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語文幸福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幸福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認識“彼、鍬、權”等6個生字。
2、理解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3、嘗試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教學時數】
1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向身邊的人訪談對幸福的理解。
3、搜集關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對幸福的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有的童話在故事的講述中會讓我們體會到一個道理,比如《巨人的花園》,我們學完后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今天我們要學的童話,故事也很動人,讀完后也會讓我們知道一個道理,那是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
2、板書課題并讀題:幸福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讀連接語,請學生說說連接語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a、想想文中三個小孩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b.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2、帶著連接語中的問題自讀課文。
3、自讀課文后學習文中的生字詞。
三、交流討論
1、請同學復述故事,理清故事的基本情節。
2、表演故事,深化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的理解。
3、引導學生體會交流學習以后的收獲。學習了這個故事后,你有什么收獲呢?(“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句話的理解是重點。)
4、聯系親身經歷和課前做的訪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四、拓展交流
老師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學生讀后,老師做簡要點評,然后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各自課前收集的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學生交流時也可以談自己的,感受。
1、今天,我們共同經歷著幸福的時刻,在共同擁有中,我們細心回味著什么是幸福?下面請用最精辟的話說說你對幸福的理解。
2、齊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五、布置作業
1、《黃岡》第10課
2、同步閱讀
【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么
第一個青年(醫生):幸福是給病人治病,幫助他們恢復健康。
第二個青年(消防隊員、花匠):幸福是勤勤懇懇工作,勞動沒白費。
第三個青年(農民):幸福是耕地種麥,養活了許多人。
智慧的女兒:幸福靠……
老 師: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 生: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警 察: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本課的教學,我按照以下策略來完成:緊抓提示,凸顯重點 ;注重預習,培養自主; 巧妙組織,簡化教學 ;略中顯精,領悟方法;內外結合,拓展積累。體會最大的是略讀課文就是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大膽地進行嘗試。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將自己感悟到的語氣讀出來,培養朗讀能力。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認識15個會認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3、使學生懂得:幸福來之不易,要不畏艱險,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難,才能得到幸福。
教學重點:
感悟課文內容,將自己感悟到的語氣讀出來,培養朗讀能力。
教學難點:
認識15個會認字,會寫8個字,著重指導寫好字。
教學準備:
1、 寫有字詞的小黑板、投影。
2、 掛圖。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發質疑。(5分)
同學們,你們對世界上的鳥有多少了解呢?說一說你知道的內容。(學生回答后,一起看看課文中所寫的是什么內容,由此引出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10分)
借助拼音讀課文,把字讀正確,畫出本課要學習的10生字詞。
三、 采用小組內認、練、互查、老師用卡片檢查的方法檢查。
1、 自選小節讀課文,檢查讀音,全班進行讀后評價。
2、 認識卡片上的字,出示生字卡片,由學生當老師帶領認讀。
抽讀生字卡片:必、須、胡、亂、鋒、利、遇、漠、饑、餓、瘦、攔、撫、闊、茂。
分小組進行詞語積累,建立詞語庫。各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3、 學習會寫字,復習字音,分析字形,了解字義,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四、 指導書寫。(25分)
1、仔細觀察,分類書寫。
在指導書寫時,要讓學生在觀察教師書寫的過程中感悟字的間架結構、筆順規則和運筆方法,自己書寫時也能夠力求完美。
本課8個要會寫的字中,有六個是左右結構的字。
重點指導:應寫得右寬左窄的字有“須、胡、攔、往”;應寫得左寬右窄的字有“利”;“胡”字要范寫,應注意“古”略高,做到錯落有致。
2、組詞:
必:必須、不必、必要、必定、必然
須:胡須、無須、務須、須根、觸須
胡:胡亂、胡桃、二胡、胡來、胡說
亂:慌亂、雜亂、戰亂、胡言亂語
利:勝利、便利、吉利、不利、失利
攔:阻攔、攔截、攔車、攔住、攔網
往:來往、往來、前往、往常、往事
第:第一、次第、第幾
四、學生完成作業。(10分)
當堂進行寫字練習。學生在書寫時教師要進行巡視,指導學生要有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同時注意用表揚的方法,激發學生寫字的自信心,指導學生寫好字。
1、問:明確:誰覺得自己的`字寫得好看?請把你寫的字給同學們看一看。
2、評選出本課的“小書法家”將名字寫在黑板上。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發質疑。(5分)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30課愚公移山(板書課題)
二、 讀課文,整體感悟。(5分)
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邊讀邊想,簡單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 學習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10分)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和同學交流一下。
明確: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的大致內容。
2、細讀思考,分小組互助討論。
(1)旺嘉在尋找幸福鳥的道路上過了哪三道難關?
