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交流綜合實踐《開頭結尾》教學設計
(一)課堂教學要求:
教材分析
文章如何開頭,事關重大。從文章的本身看,它要能理出頭緒,確定基調,籠罩下文,提攜文章,便于下文的生發(fā)、延展。從讀者的心理考慮,它要具有吸引力;結尾是文章的總收束。它是正文的自然伸延,內容發(fā)展的必然結果,猶如百川歸海、巨瀑注谷,要能夠收束得攏、承受得住、涵蘊得下,實非易事。
好的結尾或是曉之以理,幫助讀者明確題旨,加深認識,如更上層樓;或是訴之以情,感染讀者反復回味,撥動心弦,如余音繞梁。此課設計就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開頭結尾的重要性,從而學習寫好文章開頭、結尾。
教學目標
1、了解文章、特別是文學作品開頭與結尾重要。
2、了解文章基本的結構美感,形成一定的文章“結構”概念,懂得初步的形式美追求。
3、在閱讀中留意優(yōu)秀作品開頭、結尾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開頭結尾的重要性;在閱讀中留意優(yōu)秀作品開頭、結尾的多樣性;學習寫好文章開頭、結尾。
教學難點
學習寫好文章開頭、結尾。
教學建議
1、文學常識導入。教師介紹文章的結構的基本形式,讓學生了解文章基本的結構美感,形成一定的文章“結構”概念,懂得初步的形式美追求。
2、了解結構審美的意義。
(1)完整勻稱(2)上下連貫等
3、交流探討。讓學生仔細比較本單元其他小說“結尾”的獨特構思,比較并評論各篇開頭結尾的優(yōu)劣。
4、微型小說的結尾藝術鑒賞。教師可出示課件,展示課前準備的一兩篇微型小說,讓學生當堂鑒賞。
5、布置作業(yè)。要求寫一篇結構美的作文,限定為寫敘事散文或微型小說。讓學生知道一篇文章的結構也是有意味、有美感的,應該盡可能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發(fā)揮形式的美感效能。這可以先從結構的完整勻稱,內容的銜接照應做起。
(二)教學課件(積件)要求:
1、有關的微型小說課件、學生習作例文課件。
課件使用目的:讓學生更直觀地鑒賞。
2、展示本單元各篇文章的開頭結尾示例。
課件使用目的:讓學生明確本單元各課的開頭結尾的特點,讓學生說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認識、理解和感受。
(三)教學資料要求:
1、相關理論
(1)文章的結構:結構的形式美
結構的基本形式
亞里士多德為“完整的結構”下了一個看似平凡而實為精深的定義:“我所謂完整是指一件事有頭,有中段,有尾。頭無須有任何事物在前面籠蓋著,而后面卻必須有事物承接著。中段要前面既有事物籠蓋著,后面又有事物承接著。尾須有事物在前面籠蓋著,卻不須有事物在后面承接著。”有頭,有中段,有尾,加之三者之間或籠蓋或承接或兼而有之,這便是結構的基本形式,也是對結構的各個組成部分的一般要求。
開頭
文章如何開頭,事關重大。從文章的本身看,它要能理出頭緒,確定基調,籠罩下文,提攜文章,便于下文的生發(fā)、延展。從讀者的心理考慮,它要具有吸引力,“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李漁《閑情偶寄》),激起一睹為快的興趣。所以,高爾基說:“開頭第一句是最困難的,好像在音樂里定調一樣,往往要費很長時間才找到它。”
結尾
古人有結尾“詞意俱盡”與“詞意俱不盡”的說法,詞意俱盡就是說結尾收煞得及時,把所要說的意思都說清楚了;“詞意俱不盡者,不盡之中,固已深盡之矣。”(姜夔《白石道人詩說》)前者直截了當,后者含蓄雋永,二者都不失為好結尾。
大致說來,說明性文體應把某一事理窮盡,做到言盡理亦盡;議論性文體固然要言竟意明、圖窮匕現(xiàn),但也不排斥發(fā)人深思的結尾;記敘性文體(尤其是記敘性的文學作品)則貴在詞意俱不盡,或是言雖盡而意有余。因為,作品結束的時候,正應是讀者思索開始的時候。作品,不過是“觸發(fā)劑”、“引爆藥”,它給讀者所提供的想象的空間,要遠比表現(xiàn)出來的文字深遠、廣闊。若是把要表現(xiàn)的都說完了,讀者無法也無須想象了,也就沒有什么興味了。
當然,不同體裁的結尾應有所區(qū)別。但不論是詞意俱盡,還是詞意俱不盡,結尾都要流轉自然,水到渠成,不能節(jié)外生枝,切忌冗長、累贅。好結尾能使全篇增色,壞結尾也會盡棄前功,如果認為結尾可以草率從事,那就勢必功敗垂成。
綜上所述,文章結構的基本形式和一般要求,可歸結為:開頭——奇句奪目;中段——直中有曲;結尾——媚語攝魂。
(2)結構的審美意義
文章的結構,不僅是個次序的編排問題,而且具有一定的審美意義。它借助一定的技巧,使內容的表述取得更為完美的.效果。
a、蓖暾勻稱
一篇文章猶如一座建筑物,要有整體感,有一定的穩(wěn)固性與勻稱性。文章構造的完整勻稱主要是指各個部分要比例協(xié)調,條理清楚,詳略得當?shù)取?/p>
b、上下連貫
若是把組織結構比作制木器,那么,層次、段落就好比板塊、條柱等部件,要把它們組裝起來,就需要事先設計好在什么部位鑿眼穴、制榫頭、涂膠水。文章中的交代、照應和過渡,就是銜接各個層次、段落的眼穴、榫頭和膠水。
要使得層次連貫,就需要在組織結構時,注意“承上啟下加粘合”:上文啟下文叫交代;下文承上文稱照應;而過渡,猶如上、下文之間的黏合劑。
交代,是一種有計劃的提示或暗示,目的是使人物、事件在下文中出現(xiàn)時,有個來龍去脈,不致感到突然;照應,是一種有意識的反復,以便使上文的交代有著落,這既是一種強調,又意味著對上文的引申和發(fā)展;過渡,是上啟下承的中介,它要發(fā)掘上、下層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文字使之銜接、溝通,渾然一體。
常見的照應方法有:開頭與結尾照應;正文與標題照應;文章各部分隨時相互照應。習作者在構思時,須注意瞻前顧后,上文埋伏下的每一件事,下文不能沒有著落,切莫顧此失彼,歧路亡羊,使讀者到篇末還茫然若失。
(3)微型小說的結尾藝術
突轉與發(fā)現(xiàn),是微型小說復雜情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它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微型小說就喪失了應有的生動的情節(jié),就會缺少它應有的特殊藝術魅力。因此,無論微型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還是評論研究者,都不得不特別關注它的存在價值。
【表達交流綜合實踐《開頭結尾》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設計06-30
高一作文開頭結尾09-07
作文精美開頭、結尾以及寫作素材08-26
高一英語作文開頭結尾的小技巧09-08
高一語文寫景狀物作文開頭結尾07-30
防溺水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精選8篇)04-28
那一天初三的作文開頭和結尾07-30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計劃模板5篇04-25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方案(通用7篇)04-25
學生綜合實踐心得體會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