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31 17:58:4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1

  《散步》教學設計

  波蓮中學 王蒙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學習積累“分歧、霎時、嫩芽、水波粼粼”等詞語,掌握讀音及詞義。

  2、整體感悟課文,能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尊老愛幼”的主旨思想。

  3、學習文章巧妙構思---“以小見大”的寫法,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

  (二)、過程和方法: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與師生互動去品味文中畫面的優美和細節的動人。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感知文中蘊涵的和諧之美,使學生懂得如何在校尊師友愛,在家尊老愛幼,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

  1、揣摩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學會聯系語境,在動態的語境中理解詞句。

  2、指導學生體情會意,逐步提高賞析美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 : 1、朗讀教學法2、討論與點撥相結合3、品讀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一分鐘說話:說說一句心里話。

  例句:我家有我、我的——和我的——。(人物)我家是—————的家庭。

  2、誰都希望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怎樣才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莫懷戚的散文《散步》。

  二、整體感知---(一)、寫什么?

  1、從課題《散步》可知道什么內容?你可換個題目?

  (散步是課文的主要事件 “ 愛”“ 分歧 ” “親情等)

  2、課文預習后你知道寫什么內容?請用含有“時、人、地、事”四字的意思說一句話。 (初春一家三代人在田野一起散步)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怎樣寫?)

  1、讀準下列劃線的字音:

  分歧( ) 霎( )時 水波粼粼( )嫩( )芽

  2、請同學們大聲、準確、整齊地朗讀課文。

  3、課文怎樣寫事?這篇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從這個故事中,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要點:祖孫三代 一家四口 散步經過 溫馨親情

  4、課文怎樣寫人物?

  (1)、課文中的我是怎樣的人?怎樣寫?你是從文中的哪個句子中發現的 ?(請從原文找出相關的句子回答)

  (我是一個誠懇、孝敬母親的兒子,引導學生分析散步時我對分歧的態度及作者主要采用心理描寫的方法。)

  (2)、課文中的孫子是怎樣的.人?怎樣寫?你是從文中的哪個句子中發現的?(請從原文找出相關的句子回答)

  (文中孫子是一個天真、聰明、可愛的孩子,引導學生分析產生分歧的原因及作者采用語言描寫的方法)

  (3)課文中的母親與妻子是怎樣的人?怎樣寫母親與妻子?你是從文中的哪個句子中發現的?

  (年老體弱、體諒、順從兒子、疼愛孫子的母親,賢良的妻子;引導學生分析分歧時母親與妻子的態度及作者采用語言、動作描寫的方法。)

  5、課文怎樣寫景? (1)劃一劃,讀一讀課文寫景的句子。

  四、整體感知 探究主旨---(三)、為什么寫?

  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我和妻子都屬于人到中年,既要扶老又要攜幼,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教育子女,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負的重擔,責任重大。

  2、請通過你對課文的理解,從不同的角度說說你從這篇文章中讀到的深刻內涵。

  通過         ,我感受了       。

  生命----親情----責任

  3、概述主旨:表現出一家人濃濃的親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也從中感悟到中年人的生活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品味閱讀 :找出你感受最深,覺得最值得體味的句子,讀讀說說你的感受。

  1、“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

  這幾句把母子的情態都顯現出來了,母親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情態畢現。“正因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缺乏文化修養的人,話是不會這樣說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現什么情態,就要用什么樣的語言。

  2、“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對稱的句子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很有情趣。

  六、拓展延伸、親身感受:

  1、學了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要尊老愛幼、和睦相處。)

  2、小結學習“以小見大”的寫法。

  七、布置作業

  1、以妻子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2、回家多做幾件孝心好事。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品味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能夠通過細節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而和親人一起散步,更是一個幸福的時刻。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莫懷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散步)

  課堂實錄

  一、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設計意圖:柔和的的音樂、深情的導入旨在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到散步的意境中來,為文本的情感解讀作鋪墊。】

  1.配樂朗讀,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仿佛沉浸在親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明確:

  (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歸結為“和美”(板書)

  二、簡介作者,檢查字詞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搜集資料的習慣,學會自主學習,有利于節約課堂時間。】

  1.介紹作者

  簡介作者莫懷戚

  2.字詞識記(投影出示)

  嫩芽(nèn) 霎(shà)時 拆(chāi)散 熬(áo)過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委 屈 各得其所

  三、研讀入境,把握主旨

  【設計意圖:先“速讀”把握文章主干的基礎上,借助“心讀”讓學生深入到文本,理解、品味,而不流于“小和尚念經”的外在形式。】

  1.兩分鐘速讀課文,快速搶答:散步的季節?散步的地點?課文中出現了哪幾個人物?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結果如何?

