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海底世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長春版三年級上冊第六版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版塊以海為主題展示了從海面到海底的不同特點。讓生活在北方的孩子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認識大海。《海底世界》向我們介紹了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和物產的豐富。課文語言優美、流暢,也有利于學生學習積累語言。
二、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在一、二年級學習的基礎上已經具備了初步自主閱讀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他們生活閱歷淺,對海底缺乏更多的了解。但他們求知欲強,因此通過課前搜集資料,課內多媒體演示,課后拓展延伸等多種方式,使語文學習成為一種開放性、研究性學習。
三、根據教材特點、單元要求及學生的發展需要,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學習本文作者仔細觀察并運用對比、擬人等形式來表現事物特點的方法。
3、情感目標: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把本課的重難點設置為:
通過品詞析句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是本課教學重點。
由于學生缺乏實際的感性認識,所以對于遠離大海的學生來說,體會海底的動物、植物的段落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為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取以下的教學策略:
(一)、情境創設法
教學時,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海底動物的聲音、活動方式、植物的色彩多樣以及真實的海底錄像,創設了有聲、有色、有情、有趣的情境,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閱讀感悟法
本課中,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先自主學習,有個性化地體驗,在此基礎上與小組同學合作交流自己讀書的感受,然后與全班同學來分享,教師只在適當處點撥,啟發,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動態效果。
(三)比較學習法
牢牢把握住每段內容中的可比較之處,啟發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了解海底的物產,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問題
本課的教學我直接引入課題。然后讓學生說出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海底世界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說出文中的中心句,從而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
(二)、閱讀賞析,落實目標
1、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海底景色奇異這個特點理解起來相對困難,我引導學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組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愿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海底物產豐富這個特點的教學以學生自主感悟為主,交流補充來學習。做到有扶有放。
2、探究反饋,品味語言
學生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全班匯報交流,此時,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學習來品悟語言,強化個性體驗。在字、詞、句、篇的聯系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
在理解景色奇異這部分內容時,引導學生抓住海面的波濤澎湃和海底的寧靜、海底的黑暗和閃爍的星星,寧靜和竊竊私語、植物的色彩各異、大小不一進行對比,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海底景色的奇異,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以上對比鮮明的海底奇景。學生置身其中,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深刻了,感情朗讀、仿寫排比句的訓練也就更加輕松愉快了。在此基礎上,進行學法遷移,學生自己就能用比較的.方法體會到了動物活動方式的快與慢、前進與后退、動與不動。與此同時,發揮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優勢,化無為有,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受到海底動物妙趣橫生,海底的物產豐富。
(三)、深化感悟,總結升華
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看海底景色的錄像,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到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此時學生情感達到高潮,教師順勢而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抒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努力學習、探索奧秘的情感。
(四)、作業延伸,拓展知識
本課布置了兩項作業,一項是滲透讀寫結合的訓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海底世界。
另一項是由課內到課外的延伸,向學生推薦有關海洋的書籍。
(五)、板書設計:隨機抓住學生匯報過程中出現的閃亮點進行板書,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點,起到引領作用。
六、評價:
本課的教學,我采用個別激勵與集體激勵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做出中肯的具有個性的評價,并通過生生間的互評,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用激勵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