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中華文化教學設計

時間:2023-06-16 08:36:3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中華文化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華文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中華文化教學設計

中華文化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主要見證是文字和史學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義

  (3)史學典籍

  (4)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學藝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6)科學技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標志

  (7)不同區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發展過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2)漢字與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3)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4)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現

  (5)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是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6)不同的區域文化形成原因、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7)各民族文化特征、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分析

  (1)聯系實際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當今世界一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2)透過現象把握本質,說明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聯系我國各地實際說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內涵說明我國民族文化是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2、能力目標

  (1)培養同學們綜合思維能力,全面、辯證、歷史地分析中華文化

  (2)培養同學們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運用中華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養同學們辯證分析能力,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征,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

  3、情感、態度、值觀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不同區域的文化和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為將來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課程標準】:

  3.9運用中華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征,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

  三、【整體感知】: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將了解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了解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理解中華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各民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相關知識】:

  (1)回顧以前歷史課中所學的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部分內容。

  (2)回顧地理課本中我國不同民族和區域的特點。

中華文化教學設計2

  一、理論依據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提高文化認同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1)基本內容分析:本課由“燦爛的中華文化”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兩框組成。第一框主要讓學生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認識到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共同創造的,體會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聲聲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了解薪火相傳的中華傳統美德是傳統道德的精華,認識到中華傳統美德是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

  (2)橫縱向聯系: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的集中體現。離開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創造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精華的集中體現,民族精神又促進了優秀民族文化的不斷發展,二者相輔相成,彼此促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教學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中華文化的歷史發展。

  (3)教育價值: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文化特別是民族精神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學生面對各種各樣的文化,這些文化呈現出相互交織和激蕩之勢。一些中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同感有所減弱,而對西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盲目認同,因此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特點及其內在力量,要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的'認同感。

  2、重、難點確立:

  (1)教學重點:

  了解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而且學生缺乏對中華文化和傳統美德內容的深刻了解,因此,本課把教學重點設定為:中華文化和傳統美德的內容。

  (2)教學難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比較抽象,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對于學生來說,提高個體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一些難度。如何在當今時代堅持和發展傳統美德也是學生踐行過程中的難點,因此,本課把教學難點設定為:了解中華文化的特點等,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間的關系,提高文化認同感;在當今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傳統美德。

  3、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學習《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課《多元文化“地球村”》,學生對文化的多樣性、正確對待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已有所了解,這為本課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學習,能夠描述中華文化的特點及力量,列舉中華文化的內容,訓練觀察、思考、分析的能力;能列舉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訓練從典型材料出發經對比、思考、分析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培養思考、分析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學習,在對涉及四大文明古國文化和縱觀中華文化的兩個表格材料的對比、分析中,學會采用對比和歸納的方法獲得中華文化的特點、力量等知識;在學習涉及小悅悅事件的典型材料,列舉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之后,學會在對比、思考中,獲得要堅持和發展中華傳統美德的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學習,在學習“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后,認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和對個體、人類及世界的深遠影響;在學習“傳統美德,薪火相傳”之后,初步感受傳統美德的精神魅力,愿意為保護民族文化做出努力。

中華文化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軍事家的主張。

  2、學會歸納知識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新的能力。

  3、學習孔子的教育成就,樹立良好的學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孔子的政治主張及教育成就。

  2、諸子百家的思想觀點。

  教學難點

  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

  學習方法

  合作探究法、采取暢所欲言的主動搶答式、七嘴八舌的分組討論式情感體驗的對話表演式、百家爭鳴的自由發揮式,使學生眼、耳、口、手都動起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各有所得。

  教學方法

  巧用材料、哲理名言,成語故事,創設情境導學法、講解法、聯想法歸納法、圖表法、綱要信號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引起共鳴。

  放錄像:“百家爭鳴”使學生了解有哪些思想家及所屬學派。

  導語連接:“春秋戰國時期,政治風云變幻,經濟不斷發展,社會經歷著巨大變革。許多有思想的人紛紛發表自己的主張,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今天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去領略大思想家們的風采”。出示第9課課題。出示要完成的學習目標。

  身臨其境,感受歷史,第一板塊

  孔子思想教育成就

  (活動):請給孔子先生做一個名片,那我們該如何介紹呢?

