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短詩三首名師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短詩三首名師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語文短詩名師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漫、濤”2個生字,會寫“繁、漫”等8個字,正確讀寫“繁星、藤蘿”等3個詞語。
2.通過反復朗讀課文,體會詩歌韻味,熟讀成誦。
3.初步了解現代詩的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識記生字新詞,體會詩歌韻味,熟讀成誦。
2.初步了解現代詩的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漫、濤”2個生字,會寫“繁、漫”等8個字,正確讀寫“繁星、藤蘿”等3個詞語。
2.正確誦讀詩歌,把握詩歌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釋義詩題
1.談話導入。
(1)師:你認為生活中什么是美的?(預設:風景是美的;畫畫是美的;舞蹈是美的……)
(2)師:人們常說“發現美是能力,留住美是本事”,你認為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美?(預設:畫畫、拍照、寫詩……)
(3)師:美就像一扇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詩歌這把鑰匙開啟美這扇大門。(課件出示單元導語)
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齊讀。
2.釋義詩題。
(1)板書課題:短詩三首。(師指名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詩有短有長,其中篇幅不超過14行的詩可以稱為短詩。
(2)了解“繁星”,指導書寫。
①師:看看課文,我們將要學習的三首短詩的詩題是什么?誰來讀讀詩題?(預設:繁星)(板書:繁星)
②指導書寫“繁”字。(出示課件)
③解釋“繁星”。
a.師:再讀詩題“繁星”,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
b.示例:密密麻麻的星星、滿天的星星……
師:一首詩的題目就是一幅美麗的畫,繁星,多而密的星星,讓我們感受到了夜晚的美好。(生齊讀)
(3)明確詩序,簡介作者。
①明確詩序。
a.師:仔細看看三首短詩,詩題后面還有一串數字,分別是什么?(生齊讀)
b.師:《繁星》共收錄164首短詩。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其中的第七一、第一三一和第一五九首。
②簡介作者。(課件出示冰心簡介)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初讀課文。
(1)聽朗讀音頻,注意節奏和停頓。
(2)生自由讀詩。
①生自由讀詩,圈出生字新詞。
②師指名讀詩,相機正音,師指導讀準“啊”的音變。(出示課件)
a.師范讀后,指名讀。
b.生在課本上標出讀音,齊讀;師生合作讀。
c.師:把這兩句送回詩中,再讀讀三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預習。
(1)檢查要求會寫的字。
①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字。
②指名認讀,注意讀準字音。
③易錯提示:“藤”讀后鼻音,“膝”讀“xī”,不要讀成了“qī”。
④師引導記住這些標注拼音的字。
a.同音字識記:漫(漫滅)慢(快慢)蘿(藤蘿)籮(籮筐)
b.說文解字識記“蔓”字。(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蔓,形聲,從艸,曼聲。本義: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莖。
c.形近字識記:膝(膝蓋)漆(油漆)躲(躲開)剁(剁肉)
⑤指導書寫。“藤”下面的“氺”,筆順是:豎鉤、點、提、撇、點,不要寫成了“水”。“躲”左邊的“身”里面是兩橫,“身”為偏旁時第七筆長撇改成短撇。
(2)生在田字格中練習寫字。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課文,體會詩歌韻味,熟讀成誦。
2.初步了解現代詩的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
3.收集自己喜歡的現代詩。
教學過程
一、有板有眼,讀出節奏
1.導入新課。
(1)師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9課《短詩三首》。
(2)師指名分別讀三首短詩。
2.學習課文。
(1)師引導:讀著讀著,我們發現短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這里面可藏著秘密呢!
(2)朗讀《繁星》(一三一)。
師:大家集中注意力聽朗誦,并想一想,短詩為什么朗朗上口?這里面究竟藏著什么樣的秘密?
