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15 09:11:09 偲穎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搭船的鳥》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沙啦、鸚鵡”等詞,會寫“翠、羽、嘴、吞、啦、響、哦”等字。

  2.聯系單元整體,初步了解單元內容,明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3.通過品讀“雨天場景”和“翠鳥外形”的語句,體會作者“運用多種感官”和“抓住特點”進行細致觀察的方法。

  4.借助直觀圖像引導觀察,遷移方法,學會細致觀察。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運用多種感官”和“抓住特點”進行細致觀察的方法,并能遷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讀,明確觀察任務

  1.同學們,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蹦阍趺蠢斫膺@句話?

  2.這是統編本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導讀語中的一句話,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礃幼舆@個單元的主題就是觀察,一起來看看這一單元的課文,看看作者觀察了些什么。

  3.小結:觀察的事物既可以是動物,還可以是植物、水果。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搭船的鳥》,看看作者是如何細致觀察的。

  【設計理念:立足單元語文要素,整體導讀單元課文,梳理單元內容,使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任務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對本單元課文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文化主題有一種感知,從而使得學習目標更明確!

  二、初讀課文,梳理觀察對象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通句子,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和場景做了細致觀察。

  2.作者對哪些事物和場景做了細致觀察?(生交流)

  3.小結:作者從雨天的場景、翠鳥的樣子和翠鳥捕魚的動作三個方面做了細致觀察。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天,走近這只翠鳥。

  【設計意圖:統編本教材強調課后習題的作用,從課后習題出發關注文本整體,梳理本課的觀察場景和事物,使文章脈絡更清晰!

  三、聚焦段落,感受觀察之妙

  1.走近翠鳥,緊抓特點來觀察。

  在這樣一次普通的旅途中,作者看到一只怎樣的翠鳥呢?畫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出示:

  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挠鹈谴渚G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1)讀著這些句子,你認為這是一只( )的翠鳥。

  (2)個性化朗讀,你從哪里感受到它的美麗?(出示翠鳥圖)

  預設:顏色(翠綠、藍色、紅色)

 。3)自由讀,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向大家介紹這只翠鳥的。(師生合作讀句子)

  預設1:部位(羽毛、翅膀、長嘴)。

  預設2:對比。認讀“鸚鵡”。

  預設3:整體到局部。

 。4)這是一次多么奇妙的遇見,翠鳥靜靜地站在那里,猶如在畫中一般。

  我看見一只( )站在船頭,多么( )!它的羽毛是( ),翅膀帶著( ),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 )。

  2.拓展畫面,首次創作學觀察。

 。1)翠鳥除了羽毛、翅膀、長嘴,還有哪些部位?作者為什么不一一把它寫出來呢?

 。2)我們在觀察和描寫事物的時候,沒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主要的特點來寫就行了。

 。3)出示另一只鳥圖,學著作者的方法仔細觀察,抓住主要特點來說一說。

  這是一只多么( )的小鳥!

 。4)寫一寫:任選一幅圖(祟小狗圖、小貓圖、孔雀圖),學著作者的方法仔細觀察,抓住主要特點來寫。先寫出小動物的名稱,寫好后可以讓其他同學猜猜你寫的是什么動物。

  (5)指導寫作,現場評析:猜一猜他寫的是什么?是怎么猜出來的?

 。6)小結:同學們不僅會仔細觀察,還會按照從整體到部分、抓住小動物主要的特點進行有序的表達,真會學習。

  3.走進雨天,多種感官同觀察。

 。1)我們的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有時候光用眼睛看還不能發現事物的美好,還可以——(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手摸。)

 。2)(出示第1自然段)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還用了哪些感官來觀察?(耳朵)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出示:

  天下著雨,雨點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響。

  (3)認讀“沙啦”,這種表示聲音的詞我們叫它擬聲詞,用上這樣一些擬聲詞,會讓人更有畫面感。(生有感情朗讀)

  4.回歸畫面,二次創作再觀察。

  (1)回歸剛才寫的畫面(出示動物圖片),提示學生用上多種感官去觀察。

 。2)二次創作,讓習作更出彩。

  (3)交流反饋。

 。4)小結:用上多種感官去觀察,小動物的形象就更活靈活現了。翠鳥還有一個名稱叫釣魚郎,猜猜為什么。下節課,就讓我們去看翠鳥捕魚吧。

  【設計意圖:聚焦重點段落,了解作者抓住特點、仔細觀察和運用多感官觀察并進行表達的手法,在朗讀想象中感受作者的觀察細致。學以致用,在二次仿寫練習中學法遷移,從說到寫,由扶到放,由會一種觀察到會多種觀察。這樣融入身心的學習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又能增強教學的成效,達到內化語言的目的!

  四、觀察生字,書寫漢字之美

  出示:

  翠、羽、嘴、吞、啦、響、哦

  1.觀察“翠”的羽字頭和“羽”的區別。

  2.觀察“口”在不同部位的寫法。

  【設計意圖:抓住生字特點,仔細觀察,明確“羽”作為羽字頭的變化。對比有“口”字偏旁的5個字,觀察“口”在不同部位的寫法,通過教師的示范、指導,增強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并且學會審美!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筆者縱觀單元整體,立足單元語文要素,以 “觀察”為線索串起整堂課,和學生一起仔細觀察,習得觀察方法,學會遷移運用,為后面的單元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聚焦單元,明確觀察任務

  課前,我布置學生去了解整個單元的課文分布(兩篇課文和兩篇習作例文),發現觀察對象的范圍之廣。統編本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寫作對象的例子,讓學生有章可循。整體關注單元課文,鼓勵學生自行梳理單元內容,是想讓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任務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對本單元課文之間的內在聯系有一種感知,學習目標更明確。

  二、聚焦習題,梳理觀察對象

  統編本教材課后練習題是編者針對課文特點設置的知識要點、能力訓練點和教學的重難點,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強調課后習題的作用,梳理課文脈絡的時候,教師可以從課后習題出發,適當變通,引導學生梳理本課的觀察場景和事物,使文章脈絡更清晰。

  三、聚焦段落,感受觀察之妙

  在這個板塊里,可以分習得方法和運用方法兩個層次來落實。

  在第1、2自然段里蘊含著兩個觀察方法:抓住特點觀察和運用多種感官如耳聽、目看、手摸等來觀察。我先引導學生走近翠鳥,了解作者抓住主要特點仔細觀察翠鳥外形的方法,在朗讀想象中感受作者的觀察細致,并在仿寫練習中學法遷移,從說到寫,由扶到放,達到第一次仿寫的要求。

  緊接著,我和學生一起走進第1自然段,發現作者還運用了“聽覺”去觀察。于是讓學生再次返回到習作中,用上多種感官去觀察,修改自己的習作,提升寫作能力。這樣融入身心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提升學習的效率。

  四、聚焦生字,體會觀察之趣

  將“觀察”延續到生字,抓住生字特點,把生字分成兩組,讓學生仔細觀察漢字“翠”和“羽”,明確“羽”作為羽字頭的變化,對比有“口”字偏旁的5個字,觀察“口”在不同部位的寫法,在觀察、分析、比較中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2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搭船的鳥》是統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5課,課文主要講了“我”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美麗可愛的翠鳥,在對翠鳥詳細觀察的描述中,流露出了“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課文以一個兒童的口氣,寫他眼中的翠鳥,語言真實、樸素、淺顯易懂。“搭船的鳥”一個“搭”字,給人以童真、恬靜之美,讓讀者感悟到人和動物相處的融洽與和諧。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第二自然段從靜態角度描寫翠鳥色彩之美;第三自然段以連續的問句體現兒童內心世界的童趣與好奇;第四自然段則從動態角度寫翠鳥捕魚,突出動作之快,體現出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和值得學習的寫作技能。

  二、說教學目標:

  我將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1.會認讀5個生字,會讀會寫11個生字。

  2.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的描述,初步學習仔細觀察、抓住特點進行事物描寫的方法。

  3.使學生體會人與動物、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其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在于通過學習生字詞,在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品讀對翠鳥外形的細致描寫,感受語言的形象生動,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學難點在于引導學生品讀對翠鳥外形的描寫,初步學習仔細觀察、抓住特點進行事物描寫的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我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情境導入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互相親近的圖片,供學生欣賞、自由談論,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

  2.讀題質疑法和問題歸納法。讀題環節,我以課題“搭船的鳥”引起學生的好奇和疑問,并對學生的質疑進行歸納:這是什么鳥?它長什么樣兒?它搭船干什么?促使學生主動閱讀課文,梳理文章大意。

  3.自主學習、交流法。

  對于生字詞教學環節,首先是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教師對其學習情況進行檢查和糾正;其次和學生交流識字寫字的方法,幫助學生記住字形;最后,教師針對難寫易錯字進行示范指導。在閱讀感悟環節上,也是以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交流作為主要的學習方法。

  4.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以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比如:我看到的鳥是什么樣兒的?我想到了什么?小鳥在做什么?)在讀中感悟我對小鳥的感情,想象翠鳥捕魚的畫面,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5.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放的閱讀思維空間,只要學生有正確、流利的朗讀,主動的思考和清晰的表達,都給予表揚和鼓勵。

  除此以外,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等方法,力求做到在閱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讀題環節,我以課題“搭船的鳥”引起學生的好奇和疑問,并對學生的質疑進行歸納:這是什么鳥?它長什么樣兒?它搭船干什么?促使學生主動閱讀課文,梳理文章大意。

  3.自主學習、交流法。

  對于生字詞教學環節,首先是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教師對其學習情況進行檢查和糾正;其次和學生交流識字寫字的方法,幫助學生記住字形;最后,教師針對難寫易錯字進行示范指導。在閱讀感悟環節上,也是以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交流作為主要的學習方法。

  4.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以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比如:我看到的鳥是什么樣兒的?我想到了什么?小鳥在做什么?)在讀中感悟我對小鳥的感情,想象翠鳥捕魚的畫面,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5.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放的閱讀思維空間,只要學生有正確、流利的朗讀,主動的思考和清晰的表達,都給予表揚和鼓勵。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邊讀邊想:搭船的鳥是什么鳥?它長什么樣的,在干什么?你喜歡這只鳥嗎?你是從課文中哪些自然段的語句中知道的?(學生邊思考,邊勾畫。)

  2.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1)“母親告訴我,這是一只翠鳥。哦,這只翠鳥搭了我們的船,在捕魚吃呢!

  (2)“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挠鹈谴渚G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墒,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3.讓學生議一議:你能用一句話把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課文的主要意思嗎?