  學生讀后搶答

  2.據搶答內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靜靜地傾聽文章的配樂朗誦,一邊在腦海中浮現文章所寫的情境畫面,讓我們跟著莫懷戚一家作一次愉悅的心靈旅行。

  4.文章一定撥動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說說是什么如此打動你的心呢?

  學生回答集錦:

  這是一個多么溫馨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啊!

  一家人相親相愛、理解謙讓,他們在陽光下、田野間的散步是一幅最動人的畫面。

  這才是天下最浪漫的事!

  文章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尊老愛幼的.贊歌!

  四、再讀課文,點評人物

  【設計意圖: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1.那么,在這個溫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賞的人是誰呢?請用“我最欣賞 ,因為,從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個 的人。”的句式回答。

  學生各抒己見,各贊所愛:

  “我”——孝順、體貼、溫和、穩重(板書:“我”---孝順溫和)

  A:“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為母親的身體著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里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

  B:“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說:‘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C:“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我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中的“慢慢地、穩穩地、仔細這幾個詞語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寫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對母親的體貼關心,惟恐母親有閃失。

  母親——溫和慈愛(板書:母親——溫和慈愛)

  A:“母親本不愿出來的……”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為他們的拖累,所以寧愿一個人在家。“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我很聽她的話一樣”寫出母親對我的信任。

  B:“但是,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說”動詞“摸摸”足以看出母親對小孫子的疼愛,為了孫子,母親放棄了走大路的想法。“還是走小路吧”說明母親理解孫子的心思,決定自己克服困難,滿足小孫子的心愿,彰顯了人類生命的真諦——對幼小生命的保護,體現出中華民族“愛幼”的傳統美德。

  兒子——聰明伶俐、善于觀察(板書:兒子----聰明伶俐)

  A:“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妻子——溫柔賢惠(板書: 妻子——溫柔賢惠)

  A: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小結:幸福的家庭,離不開每個人的付出。無論寫誰,字里行間表達的都是真摯的情感:母子情、夫妻情、祖孫情、婆媳情……。 歸納為一個詞就是“相親相愛”或“互敬互愛”(板書:相親相愛)。

  課后小結

  我們感知了文章內容,又分析了人物形象,明白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板書: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課后習題

  1.積累字詞。

  2.完成課后練習二。

  板書

  散步

  “我”---孝順溫和

  母親——溫和慈愛

  兒子----聰明伶俐

  妻子——溫柔賢惠、尊老愛幼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散步》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文章選取了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新的時代得到了發揚光大。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不善于從生活實事中去感悟人生哲理。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不善于借助語文學習的經驗去觀照實際生活。

  七年級的學生又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了因此,在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問題的發現者、思考者、探索者。

  設計思想

  我們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他們積極投身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本課的教學以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課的教學教師大放手,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交流,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以小見大,以事寓理的記敘方法。

  2、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味濃濃的親情,理解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

  教學重點

  1、體味濃濃的親情,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2、學會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親情之美,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時間大約1分鐘)

  母慈子孝一直是中國人追求的理想的家庭模式,它像一首動人心弦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這一節課,我們的心靈將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作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

  旅行中,我們將領略到那景物描寫的詩意之美,對稱樸實的語言之美,尊老愛幼的人性之美。

  二、揭題

  (時間大約3分鐘)

  師點擊電腦顯示:一家人到郊外散步的圖片,一位父親背著她母親,他妻子背著兒子走在一條風景優美的田園小路上。(電腦播放背景音樂:《江南》)(營造了一個音樂的氛圍,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師:從圖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父親背著她母親,妻子背著兒子。

  生:一家四口子在散步。感受到他們很溫馨。

  生:我覺得圖上景色如畫,田園小路風光美麗……他們在這個地方走,真的太妙了。

  三、感知課文

  (時間大約5分鐘)

  師:是啊,生活處處見真情,生活處處有親情。下面我一起來學習莫懷戚的《散步》,領略課文中那濃濃的親情。

  (點擊電腦顯示)

  1、自主朗讀課文,將不懂的字詞句,劃一劃。

  2、你在閱讀中發現什么不懂的問題,請提出來。

  (學生自由朗讀,有的學生邊讀邊在書上圈點勾畫。)

  (播放背景音樂《回家》,讓學生在優美的意境中讀,這有助于學生感知文章語言的情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

  (讀完后讓學生質疑)

  師:讀了后,你發現了什么問題?請提出來。

  生:“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這一句話不知怎么理解。

  生:奶奶開始想走大路,為什么又同意走小路呢?

  生:結尾的地方為什么說,我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其他同學幫助回答問題,這樣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地位,又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探究課文

  (時間大約19分鐘)

  1、人性美

  師:同學們真會發現問題,那我們就來一起探討這人間的頌歌——

  師點擊電腦顯示: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他們各有什么性格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理解出他的性格特點?

