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老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一、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老北京的春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2 單元《過年》中第二篇主體課文,是一篇散文。文章共有7 個自然段,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而生動,字里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后增長見識。根據課文內容和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知識水平和認知現狀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學生在原有的識字方法的基礎上自學9 個生字并會組詞。
2 、讀熟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3 、通過閱讀,能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5 、引導學生把自己平時收集的資料整理歸類。
二、廣泛搜集材料,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新課標指出:要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運用處理資料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開闊學生的'視野,了解到更多的有關過年方面的知識。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有關的資料。
三、緊扣教學目標,靈活設計教學過程
(一)、以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導入,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為什么?你們想知道老北京的春節是怎么過的嗎?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老北京的春節是怎么過的。(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情況并有針對性的對個別字進行讀、寫的指導。
(三)、交流資料,初步感知
1 、課前,老師已經讓同學們搜集有關過年的資料,誰愿意向大家介紹一下。
2 、這些材料,你是怎么找到的?(看書、問別人)
3 、老師通過看教學參考書和上網也收集到了一些有關過年的資料,你們想聽聽嗎?教師口述介紹。有條件的可以制成課件一邊演示,一邊介紹。這樣更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 、小結:看來呀,只要我們肯動手去找,動腦去想,動口去問就能獲得知識。我們既然知道了過年的這么多信息,那你想不想去看看老北京的春節到底是怎樣一個熱鬧的場面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四)、通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 、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正確,讀得不暢的句子做個記號,再回讀一遍。
2 、檢查讀文。這位同學有這么幾句話讀得不太通順,讓他再讀一讀或大家齊讀。讀給同桌聽一聽,同桌認為滿意了,打上* 。
(五)、讀好課文
1 、我們已經把課文讀通順了,還得把課文讀懂、讀好。
2 、我們來讀第一自然段。
指名兩位同學讀,誰的朗讀讀到大家心上去了,我們大家都來這樣讀一讀。
3 、同桌合作讀第二自然段,試著用要還要說一句話并互相訂正。
4 、現在,我們換一種方式讀。
教師引讀第三段
師:到了臘月十九日(生讀)
5 、范讀第四自然段,生細細品味并做出評價。體會除夕的熱鬧景象。
6 、男女生比讀第五自然段。解決不理解的詞截然不同并摘抄下來。大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去感受大年初一的景象與除夕截然不同。
7 、師生對擂讀第六自然段,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升華,更好的感受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春節的高潮,人們看燈,吃元宵。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個排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8 、齊讀第七自然段。
(六)、再次通讀全文,解決問題
1 、讓學生說出春節開始、高潮、結束的日子。(師同時板書)
2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那熱鬧的氣氛。
3 、劃出每個時間人們都干什么,再讀一讀。
(七)、拓展延伸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
(八)、課外作業
結合語文天地中的開卷有益大顯身手筆下生花的訓練內容,讓學生課后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為下節課做鋪墊。
四、小結
讓學生把收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分類。
師:同學們,一學期的學習很快就要結束了,我們要把收集到的資料整理整理,分類放在信封中,在信封上寫明是哪類材料,以備用。
【三年級語文上冊《老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03-02
三年級上冊語文《搭船的鳥》教學設計12-22
三年級語文上冊《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12-13
三年級上冊語文《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11-12
三年級上冊語文《廬山的云霧》教學設計06-29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11-25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掌聲》教學設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