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桂花雨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0 12:06:4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桂花雨教學設計模板

  《桂花雨》是2010年10月1日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散文,作者是當代女作家琦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桂花雨教學設計模板

  桂花雨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表達了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我們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桂花之美好和故鄉之美好。

  全文八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話,乍看波瀾不驚,一想卻已有法有情。有故鄉,情便有了發端;有桂花,情便有了寄托。點明桂花開花時節是在中秋前后,便與下文八月是臺風季節相勾連,為風前搖花鋪路。第二段說明自己因香愛花,唯桂花最愛。第三、四段說“靠海”,說“臺風季節”,說“被風雨吹落香味便差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要起“風”了,愛桂花的人是不忍讓桂花被風雨吹落的,這樣,第五段的提前搖桂花就理所當然了。

  第六、七段時間上由八月延伸到全年,空間上由故鄉延伸到杭州,但不管時空如何變換,故鄉的桂花都是無可替代的,因為故鄉的桂花香已經浸入“我們”的骨髓,成為“我們”深深的愛戀。

  寓情于物是本文創作的一個特點。讓學生懂得這種寫法,就能透過“桂花”看到“故鄉”,就能透過“物”看到“情”了。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籮、杭”,會寫“懂、蘭、籮、婆、糕、餅、浸、纏、茶、撿”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桂花給“我”帶來的美好回憶。

  3、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并領悟“寓情于物”寫法。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故鄉深深的愛戀,并領悟這種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準備】

  制作簡易課件

  【教學過程】

  一、桂花與雨,解題導入

  1、齊讀:桂花糕,桂花做的糕,有花也有糕,花在糕里;

  2、仿說:桂花餅,桂花做的餅(),(),();()。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叫《桂花雨》。那么,桂花雨的意思跟桂花糕、桂花餅、桂花酥、桂花糖、桂花蜜、桂花茶一樣嗎?

  4、多有詩意的題目啊,美美地讀課題。

  【設計意圖:1、仿句式,學表達;2、通過對比,知道“桂花雨”比“桂花糕”“桂花餅”多了幾分詩意。】

  二、感悟桂花情

  (一)贊花

  1、桂花紛紛飄落,就像下小雨。所不同的是,這雨是——美的,香的。

  2、文中能找到跟題目表達的意思一樣的句子嗎?用“——”畫下來。

  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讀

  第一遍導讀:“我”盼望了好多天,終于可以搖桂花啦!讀——

  第二遍導讀:“我”總是纏著母親問什么時候搖桂花,可母親總是說還早呢,還早呢。我多失望呀,可如今,臺風要來啦,要提前搖花啦,多驚喜啊!讀——

  第三遍導讀:“我”使出了吃奶的勁,拼命地搖,拼命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都是桂花。讀——

  (2)悟

  同學們,讀著這些話,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我”?

  師生合作讀:那我們也像作者這樣快樂地喊一喊吧——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辨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這是贊雨香,還是贊花香?

  3、你還從哪里讀出了“我”對桂花的贊美?默讀課文,把“贊花”的句子用“——”下來。

  A、不開花時,只見滿樹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葉里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B、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C、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D、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E、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4、接力讀句子。

  5、找一找,想一想,這些句子中的哪些字、哪些詞讓你似乎聞到了桂花的香?

  6、指導書寫“浸”字。并在書寫過程中,抓住“三點水”,理解“浸”字。

  7、“浸”出現了兩次。對比兩個句子,想一想,兩個“浸”的意思完全一樣嗎?金桂只在八月開,怎么可能全年都浸在香氣里?

  A、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B、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8、男女生合作讀,讀出“贊花之情”。

  (二)惜花

  1、文章對桂花香贊不絕口,可見作者非常喜歡桂花。那么喜愛桂花除了表現在不停贊桂花香之外,還表現在哪里?瀏覽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有關句子。

  A、桂花一開,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來臺風啊!”

