展的,這個自然段帶有議論色彩,并且是課文的總括。在此,由學生的興趣出發,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玩耍與發明創造是有聯系的。)
師:大家對于玩都有自己的見解,可在日常生活中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他們的玩,玩出了大名堂。請大家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師板書課題,指“名堂”)
師:你知道什么是名堂嗎?
生1 2 3
師:在詞典中“名堂”有三種解釋。(課件出示)在本文中,名堂是哪種意思呢?
生1:成就,結果
生2:花樣。
師:在這里“名堂”到底是“成就”還是“花樣”?在玩中又玩出了什么名堂呢?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會找到答案。請大家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名堂”這個詞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上有一定的模糊性。在此把詞典上的釋義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選擇,可能學生的選擇是多樣的,但通過接下來的學習,通過對整篇課文的把握和理解,學生會對“名堂”在此處的意思會有正確而且深刻的理解。)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誰玩出了名堂?
生:玩什么玩出了名堂?
生:是怎么玩的?
生:玩出了什么名堂?
(師隨機板書: 誰?玩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師:大家真會思考!提的問題很有價值!
(設計意圖:從題目展開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并且引導學生帶著疑問有目的地初讀課文。)
(二)、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1、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遇到不熟悉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做一下標注,然后請教老師和同學。看看通過自己讀課文,你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
2、通過讀課文,你有什么收獲?(老師手指黑板上的問題)
討論,交流:
生:課文講的是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師板書:列文虎克)哦,課文講了列文虎克的事情。
生:他喜歡玩鏡片。……(板書:玩鏡片)他的愛好是: 玩鏡片
師:大家可真會讀書,有了這么多的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課文,解決了學生最初的疑問,并且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了解,為下一步解讀課文打下基礎。)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師:通過學習,你對列文虎克了解了多少? 生自由匯報。
如果學生說到他的工作。
師:你能把這一部分讀一讀嗎?
1、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你也來讀一讀,看看你能從中讀懂什么? (出示2.3自然段)
生讀。生匯報:
1:我知道列文虎克是看大門的。
你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列文虎克嗎?
師:正因為列文虎克的工作很清閑,他才能有足夠的時間來玩自己喜歡的東西。你還讀懂了什么?
2:知道他玩鏡片,做成了放大鏡。(板書:做放大鏡)
師:他是怎么做的?
生讀句子。(他把厚玻璃——書籍)。
師: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同學們,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樣磨鏡片的?
生:很認真,仔細,很有耐心。
師:說的真好,也就是說列文虎克是在很用心的玩。
(設計意圖:此處抓住“列文虎克怎樣磨鏡片”讓學生展開想象,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列文虎克的玩不是簡簡單單的玩,而是很用心、很仔細的玩。)
除此之外,你還對列文虎克有什么了解?
討論交流:
生:他發明了顯微鏡。(板書:發明顯微鏡)
師:他是怎樣發明顯微鏡的?你能讀一讀嗎?。
生:“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鏡。他突然想到: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就把一片放大鏡固定,讓另一片放大鏡可以隨意調節,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
師:(出示文字)同學們,都來讀讀,看看你能有什么收獲?
(生匯報)。
師:從把兩片放大鏡簡單的放在一起,到制作成一架顯微鏡。這個過程中列文虎克又做了多少工作,付出了多少努力,大家轉動腦筋,大膽的想象一下。
生:備材料,做試驗。他一次就能做成功嗎?不是,不斷地去試驗,觀察,發現問題還要想辦法來解決。
師:是啊,他經過不斷的思考,不斷地觀察,不斷地試驗,才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真是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
(設計意圖:列文虎克從玩放大鏡到制作成顯微鏡,中間其實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有觀察,思考、動手、還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是從文字中沒有明顯的體現出來這些必要的品質。所以,通過課件 和老師的設疑,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從設想制作過程出發,讓學生體會列文虎克身上優秀的品質。)
除了這些,你還有其他的收獲嗎?
生:他還“發現了微生物。”(板書:發現微生物)
師:他是怎樣發現的?你能給大家讀讀嗎?
生讀句子。
師:多有意思的小人國啊,你們也來讀讀。
師:你們想見見這些“小人國”里的“居民”嗎?好,(師播放微生物的圖片)。看,這就是生活在一滴河水中的小居民。平時我們能看見他們嗎?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用顯微鏡放大了幾百倍之后的樣子。他們都叫做“微生物”。微生物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自己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此處老師展示圖片,并且從生活實際出發,用生活中一滴水里的微生物為例,通過對比使學生對于微生物的大小有初步的認識,從而體會到小人國的有趣。并且將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滲透進來。)
師:多奇妙的世界啊,卻被列文虎克在用心的玩中發現了。這真是一項了不起的發現。這在當時引起了怎樣的轟動呢?
