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復習教學設計
【復習教學目標】
1、復習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準確地翻譯全文。
2、復習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復習本文景物描寫的方法。
4、背誦并默寫全文。
【復習教學重點】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準確地翻譯全文。
2、背誦并默寫全文。
【復習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復習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顯示《三峽》圖。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復習選自《水經注疏》的《三峽》。(板書文題)
二、作者及作品回顧
多媒體顯示: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鹿人。做過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職,治政嚴整,執法峻刻,為權豪所憚。他生性好學,歷覽群書,撰《水經注》40卷,是為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的《水經》一書所作的注釋。《水經》是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記錄得非常簡略。酈道元收集了有關全國水道的記載以及自己游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為《水經》作注釋,對《水經》中的記載加以詳細闡明和補充,引書達四百多種。它敘述了兩岸各地的地理古跡、神話傳說和風俗習慣,對各地秀麗的山川作了生動的描繪,文筆簡潔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三峽》節選自《水經注》的《江水注》,是《水經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讀課文
四、一邊復習詞語的解釋,一邊復習句子的翻譯
五、復習課文的內容
1、課文每一段各告訴我們什么內容?
2、本文結構是什么?
3、分析這些句子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
兩岸連山,略無缺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六、課堂復習練習
【《三峽》復習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峽之秋》教學設計11-27
人教版《三峽》教學設計12-11
《巴東三峽》教學設計12-08
人教版課文《三峽》教學設計12-24
人教版《巴東三峽》教學設計12-08
文言文《三峽》教學設計12-24
初二上冊《三峽》教學設計12-22
關于初二《巴東三峽》教學設計與反思11-25
《三峽》教學實錄12-23
八年級上《三峽》教學設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