 。ㄋ模┭凶x課文,深入品位。1.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鳥?(美麗)從哪些句子看出?(課件出示)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挠鹈谴渚G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2.畫出表示顏色的詞語。(彩色、翠綠、藍色、紅色)(板書:毛色:彩色、翠綠、藍色、紅色)

  3.抓住翠鳥的什么去寫?(外形的色彩)分別從哪些方面?(板書:羽毛、翅膀、長嘴)

  4.指導朗讀,讀出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ㄎ澹┛偨Y方法

  1.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寫翠鳥,主要抓住什么特點來描寫的?(外形的色彩:羽毛、翅膀、長嘴)

  2.運用課文的方法說一說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的外形。

  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到專用小筆記本上;2.運用課文的方法寫一寫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的外形。

  六、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該板書力求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容主線,表現作者的寫作思路,簡單明了。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會讀搭船、鸚鵡、翠鳥等18個生字詞,會寫“翠、嘴”等13個生字,在語境中積累描寫雨聲和abb式的詞語。

  2、通過創設情景,品讀翠鳥外形的句子,捕魚動作的詞語,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體會從整體到局部、放慢、分解動作的觀察方法。

  3、能夠遷移描寫動物外形從整體到局部有條理的寫法,

  教學重點:

  1、學會讀鸚鵡、搭船、翠鳥等18個生字詞,會寫“翠、嘴”等13個生字。

  2、通過創設情景,品讀翠鳥外形的句子,捕魚動作的詞語,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體會從整體到局部,放慢、分解動作的'觀察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遷移有條理地從整體到局部的描寫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質疑

  1、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今天我們將跟隨作者郭風去觀察去發現。齊讀:搭船的鳥。搭在字典中有幾種意思,你們覺得選哪一種,用你們的手指告訴我。搭船就是坐船、乘船的意思。搭船,搭車,搭飛機。搭船的鳥就是坐船的鳥兒。

  2、質疑:當你看到這個題目,你又會產生怎樣的疑問?它為什么要坐船?這是一只怎樣的鳥兒?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兩個疑問來學習這篇課文。請你大聲讀課文。

  【設計理念:從單元導語入手,指引學生學會觀察,細致觀察,點明單元學習目標。根據課題質疑自然,符合學生學習心理,這兩個問題也是這節課的重點所在!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4

  【教材分析】

  《搭船的鳥》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本單元是本冊第一個習作單元,旨在通過體會表達的特點,學習習作方法。《搭船的鳥》是第一篇精讀課。本單元以“留心觀察”為主題,力圖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景、物,體會細致觀察的好處,逐步養成觀察的習慣。本課課文描寫“我”旅途中的觀察所得,既觀察到了旅途的雨聲,又觀察到翠鳥的外形、動作之美。本課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表現翠鳥的外形之美,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觀察的`妙處。

  【學情分析】

  雖然經過兩年多的學習,課堂常規、課堂紀律已經形成,但是由于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要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及學習是困難的,因此仍有必要將學習過程融入一定的激勵、激趣活動中,例如“比比哪個小組回答對的問題多”。在教學中借助漢語拼音、課文插圖和生活經驗等方法,鼓勵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寓學于玩中,以喚起注意,維持學習興趣。

  【設計理念】

  本設計充分利用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創設一種自由、平等、和諧的氛圍,在師生的對話、活動、交流中進入真情交融的境界。從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幾種輔助性教學方法入手,把童真童趣融入課堂,轉變學習方式,使語文教學富有誘惑力,促使學生好學、樂學、會學。

  【教學方法】

  根據低年級學生善良、宜動真情被感染的心理特點,我從學生實際出發,采用情景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創設情景,采用練習識字、多種形式讀,模擬情景等方法,讓孩子們在樂中讀,使學生入情、入境,會表達,給學生提供展開想象的空間。教學難點采用:“滲透法”“小組合作法”,啟發、點播、鼓勵、保護孩子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意性,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會寫“搭、親、父、沙、啦、響、羽、翠、嘴”等13個生字。

  3、仔細觀察自己周圍事物。明白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就會有新發現的道理。

  【學習重難點】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記生字。

  2、理解課文的大致結構。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相關的課件

  2、教師準備好本課相關的音頻

  3、教師準備好田字格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點: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記生字。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謎語“毛色鮮艷叫聲脆,眼睛透亮尖長嘴。飛行速度快似箭,要找它家在峭壁!蓖瑢W們猜一猜,它的謎底是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2、給出謎底“翠鳥”。

  3、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翠鳥的文章,看看在課文里,這只翠鳥發生了什么故事?

  【設計意圖】用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課文。

  二、正字通句,生字學習

  1、想了解翠鳥在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中發生什么故事,首先要讀通課文。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2、老師聽見有同學反映,說課文中有幾個不認識的字。所以,要學習一篇文章首先要解決生字問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認一下這幾個生字。(出示要認的字和拼音)

 。ǔ鍪疽J的字去拼音)老師把拼音帽子去掉,同學們還能不能把它們讀準確。(學生齊讀)

  3、我們一起讀一遍課題“搭船的鳥”,課文題目中有一個生字,哪個同學可以幫老師找出來(學生回答“搭”),那接下來我們一起看屏幕拼讀一下本課的生字。

 。ㄕn件出示生字詞和拼音)請同學們小組開火車拼讀。

  請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站起來拼讀生字的同學讀對了,就請全班同學跟讀,如果他讀錯了,我們一起幫他糾正。

  4、(出示生字詞,去掉拼音)同學們剛剛讀了一遍生字,老師現在考考大家,如果把這些生字的拼音都去掉,看看同學們還認不認識它們。

  請男生女生輪流讀生字,男生讀一個,女生讀一個。

  看來同學們記憶力都很不錯。

  5、(出示“我認為字最難寫!保┱埻瑢W們小組討論并回答課件上的問題。

  6、(出示易錯的生字:翠、嘴)老師認為,這兩個字最難寫,現在老師在田字格里寫一遍,同學們舉起你的右手書空。(板書“翠、嘴”)

  請同學們拿出田字格紙,把這三個字寫一下,老師選2個同學寫的字到講臺上投影,我們一起幫他找錯。

  【設計意圖】拼、讀、練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記憶生字。

  三、走進課文,研讀賞析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小組討論,找出作者觀察到了翠鳥的什么?

  2、老師請一個小組來匯報,由這個小組派代表回答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小組成員可以補充。

  3、(出示“翠鳥的外形和翠鳥捕魚的動作”)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沒錯,作者觀察到了翠鳥的外形和翠鳥捕魚的動作。

  4、那我們這節課主要來講“翠鳥的外形”。(板書“翠鳥的外形”)

  5、現在請同學們找一找,“翠鳥的外貌”在課文的哪一段?(學生回答)是的,“翠鳥的外貌”在第二自然段。

  6、(出示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埻瑢W們默讀第二自然段,完成老師屏幕上的填空題。

  7、有些同學很聰明,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是填“美麗”。

  8、這是什么句子?沒錯,是感嘆,作者在感嘆翠鳥美麗,那作者對翠鳥的感情是喜愛還是厭惡?(學生回答)沒錯,是喜愛,所以我們應該用喜愛的語氣讀讀這個句子。(學生試讀,老師范讀,學生跟讀)

  9、對了,從同學們的語氣中,老師眼前似乎能看見這只美麗的翠鳥,似乎能體會到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10、那作者為什么說翠鳥美麗呢?同學們齊讀一下第二段,記住了,帶著喜愛、贊嘆的語氣讀。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書寫羽、翠兩字。

  3、學生反復誦讀,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

  4、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點

  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三、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四、教學準備

  課件、課文音頻、翠鳥捕魚視頻

  五、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1、上節課我們講到作者和媽媽坐船到外祖父家去,接下來我們一起搭上作者的船去看看沿途的風景。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搭船的鳥》

 。ǘ┏踝x課文,感受情感。

  聽朗讀,思考問題:

  我觀察了哪些事物和場景?(生答)

  雨天船上的`場景、翠鳥的外貌,以及翠鳥捕魚的樣子。

 。ㄈ┰僮x課文,深入體會

  1、搭船的鳥是一只什么樣的鳥?仔細閱讀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吧!

  這是一只比鸚鵡還漂亮的鳥。

 。ń處熾S著學生的發言,隨機點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

  課件出示翠鳥圖,引導學生感受翠鳥的美麗,補充翠鳥的相關知識。

  再次指名讀,教師指導讀出喜愛之情。

  3、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段的問句。

  4、那么翠鳥到底在干什么呢?(捕魚)

  5、翠鳥捕魚的情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動作敏捷)

  6、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從“一下子”,“沒一會兒”“一口”體會翠鳥的動作敏捷。

  7、觀看翠鳥捕魚的視頻,更加具體的理解翠鳥的身手了得。

  8、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學習知識的方法之一。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四)擴展延伸

  指導寫作手法的運用

  外貌描寫 動作描寫

  六、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羽、翠”

  2、教師指導書寫,學生練習

  七、作業布置

  1、請寫一個有關翠鳥的謎語,表達你對翠鳥的喜愛。

  2、留心觀察一種自己熟悉并喜愛的鳥,抓住它的外形、覓食棲息、飛行中的一個方面,用一兩段文字描述下來。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認識“父、鸚”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啦”,會寫“搭、親”等13個字,會寫“母親、外祖父”等11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所觀察到的事物,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3.品讀句子,抓住翠鳥外貌和捕魚動作描寫,想象翠鳥靜立和捕魚時不同的情景,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

  教學重點

  品讀翠鳥的外形和動作描寫,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模塊一:初讀課文,激發觀察興趣

  活動1:直接揭題,關注題眼

  1.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五單元一篇新的課文:搭船的鳥(板書課題)。

  2.觀察生字:“搭”字,怎樣書寫才美觀呢?(左窄右寬,右邊的撇穿插到左邊的提畫下面,字形緊湊。)看來,只要留心觀察,學習中就會處處有收獲。

  3.了解詞義:這個字可以組什么詞呢?能聯系生活說一說嗎?搭積木、搭橋、搭配、搭車(順便搭乘別人的車輛,有可能還是免費的)、搭船(順便乘坐別人的船)……

  活動2:觀察課題,設問質疑

  1.觀察課題,學生自主質疑:這只鳥為什么要搭船呢?搭船的是一只什么鳥呢?它長什么樣子?這只鳥為什么要搭船?它搭了誰的船?它搭船要去哪兒呢……

  2.學生帶著問題,輕聲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爭取讀得正確、流利。

  【思考:“搭”是本課課題中關鍵的字眼,順便搭乘,順勢而為,這個“搭”字使這只鳥兒富有靈性,體現了人與鳥在自然中和諧。因此,觀察這個“搭”字顯得至關重要,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認識一組詞,加深對這個字義的認知;繼而引導學生觀察課題設問質疑,激發學生閱讀思維的積極性和活躍性。】

  活動3:觀察漢字,自主識記

  1.出示生字新詞,同桌相互交流,糾正易讀錯的字詞。

  第一組:翠綠、長嘴、蓑衣、船艙、外祖父,母親、鸚鵡、船篷。(讀好平舌聲;讀好前鼻音“親”qin、后鼻音“鸚”yīng“篷”péng。)

  第二組:銜著、搖著櫓、吞了下去。(讀好邊音“櫓”lǔ。)

  第三組:沙啦、嘩啦,行啦、好啦、是不是我的耳朵有毛病啦?(讀準多音字“啦”:在擬聲詞“沙啦”里讀第一聲lā,用在句末作語氣詞時讀輕聲la。)

  2.相機出示圖片,認識“蓑衣”“櫓”“船篷”等生活中不常見的物品。

  【思考: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因此識記字詞這一環節要直奔重點和難點,挑選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新詞,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字音與字形,關注漢字的構字特點,這其實也是對“留心觀察”這一單元主題的落實!

  模塊二:再讀課文,明晰觀察事物

  活動1:默讀課文,自主觀察探究

  1.出示學習提示:默讀課文,想一想在這趟旅途中,“我”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都有哪些發現呢?

  2.學生自主探究,圈畫相關語句。

  3.小組內交流閱讀收獲。

  活動2:小組交流,感知觀察要點

  1.通過研討,你們小組有什么收獲呢?你發現作者對哪些事物作了細致的觀察?