(2)當時他會怎么想?
(3)幸福鳥最終找到了嗎?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當旺嘉遇到難關時,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朗讀呢?
(2)當旺嘉戰勝困難時,我們又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朗讀呢?
4、指導學生想象幸福鳥來之后家鄉的變化,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5、你認為幸福是靠什么得到的?
明確:幸福來之不易,要不畏艱險,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難,才能得到幸福。
6、再讀這一部分:訓練朗讀技能。
A、 自讀體味。B、小組互讀。C、角色選擇。D、重點句范讀。E、難點句賽讀。F、自選讀得好的句子展示讀。
7、指導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板書設計:
幸福鳥
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理解幸福的含義。
2、讓學生聯系實際談幸福是什么。
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實際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揭示學習內容
1、師:同學們,你認為幸福是什么?
生:……
2、師小結。
3、揭題、板題——《幸福是什么》
二、學習課文片段
1、師小結課文內容:三個牧童做了一件好事:他們疏通了村子里的泉眼,并在泉眼旁砌了一口小井。在智慧姑娘的引領下,三個牧童各奔東西,各自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十年后,三個牧童已經成了三個健壯的青年,他們重逢在村子里的.小井旁講述著幸福的含義,三個青年是怎么說的呢?
2、學習第一位青年的話
(1)請學生找出第一位青年的話。
“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2)學生朗讀。
(3)師小結并板書:醫生救死扶傷幸福
3、學習第二位青年的話
(1)請學生找出第二位青年的話。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員,做過花匠,還做過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2)學生朗讀。
(3)師小結并板書:做過很多事勤勤懇懇幸福
4、學習第三位青年的話
(1)請學生找出第三位青年的話。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2)學生朗讀。
(3)師小結并板書:農民耕田種地幸福
5、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1)師:如果你當時路過小井旁,聽了他們的對話,你也加入到討論的行列中,你會怎么說?
(2)學生根據提示進行討論。
(3)學生發言,師總結。
6、學習智慧姑娘的話
(1)找出智慧姑娘的話。
“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2)學生朗讀。
(3)師總結并板書: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
三、拓展延伸
師出示有關幸福的名言,學生朗讀。
四、作業
進行一次調查,問問身邊的人對幸福的理解。
《小學人教版語文第七冊《幸福是什么》說課設計》全文共1527字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這篇童話是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講三個牧童發現樹林里一口老泉已經不涌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們能喝到干凈的泉水。再講智慧的女兒看見了他們的所作所為,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們幸福。這時,三個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兒沒有直接告訴他們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弄明白。接著講十年以后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的好處:有了泉水,樹木茁壯成長,人畜可以隨時飲用。他們為此感到快樂。回顧各自十年的生活經歷,他們對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較深刻也比較一致的體會:因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而感到幸福。最后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她概括了他們的體會,揭示了幸福的含義。
故事情節奇異是本文的一大特點。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贊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們有了體會之后,揭示幸福的含義。她就像有著無窮智慧的導師,指引三個牧童去實踐,去發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智慧的女兒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變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并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學難點: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書課題)自己去讀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次,把它讀正確。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二、指名朗讀全文,糾正不正確的字音。
三、了解文章內容
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并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那課文的起因是什么呢?(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書:挖小水井)
四、研讀課文的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么樣?結合上下文說一說他們為什么這么快樂?。(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成果并且給別人帶來好處。)
4、自由讀——齊讀課文起因部分,讀出他們快樂的心情。
五、研讀課文的經過
三個牧童挖了水井后,一位美麗的姑娘出現了,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們幸福。這時,三個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于是他們分手各自去尋找幸福,他們找到了嗎?請小朋友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學做醫生,為人治病;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活多人)然后展開想象:在這十年之中可能發生一些什么事讓他們更深地體會到了幸福。(生討論交流)
六、研讀課文的結果
1、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么?