  (生積極舉手回答)

  生:課文寫了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我的兒子

  生:我從“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這句話看出我很孝敬父母親。

  生:我從“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這里知道我雖然很愛兒子,但更加尊敬母親。

  生:我從“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知道我既尊老又愛幼。

  生:我由“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看出母親聽兒子的話。

  生:我從“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了解到母親很愛孫子。

  生:我從“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這里知道妻子很賢良。

  生:我從“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里知道獨生子很聰明。

  師:同學們回答非常準確,可以看出同學們非常認真讀、思考。

  師點擊電腦顯示:

  散步:我:孝順善良,關愛母親

  我的母親:慈愛親切,善解人意,愛護小輩我的妻子:溫柔賢惠我的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

  師點擊電腦顯示:

  2、散步中出現什么“分歧”?我是怎樣作決定的?最后“分歧”是怎樣解決?

  生:兒子要走小路,母親要走大路。

  生:我決定聽母親的話走大路。

  生:最后母親聽兒子的話走小路,因為小路有美麗的景色。

  師: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與你的長輩發生過“分歧”的事?你是怎樣解決?

  生:有一次我和父母爬西樵山,我想爬一條崎嶇的山路,而父母堅持走大路,怕危險。我看到父母那么緊張我,為我著想,就順從了他們的意見。

  師:好,你知道了要尊重父母。

  師點擊電腦顯示: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親,聽從我的兒子走小路,那將會是什么場面,以小組為單位,發揮你的想象力,說說“我們”四口子的對話?看哪一組說的最精彩。(可用比賽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生:第一組:

  生(我):我們走小路吧!

  生(兒子):好啊,好啊!

  生(妻子):奶奶身體不好,走小路容易摔倒。兒子乖,我們走大路。

  生(兒子):不行,不行,我要走小路。

  生(母親):哎,我年紀都這么大了,走什么都無所謂。小路就小路吧。

  第二組:

  生(我):既然小路有意思,那就走小路吧!

  生(兒子):好啊,好啊!

  生(母親):好吧,走小路可以欣賞田園風光,另有一番情趣。

  生(妻子):那走的時候注意點,畢竟小路崎嶇。

  第三組

  生(父親):那就委屈母親,走小路吧。

  生(兒子)(興奮拍手):好啊,好啊,我喜歡走小路,yeah。

  生(妻子):母親年紀大了,走小路會不方便,兒子你就遷就一下奶奶吧。

  生(母親):算了,孫子喜歡小路就小路吧,讓他開心一下,走小路也挺有意思的,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我,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開心散步就行了。

  生(父親):好,走吧。

  第四組

  生(母親)(駝著背,一手揮向大路):走大路,大路平順。

  生(兒子)(跺腳,蹶著嘴):不行,不行,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生(父親):母親,讓孫子吧,小路風光很美,綠樹紅花,鳥語花香。

  生(妻子):母親年紀大了,走小路會不方便,兒子你就遷就一下奶奶吧。

  生(母親):孫子喜歡,讓他開心一下,走小路也挺有意思的,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我。

  生(兒子):好吧!

  師:你們覺得哪一組最精彩呢?你為什么覺得他好,其他的哪兒不好呢?

  生:我覺得他們每一組都很好。不過我喜歡第四組,因為他們說的時候加上表演很生動,逼真。

  生:我覺得第三組精彩,特別是奶奶說得好。第一組簡單些。(師相機作簡要點評)

  ……

  設計意圖

  :學生自讀自悟,自編自演。小組合作研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2 、詩意美

  師點擊電腦顯示:文中出現了很多優美的景物描寫的句子和飽含哲理的句子,以小組為單位,選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學生小組研究,師巡視)

  生:我喜歡這一句“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它描寫了初春的田野,“新綠”,“嫩芽”,“冬水”寫出春的氣息。

  生:我喜歡“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寫母親所望到的景物,雖然寫得不多,但寫出一幅田園風光……

  生:我也喜歡這一句,從這里我知道兒子說有意思的原因,而且我覺得小路確實有意思,比大路好多了。

  生: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對稱美,寫出一家人多么和睦溫馨。對稱美,互相映襯,很有情趣。

  ……

  師:讀得多仔細啊,理解多透徹啊。能不能將你的理解,通過讀讀出來呢?

  (生讀)(師點擊電腦顯示優美句子及圖片,讓學生感受課文描寫的美好。)

  師:飽含哲理的句子,誰能找出來?

  生:我從“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背上老的,就像是背負著老一代,背上小的,就像是背負著下一代。可見中年人責任多重大。

  生:對,我同間這一說法,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師:老師也非常贊同說一說法。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讀理解這篇課文描繪的圖畫美,對稱、樸實的語言美。再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研討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品味文章中優美的語句,進而對文章中字里行間折射出的真情有較深的理解體會。這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服務者的新思路。

  五、拓展問題

  (時間大約12分鐘)

  師點擊電腦顯示:你學習了這篇課文得到什么啟示?