  2.小組匯報,教師隨機點撥引導:

  預設1:“我”觀察到翠鳥的外貌(第②自然段)

  “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啊!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出示句子,學生體會:在“我”眼中,這是一只什么樣子的小鳥呢?(作者觀察到這是一只羽毛顏色很漂亮的小鳥,樣子很美麗)

  出示圖片,直觀觀察,學生朗讀,讀出色彩鮮艷。

  預設2:“我”觀察到翠鳥捕魚的動作(第④自然段)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墒牵瑳]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出示句子,學生體會:這只小鳥是怎樣捕魚的呢?(作者觀察到這只翠鳥在水里捕魚吃,動作非?,很迅速)

  出示圖片,想象畫面,學生朗讀,讀出動作迅速。

  預設3:“我”觀察雨中船上的場景(第①自然段)

  (1)“天下著大雨,雨點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響。”

  學生交流:“雨下得很大,雨點打在船篷上發出沙啦沙啦的響聲(擬聲詞)。

  教師引導:“我”仔細傾聽,留意到雨點打在船篷上發出的聲音。仔細傾聽,能夠使我們深入了解周圍的世界,這是觀察事物的一種方法。(板書:仔細傾聽)

  (2)“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搖著櫓!

  學生交流:船夫在用力劃船,披著蓑衣,搖著櫓。(出示相關圖片)

  教師引導:對照圖片,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蓑衣能防雨,船夫使勁搖著櫓,想早點將“我們”送到目的地……)

  品讀文字:作者觀察到船夫在雨中劃船的衣著與動作,非常細致。能結合文中語句讀出這些美好的發現,看來同學們也是善于觀察的學生。那么你能讀好你的這些發現嗎?自由練讀、指讀、互評再讀、齊讀(讀出雨點擊打的聲響和船夫用力搖櫓的畫面)

  活動3.回歸整體,感悟觀察好處

  1.感悟課題之妙:一次平常的探親之旅,因為“我”的留心觀察,發現了一只美麗的鳥兒,為這段旅程增添了意外的驚喜與收獲!你能說說對這只“搭船的鳥”的感受嗎?

  學生交流:這是一只很聰明很有靈性的鳥兒,它搭乘我們的船,不是它不會飛,也不是它想要到達其他什么地方,而是想搭乘我們的順風船,方便它自己捕魚。

  再讀課題,感悟“搭”字之妙,感悟人鳥之和諧相處。

  2.感悟單元主題:“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出示)

  正如法國藝術家羅丹所說,作者擁有這樣一雙會觀察的眼睛,再加上會傾聽的耳朵,故能發現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和場景。因此平時我們也要這樣留心觀察,積累寫作的素材。

  【思考:在多種方式的閱讀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初步感受翠鳥的外貌與捕魚動作,仔細觀察雨天船上的場景;繼而圖文結合,感悟人與鳥兒的和諧相處,初步感知這一切美好事物的發現,來源于“我”對周圍事物的留心觀察,從而明確感知本單元的主題——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

  模塊三:集中書寫,重點觀察引導

  活動1:觀察細節,準確辨析

  1.出示形近字及形近部件:羽—翠,吞—天—夭,捕—甫—冉。

  2.學生仔細觀察,辨析相似部分的細微區別。

  羽、翠:當“羽”變為“翠”字上面的部件時,要寫得扁一些,并且兩筆橫折鉤都變成橫折,“翠”字下面的“卒”字最后一筆懸針豎,從橫上稍微出頭即可。

  活動2:觀察難字,舉一反三

  1.出示一組同偏旁生字:嘴、啦、響、哦,觀察結構特點。

  2.重點觀察“嘴”字,交流書寫要點。

  嘴:左小右大,把握口字旁的比例與位置;右邊筆畫多,每個部件要寫得扁一些,相互之間做到謙讓緊湊。

  活動3:書寫練習,互評反饋

  1.學生練寫:在《習字冊》上重點描紅與臨寫易錯字、難寫字。

  2.評析反饋:圍繞要點,學生互動點評;點評后再寫,逐個進步。

  【思考:本課要書寫的生字較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難寫字、易錯字進行重點識寫。通過細致觀察與互動交流,學生發現形近漢字的細微區別,正確把握筆畫繁多的漢字的結構特點,同時進一步感知穿插避讓、均衡對稱等常見書寫規則,提升學生漢字書寫的審美感。】

  第二課時

  模塊一:默讀課文,聚焦觀察翠鳥

  活動1:復習詞語,回顧主題

  1.出示詞語,認讀:雨點、沙啦、船夫、船頭、翠鳥、羽毛、長嘴、捕魚。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是個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有心人。那么,你能結合這些詞語,說說作者在探親途中的觀察發現嗎?

  (雨點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響,船夫穿著蓑衣用力搖著櫓,翠鳥全身的羽毛是翠綠色的,比鸚鵡還漂亮,沖進水里很快捕到一條小魚吃掉了……)

  3.留心觀察的“我”,發現了這只可愛的鳥兒,使原本平常的一次旅途變得豐富多彩起來。那么,在“我”的細致觀察下,我還發現翠鳥的哪些特點呢?

  活動2:根據提示,自讀探究

  1.出示學習提示:默讀課文第2、4自然段,圈畫出描寫翠鳥外貌和捕魚動作的語句,想一想翠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學生默讀思考,圈畫出重點詞語,可以批注上自己的感受,還可以邊讀邊想象畫面。

  3.小組內交流作者的觀察發現和自己的閱讀收獲。

  【思考:通過復習詞語,回顧作者的觀察發現,便于引出本單元的觀察主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抓住描寫翠鳥外貌和捕魚動作的'語句,感受翠鳥獨具的特點,體會作者對事物的深入觀察。】

  模塊二:遷移運用,體會觀察方法

  活動1:品讀羽毛,細致觀察外形

  1.通過觀察、研討,你們小組有哪些發現與收獲呢?

  2.小組匯報,教師點撥引導:經過細致觀察,作者發現翠鳥外形上有哪些特點?

  “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啊!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1)出示圖片,感受翠鳥外貌最突出的特征:羽毛顏色非常艷麗(翠綠的羽毛、藍色的翅膀邊兒、紅色的長嘴)。(板書:抓特點)

  (2)出示鸚鵡圖片:作者還將翠鳥與鸚鵡作比較,翠鳥比鸚鵡還漂亮,可見作者多么喜愛它。

  3.小結觀察要點,朗讀體會:這一部分作者按順序觀察了靜立中的翠鳥,先整體寫出翠鳥羽毛的顏色,然后具體寫它翅膀邊兒和長嘴,真是一只美麗的鳥兒啊。

  4.提供動物圖片,觀察靜態外形:

  (1)出示一種動物圖片(如巴西龜):請你按照一定順序,仔細觀察巴西龜的外形,你能把它最主要的特征講給同學們聽嗎?

  (2)同桌根據要求,交流觀察所得。

  如:這只巴西龜穿著一件綠褐色帶有格子的外衣,像將軍打仗時身上穿的鎧甲,威武極了。它的鼻子小小的,比一粒芝麻還要小的多;爪子尖尖的,很鋒利,一不小心你的手就會被它抓傷。它還有一條細細長長的尾巴,真討人喜歡。

  (3)反饋交流,互評互議。

  活動2:品讀捕魚,細致觀察動作

  1.除了觀察翠鳥的外貌特點,作者還觀察到這只翠鳥捕魚的過程,翠鳥捕魚的情形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動作迅速、敏捷)

  2.反饋交流: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翠鳥捕魚的動作非常敏捷、迅速?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1)聚焦翠鳥動作:“沖進、飛、銜著、站、吞”,這一連串的動詞描繪出翠鳥捕魚時敏捷的動作,想象畫面,說說翠鳥捕魚的情形。

  (2)關注時間詞語:“一下子、沒一會兒、一口”,這些詞語同樣描寫出翠鳥捕魚動作快,用時短,從側面更加襯托出作者觀察的細致。

  3.觀看翠鳥捕魚的視頻,朗讀體會:翠鳥捕魚這樣敏捷的動作,一眨眼你就會錯過,作者卻描寫得這樣詳細,可見作者對翠鳥的觀察是何等的細致啊!

  4.提供動物視頻,觀察活動場景:

  (1)播放一種動物視頻(如巴西龜活動或進食場景):請你仔細觀察巴西龜的動作,你能用上合適的詞語或者新鮮的句子,把它的活動情形講清楚嗎?

  (2)同桌根據要求,交流觀察所得。

  如:巴西龜先是一動不動,把四肢和尾巴縮在龜殼內老半天。過了好一會兒,它東張西望,看看周圍沒有危險,就把前左腳伸了出來,撓了撓頭,又縮了進去。后來它把四肢和尾巴都伸了出來,大踏步走向前去。先前左腳,接著后右腳,然后前右腳,最后后左腳,就這么循環著,向前走。

  剛把小魚苗放進魚缸,巴西龜就飛快地沖上來,一下子把小魚苗搶走。小的魚苗,它一口就吞掉了;大的魚苗呢,它先用前爪把魚苗撕碎,再一點一點地吃進嘴里,使勁地嚼起來。

  (3)反饋交流,互評互議。

  【思考: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首先要深入文本,品讀作者描寫翠鳥外貌和動作的語句,發現翠鳥與眾不同的特點;結合播放視頻,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可以提供材料引導學生嘗試觀察,并交流觀察所得,初步感知觀察方法。】

  模塊三:課后延伸,開展觀察實踐

  活動1:相互交流,選擇觀察對象

  1.你家里養了小動物或者植物嗎?你身邊有便于觀察的動物或者植物嗎?(學生交流)

  2.除了動植物,我們還可以觀察一處場景,如身邊常見的自然現象,樹葉落了、下雨了、刮風啦,或者晨霧,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場景,如課間活動、衛生掃除等等。

  活動2:布置任務,記錄觀察所得

  1.出示“觀察記錄單”,了解觀察記錄要求。

  2.小結:只要你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就會發現蘊藏在生活中的美麗;及時記錄下來,還可以為單元習作做準備;在學習“交流平臺”時,我們也可以進行交流與研討。

  【思考:完成一篇習作是本單元唯一的學習任務,整個單元的教學都是因此而展開。進行觀察實踐這一環節,就是本次習作單元中最重要的實踐活動,一定要貫穿著本單元的教學始終。只有提前觀察,細心觀察,堅持觀察,才能在最后的單元習作中有話可說,有物可寫!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7

  【教材分析】

  《搭船的鳥》選自新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旨在通過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習作方法,提高習作水平。本單元主題為留心觀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鍛煉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為寫作提供素材。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識字學詞、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課文中生字詞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借助已有的識字經驗自主識字,然后進行集中指導書寫。三年級的學生對于“觀察”也并不陌生,在一年級科學課上就開始有所學習,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所實踐,在一、二年級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獵。學生已經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觀、手摸、耳聽等多種方式進行觀察,但是對留心觀察、細致觀察的好處的了解還不夠,對細致觀察的方法還不夠明晰,對針對觀察到的事物進行習作更需要老師進一步的指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認讀十一個生字、會寫八個

  過程與方法:

  1、知道作者仔細觀察了哪些事物,并說出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初步了解觀察事物的方法及其意義。

  2、通過反復朗讀和小組討論,關注翠鳥的外貌描寫,體會翠鳥的美麗外形;關注翠鳥捕魚的動詞,感悟翠鳥捕魚的敏捷;通過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翠鳥捕魚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方法及其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自然之美和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認讀寫生字;認識翠鳥,感受自然之美。