3.反復朗讀,發現詩“韻”。
(1)根據詩句開頭的“哪一”可以看出,有的句子句式相仿。
①課件出示詩句。
②反復誦讀。師指名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2)關注句末的“?”,讀出節奏。師范讀后,指名讀,師生合作讀,注意讀出問號的語氣。
(3)關注“同音成韻”。感知“光、香、響”的韻腳“ɑnɡ”,讀出節奏。
①課件出示詩句。
②師指名讀,感受韻腳“anɡ”。
③師范讀后生練習讀。
④情境朗讀:師生合作,接讀“哪一……”,感受通過排比句式表達的強烈情感。
⑤理解“思潮”。
師指導:作者一次又一次地問,一次又一次地想,這就是思潮。
⑥師指名讀,讀出作者起伏的思潮。
二、有情有思,讀出情感
1.學習《繁星》(一五九)。
(1)師引導:還有哪首詩,你也讀出了這種感覺?
(2)課件出示詩句。
(3)反復誦讀。師指名讀后生分小組合作朗讀。
(4)體會詩韻。
①師引導:你發現這首詩朗朗上口、悅耳動聽的秘密了嗎?
②預設:韻腳“了、里”。
③讀出節奏。(出示課件)
a.反復誦讀。師指名讀,評價朗讀;師范讀后師生合作朗讀。
b.理解“風雨”。師:“天上的風雨”和“心中的風雨”一樣嗎?
示例1:“天上的風雨”指狂風暴雨、傾盆大雨、暴雨如注……
示例2:“心中的風雨”指經歷的困難、挫折、痛苦……
c.朗讀《繁星》(一五九),注意復沓的.手法,體會情感。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人生經歷,感受她“心中的風雨”。(出示課件,配樂朗讀)
2.學習《繁星》(七一)。
師過渡:當你一遍一遍讀著這首詩的時候,不僅讀出了它的節奏,想到了它的畫面,更感受到了它的情感。在朗讀中,你發現了這首詩的情感,這首詩便有了生命。作者心中的風雨、耳邊的海浪聲,都是作者的回憶。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回憶,學習《繁星》(七一)。
(1)出示課件。
小組合作學習:
r自由讀繁星(七一),想象詩中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r詩中的情景,讓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年回憶?小組同學互相交流。
(2)生自由讀詩,思考問題。
(3)同桌交流問題。
(4)師指名交流問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師指導朗讀:把你看到的畫面、聽到的聲音、想到的畫面放到朗讀中。
①延長字音:破折號和“中”“下”“上”停頓并增加音長。(師范讀,生模仿朗讀)
②補白想象。
a.師指導想象:月是中國人心中共同的情懷,舉頭望明月……當時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作者會做些什么呢?此刻月明時分又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b.生想象、交流后,再讀詩句。
c.師引導:母親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誰言寸草心……在母親的膝上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
③順勢理解“永不漫滅”的含義: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這些記憶都是作者無法忘記的,這就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5)師:讓我們想象作者托著下巴,靜靜地坐在桌前,回憶著那些發生在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的事。帶著這樣的想象,讓我們再讀詩句。
(6)師引導:詩中的情景,讓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年回憶?(生自由交流)
三、情動辭發,仿寫《繁星》
1.仿寫詩句。
(1)師引導:讀著讀著,我們漸漸進入作者的詩中,仿佛看到她童年的畫面。現在請你們自定題目,按照《繁星》(七一)的句式,仿寫詩歌。
(2)出示課件。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的(),()的(),()的()。
(3)生仿寫詩句。師巡視指導。
2.分享仿寫的詩歌。
(1)師指名朗讀自創的詩歌。(相機出示課件)
(2)師生評議。
3.深情誦讀《繁星》。
(1)師引導:聽著你們朗讀創作的詩,仿佛置身于我們童年的畫面之中,現在讓我們走進《繁星》,重溫這段星光之旅。
(2)全班齊讀。
4.師小結:我們一遍一遍地讀著詩歌,讀出了詩的韻律,想象出它的畫面,感受到詩人濃濃的情感,不僅走近了詩人,也走近了我們自己,這就是詩的味道。(板書:味)
5.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繁星》一書。
(2)推薦課后讀物。(出示課件)
(3)師要求生準備一個摘抄本,收集自己喜歡的現代詩。
