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并當堂成誦。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4、體會詩歌所抒發的愛國主義深情。
教學設計:
一、導課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無不浸潤著詩歌所留下的印記。它早已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潛移默化中流傳下來。比如在生活中,當我們吃飯時不小心浪費了一些糧食,我們的父母會敲敲桌子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我們在家里玩耍,浪費了時間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又會告誡我們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當我們取得成績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又會教誨我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必再舉太多的例子,詩歌早已滲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中,思緒里,分不開,扯不斷。因為詩中有愛,詩中有恨,詩中有溫暖的友情,詩中有溫馨的親情。更有千百年來固定下來久唱不衰的愛國主義感情。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作者的愛國情懷吧!
二、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出示幻燈片)
三、朗讀吟誦
四、聽錄音(注意詩中的停頓、重音、節奏)
1、自由讀。
2、指名讀(學生評價,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3、齊讀
五、琢磨品味
1、說說你對這首詩歌的理解?
2、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出來,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3、小組討論:
﹙1﹚詩人為何不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而用“嘶啞”形容鳥兒唱的歌喉?從中你可體會到什么?
﹙2﹚詩歌的第二節與第一節有著怎樣的聯系?把第二節去掉,詩歌主題的表達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六、拓展延伸
假如詩人還健在,面對繁榮昌盛的祖國,還用《我愛這土地》抒情,他會怎樣寫?請你仿照這首詩替艾青寫一首現代版的《我愛這土地》。(出示反映繁榮昌盛祖國的幾幅圖片)
七、課堂小結
讓學生自己小結這一節的內容,請一位同學說,教師補充。
教學后記:
1、用談話法導入新課,激起學生學詩的興趣,并和學生溫習學習新詩的方法,這一環節很有必要。
2、“朗讀吟誦”部分,指導的不到位,教師一定要讀好。
3、“琢磨品味”部分,課堂效果不錯,學生的自由欣賞基本上把握了這首詩的教學重點,比如杜亞會同學提出了我預設的問題“作者為什么用嘶啞的歌喉唱歌而不用嘹亮等別的詞?”同學們的回答是:“用嘶啞,說明作者已經歌唱了很久,并且是帶著對敵人的恨唱的,跟能表現作者的愛國情懷”。再如問學生“作者所歌唱的土地、河流、風、黎明這些意象象征什么?”時,學生能答道:“象征祖國、象征為追求國家富強而前赴后繼努力斗爭的英雄們,如林則徐、孫中山、毛澤東等、象征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4、“拓展延伸”這一環節,即讓學生訓練了寫的能力,學習了本文寫作方法,也讓學生感受到我們如今繁榮昌盛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該珍惜并熱愛自己的祖國。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愛這土地05-19
《我愛這土地》說課稿06-29
艾青《我愛這土地》原文及鑒賞11-22
我愛這土地現代詩歌09-22
我愛這土地仿寫作文08-30
《我愛學語文》教學設計04-20
我愛這土地現代詩歌欣賞09-09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5-03
我愛學語文教學設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