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詞》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詞》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詞》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3.運用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律,學習本課的形聲字。
第一課時
一、復習
1.熟字:太、胡、史、魚、文、見、夸、取。
2.偏旁:心、蟲、馬、氵、舟、扌、走。
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三、借助拼音,自讀詞語和句子
提出要求:畫出生字,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通順,看看每組兩個字有什么不同。
四、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的情況
1.說一說每組的兩個字有什么不同。
2.認讀生字,識記偏旁。
3.說一說每組的兩個字可分別組成哪些詞。
五、識記字形
1.請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是怎么記生字的。
2.做加偏旁游戲,幫助學生識記字形。
六、自讀詞句,了解意思
1.學生自讀詞句后,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問題,合作解決。
2.對較難理解的地方教師適當點撥、啟發,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意思。
(1)對“積極”、“大方”、“態度”、“興趣”等詞語,可聯系實際稍加解釋。
(2)對“軍艦”、“籃子”等詞語,可讓學生看圖片。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l)第二組、第七組的句子要讀出優美、舒緩的語氣;第五組的句子要讀得有力、高昂。
(2)鼓勵學生背誦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出示生字卡片,口頭組詞。
2.指讀各組字、詞、句,其他學生評議。
二、指導書寫生字
1.復習“太、胡”等熟字的寫法。
2.認真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讓學生說一說構成生字的各個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3.教師邊示范邊指導學生書寫,力爭把每個字都寫勻稱,寫美觀。
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蚊”:蟲字旁中的提不能寫成橫。
“趣”:半包圍結構,注意“走”的最后一筆“捺”拖長些,托住右上的“取”。
“積”:“禾”字的“捺”變點,“只”字最后一筆是點。
“漁”:右半邊的“”寫得小一些。
三、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1.讓學生仔細看圖,說一說圖上內容。
2.根據圖意,完成填空練習。
四、課堂練習
1.讀寫詞語。
2.用一些常用詞語練習說話。
五、板書設計
3
太態(態度)文蚊(蚊子)
胡蝴(蝴蝶)見艦(軍艦)
史駛(行駛)夸挎(挎著)
取趣(興趣)魚漁(漁船)
語文《詞》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個生字和由這個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習本課出現的新詞語,認識2個生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和句子。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播放農民在地里插秧、割稻的錄像。
2、導入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遙遠的古代,在科學還不發達的時候,我國的農民是根據什么來進行農業生產的`嗎?他們是根據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事活動的。因為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對《識字學詞學句(一)4》的學習來了解一下。(板書:節氣歌)
二、自讀詞語,加深了解
1、出示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讀。
(1)指名讀。
(2)分小組讀。
(3)齊讀,分組讀。
(4)小老師帶讀。
2、出示“谷”字多讀幾遍。
3、說一說,你知道哪些節氣。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補充一些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有些二十四節氣方面的知識用多媒體課件來幫助學生掌握。
三、再讀詞語,了解四季。
1、小組合作,分一分哪些節氣是春天的,哪些是夏天的,哪些是秋天的,哪些是冬天的。
2、集體交流。(板書: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3、學習詞語,找找規律。
(l)同學們,我們來看看春天的第一個節氣是“立春”,立春就是表示春天開始了。你們能說說“立夏”“立秋”“立冬”是表示什么嗎?
(2)請同學們說給同桌聽。
(3)誰還能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節氣是表示什么?
四、小結提高,深入了解
l、請同學們想想,知道二十四節氣有什么好處?
2、同學小結。
3、教師小結:知道了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會有一定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節氣名稱
1、齊讀二十四節氣名稱。
2、指名讀。
3、分四季讀。
二、自主協作學習
1、自學。
(1)借助漢語拼音反復讀詩句3遍。
(2)用符號畫出詩中要掌握的1個生字,讀準字音。
(3)用詩句和課后第二題對照,看看自己讀懂了幾句。
(4)把二十四節氣名稱和詩句中的每一個字對照,找找自己能對出幾個。
2、小組交流(教師巡回并參與討論)。
3、全班交流。
(l)你讀懂了哪句話,你明白了什么?