  難點:體會課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學會觀察生活,學習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件出示“鸚鵡”的圖片,從而認識“鸚鵡”一詞。提問:你喜歡這只小鳥嗎?為什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2)引入新課:課件出示“搭船”一詞。提問:你搭誰的才車或船去過哪里?(生回答之后做簡要點評)。一次,一只比鸚鵡還漂亮的鳥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這是一只什么鳥?它要做什么呢?和老師一起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將抽象的漢字轉化為具象的圖像,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出問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自然引入本篇課文。

  二、復習鞏固

 。1)分段指名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聲音洪亮)。

  (2)脫離課文單獨出示生字讓同學們認讀,全對的給一張貼紙。

  設計意圖:檢查第一課時學習情況,為深入研讀做準備。

  三、深入研讀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①搭船的鳥是一只什么鳥?②這只鳥長什么樣子?③這只鳥的動作是怎樣的?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分小組展示。

 、俅澍B。

  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第五自然段并齊讀:母親告訴我這是翠鳥。哦,我明白了,這只翠鳥搭了我們的船,在捕魚吃呢。

 、谡n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板書:嘴——紅色;羽毛——翠綠;翅膀——藍色。得出:外形美麗。

 、壅n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標出表示翠鳥捕魚的動詞(沖飛銜站吞)

  問:從這些動詞你體會到了什么?(翠鳥的動作敏捷)

  問:還能從哪些詞語看出來?(一下子;沒一會兒。)

  板書:沖、飛、銜、站、吞、一下子、沒一會兒。得出:動作迅捷。

  我們一直在說翠鳥,翠鳥在哪兒呢?(船頭)

  在船頭干嘛呢?(搭船捕魚)

  船上除了翠鳥還有誰?(“我”、母親、船夫)

  你覺得鳥與人相處的怎么樣?(和諧)

  小結:正因為人不傷害鳥,才欣賞到了鳥的神奇美麗,也正因為鳥喜歡人,才生活得這么快樂,才出現了這么和諧的畫面,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描寫把這一中心思想表達了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深入課文,得出作者從外形和動作兩方面對翠鳥進行了描寫,體會作者細致的觀察和描寫,為自己的以后的習作提供方法指導和素材積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拓展延伸及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同小組的一起交流一下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

  2.課下仔細觀察自己熟悉的小動物,抓住它的外形和動作自己動筆寫一篇小習作。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書面寫作能力,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會認讀本課“親、鸚、啦”等5個生字,重點會寫“搭”和“翠”。

  2.通過小組合作品讀描寫翠鳥“外形”“捕魚”的語段,了解“我”對翠鳥顏色、動作所作的觀察,感受我觀察細致,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3.創設觀察實踐活動,記錄觀察所得,初步樹立留心觀察的意識。

  教學重點

  品讀描寫翠鳥“外形”“捕魚”的語段,了解作者觀察的方法,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板貼、作業單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學習篇章頁,了解單元學習重點。

 。1)啟發思考: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五單元是個特殊的單元,這是一個習作單元。讀一讀篇章頁,你有什么發現?

 。2)根據學生回答,明確單元學習重點: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把觀察所得寫下來。

  2.引入課題,理解“搭船”。

  3.激趣、再讀課題。

  二、預習反饋,感知大意

  教師引語:課前,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首先考考你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1.學習生字詞。

  (1)認讀詞語。

 。2)教學多音字“啦”。

  (3)指導書寫“翠”。

  2.交流初步印象: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翠鳥?

  三、整體把握,品讀觀察細致之處

  教師引語:這是一次平常的探親之旅,作者偶遇了這只搭船的鳥。在這次出行中,作者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細致地觀察,你能夠找出來嗎?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對哪些事物作了細致觀察?畫出有關句段。

  2.交流:你畫出了哪些句段?

  3.預設(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

  (1)雨、船夫

 。2)翠鳥的外形

  (3)翠鳥捕魚的動態

  四、聚焦翠鳥,感知多重觀察方法

  觀外形

  1.出示要求:讀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樣觀察翠鳥的外形的?

  2.交流作者觀察方法。

  預設:

 。1)從整體到部分。

  作者先總寫這是一只彩色的小鳥,然后分別寫了羽毛、翅膀、長嘴。

  點撥:這樣有序地觀察,能夠讓我們對事物有一個全面、完整的了解。(板貼:從整體到部分)

 。2)抓住特點。

  抓住“一些藍色”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觀察細致。

  質疑:為什么沒有注意到翠鳥的眼睛、爪子、尾巴去觀察呢?

  可見觀察外形的時候,要抓住事物最有特點的地方。(板貼:抓住特點)

  遷移:觀察大象的外形,你會抓住?(扇子似的耳朵和長鼻子);斑馬在你眼前,你會抓住什么觀察它?(黑白條紋和大尾巴);如果是蒲公英呢?

  3.指導朗讀:出示翠鳥的貼圖。說感受,指導朗讀。

  觀動作

  教師引語:剛才作者觀察的是靜靜的翠鳥(板書:靜態),用了這些好的觀察方法讓我們感受到了翠鳥外形的美麗。它捕魚的動態,作者又是怎樣細致觀察的呢?(板書:捕魚動態)

  1.課件出示第四段:它捕魚的動態,作者又是怎樣細致觀察的呢?同桌交流。

  2.交流作者觀察方法。

 。1)抓住動作觀察。

  圈出動作的詞。這其實是一個連續的畫面,作者卻將它分解成一個一個具體的動作,這是觀察動態事物的好方法(板貼:分解連貫動作)。

  結合動詞,談感受,隨機指導朗讀。

  你從這些動作的詞語感受到了什么?特別是哪個詞。(重點:飛、銜、吞)

  (2)關注動作細節。

  關注了捕魚的速度。(一下子、一會兒、一口)

  引導學生發現,作者不僅關注到了捕魚的動作,更關注到了這動作的細節。(板貼:關注動作細節)

  3.讀文字,想象畫面。

  讀這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這樣的畫面?先四人小組內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4.觀看翠鳥捕魚的視頻。說感受,指導朗讀。

  五、仿寫片段,遷移運用

  教師引語:作者將翠鳥捕魚一連貫的動作分解,細致地觀察,為我們呈現出一個身手不凡、動作敏捷的翠鳥。這樣的觀察方法,值得模仿。

  1.觀察視頻“金魚覓食”。

  老師帶來一段“金魚覓食”的視頻。請仔細觀察視頻中小金魚都有哪些動作,關注這些動作的細節。

  2.交流:小金魚怎樣在覓食。教師適時板書關鍵動詞。

  3.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分享。

  六、總結全文,延伸課外

  大自然中,不僅僅是這只外形美身手快、有靈性會搭船的翠鳥,只要我們善于觀察,流淌的小溪、雪中的松樹、歡快的魚兒,無處不是多彩多姿。同學們要用心感受,并用文字記錄這個美妙的世界。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教材中的重點,生字、生詞以及閱讀方法

  2、小鳥搭船的小事進一步升華對自然的熱愛,和諧相處

  3、通過對一些簡單生活場景作細致觀察,發現生活之美,熱愛生活

  二、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

  2、對最近天氣進行簡單記錄。通過天氣變化來感知心情是否因此改變,初步感知美

  3、提前了解學生家里養寵物的情況,并征求家長同意,合作為其拍幾個鏡頭進行展示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針對教材內容,對文章進行整體脈絡梳理,會讀、寫文中生字、生詞;掌握語文課文閱讀方法,通過對各個自然段的教學來進一步感知閱讀

  2、針對學生,通過語文故事來領略生活美,并與自然和諧相處

  四、教學方法

  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主要通過問答,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啟發誘導,學生組成小組討論或獨立思考,貫徹“具有啟發性”、“突出主體性”、“注重思維性”原則。

  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靈活多樣;在教學方法上注意多種方法的優化組合。

  五、教學流程

 。ㄒ唬﹩卧榻B

 。1)章節導入

  由“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章節的標語導入

  過渡: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貝多芬的`《小夜曲》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覺得美是什么?一個人的美又該如何評定?---(不能以貌取人,注重心靈美)

 。2)整理章節大綱

  課文+習作例文(習作單元)

  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仔細觀察,將所得記錄下來

  (二)走進課文《搭船的鳥》

 。1)對題目做一個預測,引導他們聯想

  鳥還會搭船?

  為什么要搭船?

  怎樣的船?怎樣的鳥?

 。2)學生自己找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并朗讀

 。3)、請學生挑一個自己最拿手的生字到講臺上來講解自己是如何記憶的;在講解過程中,糾正易錯點(字寫在黑板上)

  要求:先寫準,再寫好看。注意觀察字的結構,注意筆鋒。

 。4)、通過預測,帶著疑問讀課文

  將含有生字的詞圈出來,教學生如何記筆記(不同顏色的筆)、畫圈、畫三角形

 。5)、易混淆的字(通過田字格細講)

  俏/悄/銷/消/稍/哨

  搭/嗒/塔

  哦

  ò語氣詞

  ó語氣詞

  é吟哦

  鸚鵡(都是鳥字旁,且鵡沒有一撇)

  理解課文,作者對哪些事物作細致觀察?

  翠鳥

  天氣、船、雨點——雨天船上的情景

  第一段,師:這是一段怎樣的旅程?

  平平常常,回家探親

  蓑衣,用草編成的,“孤舟蓑笠翁”

  笠,帽子

  聯系實際:世紀金源有一景區里面有蓑笠——引發學生共鳴

  第二段,一只鳥飛到了船頭

  師:這只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ǎ┑某岚颍ǎ╅L嘴()的羽毛

  綜合概述:()的小鳥

  -------色彩艷麗,百里挑一,引人注目的鳥

  變音

  多么美麗啊(li a )——ya

  第三段,作者疑問,什么時候來的?靜靜待在船頭,站在那做什么呢

  難道它要和我們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嗎?

  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不得不,雙重否定=肯定

  連用三個問句,對這只小鳥的好奇,那么這些疑問有沒有解決?

  ——引發興趣,往下讀

  第四段,對翠鳥捕魚的動作描寫

  具體描寫{翠鳥} ----靜態(第二段)

  ----動態(第四段)

  師:找出描寫翠鳥動作的詞● ▲﹏(符號標注,做筆記)

  刻畫了動作敏捷的一只翠鳥(沖、飛、銜、站、吞)

  師:我仿寫了一個句子,一下子跳進水里不見了,又沖了出來,紅色的小嘴叼著魚,一口把小魚吃了下去。

  討論

  沖——跳。速度更快,迅猛。

  銜——叼。銜,悠閑;叼,有咬的過程。

  翠鳥捕魚技術高超,還有輕松的意思(如銜著香煙)

  吞——吃。速度更快(如豬八戒吞人參果連味道也沒嘗到,用的就是吞來形容)

  一下子/沒一會——表示時間之快

  師:什么畫面?

  翠鳥看似搭船,實則時刻觀察湖面捕魚

  師:有沒有同學見過鳥是如何捕魚的?從語文課本中聯系到實際生活,語文也是源于生活

  介紹魚鷹,一種專門捕魚的鳥,豐富孩子知識面——趣味性

  第五段,朗讀語句,注意語氣詞

  情感:有趣、神奇——愉悅

  寫作對象陽光、正面

  啟示人和自然和諧相處

  好漂亮——鳥籠?

  搭船——嫌棄、趕走?