(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說說什么叫“義務”、“有益”?(益就是好處。)
2、大家討論得出:本文告訴我們幸福是靠勞動,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從而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
七、課本劇表演,以加深對幸福含義的體會。
八、總結深化
今天,我們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學們今后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嘗到幸福和快樂。最后老師找了幾句關于“幸福”的名人名言與大家共勉。
關于“幸福”的名人名言
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獲得幸福。──歐文
金錢和享受的貪求不是幸福。──赫拉克利特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徐特立
建筑幸福的生活,我們就沒有任何權利享受幸福,這正和沒有創造財富無權享受財富一樣。──蕭伯納
九、作業
1、讀讀畢淑敏的作品《提醒幸福》,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根據《幸福是什么》這個故事,接著續編通話。
3、收集有關幸福的名言名句,并且工整地書寫到課文的空白處。
板書設計:
10x幸福是什么
(靠勞動盡義務有益的)
幫助別人有用的養活別人幸福的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這篇童話是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講三個牧童發現樹林里一口老泉已經不涌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們能喝到干凈的泉水。再講智慧的女兒看見了他們的所作所為,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們幸福。考點為:通過各種題型理解字詞和課文片段。
學生分析: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早已在課內外閱讀過許多童話,對童話已不在陌生。
設計理念:
據本課童話特點,通過自主閱讀,了解童話的主要內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并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并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閱讀能力。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特色訓練,培養能力:(5分)
幸福是什么?(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談談,要求把事說具體,語句通順。)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5分)
1、播放歌曲《我們多么幸福》,師生共同放聲歌唱。
2、師:啊,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三、目標導學、自主探究(出示目標)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5分)
請同學們運用學過的快速瀏覽的辦法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1、這是一篇選讀課文,要求同學們運用平時學到的學習方法根據課后的思考題提示自學課文,在自己閱讀的基礎上,再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2、學生自學,在自學的基礎上可與同桌。上下桌同學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3、全班交流
a、第一個青年的體會是怎么得到的?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你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你能用邊讀邊聯系生活實際的辦法來理解課文,真令人佩服。那你能把自己體會到的這份情感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b、第二個青年的體會又是怎么得到的?你從哪些句中體會到的?“勤勤懇懇”是什么意思?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車上,輪船上都是怎樣工作的嗎?
c、誰再來談談第三個青年的體會又是怎么得到的?
我們當中誰的爸爸是當農民的,你能談談讀了這幾句話后有什么想法嗎? 看樣子,這位同學讀得很認真,感觸也頗深。那你覺得這位青年說這話時,用什么語氣說的?你覺得這位青年還可能會用什么語氣來說呢?
師問其他同學,你們從他讀中感受到那自豪、幸福的味了嗎?
同學們能運用抓重點語、句、通過邊讀邊思的方法獨立地學習課文,你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
從三年青年的體會中你發現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幸福是什么呢?
五、精讀課文,讀中感悟:(5分)
1、回憶一下,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自己覺得幸福的事?
2、你們慢慢在長大,你又想追求怎樣的幸福呢?