(我讀懂了第一行,明白了這句詩中第一個“春”是指“立春”,“雨”是指“雨水”,“驚”是指“驚蜇”。第二個“春”是指“春分”,“清”是指“清明”,“谷”是指“谷雨”。)
(2)學生分小組說以下三句。
(3)指名說,評議。
4、指導朗讀詩句。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練習熟讀背誦
1、聽錄音讀。
2、分男女生讀。
3、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流利。
4、指名背誦。
5、集體背誦。
四、識字、寫字指導
以學生說記為主,老師作適當的補充。
1、“谷”:兩個“八”下一張“口”。
2、指導書寫。
這個字上半部分要寫得比“口”寬些。
3、抄寫生字。
五、鞏固練習
1、用“谷”字口頭組三個詞。
2、回家把自己知道的二十四節氣告訴家長。
3、收集有關二十四節氣的諺語、兒歌等。
六、板書設計
語文《詞》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蓬、脹、翩等5個生字,學寫瓣、露、蓬等9個生字。指導寫好“蹈、佛”,寫的時候注意筆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學習作者觀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樣把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挨挨擠擠”、“冒”、“一大幅活的畫”中的“活”等詞語。
教學難點:
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
2、理解白荷花開放的種種姿態,感受荷花的靜態美。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
學生:讀通課文,完成預習單。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花”字。生活中見過什么花呢?
我們生活在鳥語花香的世界中,萬紫千紅的鮮花給我們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快樂。有一種花,詩人楊萬里這樣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文人周敦頤更是贊美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花中君子。這節課我們學習荷花。
2、板書課題。指導“荷”字書寫。
3、生活中你見到的荷花是什么樣的?觀看圖片,生談感受。
二、初讀課文,巧攻字詞。
想知道葉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是什么樣的嗎?打開書本,到書本中去看看荷花。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自讀提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課件出示詞語(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蓮蓬,衣裳,蜻蜓,花骨朵兒,挨挨擠擠,飽脹,仿佛,舞蹈,花瓣兒,翩翩起舞。
(1)指導讀音:花骨朵兒,花瓣兒,蓮蓬,衣裳。
(2)指導書寫:“蹈”,注意筆畫順序,第十五筆是橫折,師范寫;
(3)理解詞語:翩翩起舞。想象畫面。似乎看見了什么?
(4)連詞成句
____挨挨擠擠______的荷葉上,荷花___仿佛___在__翩翩起舞____呢。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1至3自然段,分別畫出描寫荷葉和荷花的句子。
2、再讀課文1至3自然段,邊讀邊劃出你認為描寫的最美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寫在旁邊。
3、交流反饋
第二課時
一、品讀“姿態”。
1、學習“荷葉”
(1)出示: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你覺得荷葉長得怎么樣?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教學。
荷葉長得多、茂盛。從哪個詞看出來的?(挨挨擠擠)
荷葉長得綠。從哪個詞中看出來的?(碧綠)
荷葉長得大又圓。從哪個詞中看出來的?(大圓盤)
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比喻)
(2)理解“冒”。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幾種意思,你覺得這里應該哪種意思呢?如果把“冒”字換成別的字可以嗎?說出理由。
比較句子: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長出來。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2、描寫了幾種姿態的荷花?(三種)
3、用一個詞概括這種姿態的`荷花。(半開、全開、未開)
4、小組交流
(1)你最喜歡哪一種?說出你的理由,并通過朗讀來表達喜愛。通過學生交流隨機教學。教師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通過充分的誦讀,激活學生的語感。】
(2)想象:還有哪些姿勢的荷花?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設計意圖:既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又對第二段總分寫法進行遷移,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
二、感悟“畫”美。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面對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說的,齊讀第三自然段。
(2)思考問題:為什么說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畫?“畫家”指的是誰?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任何人站在這一大幅活的畫面前都一定會有許多奇妙的感受,那作者呢?他開始想了,覺得自己變成了一朵荷花。
(2)閉上眼睛讓我們靜靜地在荷花池中聽聽會有什么動人的故事。(師配樂范讀)睜開眼睛,說說你剛才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如果你也變成了荷花,還有哪些小動物來告訴你什么?