  熱愛自然、熱愛小動物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10

  課型:

  新授。

  教法:

  自主學習法。

  教學目的:

  1、正確認讀本課的十一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認識翠鳥,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重點:

  正確認讀十一個生字;

  難點: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搭”什么意思?想想,不知道可以查工具書,乘、坐的意思。組詞,“搭船”是什么意思?“順便乘坐船”的意思。揭示課題“搭船的鳥”,這又是什么意思呢?順便乘坐船的鳥。想不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呢?那我們就去學習今天的課文吧。

  板書:風鈴草

  二、初讀課文

  1、明確這堂課的要求: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自由讀兩遍課文;讀第二遍的時候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

  3、將畫出的生字再在課文中讀兩遍。

  4、分組讀課文,評出小組里讀得最好的同學在全班讀。

  5、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全班評價。

  6、自愿讀課文,看誰想讀,勇敢地站起來讀。

  三、認讀生字

  1、出示小黑板,齊讀生字,先讀帶點的字,再讀詞語。

  2、指名讀生字。

  3、讀生字卡(單個字)。

  四、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自由讀一遍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課時

  1.讀課文,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和好處。

  2.閱讀語段,通過品味詞語,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

  重點

  通過重點詞句,想象情景。

  難點

  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卡片,復習鞏固。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搭船的鳥》。

  二、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中都有哪些人?他們要干什么去?途中遇到了誰?(文中講了“我”和母親坐船去鄉下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捕魚吃的翠鳥。)

  2.齊讀第1自然段。教師相機出示“小船”的圖片。

  三、品讀第2自然段,體會觀察

  1.邊讀邊想,搭船的鳥是什么樣的,你喜歡這樣的鳥嗎,為什么?教師隨著學生的發言,隨機點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出示第2自然段。

  3.指名學生讀。

  4.交流讀后的體會。

  師:在你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這只翠鳥有哪些特點?請在文中畫出來。

  6.教師板書這只翠鳥的特點。

  羽毛——翠綠

  翅膀——帶著一些藍色

  嘴巴——長、紅色

  7.交流討論,作者抓住了翠鳥的什么特點來進行觀察和描寫。

  8.教師總結:作者仔細觀察,抓住了翠鳥的外形特點,通過展開想象和與同類事物作比對翠鳥進行了描寫。

  四、品讀第3自然段

  師: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段中的問句。

  師:那么這只翠鳥到底要干什么呢?(學生自由想象,小組內交流。)

  五、品讀第4、5自然段

  1.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說說翠鳥捕魚的情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描寫翠鳥捕魚時的動詞,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

  3.從這些動詞中,你發現了什么?(作者觀察得十分仔細。)

  4.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指名學生回答這只翠鳥搭船是要干什么。(捕魚吃)

  六、回歸整體,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1.這次旅途剛開始是怎樣的?后來呢?是什么使這次旅行發生了變化?(指名學生說)

  2.一次普通的平常之旅,因為翠鳥的出現,使得整個旅行充滿了快樂,這是因為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我們自己也應該像這樣留心觀察,積累習作素材。

  七、升華主題,出示小狗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看到這幅圖片想到了什么?你們覺得這幅圖片怎么樣?你喜歡這樣的情景嗎?你們能像作者那樣仔細觀察,然后寫下來嗎?(學生書寫)

  搭船的鳥

  翠鳥

  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讀課題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確想學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通過從文中找有關的詞句,發現作者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并再次通過體會描寫翠鳥捕魚的動詞去引導學生感悟:只有仔細地觀察,才能用上這么準確的動詞。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11

  【課前解析】

  關注細致觀察:

  首先要引導學生關注作者觀察到了什么——雨、翠鳥的外形、翠鳥捕魚的動作。然后要引導學生注意作者觀察的細致——從聽覺的角度寫了雨聲,從視覺的角度寫了翠鳥的顏色和外形,從視覺的角度描寫了它捕魚時的動作——沖、飛、銜著、站在、吞。還要引導學生關注到作者觀察中的思考——什么時候飛來的,它站在那里做什么?

  關注留心觀察的好處:

  正是由于作者留心周圍的事物并細致觀察,才得以認識了一位可愛的新朋友——會搭船的翠鳥,為自己的旅途增添了快樂。留心觀察可以認識大自然中的新朋友,可以增添生活的情趣,這就是留心觀察的好處之一。

  關注實踐活動:

  課上可以為學生提供觀察的素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課下可以給學生布置觀察實踐活動,并簡要記錄觀察所得,為本單元習作做準備。

  【教學目標】

  1、認識“父、鸚、鵡、悄”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啦”,會寫“搭、親”等13個生字,會寫“母親、外祖父”等11個詞語。

  2、整體把握文章的意思,理解題意。

  3、通過描寫翠鳥的語句,了解“我”對翠鳥的外貌、動作所作的觀察,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4、通過觀察實踐,繼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單元習作積累素材。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文章的意思,理解題意。

  2、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實踐,繼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單元習作積累素材。

  【教學策略】

  在字詞教學方面,采用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重點強調、精講點撥的策略;

  在文本閱讀方面,采用自讀、交流、討論的方式;

  運用實踐策略使同學們逐漸舉一反三,學會細致觀察,并記錄觀察所得,積累習作素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父、鸚、鵡、悄”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啦”,會寫“母親、外祖父”等11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引用名言,導入新課

  1、教師敘述:同學們,法國羅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搭船的鳥》這篇課文,看一看,作者發現了怎樣的美。

  2、出示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搭船的鳥)

  3、認識翠鳥。

  教師朗讀簡介,向學生介紹翠鳥。

  (設計意圖:引用名言,切入主題,啟發學生關注“發現”這個詞,帶領學生認識翠鳥,開啟本節課的學習。)

  二、通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教師過渡:我們首先來學習一下本課的生字詞。

  1、活動一:正確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條中的生字。

 。1)教師提出學習要求:本文共有五個要求會認的生字,在文中都有注音,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把這些字音讀準,再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注上拼音。

 。2)學生自主學習。

 。3)教師檢查朗讀課文的學習效果,對于學生讀錯的字音進行矯正。

  教師指名朗讀課文,全班同學認真傾聽,對于讀錯的地方,舉手指出來,并進行改正。

  預設1:第一段“沙啦沙啦地響”中,“啦”字讀錯了,這個字應該讀一聲才對。

  教師強調:是的,這個字是一個多音字,它有兩個讀音,一個是一聲,指的是一種聲音,在本文就應該讀一聲。另一個讀音是輕聲,只有處于句子末尾做語氣詞的時候,它才讀輕聲。下邊同學們把這個多音字記到書上我會認的旁邊并朗讀幾遍把它記住。

  預設2:第二段中“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翠綠”的后邊沒有“色”,讀這一段同學多讀了一個“色”字。

  教師強調:是的,這位同學說得很好,我們讀課文的時候一定要看準確,讀的時候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請讀錯了的同學把這句話重新再讀一遍。

  讀錯了的同學重新朗讀這一句,進行改正。

  預設3:第三段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第四句都是問句,后邊是問號,讀這一段的同學沒有讀出問的語氣。

  教師強調:你說的很好。問號可以表示疑問的語氣,所以我們在讀課文時要讀出標點符號所表示的語氣,問號就要讀出疑問的語氣,感嘆號就要讀出感嘆的語氣,句號就要讀出敘述的語氣。下邊老師示范一下,大家一起讀一讀。

  教師示范。

  全班齊讀課文。

 。4)教師檢查學習我會認的情況。

  教師提出要求:請正確朗讀大屏幕上的四句話,讀準字音。教師指名朗讀后,要求全班齊讀。

  2、活動二:學習要求會寫的生字和課文的生詞。

 。1)讀準字音。

  教師提出要求:下面我們開火車讀一讀這些字詞,大家要注意讀準帶拼音的字。

  學生讀這些字詞,讀完之后教師進行矯正。

  教師矯正:“父親”這個詞中,“親”本是一聲的,但在這個詞中是變調為輕聲的。

  教師要求:學生齊讀兩遍,讀準字音。

 。2)理解字義,寫對字形,重點講解三個字。

  教師講解:結合插圖,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字的意思;

  強調在寫的時候,不要丟了某些筆畫;

  引導學生進行組詞并造句。

 。3)理解字義,區別形近字。

  教師提問:誰能說說這兩組字分別有哪些不同?預設:他們都是偏旁部首不一樣。

  教師講解:偏旁部首可以表示漢字的意思,誰能說說這些字的偏旁部首和它們的意思有怎樣的關聯?預設1:“搭、捕”都是提手旁,說明這兩個字的意思和“手”有關,搭車的時候人們常常會用手扶一下車門,捕魚時一定是要用到手的。

  預設2:“塔”是提土旁,蓋高塔時是要用到土的,“鋪”是金字旁,就不知道了。

  教師講解:“鋪”是金字旁,說明店鋪是和錢有關的地方,我們去店里買東西要花錢。

 。4)學習本課生詞,結合圖片理解某些詞的意思。教師提出要求:開火車朗讀這些詞,讀準字音。

  教師組織全班同學討論這些詞的意思后,齊讀兩遍加深印象。指導學生抄寫11個詞語,抄寫之后進行交流展示和評價。

  教師講解:結合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詞的意思。

 。ㄔO計意圖:要求會認中的生字如果遷移到別的句子里,學生也能準確認讀,那就是真的認識這個字了,所以在“我會認”的教學中,設計了相關的練習。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比較強,抽象思維能力還有待發展,因此在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和詞義時,借助了很多相關圖片。漢字中合體字的偏旁部首往往和這個字的意思相關,因此在區分形近字時,是結合偏旁部首所代表的意思來區分的。)

  三、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意

  1、過渡: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這只搭船的鳥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學生按要求默讀分段。

  教師組織全班同學交流:同學們說一說,你是怎么分段的.?你又是怎樣概括段意的呢?