六、測試反饋、形成能力:(5分)
欣賞歌曲《幸福在哪里》。
同學們談得真好,有一首曲子《幸福在哪里》是這么唱的。師唱《幸福在哪里》,生和著拍子。師唱后述說:“希望它將給予你們以啟迪,為追求真正的幸福在人生道路上揚帆前進。”
七、拓展延伸、遷移發展(5分)
1、寫寫讀《幸福是什么》有感。
2、推薦課外閱讀《一塊燙石頭》。
3、摘抄文中你喜歡的語句。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二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園》和《幸福是什么》這類超人體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文《幸福是什么》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但上完這一課,發覺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經過聽課領導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指導學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導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指導的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6
【內容分析】《幸福是什么》是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寫的。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教學目的】
1.在預習的基礎上,借助拼音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聯系生活實際懂得幸福的含義。
【課型】新授課【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重點】了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學難點】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講授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出音樂《幸福拍手歌》,教師與學生一起歌唱拍手。導入課題,展現問題——幸福是什么。
展現課件,總結幸福的種類是多樣的,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們就通過《幸福是什么》一課來尋找答案。
二、 檢查復習情況。
檢查生字詞,挑選一名“小老師”帶讀,幫助糾正,適時表揚。
講解生字詞。
三、 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同學們,我們已經掃除了課文中的生字障礙,現在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幸福吧!全班快速的默看課文,邊看邊思考,本課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課件展示問題)
(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看來同學們的自學能力真的很強。本課講了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么是幸福。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的故事。(課件展示)
四、 細讀課文 體會幸福
同學們思考一下,這篇童話主要是用了什么樣的記敘手法?(事情發展順序)有哪位同學能夠告訴我,事情發展順序要去怎么交代事情呢?(起因、經過、結果。)很好,那么同學們思考一下,第幾段到第幾段是交代事情的起因的?第幾段到第幾段又是交代事情的經過與結果的?
第一部分:
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第一部分的起因是什么?(學生回答。)那么他們挖井的過程心理狀態是怎么樣的?(引導學生說出高興、興奮。)而挖井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大家都在課本上找一下答案。(教師總結。)
在挖井后他們遇到了誰?說了什么,分別又做了什么決定?
第二部分: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個牧童弄懂這個問題了嗎?
“三個青年快活地看著這一切。”說明了什么?(分析小井旁邊發生的變化。引導學生回答出三個青年快活是因為他們已經懂得了幸福的含義。)
三個青年最后明白的“幸福”是什么?請同學們在文章中用波浪線畫出來。邊畫邊思考:他們是怎樣弄明白的,都做過了些什么,結果又是怎么樣的?
(分析第一個牧童)第一個牧童在是十年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成了醫生。)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義,為什么?(學生舉手回答治病救人。)(教師總結,同時讓學生表演怎樣治病救人,病人反應又是怎么樣。)
(分析第二個牧童)第二個牧童在是十年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做過很多工作。)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義,為什么?(學生舉手回答幫助別人。)(教師總結,同時讓學生思考做過很多不同工作的時候是怎么幫助別人。)
(分析第三個牧童)第三個牧童在是十年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成了農夫。)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義,為什么?(學生舉手回答耕田養人。)(教師總結,情景演繹農民種田。)
第三部分:
在他們聊天的時候,誰出現了,說了什么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在這里的“義務”我們應該怎么理解?“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就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就是孝順父母。總之,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