四年級語文短詩名師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短詩三首》被選入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現代詩歌”單元,通過學習的層層深入,不斷深化對現代詩歌的認識,感受詩歌的魅力,培養發現美的眼睛,激發對現代詩歌的學習興趣。在賦予樂感的反復地朗讀中,體會現代詩的節奏,進而展開想象,體會情感,感受閱讀詩歌的樂趣。《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是將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詩集里。總的來說,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與贊揚;二是對大自然的崇拜與贊頌;三是對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藝術上,冰心以童心關照一切,詩歌美在清純,美在朦朧,美在含蓄。教學過程中可以立足反復朗讀感悟,想象畫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構建立體的畫卷中,領略短詩的美。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在此前已經接觸過現代詩,但是對現代詩特點了解相對模糊。課堂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反復朗讀,情境創設,補白想象,補充資料等教學策略,通過探究學習,發現現代詩歌的特點:朗朗上口富有節奏,蘊含豐富想象,飽含真摯情感。在評價中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在賞讀中感受詩歌的魅力。進而實現用“繁星”學習現代詩特點、用現代詩特點學習“繁星”詩意詩情的融合統一。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讀準“啊”“膝”等音變和易誤讀字音,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繁星、漫滅”等詞語。
2.體會詩歌的韻味,初步了解現代詩的特點并體會詩歌的情感。
3.在賦予樂感的反復的朗讀中,體會現代詩的節奏,進而展開想象,體會情感,感受閱讀詩歌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的.韻味,展開想象,體悟情感。
2.了解現代詩的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1.激趣導入: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同學們,你愛看天上的繁星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冰心奶奶看到繁星時的心情。
2.介紹作者,解釋“繁星”。(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圖片導入,讓學生直觀感受何謂“繁星”,融入文本顯得更加自然。】
二、初讀短詩,讀出節奏
環節一:朗讀《繁星》(七一)
1.發現特點:發現無韻詩,句式相同,節奏相仿的特點。
2.讀出節奏:指導朗讀“母親的膝上”,讀出節奏,引發思考。
環節二:朗讀《繁星》(一三一)
1.比較思考:現代詩與古詩之間的異同,發現詩“韻”。
2.發現韻腳:感知“光”“香”“響”等ɑnɡ的韻腳,了解同音成韻。
3.情境朗讀:師生合作,接讀“哪一……?”排比句式,關注問號的語氣,理解“思潮”。
環節三:朗讀《繁星》(一五九)
1.發現韻腳:發現“了”“里”,了解同字成韻。
2.讀出節奏:指導朗讀,讀出分句間的強弱對比,感受現代詩高低起伏的節奏。
【設計意圖:“詩和音樂一樣,生命全在節奏。”由學生相對熟悉的古詩入手,與現代詩形式與內容異同的比較,培養學生思辨的能力,通過探究學習,初步發現現代詩-般不拘格式和韻律相對自由的特點。在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節奏。】
三、學習《繁星》(一三一)
1.情境朗讀:播放海浪聲音,情境朗讀,體會作者對大海的摯愛之情。
2.體會情感:補充資料,體會大海對作者寫作帶來的靈感與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邊度過的。我特別喜歡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經常有關于海的描寫。”——《冰心自傳》
(2)“每次拿起筆來,頭一件事憶起的就是海。”——《往事》大海是作者寫作靈感的源泉,是心靈寄托的地方,作者對海有著深深的眷戀與感激之情。
3.共同誦讀:伴著海浪聲,引導學生誦讀詩歌,內化背誦。
4.朗讀《繁星》(一三一),說說你是通過哪些關鍵詞來了解詩歌內容的。
四、課堂小結
我們知道作者在贊美大海,我們也都被這首小詩深深地陶醉。現在請帶著對大海的贊頌之情齊聲朗讀一下吧!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冰心奶奶的《繁星》(一三一),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吧!