  生: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以散步的平凡生活小事,反映探討家庭和美的大原則。

  生:一家人應和和美美、相親相愛、互敬互助。

  生:如果每個家都像這家人一樣,社會多和諧啊。

  (點擊電腦顯示)

  啟示:和和美美、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尊老愛幼

  設計意圖:這處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師點擊電腦顯示:親愛的同學們,如果說轟轟烈烈的人生是一種美麗,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見人間真情。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感人的小事,下面我們來重溫身邊的親情故事。

  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為單位,談談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相信你們會說得很好。

  生:有一個星期天返校時我忘了帶笛子,可沒想到爸爸在晚修時竟親自拿來給我。

  生:有幾次晚上爸爸來看我,有時拿被,有時拿衣服。開始我覺得很丑,很沒面子。但現在,我覺得很幸福,那是因為我知道爸爸很疼愛我。

  生:我奶奶老了,身體又不好行動不便,但我媽媽每天都給她喂飯,搓搓背。

  師:你們的父母、長輩對你們真是太好了。確定生活中有太多這樣感人的事。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將課文內容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激活學生的獨特感受,加深理解,教育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相啟發,讓學生懂得要尊老愛幼,熱愛尊敬父母。

  六、一曲人間頌歌

  (時間大約3分鐘)

  父愛、母愛實在是太偉大了,讓我們一起高歌一曲《懂你》來祝福我們的父母,祝福他們身體健康。

  點擊電腦播放歌曲《懂你》

  設計意圖:

  通過唱歌,讓學生產生心靈共鳴。

  七、活動體驗

  回家后為父母做一件事,如倒杯水,裝碗飯,夾夾菜,洗洗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讀書走向實踐。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的主旨;

  3.品味本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一。課前播放《讓愛住我家》(視頻)

  二。導入示標

  師:這是一個多么幸福的家庭啊!爸爸、媽媽和兩個可愛的孩子,他們用歌聲向我們詮釋著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寬容、幸福是珍惜、幸福是付出。今天,老師還要向大家介紹另一個幸福的家庭,在他們的身上又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優美的散文《散步》(板書課題)。首先請看我們這一節的學習目標(投影):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的主旨;

  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師:怎樣才能高效地達到這個目標呢?我們將采用自學競賽的方式,比哪些同學積極、踴躍,有信心嗎?

  生:有!

  師:聲音非常響亮,看來信心十足啊。那接下來我們就進行第一輪競賽,請看(投影):

  三。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

  文中人物在散步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分歧?最后是怎樣解決的?

  1.師: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來讀課文。老師想請幾位同學起來輪流朗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吐字清晰,盡量讀出感情。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發現有讀錯的地方,立即舉手幫助糾正。

  2.點名生輪流朗讀課文,師適當點評。

  3.師:剛才幾位同學讀得都不錯,尤其xx同學,其他同學也要向他學習。現在能夠回答這道題目的同學請舉手。

  交流: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解決:決定權在“我”,我決定順從母親走小路(可見我對母

  親的尊重和關愛)

  母親因為愛孫子,建議走小路(可見母親對孫子的愛,一個“吧”字透露出商量的口吻,說明母親心中有兒子、

  兒媳,一家人相互體諒,生活和睦)

  最終我決定走小路

  四。二讀課文,品味語言

  1.師:本文是一篇蘊含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的旅行。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感悟體驗。

  請看(投影):

  精品細讀

  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動你的心?請畫出來,試著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其妙處。

  5分鐘后,比誰回答得出色!

  2.生自學,師巡視

  3.師生交流:

  (1)3、4兩節的景物描寫:

  第3節:

  連用兩個“太遲了”:對春天來得太遲的悵恨,對母親的'擔憂、焦慮。

  “總算”:欣喜之情。

  “熬”:老母親面對漫長的酷冬,在身體和精神方面所受的磨難之巨。

  (這一節可以看出“我”對母親的孝順和關愛)

  第4節:

  這是一幅南方初春野景圖,第一句“這南方初春的田野!”透露出欣喜之情;“這一切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說明“我”希望母親向萬物一樣充滿活力,健康長壽。

  注意: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體驗作者情感的變化。

  (2)“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重要關頭時那樣。”在嚴重歷史關頭,民族領袖的決策和取向影響著民族的命運和社會的發展。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腦,決策不好,就會影響家庭的和諧,所以“我”有了一種責任感。

  注意:引導學生從語調、語速、語氣以及朗讀的輕重音方面去反復朗讀這句話。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慢慢的”說明速度慢,“穩穩地”說明腳步沉重而有分寸,“仔細”說明走路留神。母親代表過去,兒子代表未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這確實就是全部,因此,這體現了“我”和妻子的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