  預設1:我把第一段分為了第一部分,二三四段分為第二部分,第五段分為第三部分。

  預設2:我認為第一部分講的是我和母親乘船去外祖父家。

  預設3:我覺得第二部分講的是小鳥的樣子和它怎么捕魚。

  預設4:第三部分講的是我知道了這是一只翠鳥。

  教師追問:那么這只翠鳥為什么要搭我們的船呢?預設:翠鳥搭我們的船,是在捕魚吃呢。

  教師小結:是的,當我們看到這篇課文的題目時,不免會產生疑問——這是一只什么鳥呢?它為什么要搭我們的船呢?讀完課文之后,我們就明白了,原來這是一只翠鳥啊,原來它搭船是為了捕魚啊,這可真是一只漂亮又可愛的鳥啊。

  2、教師提問:課文讀完了,哪位同學能夠說一說,作者對哪些事物做了細致觀察呢?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預設1:雨,作者坐在船艙里的時候,觀察到了雨。這是第一段里寫到的內容。

  預設2:翠鳥的外形,作者在第二段中寫到了翠鳥的外形。

  預設3:翠鳥捕魚時的動作,這是文章第四段寫到的。

  教師相機板書:(外形動作)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很好,作者在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坐在船艙里,對天氣,尤其是對落在船頭的這只鳥做了細致的觀察,并且把觀察所得寫了下來,就成為了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象作者這樣,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然后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就會成為一篇美文哦。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為解決課后習題一做準備。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可以幫助學生一點點建構語文知識體系。對知識的學習不能是支離破碎的,對知識點的學習最終要建構到知識系統中,因此要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意思。)四、課堂練習教師提出要求,學生進行觀察和小練筆,然后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預設1:有一只大熊貓,它的身體胖胖的,它正坐在地上吃竹子。

  教師的點評:我們觀察時也可以像本文的作者一樣,從外形、動作等方面進行觀察。

  預設2:大熊貓長著一雙黑眼圈,它的四肢、耳朵和眼睛也都是黑色的,身體的其他部位是白色的。它胖胖的,身體圓滾滾的。它坐在地上,手里緊緊地攥著一把竹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

  教師的點評:這位同學觀察的很細致,寫得也很好。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像本文作者那樣,觀察周圍的環境。

  預設3:在一片茂密的竹林里,一只大熊貓坐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手里緊緊地攥著一把新鮮嫩綠的竹子,歪著腦袋,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這只大熊貓長得胖胖的,圓滾滾的身體上四肢、耳朵和眼圈是黑色的,其余部位都是白色的。這真是一只可愛的大熊貓啊。

  教師的點評:這位同學觀察地很細致,用的一些詞語不但準確也很優美。希望同學們在觀察的時候,也像這位同學那樣,從環境、外形和行為動作等方面去做細致的觀察。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初步體會如何進行細致觀察,并把自己的觀察寫下來。)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2、通過觀察實踐,繼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單元習作積累素材。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導入新課教師敘述: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有一只翠鳥搭了作者的船捕魚吃。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感受作者對翠鳥細致的觀察。

 。ㄔO計意圖: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導入新課,使學生建立學習的鏈接。)

  二、通過重點段落,體會我細致的觀察

  1、(1)了解我對翠鳥外貌的觀察。學生自讀思考,交流。

  教師小結:翠鳥的外貌非常美麗,羽毛顏色鮮艷,還有一張長嘴,十分引人注目。

  教師引導學生想象:老師朗讀第二自然段,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翠鳥的美麗外形。

  教師引導學生看插圖:請同學們看著插圖,再次說一說翠鳥的樣子,再次感受翠鳥的美麗,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2)體會作者是怎樣描寫翠鳥的美麗的。學生自讀思考,交流。

  預設:作者寫了翠鳥的美麗,寫了它的羽毛、翅膀和嘴。

  教師相機板書:(羽毛:翠綠、翅膀:藍色、長嘴:紅色)教師點撥:請大家注意一下第二句話和三、四句話的關系。預設:作者先總寫小鳥的美麗,再分寫小鳥的美麗。

  教師點撥:說得很好,除此之外,這一段還寫到了鸚鵡,和鸚鵡做對比,是為了什么呢?預設:是為了表現小鳥的美麗。

  教師點撥:說得很好,是為了突出小鳥的美麗。

  2、了解我對翠鳥動作的觀察。

  學生自讀思考,交流。

  教師小結:可以看到,翠鳥在捕魚的時候動作非常敏捷。學生自讀思考,交流,把文段的動詞在課文中勾畫出來。教師提問:一下子”“沒一會兒”表現了什么?預設:表現了翠鳥飛行的速度很快。

  教師引導學生聚焦動詞,進行想象,然后說一說自己看到的翠鳥捕魚的情形,從而感受翠鳥捕魚時動作的敏捷,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教師相機板書:(沖進水里飛起來、銜著小魚吞下去)

  3、關注文章的其他段落。

  老師引導學生讀課文的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默讀之后思考問題并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關注第一段中作者觀察到的“雨”,第三段中作者觀察中的感受,第五段中對題目的解釋。以此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觀察中的思考及文章的主旨。

 。ㄔO計意圖: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通過各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加深對翠鳥外形及捕魚動作很敏捷的感受,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三、回歸整體,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1、歸納文章的主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填空,從而體會文章主旨。

  2、再讀課文,分享感受。

 。1)教師提出要求:同學們再次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這是一次平常的旅行;再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翠鳥的突然出現給我帶來的驚喜和好奇。

 。2)教師小結:在這次平常的探親之旅中,因為留心觀察,“我”認識了一位可愛的新朋友,給“我”的旅途增添了快樂。

 。3)分享感受。學生進行分享,教師進行小結。

  教師相機板書:(人鳥和諧相處、親近美好自然)(設計意圖:這一教學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體會細致觀察的好處,感受文章的主題。)四、課堂作業觀察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在“觀察記錄單”上簡要地記錄觀察所得,為單元習準備。

  (設計意圖:實踐練習的設計是為習作練習奠定基礎。)

  【板書設計】

  羽毛:翠綠外形翅膀:藍色人鳥和諧相處搭船的鳥長嘴:紅色動作沖進水里飛起來親近美好自然銜著小魚吞下去

  【課后反思】

  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5課“搭船的鳥”,是落實“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這一語文要素的精講課文;

  同時,也是為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奠定基礎的。在教學中,本著落實本單元語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在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通過重點段落體會“我”觀察的細致;

  通過想象體會“我”觀察的細致。除此之外,還通過體會“我”在觀察時產生的疑問和驚喜來體會細致觀察的好處。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積累知識和形成能力,而能力是在不斷地遷移運用中形成的,因此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我特別注重了學生的實踐練習。實踐練習的設計同時為習作練習奠定基礎。

  【課后作業設計】

  1、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哦(ò wǒ)漂亮(piào piǎo)響聲(shǎng xiǎng)

  2、填空。

  _____著小船_____著蓑衣_____的長嘴_____的翠鳥_____地搖櫓

  3、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難道——美麗——看見——告訴——

  4、選詞填空。

  用力有力

  ⑴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后()地搖著櫓。

 、拼澍B用它()的翅膀拍打著樹葉。

  參考答案:

  1、 ò piào xiǎng

  2、坐、披、翠綠、美麗、用力

  3、莫非漂亮看到告知

  4、(1)用力(2)有力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字理識字“搭、翠”兩個字,隨文認識“羽、悄、吞”等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只搭船的鳥外形特點和捕魚本領,感受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

  3.能夠結合文本認識細致描寫,指導細致描寫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鳥兒的外形和動作等。

  4.通過品味帶有動作的重點句,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感受翠鳥的敏銳、伶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內容,認識并品味細致描寫,了解觀察描寫的不同角度,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

  感受細致描寫中語言描述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明確單元目標

  1.同學們,法國著名的藝術家羅丹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齊讀。)

  2. 要想發現美,得怎么辦呢?

  小結:這個單元學習的主題就是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二、“搭”字入手 ,整體感知文本

 。ㄒ唬┳x題激趣

  1.同學們,首先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字朋友。

  課件出示:搭。

  2.交流:你認識它嗎?說說你是怎么認識這個字的。

  小結:在生活中識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同學們,我們發現無論搭車還是搭船,主人公一般都是人?山裉欤蠋熞獛ьI大家一起認識一個搭船的特殊乘客——一只鳥。

  3.板書課題,齊讀。

  4.交流:一只飛翔的小鳥成了乘船的客人,你能感受作者對這只鳥懷著怎樣的情感嗎?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

  說一說:“搭船”是什么意思。搭船的'鳥是什么鳥?它為什么要搭船呢?

  2.引導賞讀文章開頭與結尾。

 。1)說說從文章開頭、結尾中獲取的信息。

  (2)重點理解為什么到文章末尾才交代鳥兒的名稱。

  3.字理識字,激發識字的興趣。

 。1)出示:翠。

 。2)指導。

  翠:形聲字,上面的“羽”表意(相機補充“羽”字),表示與鳥有關。下面是“卒”表聲。指綠草叢生,有綠意,表示翠鳥的羽毛為青綠色,本義指翠鳥,引申為青綠色(翠竹、翠柏)或青綠色的寶石(翡翠)。

  三、研讀賞析,體會細致觀察

 。ㄒ唬┢吠庑翁攸c,仔細觀察

  1.感悟外形美。

  翠鳥究竟有多美呢?(出示小鳥的圖片)看看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試著用一兩個詞說說。

  2.自讀第2自然段。

  思考:這只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顏色鮮艷。)

  小結:這段話描寫了翠鳥外形的特點,作者通過觀察鳥的各個部位和顏色,讓我們感受到了翠鳥的美麗。

  (二)引導質疑

  1.大雨初停,小船漂蕩,就在這寧靜的時刻,一只美麗的鳥兒突然出現在船頭,頓時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作者盯著小鳥,浮想聯翩,換作是你,你會想到什么呢?

  學生展開聯想并提出疑問,用一句完整的話表達出來。

  2.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只美麗的翠鳥,作者的內心又會產生怎樣的波瀾。

  3.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三)品捕魚動作,細致觀察

  1.就在作者浮想聯翩的時候,一件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出示翠鳥捕魚視頻50秒,親歷捕魚現場。

  2.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翠鳥捕魚的過程,你會選擇什么詞語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重點向“快”引導。

  3.緊扣動作,感悟表達。

  (1)作者是怎樣將翠鳥捕魚、吃魚的過程寫得細致傳神的呢?自由讀第4段,圈畫并交流表示動作的詞語。

 。2)你能把翠鳥的機靈、敏捷讀出來嗎?

 。3)我們身邊的事物很多都是處于運動變化之中。如何把這樣復雜多變而又轉瞬即逝的連續動作描述清楚呢?作者給我們做出了示范。你能說說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嗎?

  小結: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用“動作分解法”來描述,就是把連續的幾個動作一一分解開,把每一個動作寫清楚,然后再將分解的動作連接起來。

  四、對比閱讀,拓展文本積累

  導語:剛剛我們認識了一只會搭船的翠鳥,作者仔細觀察,動靜結合,描寫了它的外形和動作。老師獎勵你們再看另外一只翠鳥,讓我們看看它又有什么特點呢。

 。ㄒ唬┏鍪咀詫W提示

  默讀《翠鳥》:

  1.找出描寫外形的句子;

  2.用“△”標出翠鳥動作的關鍵詞;

  3.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

 。ǘ┙涣鲄R報

  (三)對比閱讀

  我們也有發現美的眼睛,小組合作討論:

  《搭船的鳥》和《翠鳥》兩篇相比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共同之處:都是描寫翠鳥的文章,抓住了翠鳥的外形、動作特征去描寫。

  不同之處:《翠鳥》這篇文章對翠鳥的描寫要更加詳細些。(《翠鳥》還寫了翠鳥的聲音。)

  五、總結升華,激發觀察興趣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發現這節課的“留心觀察”都是用眼睛看到的。)

  2.其實,觀察時不僅僅用眼睛看,還可以用耳朵聽、用手摸、用鼻子聞,甚至用口來嘗一嘗。正如諺語所說: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13

  【課時目標】

  1.認識“父、啦、鸚、鵡、悄”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啦”。

  2.學寫生字:“搭、翠、嘴”。

  3.通過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初步感受作者留心觀察的好處,能感知每一部分內容是什么。

  4.交流學生在讀書中遇到的難題,理解“蓑衣、櫓、銜”的意思。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讀通課文,感知內容。

  【教學難點】

  感知作者的細致觀察,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每一段寫了什么內容。

 。2)圈畫生字、詞語,多讀幾遍,讀準字音。寫寫田字格里的生字:父、親、啦、響、羽、悄、吞、哦、捕,并組詞練習(其中有不會寫的字可以不寫;不會組詞的,查字典,養成查字典的'習慣)。

 。3)提出不懂的問題或詞語,并做上記號,可以先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意思。重點理解“蓑衣、櫓、銜”。

