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必修《地毯下的塵土》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標題與內容的關系。
(二)分析米妮的形象,學會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理解美德的內涵,體會故事的深意。
二、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詞典,為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并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義,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中充滿了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導入新課
(二)誦讀活動
1.個人朗讀、分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相結合,誦讀全文。
2.誦讀要求與策略
①文題是“地毯下的灰塵”,從全文看,這個題目有何深意?
②你在預習時對米妮這個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在誦讀時請進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三)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要求
將課前預習和課上朗讀的感受結合起來,思考讀前老師提的問題,形成自己的
看法并備足理由。
2.教師輔助策略
分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試著另擬課文標題,說說自己的喜好,以體會課
文標題的深意。
(四)交流活動
1.關于標題的深意
明確:《地毯下的塵土》這個題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尋味。從題目上一點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說明什么。通讀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塵土”是課文所敘故事的關節(jié)點,它暗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小姑娘米妮自覺主動地打掃地毯下的塵土,是表現(xiàn)米妮誠實的一個重要情節(jié),也是揭示作品主題的一個主要內容。
故事的開頭也不像下般的文章那樣講究什么扣題呀,點題呀什么的,而是從小米妮的身世講起,經過層層的鋪墊之后在故事的.結尾部分才點題,告訴讀者地毯下的塵土是怎么一回事。
2.米妮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米妮是一個勤勞能干、善良誠實的好孩子。
3.活動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參與活動,鼓勵學生養(yǎng)成敢于質疑、不人云亦云的學習習慣,對所擬標題有創(chuàng)意的,給予肯定和表揚,促成自由爭鳴的“場效應”。
(五)品析活動
1.瀏覽課文
要求:邊讀邊圈出描寫小姑娘勤勞的句子。
2.討論交流
明確:①父親去世早,米妮從小就幫助母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像一只新的發(fā)夾一樣正洗盤子,擦地板,把家里弄得漂漂亮亮的
②自己出去找工作,來到了樹林中的小屋面
小屋中十分臟亂,竟讓米妮“吃驚地縮回了腳”鋪墊下文的勤勞善良
等她的手一暖和過來,就開始整理房子勤勞且樂于助人
洗了盤子,整理了床,擦了地,
正了正火爐前的地毯,勤勞且有條不紊寫
把十二把小椅子沿著火爐擺成了一個半圓
③小矮人非常“高興和吃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側面描寫
晚上小矮人們回來了,……桌上一桌熱氣騰騰的晚飯正等著他們。
④“那位小姑娘,”星星們叫道,“把屋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樣敞亮。”
3.文中兩次寫小姑娘望窗外的風景意在說明什么?
明確:窗外的景色是“從未見過的美麗景象”,米妮“津津有味地看著,連干活都忘了”,于是“來不及打掃地毯下的塵土了”;作者又用星星的形象“透過窗戶,向她眨著眼”,用星星的語言“那位小姑娘,誠實而善良”來表現(xiàn)米妮內心的矛盾和斗爭。第一次描寫,引出了故事的重點情節(jié)“地毯下的塵土”,第二次描寫,引出了米妮內心的矛盾和斗爭,也引出一段生動細致的心理描寫,使一個誠實善良的小姑娘的形象躍然之上。
重點品析
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
作者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句尾用驚嘆號,表明米妮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
活動策略
①誦讀、感受、交流。
②默讀品味。
(六)總結活動
1.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一個誠實、善良、勤勞的人是亠定會有回報的,故事還告訴讀者要養(yǎng)成了“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習慣,
2.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結合實際談談怎樣向米妮學習?
活動策略:本題可由同學自由發(fā)揮。
(七)遷移活動
1.研究探討
除了勤勞與誠實外,我們還應當推崇哪些美德?
參考答案:同情、自律、責任、友誼、工作、勇氣、堅韌、信仰、忠誠
2.專題研究:獨生子女自律情況的調查
研究方向:獨生子女是否有自律意識,自律能力如何?在今天這個個性
張揚的時代,談“自律”是否過時?
成果形式:調查報告
教師指導:抽樣調查,對照比較,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評價。
板書設計
地毯下的塵土
富有深意
誠實
米妮————美德
勤勞耐人尋味
【七年級語文必修《地毯下的塵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地毯下的塵土》教學反思?04-29
七年級語文《地毯下的塵土》教案04-25
初一語文《地毯下的塵土》課文04-23
初一語文《地毯下的塵土》導學案04-29
《地毯下的塵土》說課稿(七年級下冊)04-29
七年級下《地毯下的塵土》課堂實錄04-29
六年級語文下地毯下的塵土課件01-19
七年級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設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