這三個青年都明白了:因為他們都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了對別人有用的事。這就是智慧女兒叫他們尋找幸福的目的。
(課件展示)來,咱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
最后我們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捋一下文章的脈絡,做一下總結。
拓展:
對于幸福這個詞,原本你是怎樣想的,現在又是怎樣想的?【作業處理】完成小狀元。【板書設計】第一個牧童——醫生——治病救人
第二個牧童——很多工作——幫助別人 勞動、做有意義的事情
地三個牧童——耕地——養活他人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同時加強學生熱愛勞動、樂于助人方面的教育。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通過自學來讀懂。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么。
2.認讀生字。
3.學生交流,并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一、了解文章內容
1.牧童們開始時,認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十年后他們做了什么?他們認為幸福是什么?(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言。)
3.小結:正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別人,使別人快樂,才是自己的幸福。
4.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5.反復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來理解這句話。
6.談談你的幸福觀。
7.分角色朗讀。
作業布置:
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本課小結
板書設計:10x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8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查工具書,積累掌握下列詞語。
姍姍 悵然 甘霖 希冀 躊躇 枕戈待旦 惴惴不安 諄諄告誡 無足掛齒 南轅北轍 瞻前顧后 相濡以沫 熠熠奪目 裊裊婷婷
2.學習本文通過生動的比喻和排比句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三)德育滲透點
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幸福、珍惜幸福,樹立起人生正確的幸福觀。
(四)美育滲透點
辯證地看待問題,敏捷、正確、深刻和完善地認識事物,感受智能美。
二、學法引導
運用討論法,初步把握文章內容,再用朗讀法體味文章中的關鍵語句,最后通過聯系自己的現實生活認識作者.寫作的出發點——現實生活中提醒災難的現象太普遍,有必要醫治人的心靈和習慣性思維。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本文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章中希望人們更多地享受幸福、珍惜幸福的感情,我們主要通過引導學生體味文中關鍵詞句,特別是其中的比喻句、排比句的方法來解決。
四、課時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①生字詞;②畫有半杯水的圖畫;③隨堂練習。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開始上課時請同學們談他們體會到的最幸福的一件事。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課后摘抄有關幸福的名言。
七、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生活灑滿陽光,充滿幸福,同學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無疑不止一次地體會過幸福,老師想先聽同學們談談你體會到的最幸福的一件事(要求簡潔作答)。
同學們所說出的這些,已經夠多,夠幸福了。還有沒有我們沒有體味出的幸福呢?什么是幸福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當代女作家畢淑敏的散文《提醒幸福》。
(二)明確目標
1.掌握自讀提示中列出的詞語。
2.理解文中重點語句,著重體會比喻句的含義。
3.把握作者傾注于文中的思想感情,進一步理解幸福的含義。
(三)自讀指導
1.掃清文字障礙,了解課文內容。
學生根據自讀提示,快速閱讀課文,注意理解下列詞語,給加點字注音。
姍姍悵然甘霖希冀 躊躇枕戈待旦惴惴不安諄諄告誡無足掛齒南轅北轍瞻前顧后相濡以沫熠熠奪目(少)裊裊婷婷
2.朗讀課文,注意指導讀準字音,準確把握語氣語調和感情。
3.在朗讀的基礎上,同學們討論。
(1)文章的標題是“提醒幸福”,“提醒”在這里的含義是什么?
“提醒”本來的意義是“從旁促使別人注意或指點別人”,在這里的含義是“自己千萬注意”。
(2)我們習慣于“提醒災難”的結果是什么?找出關鍵的詞語和句子。
詞語:忽略、枕戈待旦、祈盼、辜負、姍姍、悵然
句子:①災禍似乎成了提醒的專利,把提醒也染得充滿了淡淡的貶義。
②看得見的恐懼和看不見的恐懼始終像烏鴉盤旋在頭頂。
.總結:這些習慣中的提醒,使我們懊喪,錯過了應享受的快樂和幸福。從此,我們應該更多地注意幸福,提醒幸福。
(3)幸福到來的時候,我們充分享受幸福就行了,為什么還需要提醒呢?找出關鍵的詞語和句子來體會。
詞語:諄諄告誡 無足掛齒 南轅北轍 標本
句子:
①靈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適像一對孿生兄弟,時而相傍相依,時而南轅北轍。
②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震顫,它像會傾聽音樂的耳朵一樣。需要不斷的訓練。
③人們常常只在幸福的金馬車已經駛過去很遠時,揀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她。
④人們喜愛回味幸福的標本,卻忽略幸福披著露水散發清香的時刻。
.總結:幸福稍縱即逝,我們要提醒、警覺,還要有敏感的心靈來感受,作者說得多么形象生動!
