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03 09:40:3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詞語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設計1

  一、比較琢磨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詞語雖然含義并不深奧,卻用的準確、傳神。教學而這類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比較、琢磨的方法增強語感,意會詞義。例如《我的戰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鐘頭,才漸漸熄滅”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戰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從發起沖鋒到戰斗結束才20分鐘”一句中的“才”則是表示時間短。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對比、琢磨加以理解,從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運用相同的詞表達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升華為對句子的理解、對中心的把握上來。比較法理解詞義,是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一種常用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二、互換教學法

  閱讀時,可用互換詞語的方法理解詞義。換詞不但能聯系舊的知識,啟迪新的知識,還可以學到作者運用語言的獨到功夫。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落葉在林間飛舞”一句的“飛舞”換成“飄落”,然后通過比較,并聯系上下文詞義,知道“飛舞”的`落葉,除了有“飄落”的意思外,還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飄飄悠悠的姿態,從中體會作者用“飛舞”的特別含義;

  知道有些詞既有近義的特點,更有程度深淺之分。通過這種換詞練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準確用詞的高明之處和獨特的寫作技巧,體會到文章顯得生動、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三、演示實驗法

  詞語理解最容易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實驗。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句中的“漸漸的”,教師可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理解詞義。指明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稍帶紅色或藍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的扔下去,其他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高地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四、模糊意會法

  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過程具有遞時性,要經歷“模糊、清晰、模糊”三個步驟,并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詞語,學生只要意會,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運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們理解得很準確。隨著對文章的深入閱讀和閱讀量得增大,學生經歷一個自我模糊、不斷理解得過程,并有模糊趨向清晰。教師教學時采用意會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激發他們自我探求的興趣。

  五、電教演示法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可以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直觀的再現在學生眼前,便于他們準確的理解。如《趙州橋》這樣描寫橋的雕刻藝術: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刻著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著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有的刻著雙龍戲珠”句中生詞較多。教學時,教師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態的龍活靈活現的展現在學生眼前,使他們更好的理解“互相纏繞”、“互相抵著”、“遙望”等詞語的意思。

  錄像的使用可以變靜態為動態,再現課文所描述的優美景觀,既釋詞又解句,使學生更好的把課文了然于心。教學實踐證明,電教手段的使用是優化釋詞過程的重要途徑。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設計2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詞語的內涵。

  教師應該按照小學生的認識能力來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引導學生正確地學習詞語,使他們在恰當的語境中理解和學習。比如,小學語文有一篇文章名叫《第一次抱母親》中提到了“愧疚、力大無窮、翻山越嶺”等詞語,學生初讀會有陌生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查閱詞典來了解詞語的含義,然后結合文章的思想和主題更進一步了解,學生會深刻體會到母親哺育孩子的辛酸與艱難[2]。教師應提前將文章思緒理順,然后上課在帶領學生朗讀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母愛與親情,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

  (2)通過朗誦理解詞語。

  朗讀并不僅僅是讀,還應該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帶有感情去閱讀。這就需要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后,運用沉郁、平靜或失望的感情基調朗讀,節奏的快慢有利于詞語的理解。因此,老師要重視朗讀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思想,同時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比如,小學語文課本有一篇文章《望月》詩,這首詩通過描述月亮的明亮,讓讀者更好感受課文中小外甥的活潑聰明的純真個性。學生理解詞語時可以通過各種不同方式進行,比如文字解釋、變換或多次朗讀等。在這首詩中出現了一些詞語,比如,“隱隱約約,繪聲繪色”等詞語,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告訴學生“隱隱約約”使用情況是在描寫東西模糊看不清楚;“繪聲繪色”是用來形容事物描寫的非常生動[3]。學生增加朗讀的次數,可以加強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3)加強文本解讀。

  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詞語教學環節,而在這其中教師需要注意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去閱讀去理解詞語。同時,教師在設計課程時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實行個性化教育,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內容及詞語,而且還可以加強對詞語的記憶,使學生能在實踐中更好地運用。在蘇教版一篇關于“螳螂捕蟬”的文章中,教師除了文章中的詞語外,還可以增加一些輔助詞語進行學習,比如,悠閑、乘虛而入等。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文章中的詞語串聯講故事,回憶文中的人物、事物,這樣,學生能在趣味中快速記憶文章內容。

  (4)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會表示不同的含義,單純地運用詞典解釋詞語只是停留在表層的含義,詞典并不是準確理解詞語的最好方法。根據目前教學經驗,最好的詞語理解方法是聯系上下文。以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鳥島》課文為例,該文的第二段開頭出現“解凍”一詞,有的小學生剛開始接觸這個詞時不理解這個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整個句子一起看,讓學生把“解”去掉讀那句話,就是湖水凍,學生就會思考湖水凍應該在哪個季節?思考后學生就會明白冬天由于天氣冷,湖水就會結冰,那么,湖水解凍會在哪個季節,明白“解凍”是什么意思了。

  (5)生動教學。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鳥島》文中出現“陸續”詞語,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這樣不僅表演的學生容易記住詞語的含義而且觀看的學生也容易記憶。教師可以讓幾個學生化身為鳥,讓他們以飛翔的姿勢“陸續”飛出去,表演時就會表演成“連續”的模樣,學生會發現鳥兒是有先后順序的到達島嶼的,接著再讓學生陸續“飛”進教室,這樣學生在一種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園地一·詞語盤點》教學設計01-16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2-27

小學語文《白楊》教學設計10-23

小學語文《白鵝》的教學設計02-26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3-02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設計03-17

小學語文雷雨教學設計04-14

小學語文《松鼠》教學設計04-20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12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10-1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91社区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第一 | 亚洲a级一片在线看 |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 | 亚洲AV香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