  B、如果讓它開過,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風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C、可是母親一看天上布滿陰云,就知道要來臺風了,趕緊叫大家提前搖桂花。

  2、自讀自悟,談感受。

  3、齊讀,把“惜花之情”讀進去。

  4、小結:我們從對桂花的贊美和珍惜感受到“我”對桂花的喜愛。

  【設計意圖:由“搖花”引發開去,對課文進行大整合,學生會發現“贊桂花”和“惜桂花”隨處點染,散落四處,以此感悟到“我”對桂花的喜愛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三、體會故鄉情

  (一)思花

  1、讀

  我念中學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兒去賞桂花。回家時,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

  第一次導讀:臺風要來了,母親可緊張了,可我卻很快樂。童年搖花的快樂就沉淀為我一生的記憶。走到哪,都忘不了。男同學,輕輕地讀——

  第二次導讀:童年搖身一變就變成了少年。家鄉搖身一變就變成了故鄉。

  女同學,輕輕地讀——

  第三次導讀:變的是年齡,變的是居所。不變的是對桂花的喜愛和想念。全班同學,深情地讀——

  (二)思鄉

  可是,母親卻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母親說得對嗎?

  1、對比

  我們將這兩句話放在一起,讀一讀,比一比哪里的桂花更香:

  A、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B、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2、思考

  顯而易見,杭州小山的桂花比故鄉的桂花更香。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母親偏不顧事實,偏不講理。這是為什么呢?

  3、小結

  在思念故鄉的母親的心里,管你是桂花,還是梅花,還是菊花、蘭花,只要是故鄉的,就是最好的。

  難怪母親會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4、拓展

  (1)在游子的心里,故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齊讀:月是故鄉圓,水是故鄉甜。

  拓展填空:

  花是(),酒是(),人是(),情是()。

  難怪母親會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2)在游子的心里,故鄉的一切都無與倫比。

  齊讀:甜不甜,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拓展填空:圓不圓,();香不香,();醇不醇,();濃不濃,()。

  難怪母親會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設計意圖:以讀代講,以讀啟思,由“思桂花”到“思故鄉”,再到“思故鄉之物”。由“桂花”這一樣具體之物,抽象為“故鄉”這一個概念,再由“故鄉”這一個概念發散出“山、水、酒”等更多的具體之物,以使學生明白正如“桂花”之無可替代,“故鄉的一切”都無可替代。】

  四、寓情于物

  1、切入:故鄉是根,是一個人與這個世界最早發生聯系的地方。有故鄉,才有故事。故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故鄉,不講道理,只講感情。

  2、思考:琦君的這篇散文,既表達了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又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那么,這兩種感情那種才是最核心的?

  3、提煉:是的,思鄉才是最核心的。桂花只是思鄉之情的一個寄寓。將某種情寄寓在一樣具體的事物上,這種寫法叫做——寓情于物。

  4、拓展:

  (1)琦君可以寓思鄉之情于桂花,也可以寓思鄉之情于()花;不一定要寓情于花,還可以寓情于(),或寓情于(),甚至是寓情于酒。

  (2)閱讀琦君的《春酒》(后附課文),簡單談談理解和感受。

  桂花雨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多種方式練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用恰當的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2、品讀重點句段,發揮想象,讀懂課文描述的畫面、場景,體會作者蘊含其中的思鄉思親等的情感。

  3、聯系全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文中難懂的句子、詩歌。

  4、理解作家以“樂”寫“思”的表達精妙。

  【教學設計】

  一、導入,讀懂“桂花雨”

  1、板書課題。

  2、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生齊課題)。桂花雨?多么特別的“雨”呀!它是怎么一回事?誰能用課文中的話告訴我們?

  引導學生直奔文本中心句段,指名朗讀并出示: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自由練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畫面。

  3、師:現在你能說說這“雨”是怎么回事了嗎?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紛紛”“滿頭滿身”等處品讀體會搖下的桂花就像下雨一樣。

  4、指導朗讀,讀出桂花雨的特別之處。

  【設計意圖:“桂花雨”是作者對桂花紛紛揚揚下落樣子的形象表達,也是課文中的核心句段之一。教學伊始,通過課題引出這一片段,直奔文本核心內容,減少枝蔓,對于課文整體學習也將起到提綱摯領的作用。】

  二、質疑,理解“搖桂花”

  1、教師質疑:這雨是怎么“下”起來的呢?你知道嗎?

  引導學生理解桂花是“搖”落下來的,補充出示: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2、引導學生自主質疑: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桂花為什么要“搖”下來呢?