(4)“我”怎么會忘記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們陶醉,荷花實在是太美麗了,作者在欣賞荷花的時候,被這幅美麗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記自己是在看荷花。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的翅膀,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內涵。想象荷花翩翩起舞的美麗姿態以及荷花、蜻蜓、小魚、蜜蜂等聚會時歡快的情景,達到語言內容,語言形象,語言情感的有機融合。】
三、賞花寫文。
1、正因為如此,歷代的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贊美荷花的古詩,你能說說有哪些詩人寫過贊美荷花的詩句嗎?指名交流。
(出示:《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大家都用文字表達了對荷花的喜愛之情,(相機板書:喜愛)再來回顧一下葉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分別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的?(結合板書總結,并相機板書:色、味、形)可以嘗試用這樣的方法寫寫自己喜歡的花。
板書設計
3、荷花
荷葉:冒,挨挨擠擠,顏色美。
荷花:半開,全開,未開,姿態美。
語文《詞》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對溫庭筠、韋莊詞的鑒賞,初步了解花間詞的藝術風格。
2、能通過對馮延巳、李璟、李煜詞的鑒賞,初步了解南唐詞的藝術特色。
3、能用淺近的文言文擬寫一兩則詞話。
(第一課時)
一、詞 的 簡 介
詞最初作為配合歌唱的音樂文學,對它起決定作用的主要是音樂。詞在唐五代時期通常稱為“曲子”或“曲子詞”,它在體制上,與近體詩最明顯的區別是:有詞調;多數分片;句式基本上為長短不齊的雜言。詞與詩不同,它必須是配樂吟唱的。唐五代詞與漢魏樂府所不同的是:漢魏樂府一般先有歌詞,后配樂;而唐五代詞是先有樂,后填詞。
詞的發展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從隋唐到初盛唐,傳世作品有限。到中唐,有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較多詞人從事填詞,詞的寫作才從偶發走向自覺。晚唐五代衰亂,一般文化學術日漸萎弱,但適合女樂聲伎的詞,在部分地區城市商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卻獲得了繁衍的機運。到了五代十國,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兩個詞的中心。
二、、簡介花間詞和南唐詞
唐五代詞主要有花間詞和南唐詞兩大詞派。
(一)花間詞派是以晚唐詞人溫庭筠、五代前蜀詞人韋莊為代表,以寫男女相思離別為主要特征的詞派,溫韋外尚有薛昭蘊、牛嶠 、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等共18人 ,后蜀趙崇祚將此18人詞編為《花間集》,故名。亦稱作“西蜀詞派”。
溫詞秾艷華美,韋詞疏淡明麗,代表該派的兩種風格,其他人的詞作多蹈襲溫韋余風。
(二)南唐詞以宮廷為中心,以君臣為主體,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馮延巳)為代表,他們憑借共同的 高 雅而全 面 的文化修養和藝術情趣,以及獨特的個性稟賦和情感體驗,賦予南唐詞獨特的感傷情調和開闊的詞境,確立了他們結束“花間”開啟北宋的承上啟下的詞史地位。
(三)花間詞派,向來是“溫韋”并稱。溫詞如周昉、張萱筆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結綠,韋詞如吳道子筆下的淡妝美人,疏朗清秀;溫詞如富麗堂皇之牡丹,韋詞如清新明麗之芙蓉。溫詞多“密而隱”,富于美感的聯想;韋詞多“顯而疏”,易于直接觸發情感的感動。
同學們可以通過對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和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的學習,用心體會溫詞和韋詞以上兩種不同的藝術風格。
三、學習下列幾首詞。
(一)誦讀《菩薩蠻》,依次解釋劃線的詞句;揣摩詞意。
菩 薩 蠻 溫庭筠
小山①重疊金明滅②,
屏風上的小山重重疊疊,晨陽閃閃或明或滅,
鬢云③欲度④香腮雪⑤
鬢邊發絲飄過雪白的香腮。
懶起畫蛾眉⑥。
懶懶地起來畫一畫細長彎曲的美眉,
弄妝⑦梳洗遲。
遲遲地修飾儀容,梳洗打扮。
照花前后鏡,
對前鏡、后鏡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花面⑧交相映。
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
新帖⑨繡羅襦⑩ ,
穿上的剛熨平(或“貼繡”)的綾羅短襖上,
雙雙金鷓鴣⑾。
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品讀與探討]
1、誦讀這首詞,試圈出各詞句的韻腳,想一想,詞作是如何構成聽覺之美的?
明確:這首詞的韻腳前后分別是“滅”、 “雪”、“眉”、“遲”、“鏡”、 “映”、“襦”、“鴣”,兩仄兩平,相互交錯,既有整飭之美,又有變化之美,讀來瑯瑯上口,富于聽覺之美。
2、試找出全詞中的物象,想一想:作品又是如何營造視覺之美的?
明確:詞篇中的“小山”、“鬢云”、“香腮”、“蛾眉”、“畫”、“鏡”、“面”、“繡羅襦”、“金鷓鴣”等意象,錯彩鏤金,精艷絕人,構筑了一個富于視覺之美的境界。
3、你從作品美妙的聲音和美好的形象中體會到了抒情女主人公什么樣的情懷?