  師總結:同學們,在一個家庭中,老人代表過去,孩子代表將來,那么處于中年的“我”和妻子就是現在,我們擔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其實我們的社會也正是由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家庭組成的,“我”和妻子這樣的中年人是聯系過去和未來的紐帶,責任重大,所以說我們背上背起的就是整個世界。

  (4)“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對稱的句子:以優美整齊的形式,強化了親情,且富有趣味。

  (可引導生以同樣的方式,課后再去找找其他對稱的句子)

  4.教師總結:同學們,散步,這是一件多么常見的小事啊,可是作者卻抓住了這瞬間的美,像我們展示了家庭的和睦,親情的和美,使我們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進行了一次愉悅的旅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生:尊老愛幼)(生:以小見大)

  五。親情交流

  1.師:同學們,其實感人的生活細節存在于每一個幸福的家庭中,洪戰輝帶著妹妹上大學;一對年輕的夫婦在纜車墜地時,用生命托起自己的孩子;就是在XX年的那場暴風雪中,一位同學的爺爺為了救掉入枯井的孫子,永遠的離開了……

  想必你們的身邊也有這樣感人的瞬間吧,你愿意說出來和我們大家分享嗎?請看(投影):

  親情交流

  父母的關愛,長輩的呵護,往往體現在入本文的平凡小事中,細細回顧你曾經歷的一幕幕往事,你能將它講出來,和我們一起來感悟親情嗎?

  4.播放《母親》(聲音不宜大)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

  5.生自由準備(師可點撥:只要是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愛的故事都行。)

  6.師生交流:

  教師注意言語調動課堂氣氛,激起學生的感激之情。

  如:是啊,不論我們離家多么遙遠,遠方都有一雙眼睛在看著我們,那是親人的期盼!不論我們遇到什么挫折,遠方都有一顆心在陪伴著我們,那是親人的祝福!

  7.總結:我們該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播放“廣告”

  師:是啊,將愛傳遞下去,我們的家庭才會和諧,將愛傳遞下去,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才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

  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

  真誠行動

  回家為自己的親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師:同學們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這項作業嗎?

  生:能!

  師:好的,這節課就上到這里,感謝同學們的積極配合,下課!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朗讀、演讀,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讀和編制劇本提綱的活動中受到人物孝順老人、勇于擔責、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部分劇本提綱。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朗讀、演讀,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讀和編制劇本提綱的活動中受到人物孝順老人、勇于擔責、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明確任務

  1.學生觀看央視公益廣告《老人更需要兒女的陪伴》《別讓等待成為遺憾》談感受,明確公益廣告就是要向社會發出呼吁或者號召,引導社會風氣。

  2.關愛老人是當今的熱點,社區要開展“關愛老人”宣傳日,希望咱們學校能夠幫忙策劃些形式新穎、宣傳效果好的節目,助力社區活動。受公益廣告的啟發,老師想請同學們幫社區做個公益廣告劇本,拍成視頻放到社區網站,效果應該不錯。剛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散步》就是這一類的文章,同學們幫老師看看這個素材有沒有改編的價值。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多種方式朗讀,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任務一:確定文本的使用價值。

  1.朗讀,說出文章寫了什么事,重點是什么。

  2.在文中圈畫或標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及原因,發掘出文章蘊含的值得宣傳的品質、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確定主題并填寫。

  預設:

  交流第一階段,基本能夠說出“親情”“孝順”,但說不出“責任”“生命”。

  交流第二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六段,體會“我”的心理,學生會關注到“責任”,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誰的責任,什么責任,“我”對這份責任的態度。學生會順利體會到中年人主動擔當的責任意識。也可以順便解決“就是整個世界”的理解

  預設主題:孝順;尊老愛幼;親情;中年人的責任與擔當;家庭和睦。

  任務二:確定片名。

  1.帶著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讀全文,醞釀一個別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擬的名字并陳述理由。

  預設

  問題預設:學生可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教師要提示,可以從內容、主旨的角度擬。可能還是打不開思路,進一步提示學生從事件要素(人物、時間、地點、環境、事件的關鍵環節,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開,注意貼近主題。

  從內容角度擬的劇名:

  《背》:這個故事的重點是“背”,同時“背”容易讓人聯想到責任。

  《一家人》:其實這就是一個一家人怎樣和睦相處的故事,“一家人”溫馨美好,體現著親情。

  《三代》:故事講的是“愛”在三代人之間流淌的動人故事,揭示的是人類生命輪回中獨有人性光輝。

  《初春的田野上》:這是故事的地點,但是卻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與蓬勃,象征親情的美好,象征和諧家庭的幸福。

  從主旨角度擬的劇名:

  《孝順》《尊老愛幼》《和睦》《責任》《親情》《生命》等。

  任務三:撰寫人物說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讀,走進人物內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點。