(4)什么是幸福,怎樣才能享受幸福呢?請同學們齊聲朗讀“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完”,勾畫出下列語句來認真體會。
詞語:悄悄地撲面而來,平和之心、樸素、在暗淡中降臨、喬裝打扮、茸茸的綠意、香噴噴的面包、不要躊躇
句子:
①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②我們要提高對于幸福的警惕,當它到來的時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鐘。
③幸福并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靈的感覺。
④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
.總結:在這一部分里,作者使用大量的比喻句、排比句和排比段,傾注了她全部身心告訴我們什么是幸福,怎樣才能享受更多的幸福。通過細致的閱讀體會,我們對于幸福的理解擴展了,加深了,幸福已經不再僅僅是得到和收獲了,它還應包括失敗、挫折、給予和奉獻等等,而且后者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四)布置作業
1.完成文后練習三。
2.摘抄有關幸福的名言,不少于三則。
(五)隨堂練習
一、給加點字注音,并釋詞。
1.悵然 2.惴惴不安 3.諄諄告誡 4.相濡以沫
二、作者認為幸福是有它的征兆的,請選出不屬于征兆的一項 ( )
A.幸福和災難同行,痛苦之后必有幸福。
B.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
C.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它披著本色的外衣。
D.幸福伴隨健康的心理而來。
三、提醒是多方面的,或提醒災難,或提醒幸福,作者卻大聲疾呼提醒幸福,這不片面嗎?為什么?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寫了三個牧童把一口噴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兒的祝福;十年后,通過他們自己的勞動,親身找到了幸福的事,說明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2、學習本課生字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4、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活動設計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前小故事:《手尖上的幸福》
1、故事中的小女孩用一雙孱弱的小手描畫出了動人的幸福,生活中的你幸福嗎?你有過幸福的感受嗎?2、你曾感受過怎樣的幸福?3、幸福在哪里?我們怎樣能找到幸福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保加利亞埃林·彼林的童話故事,找尋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2、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精讀課文,領悟幸福的真諦。
1、指讀文章最后一部分----幸福就在于對人類有益的勞動中。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三個孩子分手后,各從事了哪些“有益于人類的勞動”?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幸福?為什么說他們的勞動是有益的`?2、出示智慧的女兒的話。①理解“領悟”一詞的含義。②結合三個孩子的經歷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3、分角色朗讀此部分,感受三個青年的幸福經歷。
四、在這之前,孩子們也做了好事,為什么就沒有體會到幸福呢?
1、自讀這部分內容:讀懂了什么?把讀不懂的地方用筆畫出來。2、重點研讀三個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三個牧童是怎樣挖泉井的?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劃出文中的有關詞語、語句。(愉快,高興極了,心滿意足)他們為什么這么快樂?(渾濁的泉水變成了清潔透明的清澈的如同鏡子一般的泉水)3、孩子們為什么這么快樂呢?從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尋答案。①朗讀孩子們說的話“我們把它弄干凈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領會其中的意思。②出示智慧女兒的話。
五、回歸整體,從三個牧童挖泉井的經歷中,領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
課文的后14個自然段向我們再現了十年后,他們再次相聚的經歷,放手讓學生用心讀書,從人物的話語中領悟幸福的真諦。[點評:以上設計,緊緊圍繞著孩子們十年前、十年后的生活經歷,從具體的語言、動作、神情中,引導學生明白“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層層深入,恰到好處。]
六、合作表演本課內容
第二課時
一.說說你與家長交流的“幸福是什么?”