明確: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從“懶”、“遲”的動作中窺探出,又可從她“雙雙金鷓鴣”的衣飾圖案中發現——原來她是一個孤獨寂寞的女子。此詞正是通過描寫一個女子晨起梳妝之過程、姿容服飾之精美,表現了她慵散無聊的心緒,自矜自憐的情懷。
[布置作業]
1、熟讀成誦。
2、完成《學習與評價》第1、2兩題;完成作業紙上1-7題。
3、預習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詞,體會《菩薩蠻》詞兩仄兩平的韻律特點。
(第二課時)
(二)誦讀韋莊《菩薩蠻》詞。
菩 薩 蠻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①好,游人只合②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③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④。未老莫還鄉,還鄉須⑤斷腸。
[作者簡介]
韋莊(約836-910)五代前蜀詩人、詞人。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韋應物四世孫。廣明二年(881)在長安應舉,適值黃巢起義軍占領長安,未能脫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陽,后流落江南。12年后再試及第,任校書郎。天佑四年(907)作為西蜀王建掌書記的韋莊勸王建稱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終于蜀,謚文清。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舊址,后人又稱“韋浣花”。詩多憂時傷亂之作,懷古感舊,緣情而發。長篇敘事詩《秦婦吟》為其代表作,人稱“秦婦吟秀才”。其詞尤具特色,內容雖不外男女歡愛、離愁別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亂離、思鄉懷舊之感,感情真摯,筆調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間詞人”中的代表作家。與溫庭筠齊名。
[學習與探討]
1、反復誦讀這首詞;逐條解釋劃線的語句。
2、請畫出全篇直抒胸臆的詞句。
3、詞中“人”、“江南”、“老”、“還鄉”諸語反復出現,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這樣寫,既強調了“江南好”、“江南的生活太值得游子留戀”之意,更突出了“游子思故鄉”的主題。
4、《菩薩蠻》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江南好》?
[明確]作者描寫江南美麗如畫的風物人情,用以反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的憂時傷亂之痛、思鄉懷歸之情。“春水”二句寫江南美景,點染勾勒,歷歷如畫;“壚邊”二句寫江南美人,比擬描狀,栩栩如生。加之“人人盡說江南好”的贊賞與勸慰之辭,直令詞人產生“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終老還鄉之意。然而這一切的美景皆從“游人”眼中寫來,最終仍然難以消弭根深蒂固的“還鄉”之意。在寫足了江南游樂之景后,詞的結尾反跌出“還鄉須斷腸”的.沉痛悲哀。詞人以樂景寫哀情,更覺沉郁深摯。
5、比較溫庭筠詞與韋莊詞各自的特色。(略)
[布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詞。
(第三課時)
背誦兩首《菩薩蠻》詞。講解已批閱的作業,強調要點。略。
(三)誦讀馮延巳《鵲踏枝》詞,解釋劃線的詞句。
鵲 踏 枝① 馮延巳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詞
誰道閑情②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③,敢辭④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⑤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⑥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⑦人歸后。
[作者簡介]
馮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南唐烈祖李昪時為李璟帥府掌書記。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諫議大夫、翰林學士,遷戶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馮延巳是五代詞人中詞作流傳下來最多的人。其詞多寫離情別恨,感情委婉深沉,語言清新,使婉約詞有進一步的發展,對當時和后世詞都有一定影響。劉熙載《藝概》說:“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王國維稱“馮正中詞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
[簡介“閑愁詞”]
馮延巳的《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寫的是春日懷人,詞的核心字眼是“閑情”二字。對此二字,可作多種聯想。“閑情”既可以指愛情的苦悶,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詞人以“閑情”為核心,采用層進手法,寫出了閑愁的連續性。“閑愁詞”是唐宋詞的一個重大門類,有著獨特的類型特征、美學價值。閑愁詞的基本內涵——憂生之嗟與無涯的企羨——都是對人生最根本問題反思的產物。憂生之嗟源于對死亡問題的觀照。經歷了人類進化史上對死亡的本能的恐懼、長生的幻想、及時行樂的自我排遣等階段之后,詞人們達到了感性與知性的統一,形成了悲涼而曠達、自尊而又自傷的心態和觀照方式。無涯的企羨起于對生存意義的觀照。詞人們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處而未得,因而在沉靜幽邃的詞境中,表現為一種徒勞的掙扎與渺茫的希冀。這種心態與主題自然帶有時代的印記,然而時代的氣候氛圍只是外因。通古今而觀之,由于這種主題觸及到了人性心理結構中比較穩定的深層意識,對于千百年后的讀者,仍可以激起感發與共鳴,因而具有較為長久的生命力。
[問題探究]
1、你是如何理解《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中“閑情”一詞的內涵的?
[明確]這首詞寫的是春日懷人,詞的核心是“閑情”二字,對此,我們可作多種聯想。“閑情”既可以指愛情的苦悶,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2、詞的最后兩句“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描繪了怎樣的優美意境?