二、學習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
環節一:想象《繁星》(七一)
1.延長頓逗:教師示范朗讀,學生展開想象。
2.補白想象:指導破折號和“中”“下”“上”停頓并增加音長,仿照朗讀。想象作者在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做什么。
3.理解詞語:通過補白想象理解“永不漫滅”的含義。
4.情境朗誦:教師引導學生,想象情境積累背誦。
環節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1.想象“風雨”:想象“天上的風雨”是怎樣的景象?引導學生朗讀重音,分角色朗讀,想象“風雨”景象。(預設:狂風暴雨、傾盆大雨、暴雨如注……)
2.經歷“風雨”:想象“心中的風雨”又會是遇見的什么事情呢?
環節三:悟情《繁星》(七一)
1.品悟“月明”:月是中國人心中共同的情懷,“舉頭望明月……”月明時分又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2.體會情感:母親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誰言寸草心……”在母親的膝上作者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環節四: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讀“風雨”:在補白想象的基礎上,感受母親懷抱中濃濃的母愛。
2.體會情感:結合作者經歷,補充資料,理解“心中的風雨”的內涵,通過復沓朗讀體會情感。
(1)1900年出生的冰心,從小便體弱多病,每次生病就會想起,母親啊……
(2)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革命對于11歲的冰心來講是可怕的,是槍林彈雨,是無家可歸……想到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會說,母親啊……
(3)1921年,經歷人生風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詩集《繁星》,她把對母親的愛寫在這首詩中,母親啊……因此,“風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對母親懷抱的依戀。
【設計意圖: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通過探究和讀出節奏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理解“永不漫滅”“風雨”等詞語的含義,領悟詩歌的內容。為升華情感做“支點”。】
三、情動辭發,仿寫《繁星》
1.仿寫詩句,喚起自我感受。(課件出示“語文園地三”詞句段運用第2小題)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仿照著寫一寫。
2.教師巡視,相機評價。
3.朗讀仿寫,分享自創“繁星”。
4.揮動星卡,齊背三首《繁星》。
5.布置作業,拓展延伸。朗讀現代詩集《繁星·春水》,摘錄喜愛的現代詩并寫清楚作者和出處,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開展班級詩歌朗誦會。
【設計意圖: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通過讀出想象為“支點”進一步探究發現現代詩的情感。初步感知現代詩的意境,觸景生情,情動辭發,反復朗讀,層層遞進體會詩歌的情感,同時將積累背誦巧妙地融于情境之中。】
【板書設計】
繁星(七一)永恒的記憶繁星(一三一)歌頌大海繁星(一五九)母親的懷抱贊美母愛、大自然
【教學反思】
《短詩三首》精選自冰心的詩集《繁星》中的三首小詩,語言簡單,想象奇妙,贊頌了無私的母愛和大自然的美。鼓勵學生有梯度,有層次地進行探究式學習,讀出節奏,感受現代詩的音樂美;讀出想象,體會現代詩的藝術美;讀出情感,感受現代詩的人文美。在反復朗讀中發現現代詩的特點,并學習現代詩的特點,將習得的特點落實到筆端仿寫現代詩。同時又鼓勵學生大膽創作,激發學生對現代詩的喜愛之情,通過綜合性學習摘錄積累,分享交流將現代詩融入生活中。
不足之處:學生的小練筆,不能盡情地想象,對于“詩歌”的仿寫創作理解不夠透徹。
【四年級語文短詩名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名師教學設計范文05-20
《草原》語文名師教學設計(通用10篇)07-25
《祖父的園子》名師教學設計02-21
落花生名師教學設計11-30
語文小學四年級名師教學教案10-17
語文四年級上冊名師推薦教案設計10-18
短詩08-20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語文名師教學觀摩培訓心得范文09-20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語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