 。4)按自己的理解,在書中圈圈、畫畫、寫寫(做批注)。

  2.老師準備資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了解單元特點,明確學習目標。

  打開課本目錄頁“第五單元”和63頁單元導讀。

  1.本單元安排了兩篇課文、兩篇習作例文,看來本組的學習重點是教我們怎樣寫作文的。再看本組的習作要求“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哦,是讓我們寫一寫我們的觀察所得呀。

  2.怎么去觀察,觀察什么?請讀一讀63頁導讀內容:

  (1)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

 。2)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

  3.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說:“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毕旅婢妥屛覀冏哌M本單元的課文,去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認真學習,然后你也可以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積累觀察的方法,相信你也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的。

  二、看圖解題,初讀感知。

  1.欣賞圖片,理解題意。

 。1)學生欣賞課本插圖:這是一只搭船的鳥,“搭”什么意思?(乘、坐,比如:搭車,就是乘車、坐車)

 。2)引導學生用“搭車或搭船”說一句完整的話。

 。3)學寫“搭”字:左右結構,左窄右寬;老師示范,學生書空描紅;組詞,搭棚子,搭車,搭船。

  2.板書課題,拋磚引玉。

 。1)齊讀課題:搭船的鳥。

 。2)這只小鳥是搭了我們的船,我們是乘船干什么去?(去外祖父家)這是一次很平常的旅行,我們也曾好多次跟隨媽媽去外婆家對不對?這位作者在旅途中都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

  3.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提示)

  課件出示:

 。1)碰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讀通句子。(已布置學生充分預習過)

 。2)在文中圈出要認識的字,用以前識記生字的方法自學生字。

  (3)把你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同位交流一下。

 。4)思考:這位作者在旅途中都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呢?(可以小組交流)

  4.檢查預習情況,指導學生學習字詞。

  (1)課件出示:

  稱呼:外祖父 父親 船夫 翠鳥 鸚鵡

  形容聲音:靜悄悄 沙啦沙啦

  (2)指名分組讀詞語。

 。3)指導讀準多音字“啦”。

  lā 沙啦沙啦 嘩啦一聲 呼啦 哇啦哇啦地叫

  lɑ 他來啦! 你怎么啦? 我學會啦!太棒啦!

  5.默讀課文,思考:這位作者在旅途中都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14

  教材解讀

  《搭船的鳥》是統編教科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本單元是有關于習作的策略單元,旨在讓學生體會作者如何留心觀察事物,從而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本文以一個孩子的口吻寫了他在大自然中觀察、認識翠鳥的過程,我乘船去鄉下外祖父家時,無意中發現一只美麗的翠鳥,這次平常的探親之旅,因為我留心周圍事物并細致觀察,得以認識了一位可愛的新朋友,充分說明了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重難

  通過朗讀,交流感知作者觀察的事物,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體會觀察的樂趣,并進行場景觀察練筆,初步學會生活場景描寫。

  教學目標

 。ㄒ唬┰谡Z境中識記搭、父、啦、鸚、鵡、悄6個生字,會寫搭字。

 。ǘ┩ㄟ^朗讀,交流感知作者觀察的事物,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體會觀察的樂趣。

 。ㄈ﹫鼍坝^察練筆,初步學會生活場景描寫。

  教學活動

 。ㄒ唬┯^察篇章頁,明確目標。

  1·出示篇章頁,朗讀名人名言,說說自己的理解。

  2·明確習作單元和學習目標。

 。ǘ┐钭秩胧郑w感知。

  1·讀題激趣,識寫搭字。

  2·反饋字詞,整體感知。

  (三)走進開頭,聽覺觀察

  1.梳理擬聲詞,體會打字的精準。

  2.觀察船夫搖擼,體會雨天船行的美好。

  3.愜意朗讀,總結觀察方法:耳朵聽。

  (四)精讀細品,視覺觀察

  1.查找關鍵詞,說對小鳥的印象。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

  2.圈畫關鍵詞,體會作者的細致觀察。

  3·學習對比,圖片排序,學習觀察順序。

  4·真情朗讀,總結觀察方法:眼睛看。

  5·引發思考,過渡下文,體會觀察樂趣。

 。ㄎ澹⿲W以致用,說練細致

  1·觀察場景,說出細致。

  2·練筆提煉,學以致用。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15

  一、教學目標

  1.感受動物外形的美和捕食動作的敏捷利落。

  2.了解對陌生事物觀察的順序(由表及里)。

  3.知道只有細致觀察,才能把事物的特點寫具體。

  二、教學過程

  課前熱身: 孩子們,認識老師嗎?想認識老師嗎?那認識一個人首先要干什么?(看她的長相,也就是觀察她的外貌。)那老師站在這里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看來你們是一群善于觀察的孩子,有一個小朋友也跟大家一樣,看看善于觀察的他有什么發現呢?讓我們一起走進15課《搭船的鳥》,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把課題寫到黑板上。板書課題:搭船的鳥

  (一)復習導入

  孩子們,為了深入理解文章,首先需要攻克詞匯難關。現在,教師將對大家進行一次考驗,是否具備克服障礙的能力?

  1.出示字詞,認讀。

  船艙 船篷蓑衣搖櫓(船)

  彩色 翠綠翅膀長嘴 漂亮(鳥兒的外形)

  沖進水 飛起來銜著魚 吞下去站在(翠鳥捕魚)

  2.善于觀察的孩子們,你們有什么發現呢?

 。ǘ┚x悟法

  1.課文標題為《乘船而來的鳥》。這只乘船而來的鳥,我們將其稱作翠鳥。關于它為何被稱為翠鳥,這個問題在文章中有明確解答。作者通過觀察這只鳥的羽毛顏色,發現其呈現出鮮艷的綠色,如同翠玉般碧綠,因此得名“翠鳥”。這一命名過程不僅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細節敏銳的觀察力,也揭示了鳥類命名通常依據其顯著特征的傳統。

 。赣H告訴我)

  原來,在學習過程中,若遇困惑,務必勇于提問,而不僅僅是靜默聆聽。我們期望每位同學都能全神貫注地聽講,遇到不解之處大膽發問。同時,細心觀察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它能幫助我們捕捉細節,加深理解。因此,在課堂上,請大家積極投入,不僅用耳朵傾聽,更要用心靈感受,讓每一次學習都成為知識積累的寶貴時刻。

  2.關注翠鳥外形(第一印象)

 。1)我是怎么注意到這只翠鳥的?

  天空放晴,綠意盎然,四周的景致繁復多樣,但作者的目光卻獨獨被一只色彩斑斕的小鳥所吸引。這只小鳥之所以在這一刻進入了作者的視野,或許是因為它那鮮艷奪目的羽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猶如自然界的一抹絢麗點綴。在一片寧靜與生機之中,這只小鳥的存在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出現仿佛為這幅畫面添上了生動的一筆,讓原本靜謐的場景瞬間充滿了活力與和諧。

 。2)在那片翠綠的林間,一只小鳥在枝頭跳躍,它那羽毛如晨曦中的露珠,閃爍著細膩而清新的光澤。它的翅膀展開時,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剪裁,每一片羽毛都排列得那么整齊,展現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和諧美。尤其在陽光下,小鳥的羽毛呈現出五彩斑斕的光暈,從淺藍到深紫,再到金黃,如同彩虹般絢麗奪目。它的眼睛清澈明亮,就像是兩顆璀璨的寶石,閃爍著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愛。每當它輕輕鳴叫,那聲音清脆悅耳,宛如天籟之音,令人陶醉其中,無法自拔。這只小鳥的存在,無疑為這片森林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成為了大自然中最美的點綴之一。在這個重新構建的段落中,我嘗試描繪了小鳥的美麗,通過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讓讀者能夠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

  (彩色、美麗、翠綠、藍色、紅色……)

  (3)如果老師把這一段改一改(去掉具體描寫),你覺得怎么樣?(體現不出翠鳥的美了)成為一只普通的鳥,也許作者就不會去留意它了。所以,觀察的第一步,就是做個有心人,去留意一些身邊好看的、好玩的事物。

  (4)那只彩色的小鳥有多美麗?你能看著圖片來說一說嗎?(學生說話)

 。5)當然,讓我們從描述翠鳥的美麗外觀開始。作者通過其翠綠的羽毛、藍寶石般的翅膀和鮮艷的紅色長嘴,生動地描繪了翠鳥的美麗。要將翠鳥的外形特征描寫得栩栩如生,并不僅僅局限于這些特點的簡單列舉。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細致入微的觀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翠綠的羽毛并非普通的綠色,而是一種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光澤的深邃翠綠,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調制的顏色,讓翠鳥在任何光線中都顯得格外耀眼。接著,藍色的翅膀則如同天空中最純凈的一抹,當翠鳥展翅飛翔時,那翅膀上的藍色仿佛與天空融為一體,讓人不禁為之動容。最后,紅色的長嘴不僅色彩鮮明,而且在翠鳥捕食時顯得尤為突出,既是對獵物的威脅,也是對其優雅姿態的一種點綴。因此,為了使翠鳥的外觀描寫更加生動,我們不僅要關注這些具體的顏色和特征,還要深入思考這些元素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構成了翠鳥獨特的魅力。通過這樣的細致觀察和深入理解,我們能夠更準確、更生動地描繪出翠鳥的美麗。

  板書:細致觀察

 。6)總結而言,正是因為這只小鳥的美麗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才使得其成為了關注的焦點。在面對未知事物時,人們通常會首先被其外貌所吸引,這便是所謂的第一印象。

 。7)朗讀指導,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把你對這只翠鳥的認知通過朗讀體現出來。

  3.關注捕食動作的利落(第二印象)

  (1)倘若這只小鳥在船頭停留片刻后便展翅遠去,作者或許會很快將其從思緒中淡忘。然而,正當作者沉浸于思緒之際,這只小鳥竟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什么舉動?它躍入水中,開始了捕魚的精彩表演。

  (2)翠鳥是怎么捕魚的?指名讀第4自然段。其它同學拿起筆,把動詞找出來。(沖、飛、銜、吞)

  (3)讀著翠鳥捕魚的這些動作,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它嗎?或你想對它說些什么?(你怎么知道水里有魚的?翠鳥,你的動作真快。∥姨貏e崇拜你!……)

  板書:動作利落

 。4)翠鳥行動的敏捷,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再次齊聲朗讀第四自然段,細細品味作者通過精確觀察,描繪出翠鳥捕食時那一系列流暢而迅速的動作。

 。5)引讀:看著翠鳥這么瀟灑地捕魚,我聽到母親告訴我——我想到了——

  4.小結:

 。1)在那艘駛向鄉間深處的船只上,著名作家郭風的目光被一只與眾不同的小鳥所吸引。這只小鳥并非以其宏大的身形或是驚人的.速度引起注意,而是因為其獨特的外貌——羽毛在陽光下閃爍著令人難以忽視的光澤,仿佛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件藝術品,輕易地打破了周圍的寧靜與平凡。這樣的第一印象,讓郭風不由自主地將目光停留在這只小鳥身上,開始了一場心靈與自然的對話。

  (2)除了外觀特征,作者還留意了這只在船上捕魚的小鳥的行動模式與捕食技巧。它那敏捷的動作和精準的捕獵方式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只小鳥不僅以其獨特的捕食策略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更以其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姿態,在作者心中占據了特殊的位置。因此,這只船上的捕魚者,成為了作者記憶中一道難以忘懷的風景線。