  ⑴介紹孔子生平。孔子生于前551年,死于前479年,姓孔名丘因排行老二字仲尼。51歲前,主要以教書為業,后來做了魯國的司寇,使魯國強大起來。但因魯定公聽信齊國挑撥,孔子遭受冷落。55歲開始周游列國,XX年走訪了7個國家,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孔子的政治主張是什么呢?

  第一步:學習思想政治主張

  1、講故事:“苛政猛于虎也”什么意思?考查學生。

  2、教師補充: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釋。

  由此引出孔子的政治主張:提出“仁”的學說;“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并補充:孔子的仁包含“忠孝寬惠”等一切美德。至今是我們做人的最高標準,也是我們創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他的思想自西漢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了我國XX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第二步學習教育成就。

  1、首先提問:你知道孔子的那些教育言論?(小學學過)教師補充“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指導看書,完成討論題: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成就?對我們的學習有什么幫助或指導?四人小組討論。

  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2、最后出示國畫:孔子“逝者如斯夫”提醒學生珍惜今天的學習生活。

  第三步知識拓展:

  展示與孔子有關的各種圖片回答已有知識。了解孔子生平。

  看書自瀆培養自學能力。展開想象回答問題。結合做人的道德,進一步認識孔子思想,增強崇敬感。

  合作討論集體探究

  發揮群體智慧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歷史與現實結合,認識孔子的偉大之處。

  第二板塊

  老子思想

  孔子如此偉大還經常向一個人請教問題,孔子說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誰?引出老子。

  第一步材料展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讓學生快速看書后回答:

  ①引文反映了誰的學說?出自他的著作_____。

  ②引文中包含著什么思想?

  總結:這是樸素辨證的思想。舉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講故事。

  第二步展示老子主張“以柔克剛”。說成語“滴水穿石”。提問:老子辨證的思想對我們有何啟發?

  教師總結:老子思想奠定了我國古代哲學的基礎。在他思想基礎上興起的道教與儒教、佛教一起成為影響的我國三大宗教。但他也有消極的一面。如清靜無為,萬事不要去爭。“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學會快速閱讀課文

  快速提煉知識,快速記憶的'能力。

  開動腦筋

  回答問題

  加深對老子思想的認識。

  第三板塊百家爭鳴

  除了老子、孔子以外,還有哪些思想家呢?引出百家爭鳴。

  第一步學生活動:“百家爭鳴”

  1、百家爭鳴有哪些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張是什么?全班同學分為五組,每組代表其中的一個學派,抽簽決定派別,后由小組推薦代表闡述本學派論點,其它小組可指出其不足之處,形成全班“百家爭鳴”的局面

  2、交流完成圖表:時代/代表/學派/主張。(附后)。采取空當接龍形式,完成表格。

  第二步學生活動:完成找對子

  墨子改革法治

  孟子知己知彼

  莊子無為而治

  韓非兼愛非攻

  孫子仁政

  第三步判斷題。兩種觀點那個正確⑴諸子百家辯論爭鳴,觀點完全是對立的,吵的可熱鬧啦!⑵百家爭鳴的觀點,不可能都是對立的,但他們都踴躍發表看法,當然熱鬧!引導學生質疑。

  學生自讀總結,小組交流,培養自學能力

  檢查自我探究的結果,提高記憶與分辨能力,學會分析解決問題

  課堂小結

  綱要信號圖表總結本課的內容,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附后)

  師生共同完成

  第一步:百家爭鳴:運用所學知識各抒己見:諸子百家的思想有哪些積極的東西值得現代社會吸收、利用?也可以辯論。

  第二步:遷移應用

  1、你最喜歡的是哪家的學法?為什么?

  2、哪家的學法更適合當時社會的需要?

  3、如果你是一國之君,一校之長,一班之長,你認為應該如何治理國家、學校、班級

  結束語:

  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中華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鍛煉創新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

  課后活動

  1、搜集有關諸子百家德哲理名言、成語故事。

  2、學習了諸子百家思想,寫一篇小論文,談談自己的看法。

【中華文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華文化謎語260句03-20

傳承中華文化作文05-30

《錢學森》教學設計06-24

《匆匆》教學設計05-26

《荷花》教學設計05-26

《草原》的教學設計05-26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5-26

風箏教學設計05-26

《鯨》教學設計05-2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精品国产一级欧美 | 尤物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 在线激情小视频免费看 | 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 日本在线tv黄 | 最新国产乱子伦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