  預設問題:學生可定會提出妻子沒有語言怎么辦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回到文本體會,是不是沒有語言就沒有態度,學生會發現妻子懂得維護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賢惠明理。

  對于一些學生,母親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親為什么改變主意,立足于不讓兒子覺得歉疚不安,也為了不讓兒子非要堅持走大路而鬧得大家不高興的角度,思考為什么母親要說“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我”:有鮮明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愛自己的兒子,但知道更應該孝順時日不多的母親。

  母親:慈愛、善解人意。

  妻子:賢惠。

  兒子:活潑可愛,聰慧懂事。

  劇本提綱:

  【設計意圖】以任務帶動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梳理和對文章主題的把握。

  (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完成劇本提綱。

  2.上網觀看央視公益廣告《媽媽的謊言》《洗腳》《筷子的故事》,注意從中受到啟發,為繼續修改劇本準備。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6

  一、定位

  本課的教學,要實現如下目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味文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性美和語言美,并學習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學生自主誦讀、體驗、感悟、評價本文的主題思想,并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等活動,獲得選材和語言表達的技巧;促成學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倫理意識的形成,進而獲得有益的生命啟迪。另外,根據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當今學生只知索取愛,不知奉獻愛,“孝道”的傳統道德意識普遍薄弱的現狀,特擬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樹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道德觀。

  二、切入

  激活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師講述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學生體驗家庭親情:尊老愛幼。

  4.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散步》的作者)的溫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兒孝”的氛圍吧。

  三、探究

  誦讀設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揣摩寫作特色。

  學生概括讀了課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題、選材、語言等。1.喚起社會“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2.以小見大的選材特點;3.對稱整飭的語言美……)

  跳讀理解:“我”這個人怎么樣;妻子性情怎么樣;母親性情怎樣;兒子性情怎么樣(“我”:孝,妻子:順,母親:慈,兒子:聽話)

  品讀探討:

  1.合作探究

  探討《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寫的詩意美和語言美:

  (1)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順善良,關愛母親:勸母親散步、又熬過一冬、委屈兒子、背母親;妻子:溫柔賢惠:在外面,總聽我的;兒子:聽話:天真活潑,聰明伶俐;我的母親:慈愛親切,善解人意,愛護小輩(改變主意)。他們真誠善良,溫和、謙讓、體貼,是真善美的典范]。

  (2)文章有哪幾處景物描寫?這樣的景物描寫給你的.感受是什么?[兩處: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新綠”、“嫩芽”、“冬水”……,第二處是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菜花、桑樹、魚塘……,這些景物蘊涵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給人的感受是詩意般的美。]

  (3)文章的語言美是怎樣表現出來的?試作分析。[一是情趣盎然:“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二是含義豐富:“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僅供參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其實,我們還可以讀出儒家傳統文化在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講究家庭生活以孝為先,信奉天下為公。作為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這種文化價值取向也正是東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對稱整飭:“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這些句子語意對舉與反襯,于平實中見靈氣,在淺易中見哲理,韻味無窮]。

  探究文章選材特點:作者獨具匠心,聚焦祖孫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喚起人們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道德。(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和補充。教師也參與其中,或引導或補充,與學生平等對話。

  教師小結:我們從《散步》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語言美,也學到了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讀了莫懷戚的這篇短文,你的心靈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樣的觸動呢?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記得唐代詩人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關愛,而我們又回報給父母了多少呢?疼愛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則不容易做到。學了本課,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為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讓我們交流一下。

  細讀感悟

  1.組合作交流

  (1)你認為怎樣才能做一個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給予了你千般的愛,萬般的寵,那么你做過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聽到過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縣電視臺要采訪我們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學生,如果你被采訪,你想說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質疑和補充。評選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課外閱讀“古今孝道”故事。

  2.兩周后召開“我最孝”班會。

  3.月底召開“古今之孝”故事會(吳孟代親供蚊噬、黃庭堅為母洗溺器、陳毅為母洗內褲……)。

  4.閱讀課外書:讀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5.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播放滿文軍《懂你》的歌曲,以結束本課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7

  1、引領學生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語言品析,把握文章指向。

  3、對學生進行敬老的傳統美德教育。

  教學重點:

  1、品析語言,把握主旨。

  2、教育學生孝敬老人。

  教學難點:

  品析語言,把握主旨。

  教學方法:

  點撥法、品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語

  由簡潔明快,迅速拉近師生距離的導語導入。

  二、 檢查預習夯基礎

  學生一條龍認字寫詞,解釋詞語,教師針對具體情況糾錯并幫助學生強化理解記憶。

  1、 注意字音字形。

  nèn( )芽 霎( )時 拆散( )

  水波línlín ( )( ) 分qí( ) 咕( )咕

  2、 理解詞語含義。

  分歧 拆散 各得其所 委屈

  明確: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及時評價,誘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三、 初讀課文理思路

  征求學生意愿,師生合作讀課文。他生聽讀課文,關注六要素,自由回答下面的問題:

  1、 用一句話簡單概括一下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 初讀課文,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四、 個性品讀悟真情

  師語:對大家的感受老師先不與評價,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接下來,我們就深入品析文本,看看誰的領悟距離作者的本意最近?