  (3)在描述一只翠鳥時,作者通常會遵循一種邏輯順序:首先介紹其外貌特征,然后探討其主要行為或習性。這樣的安排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人類觀察事物時普遍遵循的邏輯——從表面深入本質。因此,先描述翠鳥的外形,再闡述它如何捕食,符合我們對新事物認知的一般過程。之所以不能簡單地顛倒這一順序,原因在于人類習慣于先形成對一個對象的基本印象,然后再去理解其具體功能或行為模式。這種認知路徑有助于我們快速建立對事物的整體認識,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細節。以翠鳥為例,首先了解其色彩鮮艷、羽毛華麗等外觀特征,能夠立即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激發起探索其生活方式的興趣。隨后,當我們了解到翠鳥是如何巧妙地捕捉小魚和昆蟲時,這些行為上的特點便能與先前的外觀印象相呼應,加深對這只鳥的全面理解?傊凑諒耐庑蔚叫袨榈捻樞騺砻枋龃澍B,不僅遵循了人類認知事物的自然流程,而且有助于構建一個更加豐富和連貫的故事框架。這種結構不僅讓信息傳遞更為流暢,也更容易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興趣,促使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賞翠鳥的獨特之處。

  過渡:細心留意身邊的環境,往往能帶來驚喜的發現。深入觀察能讓人們對于事物有更全面、更深刻的洞察。接下來,通過閱讀鄭振鐸的《鸕鶿》一文,我們可以學習到一種從表面深入本質的觀察技巧。簡而言之,只需仔細注意周圍的景象,就能有所新知。精細的審視有助于我們對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我們一起探討鄭振鐸的《鸕鶿》,以掌握從現象到實質的觀察方式。

 。ㄈ┞宰x得法

  1、讀《鸕鶿》,鸕鶿給作者留下的第一映像是什么?你從哪個句子看出來的?

  2、第二印象:

 。1)繼續讀課文,鸕鶿留給我的第二印象是什么?

 。2)找出描寫鸕鶿和漁人動作的詞語,想象鸕鶿捕魚時的場景。

 。3)翠鳥和鸕鶿都是捕魚高手,那它們的捕魚有區別嗎?

 。ㄋ模┬〗Y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幸能遇見形形色色的動物、植物以及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景。這一切之所以能觸動我們的心靈,關鍵在于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這雙眼睛讓我們在匆忙的日常中停下腳步,細心觀察身邊的每一個細節,從而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瞬間。一旦我們學會了用心去感受這些自然與生活的饋贈,便能更加敏銳地察覺到它們的存在,并及時地用各種方式記錄下來,無論是通過攝影、繪畫還是文字,都是對這份美好記憶的珍藏。這樣,即使時光流轉,我們也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回想起那些曾經觸動心靈的瞬間,感受到那份持久而深刻的喜悅與感動。

  三、板書設計

  搭船的鳥鸕鶿

  第一印象:外形美麗 整齊待命

  第二印象:動作利落 動作嫻熟利落

  由表及里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16

 。劢虒W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認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啦”。

  2.通過反復誦讀,感受翠鳥的外形美、動作美,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壅Z文要素]

  3.在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壅Z文要素]

  [教學重難點]

  感受翠鳥的外形美,學會留心觀察周圍事物。

 。劢虒W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壅n時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啦”。

  2.通過描寫翠鳥的語句,了解“我”對翠鳥的外形、動作所做的觀察。(重點)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向學生展示鸚鵡的圖片,從而認識“鸚鵡”一詞。(課件展示,學生欣賞、評價。)

  2.鸚鵡是鳥類中很漂亮的一種鳥,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另一種鳥,它比鸚鵡還要漂亮。它到底長什么樣子呢?讓我們走進課文《搭船的鳥》,一起去看看吧。(板書課題)

  3.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么?(預設:是什么鳥要搭船?這只鳥是什么樣子的?這只鳥為什么要搭船?這只鳥搭船要去哪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課件出示小組自學要求。

  (1)小組合作朗讀課文,小組成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小組成員合作自主識字,在課文中圈畫課后生字,讀準字音,互相檢測。

 。3)小組長檢查小組成員生字自學情況,給予“笑臉”貼紙評價。

 。4)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學成果。

  2.檢查自學成果,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全班同學評議、補充。

  3.指導生字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如:新舊字比較記憶),同時要從漢字的構字特點方面予以指導(結構、偏旁等)。

  如:搭——答悄——消吞——吳

 。2)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美觀。

  如:“父”字要先撇后捺,且撇捺要舒展;“翠”字的最后一橫要寫長;“嘴”字的口字旁要靠左上方。

  三、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標注自然段序號。思考:你讀懂了什么呢?課前提出的疑問,有答案了嗎?(“搭船的鳥”是翠鳥。文中的“我”發現翠鳥的外形很好看,捕魚的身手很敏捷。本文講了“我”和母親在搭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發現了一只翠鳥,通過對翠鳥的外形描寫和捕魚過程的描寫,表達了“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2.指名回答,再讀相關的段落。對于有難度的問題,暫時不用解答。

  師小結:文中的“我”是怎樣觀察翠鳥的呢?我們下節課再重點探究。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翠鳥的外形美、動作美,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難點)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卡片認讀,復習鞏固。

  2.師:大家的生字詞掌握得真好!上節課我們知道了翠鳥是只漂亮的鳥,它還很會捕魚。你知道文中的“我”是怎樣觀察翠鳥的嗎?

  二、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翠鳥美在哪里?它的捕魚動作如何?勾畫相關語句。

  2.課件出示: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啊!

  (1)讀完這句話,你知道“我”是怎樣注意到這只小鳥的嗎?(鮮艷的羽毛吸引了“我”的注意)

  (2)你想怎樣讀好這句話?(引導學生)

  3.課件出示: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1)這句話是怎樣描寫翠鳥的外形美的?(整體到部分。羽毛——翠綠;翅膀——藍色;長嘴——紅色)

 。2)(出示鸚鵡與翠鳥圖片)你更喜歡哪一種鳥?說說你的理由。

 。3)你能運用“我”觀察翠鳥外形的方法,描述鸚鵡的外形嗎?(指名回答)

 。4)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讀出翠鳥的`外形美。(板書:外形美)

  師過渡:面對這個“不速之客”,“我”產生了怎樣的想法?(引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我”產生了3個疑問,這3個疑問體現了“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4.課件出示: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1)引導學生通過動詞感受翠鳥捕魚時的敏捷。(板書:動作敏捷、迅速)抓住“沖”“飛”“銜”“站”“吞”“一下子”“沒一會兒”等字詞重點體會。

 。2)教師指導朗讀。(注意“沖”“飛”“銜”“站”“吞”“一下子”“沒一會兒”等字詞,語氣輕快,語速緊湊)5.最后通過母親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教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師小結:文中的“我”在乘船的過程中因為細心觀察,認識了一位可愛的新朋友,給“我”的旅途增添了快樂。

  三、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身邊也有許多的事物等著我們去發現。家門口、上學途中、課外活動、上課瞬間、與人交流、收到的一份小禮物、別人的某個小動作……細心的你,都有怎樣的發現呢?請你說給大家聽。

  2.課外練筆:把你觀察到的一個事物或現象,用一段通順的話寫下來。

 。劢虒W板書]

  15搭船的鳥

  外形

  彩色的小鳥 翠綠的羽毛

  藍色的翅膀 紅色的長嘴

  動作

  沖 飛 銜 站 吞

  留心、細致觀察

 。劢虒W反思]

  第一課時,我設計以小組合作式學習讓學生自主掃清字詞障礙,把握課文大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抓住第2、4自然段進行重點教學,通過找關鍵詞、對比圖片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翠鳥的外形美、捕魚動作的敏捷以及作者觀察的細致,最后通過一個小練筆讓學生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17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學寫翠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展開想象,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3、能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動作的描述,學會作者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的方法,進行仿寫。

  二、教學重難點:

  能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動作的描述,學會作者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的方法,進行仿寫。

  三、教學過程:

 。ㄒ唬⿲

  1.出示“搭船”一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5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搭船的鳥)。哪位同學知道“搭船”的意思。(順便乘坐船)你有過搭船或搭車的經歷嗎?(有)我們這一課的題目是《搭船的.鳥》,同學們,鳥會搭船,奇不奇怪?通過預習,我們知道這是一只(翠鳥)。

  2.出示翠鳥圖片。我們一起跟翠鳥朋友打個招呼吧!愫茫澍B!一生讀翠鳥的簡介

 。ǘ⿲W習字詞

  師:我們一起把翠鳥朋友的名字寫出來吧。

  1.出示翠字。請你觀察“翠”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寫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上面不是“羽”,下面“十”的豎不能往上寫得太長。)

  2.請同學們拿出你的指板,跟老師書空。在你的練習本上寫兩個。注意你的坐姿和執筆姿勢。同桌檢查并修改。

  3.翠鳥朋友還給我們帶來了幾個它的朋友,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它們吧。

 、佻F在老師想找小老師來領讀一下這些詞語朋友,哪位同學想來展示。同學們舉手都很積極,我們來排火車領讀吧。(排火車兒歌)

 、趧偛诺男±蠋燁I讀的真棒,你們認識這些詞語朋友了嗎?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他們吧!

  (三)翠鳥外形

  1.同學們,你看,翠鳥朋友也在向我們打招呼呢!請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翠鳥?

  2.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作者筆下的翠鳥又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先看閱讀提示。(課件: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在旁邊做批注,簡單寫一寫你的感想。

  3.找一位同學來讀一讀他找到的句子。

  4.請你觀察圖片,來夸一夸翠鳥吧!這只小鳥給作者帶來了視覺上的震撼,所以作者忍不住感嘆:多么美麗啊!板書:翠鳥外形美

  5.你喜愛這只翠鳥嗎?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讀出翠鳥的美麗。指生評價:請你來說說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自由朗讀,細心體會,想象畫面。

  6.作者如何會把翠鳥寫得這么漂亮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按一定順序抓特點觀察)補充《翠鳥》片段,品味比較,感悟如何寫生動。

  7.我們也來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吧!請你觀察圖片,仿照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只大公雞。(做好評價)出示教師寫的片段,請學生評價,進一步感悟寫法。

 。ㄋ模┐澍B捕魚

  1.翠鳥不但外形美麗,它還有一種特別的本領,我們一起來看視頻。它的本領是什么?——(捕魚)

  2.同學們,我們一起回到課文中,找到文中描寫翠鳥捕魚的句子,認真讀,細細品,你從中可以體會到什么,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出的。板書翠鳥:動作快

  3.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下這一自然段,讀出翠鳥的敏捷。

  請同學們端起課本來,齊讀這一自然段。

  4.同學們,作者是如何把翠鳥捕魚活靈活現的展示在我們眼前的呢?板書留心觀察。

  5.看!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一位小伙伴,他對我們說:同學們,把觀察到我捕食的過程說一說,寫一寫,誰說的最生動我就和誰交朋友!可以用上這些動詞:比如:爬、吞、伸、卷、盯等。找一位同學來說一說一下你的觀察所得。

 。ㄎ澹┱n堂小結

  師:同學們,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擦亮我們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去留住生活中的美吧。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06-05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06-05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08-20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薦】12-27

搭船的鳥閱讀教學設計04-28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7篇)06-12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精選15篇)02-10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9篇06-05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7篇06-1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 | 午夜两性免费福利小视频 | 亚洲嫩模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屌 | 在线观看免费肉片AⅤ视频 久久免费国产視频 | 性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