1、學習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收獲呢?2、爸爸媽媽眼中的幸福是什么?3、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4、這些幸福是從何而來?5、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學生交流談感受。
舉例:“能使大多數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馬克思”“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高爾基”
從文章的中心句入手,直入文章主要內容,學文后,讓學生在共同經歷著幸福的時刻,在共同的擁有中,細心地回味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從而,自然而然地達到了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的目的。
二、作業設計
1.規范地書寫生字。2.完成基礎練習中的題目。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讀懂課文。
3、情感目標: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孩子們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
2、找出三個牧童所說的話,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孩子們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板書:幸福。(學生齊讀)關于幸福,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怎么理解這兩個詞語的?(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回答)
2.是呀,在你們的眼中幸福是兒時手中的泡泡,是與伙伴的嬉戲,是媽媽的香吻,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讓我們一起探討去“幸福”這個話題。板書:幸福是什么。
3、檢查課前預習情況,教師指正讀音。
二、合作交流
(以自學為主)
1、提出自讀要求:同學自由讀課文,結合課文的內容,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那些內容?最終明白了幸福是什么?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回答。
師總結:是呀,(出示智慧女兒的話)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你們現在的`義務是什么呢?(學生回答,教師進行及時的鼓勵。引導認真學習這節課)
三、反饋糾正:
1、提問:三個青年在還是孩子的時候,在村里做了什么事情?
課件出示:三個牧童清理老泉,挖水井的圖片
2、他們做的怎么樣?又發生了什么事?
智慧女神的出現,對孩子們說了什么?出示重點:祝你們幸福
接下來三個孩子做了什么?就這樣過了多久?
3、提問:那課文的主人公,三個青年在這十年里是怎么尋找到自己的幸福呢?(此處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先說哪個青年都可以,教師適當進行引導。)
(1)生:第一個青年通過給病人治病,病人恢復健康多么幸福,他從而感到幫助別人很幸福。板書: 治病救人
師: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你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生1:我是從“弄明白了……因而感到幸福”中體會到的。 (此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體會。)
師:那你能把自己體會到的這份情感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1:有感情朗讀
師:你體會很深刻,讀得很好。
(2)生:第二個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他勤勤懇懇地工作,他覺得自己的勞動沒有白費,對別人有用,所以很幸福。
板書: 做過許多有用的事
師:你從哪些句中體會到的?
生1:讀句子“我走了很多地方……所以感到幸福”。(自由讀這句話)
(3)生:第三個青年種地養活了許多人,我是從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你們看,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體會到的。
板書: 耕地 養活了許多人
師:能帶著幸福的感覺讀一下嗎?(男女聲賽讀)
4、師:現在請大家再看一下黑板,大家有沒有發現,三個青年對于幸福的感悟,有一個共同點?是什么呢?(學生回答:勞動)
板書:勞動
5、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是智慧女兒對幸福的理解,我們看看下面幾位名人他們是怎么理解幸福的?(出示課件,名人對幸福的感悟)
6、師:看了這些名言,你們有什么感想呢,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遇到過那些讓你感到幸福的事情?(學生自由交流)
四、達標測試
1、師:今天學習的這個故事你喜歡嗎?為什么?(學生回答,這個故事有趣,神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師:這就是童話的特點。
2、作業:請你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幸福是____________
師:這節課大家表現得都很好,找到了幸福的目標,作為對同學的獎勵,聽一首歌。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認識6個生字。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初步形成幸福觀。
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通過自學來讀懂。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么。
2.學生交流,并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3.認讀生字。
二、學習新課。
(一)了解文章內容
1.牧童們開始時,認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們后來認為幸福是什么?(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做了什么?
注:引導學生讀13到22自然段。
3.小結:正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人的快樂……
4.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 “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
5.反復讀:智慧的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建議: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來理解。
6.談談你的幸福觀,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注: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此環節上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在這里要采用多種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爭取出彩。
(二)演課本劇
1.分角色朗讀。
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眼神、語氣作指導,為演做好準備。
2.學生排練,教師巡視。
3.匯報演出。
三、作業布置
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四、本課小結
(根據當時情景而定)
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么
(靠勞動 盡義務 有益的)
幫助別人 有用的 養活別人
幸福的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12-11
語文幸福教學設計(通用6篇)02-08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幸福是什么》的教學設計02-29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06-17
幸福在哪里教學設計09-20
語文《陽光》教學設計04-01
語文知識的教學設計03-30
語文《雷雨》教學設計04-30
語文《爬山》教學設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