  著眼于紅色字體部分,師生共品下列語句:

  1、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

  ① 你從這個“本”字中讀出了幾層意思?

  ② 母親身體虛弱,走不動。但是我卻說,正因為如此才更“應該多走走啊”,“我”是怎么想的?

  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一個怎樣的兒子。

  品讀貼士一:讀文時一定要關注那些看似平常的關鍵詞語,不能忽視其背后的“多層含義”。

  2、 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作者為什么寫春天,他僅僅是在寫春天嗎?

  總結:第一句,表面寫春天實則寫母親,寫母親受苦太多,太多。

  第二句,表面寫那些老人堅持苦撐沒能阻止生命的結束,實寫母親,寫母親挺得艱難,寫生命延續地來之不易。

  第三句,“總算”是漫長等待以后的姍姍來遲,讓“我”緊張的心稍稍落地,終于可以松了一口氣;“熬”是苦苦支撐后的.曙光乍現,有母親終于脫離病魔的開心,但更主要的是對母親飽受病痛的疼惜。

  品讀貼士二:除了關注關鍵詞語外,還要善于聯想,關注重點詞語背后的言外之意。

  3、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的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看著這樣的初春的景色,你感受到什么?作者感受到什么?

  預設:初春的景色充滿生機,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內心充滿希望,十分愉悅。

  質疑:“大塊小塊”,“有的濃,有的淡”;既然是寫旺盛的生命力,為什么寫隨意而非肆意,為什么冬水而非春水,為什么寫聯想到“生命”而非“生命的活力”?

  總結:乍暖還寒,雖春猶冬;

  挺過熬過,雖喜仍憂。

  品讀貼士三:關注細節,巧用“對比法”“替換法”辨析、揣摩文字背后的豐富含義。

  4、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

  設問:

  ①既然想“兩全”,為什么又不愿意“分成兩路,各得其所”?

  ②前文說母親很聽我的話,“就如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一向聽話的母親為什么改走小路?

  探究原因:“我”以母親意愿為第一著眼點,不愿意分散家人,讓母親不快;母親有涵養,體諒兒子,疼愛孫子,不愿兒子、孫子不開心。有分歧、無爭執、更無矛盾。

  品讀貼士四:關注文意中的矛盾點,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進一步靠近作者的本意。

  ③為什么能形成這樣的效果?

  皆因以敬老為前提來解決問題,才形成了家庭成員間互敬互愛的和諧效果!

  5、就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啟發學生關注矛盾點,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①為什么母親和兒子“不算重、也輕”但我和妻子卻感覺背起了“整個世界”?是否矛盾?

  ②既然這么輕,為什么“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里強調的是怎樣一種態度?

  ③讓我們這么認真小心謹慎的背負的重分量的東西,是什么?難道僅僅是指實體的母親和兒子嗎?

  明確整個世界的含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花一天國,一家一世界。在家的世界里,一個都不能少。

  五、 合作探究明主旨

  學生品析過程自由談對文章主旨的認識,教師總結莫懷戚先生寫作的本意,并聯系莫懷戚創作初衷加以驗證。

  同時,師總結:文章寫的是過去,但是指向卻是當下。進而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教育,號召全體同學接過“孝”的接力棒,將這份民族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七、讀寫結合巧應用

  設問:散步這篇文章如果沒有“大路小路的分歧”這個情節,效果怎樣?(平淡乏味,主題不突出。)

  教師指出我們寫作親情作文不吸引人的原因,對學生提出寫作要求,并布置作業。

  八、結束語

  親愛的同學們,一節課的相處,你們的善良、聰慧和可愛都在老師的心中扎根,也希望老師的微笑、身影、指引能在你心中留痕。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8

  一:課題

  《散步》莫懷戚

  二:課時

  四十分鐘

  三: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注重學生對親情、責任以及生命感慨的把握。此文是一篇記敘性強的散文,穿插兩處景物對初春田野的細膩描寫。

  四: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了第一單元的課文之后,對景物描寫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體會文中樸素自然的語言。學生經過預習,能自行解決生字詞,理解大概文意,對深層次的對生命感慨的理解尚需進一步引導。此篇散文語言優美,可以借此改編成詩歌,不過學生只需理解到文中的對稱句當中的敘事張力以及音律上的整齊即可。詩歌創作不統一要求,提供方向給有興趣的學生自行思考。