  3、過渡:是的,通常花兒在開花時節格外需要人們去呵護,為什么桂花卻要把它搖落下來呢?——請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自讀,探究其中原因。

  4、組織交流,引導學生從“搖下來的桂花完整、新鮮”和“自然謝落或被風雨吹打下來的香味差”兩方面回答,并要求學生把兩方面原因說完整。

  【設計意圖:不少老師在教學中只強調個性化閱讀,忽視理解的準確性,以致于到了做練習或考試的時候不得不再跟學生反復強調“標準答案”,形成課堂、考試兩張皮。其實,課堂閱讀指導中,教師也應該有意識的強調理解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于“為什么要搖桂花”,文中從兩個方面進行解釋,教師也應該要求學生表達完整、準確。平時這樣扎扎實實的“閱讀訓練”,比起考試前一味強調標準答案要有效得多。】

  師:誰來用朗讀告訴我們其中的原因?指名朗讀相關內容,用書聲音解決疑問。

  三、品讀,感受“搖花樂”

  1、過渡:看來,成熟了的桂花就應當“搖”,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搖一搖吧!

  集體朗讀: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師: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抓住“幫著……幫著……”“抱”“使勁”“喊”等字詞體會“我”在搖桂花時的興奮、快樂。

  指導朗讀,讀出“我”的興奮、快樂之情。

  3、教師質疑:為什么“搖桂花”能給作者的童年歲月帶來這樣無比的快樂呢?再讀第三、四自然段,潛心思考,品味文字。

  組織交流,結合學生回答,重點引導學生從三個層面理解:

  這是“我”期待已久的“樂事”

  (1)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看來“搖桂花”是我期盼已久的事了。你注意到了哪些字眼?引導學生抓住“纏”字。

  (2)教師啟發:想象一下,“我”纏著母親的時候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組織學生練習表演,教師抓住“老是”“纏”等字眼以及“我”和母親的話進行互動表演。

  (3)通過剛才的表演,你體會到“我”在搖桂花前是什么樣的心情?

  指導學生朗讀,表達“我”期待之久和喜出望外之情。

  這是全家人的“樂事”

  (1)師:這份快樂不只是我一個人的,還是全家人的快樂呢!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搖桂花給帶全家人帶來的“樂”?

  引導學生體會母親對于桂花的虔誠、父親的詩興。

  (2)教師引導:其實,桂花給全家人帶來的快樂全藏在父親的這首詩中了!(出示小詩)自己讀一讀,再和同桌講講自己的對詩句的理解。

  組織交流:講講自己讀懂的詩句意思,主要體會詩中表達的豐收之樂、全家歡聚之樂。

  (3)小結:是的,桂花的芳香、豐收的喜悅、全家團聚時的天倫之樂全都融化在這首詩中了!該怎么讀好這首詩呢?

  指導朗讀小詩,感受豐收的喜悅、這是收獲的快樂。

  這是全村人全年的“樂事”

  師:不止于此,桂花還在全年里給全村人帶來了快樂!你讀出來了嗎?

  放手讓學生自己走進文本,了解全村人收桂花的忙碌,以及桂花在一年中帶給人們的芳香和喜悅。在些基礎上練習朗讀表達快樂之情。

  4、搖桂花給“我”、全家人和全村人帶來這么多快樂,讓我們使出全身的力去搖一搖桂花吧!

  出示并集體朗讀: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設計意圖:“樂”課文的主旋律。圍繞課文“搖花樂”這一核心句段,教師引領學生深入文本,從“我的期待之樂”到“全家之樂”,再到“全村人全年之樂”,字里行間把“搖花之樂”演繹得淋漓盡致,再來讀這“搖花樂”自然水到渠成。】

【桂花雨教學設計模板】相關文章:

語文《桂花雨》教學設計03-30

《桂花雨》教學課件03-31

優質課《桂花雨》教學設計及反思06-22

五年級上《桂花雨》教學設計12-16

五年級語文上冊《桂花雨》教學設計12-07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桂花雨》教學設計10-15

桂花雨語文老師教學反思07-11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桂花雨》教學設計11-01

五年級上冊《桂花雨》教學設計人教版12-16

人教五年級上冊《桂花雨》教學設計12-0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美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精品91福利精品 | 亚洲青春草原在线 |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 曰本亚洲欧洲色A在线 |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