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匯報:由各小組匯報搜集到的資料,展示有關“雪”的文字、圖片等,暢談對雪的感受。
二、簡介作家作品:
魯迅(1881—1936),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破落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學醫,后從事文藝工作,立志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大膽揭露吃人的封建禮教,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南腔北調集》等。
三、檢測預習:
四、學習研討:
(一)速讀課文,理清結構
師引導生分層,了解內容與結構:按照“南方的雪”、“北方的雪”兩大對比內容,可以把全文分成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3)滋潤美艷之至的江南的雪。
第二部分(4-6)如粉如沙的北方的雪。
(二)美讀課文,揣摩感情
閱讀指導:江南的雪,要讀出柔和的美,表達欣賞、喜悅的情感;北方的雪要讀出壯麗的美,體現的是贊美、敬佩的情感。
(三)細讀課文,分析比較
1、作者是如何描寫江南的雪的?
2、作者又是如何描寫朔方的雪的?
3、從作者的描寫中,你認為作者更喜歡江南的`雪,還是朔方的雪?為什么?
(四)精讀課文,探究疑難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五)深讀課文,提煉主旨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作者細致、生動地描寫了江南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較中表現了自己的傾向,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的追求,蘊蓄了他反抗冷酷的現實社會的斗爭品格,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斗中得到升華。
(六)研讀課文,學習方法
(一)運用象征手法,在自然景象的描寫中浸透了幻想的、隱喻的意象,具有深厚的思想意蘊和藝術意境。
(二)景物描寫細致生動,用詞準確。
(三)語言風格獨特。
五、拓展延伸:再讀課文,模仿創作
課文中寫了塑雪羅漢,《從白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雪地捕鳥,描寫都非常生動傳神。你在雪地里做過什么游戲?試寫一段文字描述出來。
六、布置作業:
1、你認為本文語言是否有表意不簡明的,如果有,怎樣改為好?
2、你希望走過怎樣的一條人生道路?是一帆風順、平平淡淡走過,不留一點痕跡,還是經受困難、挫折,而奮起抗爭地走過?談談自己的看法,并寫一篇短文。
3、閱讀《野草》中描寫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感受其中自然描寫的特點。
【《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沁園春·雪》教學設計10-28
人教版《雪孩子》教學設計12-17
人教版:《雪孩子》教學設計11-21
《元日》+《江雪》教學設計06-29
《湖心亭看雪》的教學設計12-05
《湖心亭看雪》人教版教學設計12-04
人教版《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2-03
九年級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12-11
九年級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10-25
人教版二上《江雪》教學設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