一生讀。大家也來讀讀,看看你有什么體會。
師:學到這兒,你想對列文虎克說句什么?
生:你真了不起/你可真會玩……(2.3人)
師:讓我們帶著對他的敬佩之情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吧。
(設計意圖:通過聯系列文虎克的發明發現和在當時引起的反響,使學生感受到列文虎克的了不起,并通過用自己的話來稱贊他,激發起學生對列文虎克的敬佩之情,把這種情感帶到課文中用朗讀表現出來)
師:同學們,玩玻璃片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許大家也曾經玩過呢。可列文虎克卻能從中玩出大名堂,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討論,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
生:因為他在玩的時候用心,會觀察。
生:思考 (老師隨機板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師生討論總結:(結合板書)因為他在玩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使他的玩變成了一種發明創造,使他的玩,能夠玩出大名堂來。
師:現在再讓我們回去過頭來,看看名堂在本文中的意思,看看是成就還是花樣呢?
生:成就。
(設計意圖:結合板書提煉出本文的重點,并再次回到“名堂”在本課中的含義,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有正確的認識。)
四、小練筆:
師:同學們平常都愛玩,你最喜歡玩什么?
學生匯報。
師:在玩中大家得到了很多樂趣,也得到一些收獲和啟發。你們愿意把自己在玩時的樂趣與收獲與大家分享嗎?(生說)
課下,我們用筆寫下自己的快樂與收獲,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說最喜歡玩的事物,并且和同伴交流玩耍中的樂趣和收獲,接著讓學生進行寫的訓練,讓學生有內容可寫。)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玩”是我們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要我們在平時能做一個有心人,做一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人,你也可能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成為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家呢。
六、板書設計:
15 玩出了名堂
誰? 玩什么? 玩出了什么名堂
列文虎克 玩鏡片 做放大鏡 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觀察、思考、動手
《玩出了名堂》教后反思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玩鏡片玩出了名堂,發明了顯微鏡,并通過顯微鏡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讓學生讀,邊讀邊思考,從讀中感悟,進一步去理解課文,養成平時注意細心觀察,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
課文的重點段落是3、4自然段,寫了列文虎克玩是怎樣一步一步地玩出了名堂。為了使學生體會到列文虎克的玩中充滿了觀察與思考,我抓住了“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這句話,讓學生想象列文虎克是怎樣磨的,通過學生的想象,知道列文虎克的玩不是簡單的玩,而是很用心的玩。在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部分,我通過課件展示了兩片放大鏡和一架簡單的顯微鏡,讓學生充分的想象,這中間又經歷了多少的努力。學生回答的比較好,說出了列文虎克需要思考,動手,觀察才能做出顯微鏡。這部分學生的`體會和理解還是不錯的。但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個性閱讀的意義還在于: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而我在實際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以致在理解課文氣氛比較沉悶。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思想產生碰撞,自然會產生一些個人體驗。當然,學生的個性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對于體驗中的局限性,我不應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讓學生意識到“與其重復一句正確的話,還不如試著說一句錯誤的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開與收攏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在實踐教學中我還需要歷練。
在這節課中學生談的多,朗讀的較少。在抓列文虎克善于觀察、用心思考這個重點的時候,我注重了讓學生通過想象,思考來體會列文虎克的玩是充滿了觀察和思考的玩,而正是這樣,他才能從簡單的玩鏡片出發玩出了大名堂。學生的理解較好,在此基礎上,我卻沒有讓學生再次充分地讀文,在讀的過程中加深體會,用朗讀來表現自己的理解。學生的讀缺少閃光點,缺乏自己的個性理解。這是這節課中很大的一個敗筆。也給我自己提出了一個研究學習的目標:對于這種情感性較弱,說理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讓他們在朗讀中得到啟發,獲得獨特的感受,并將這種感受用朗讀表現出來。我將進行不斷的學習和嘗試,使自己所能掌握的課型更加寬廣。
授課最后,給學生們留了個小練筆,讓學生從自己平時的各種玩法中,選一件或者以上來寫一篇玩的樂趣或者收獲。但在上課時由于我缺乏觀察,沒有注意到多數孩子都沒有帶本子,這是這節課的失誤,也說明了自己在上課時缺少經驗。總之這節課還有很多的不成熟,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也顯現出了自身的不足。我將從不足出發,通過學習鍛煉,使自己能夠有所進步。
【《玩出了名堂》優質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玩出了名堂》優質教學設計11-25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5-03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3-22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04-09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03-09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范文11-05
誰有《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6-26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模板04-24
玩出了名堂語文教學反思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