  五:教學重點

  1.學習朗讀,注重朗讀過程中對重音、停連等技巧的掌握。

  2.探究語言特點,品味文中的回環句以及對稱句。

  3.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進一步了解尊老愛幼等美好品德。

  六:教學難點

  七:教學過程

  學習生字詞,將正確的讀音標注在課文二十五頁的讀讀寫寫。翻開共學案,更正自己的答案,對的打鉤,錯的紅筆更正。

  讀關鍵詞解釋(2min)

  進入課文學習

  導入語: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視頻。這個視頻講了個什么的故事呢?洗腳這一件家庭小事里有媽媽的孝順還有孩子對孝道的.傳承。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同樣是講家庭小事,我們這節課一起來探討一下。(3min)

  首先,我們把課文朗讀一遍,朗讀的時候要注意把握課文的情感節奏。把自己代入課文的情景中去。情景不同,朗讀時的語速語調也不同。遇到歡快激動的場景,語速應該是稍快,語調應該是歡暢明朗;遇到哀傷憂怨的情景,語速應該是放慢,就像放慢腳步一樣,語調應該是深沉舒緩的。打開伴奏,你們就是朗讀者,開始吧。6.《散步》……(7min)

  課文讀了一遍,加上預習,相信大家已經大概清楚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現在給三分鐘時間,同學們默讀課文,然后請同學來回答文中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散步時出現了一次分歧,出現分歧時人物的選擇又如何?(3min)

  分歧:母親,孫子,我。(我為什么聽從母親呢?孝順尊敬,因為陪伴母親的時日已少,前文也提到,母親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累等等,“我”是體會到時間不等人,有句老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間悄悄地帶走我們身邊的人。)接著母親還是選擇走小路,那是對孫兒的疼愛和理解。(6min)

  剛才我們分析《散步》中的一個關鍵場景,出現分歧時,大概已經了解到《散步》里家庭成員有著怎樣的性格。/現在我們閱讀全文,留意全文中表現思想感情的句子,透露親情的心理、動作、語言等句子,給每位家庭成員一個恰當的評價。/待會請同學回答。

  (母親慈愛親切、兒子善良孝順、妻子溫柔賢惠、小兒子乖巧活潑)(5min)

  我們已經概括了文章的內容,分析了散步中發生的分歧,給每位家庭成員一個恰當的評價,我們了解的這一條條信息都是從哪里來的呀?從原文中來,作者是用語言向我們傳遞信息。現在我們來更加細致地賞析句子:找出文中打動你的句子,比如寫景、抒情議論的句子,關注詞語的含義、作用,句式,作者情感等等。通過品味文章的語言來了解文章的深意。/待會請同學回答。(各5分鐘共15分鐘)

  景物:學習完第一單元的《春》以及《濟南的冬天》,相信大家對景物描寫的句子已經很熟悉,文章有兩處寫景的句子分別是?大家看到初春、新綠。嫩芽都會感覺到春天的?(生機)/前一段里作者已經講到“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緊接著描寫春天這樣新的生命,也就意味著熬過嚴冬的母親將獲得新的活力。/同樣另一處景物描寫,體會到春天繁榮生機同時還有一家人散步的幸福感覺。讀句子,做筆記。

  句式:同學們有沒有找到一些句子讓你覺得有對稱之感的?關注標點符號,逗號,分號。比如“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讀起來富有音律感。把句子讀一遍,把賞析讀一遍,做筆記,把其余對稱句讀一遍。(人民需要藝術,藝術需要人民。)

  ③同學們,大家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和睦等)/那么作者僅僅是寫散步這樣的家庭小事嗎?家庭小事的背后又有怎樣的深意在其中?比如文章最后一句,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句子讀一遍。從動詞慢慢地你可以看出我和妻子的小心翼翼,對家人的保護,背上肩負著的是一個家庭的責任,贍養上一代老人,養育年輕一代。這也是文中其中的一個主旨所在。為什么說只是其中一個主旨呢?對這一篇文章大家可以有多種解讀,比如剛剛我們講到的尊老愛幼,中年人在家庭承擔的責任,或者是初春田野里人和事物的美好和諧等等,言之合理即可。

  作者講了一件家庭小事,現在我們換成同學們來講一下家人打動你的小事,請同學們來分享。最后作業共學案閱讀。(5min)

  線索:朗讀/分歧/評價人物/語言(景物/句式/主旨)

  八:板書設計

  6.散步

  莫懷戚

  作業:共學案閱讀題。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04-14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范文03-19

初一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12-27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7篇)04-21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5篇04-14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5篇)04-14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7篇04-21

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02-24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范文(精選20篇)10-10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匯編7篇)04-2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亚洲午夜Av在线 |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领导玩丰满美女 | 亚洲国产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