[明確]這首詞的結句最為人贊賞,有畫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頭,人歸黃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獨立小橋,一任晚風吹拂,似在翹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韻味無窮。
3、想一想,詞人是如何高明地寫出閑愁的連續性的。
[明確]這首詞妙在寫出了閑愁的連續性。年年日日,閑愁都揮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飲酒,應該是非常快樂逍遙,可每飲必醉,連美酒都無法消解,足見閑愁的沉重。鏡子里朱顏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閑愁所致,進一步寫出閑愁的沉重。過片宕開,將畫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楊柳,境界為之開闊,思緒也隨之轉移。但輕松的情緒稍縱即逝,“新愁”又襲上心頭。上片說“日日”,下片說“年年”,各有側重:“日日”強調了閑愁的連續性,“年年”則強調了愁苦的持久性。
[布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完成作業紙11-13題;完成《解讀》1-6題。
(第四課時)
先強調前三首詞各自的寫作特色;背誦;然后導入新課。
(四)誦讀李璟詞《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浣 溪 沙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
1、誦讀幾遍;解釋劃線的詞句及加點的詞語。
2、找出《浣溪沙》詞押韻的平仄規律。
[作者簡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李昪長子,史稱南唐中主。璟多才藝,好讀書,文士韓熙載、馮延巳、李建勛、徐鉉時時在其左右,相與講論文學。《江南野史》說他“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但流傳下來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詩和四首詞。其詞蘊藉含蓄,深沉動人。王安石盛贊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王國維則稱其“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品讀與探討]
1、這首詞中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這首詞中塑造了思念遠人的思婦形象,抒發了孤單寂寞之情。
2、為什么歷來人們都稱頌“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兩句?
[明確]因為這兩句詞在寫法上虛實結合,寄托深遠:“夢回雞塞遠”是虛景,在睡夢中見到遙遠的邊關而去找尋想念的人;“細雨”是醒來后的實景,細雨迷蒙正與夢境的迷離相結合——邊關何其遙遠。后句“玉笙吹徹”為實,“寒”字寫人的內心凄冷,為虛,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遲暮的感傷心情。
3、請說說《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這首詞的詞眼是什么并說明理由。
[明確]詞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但南京大學傅庚生先生卻別有會心地以“殘”字為詞眼。他說:“意以為全詞固脈注于一‘殘’字耳。‘菡萏香銷翠葉殘’是荷殘也,‘西風愁起綠波間’是秋殘也,‘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殘年對殘景,誠然其不堪看也。王氏(王國維)之所云有美人遲暮之感者蓋如此。‘細雨夢回雞塞遠
’是夢殘也,‘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曲殘也,人在殘年感已多,‘多少淚珠無限恨’,矧(況且)更‘倚闌干’對此殘景乎?全闋脈絡貫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而意相聯屬,似亦并不宜摘句以欣賞之耳。”
4、簡介李煜詞《烏夜啼》的大致詞意,初步整體理解詞意。
[又:講析已經批閱的作業,強調“花間詞派”兩大代表作家不同的詞風。]
[布置作業]
1、背誦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體會該詞上片直抒胸臆,下片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體會詞中“閑愁”的連續性。
(第五課時)
(五)學習李煜詞二首《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和《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李煜簡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從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開寶八年(975 )宋滅南唐,煜被俘至汴京(開封),太平興國三年(978)被毒死,時年四十二。史稱南唐后主。李煜聰穎過人,多才多藝,工書畫,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雜說百篇。在各項成就中,以詞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體上以南唐亡國為分界線,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多寫宮廷宴樂生活、寫艷情、寫閑愁,皆風情綺麗,婉轉纏綿。后期由于國破家亡,內容盡是傷往事,懷故國,風格沉郁凄愴。李煜詞不但語言自然精練,概括性強,且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使詞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烏 夜 啼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自讀要求]
1、自讀兩遍;對照文本注釋理解詞意。
2、熟讀成誦
3、自讀提示:
這首詞是傷別之作,全篇從惜花寫起,惜花惜人,語帶雙關。上片中“無奈”句,由驚嘆轉為怨恨,其中“無奈”二字,滿蘊無力護花、無計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憐愛之情,躍然紙上。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長東,喻人之必然長恨,語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悶之意蘊。詞人就是這樣將個人的人生體驗,上升到了人類的生命共感。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詞
這首詞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布局別致;夾敘夾議,情景交融。
浪 淘 沙 令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餉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誦讀要求]
1、自讀;齊讀。
2、根據文本解釋劃線的詞句和加點的詞語,逐句理解詞意。
3、思考“品讀與探討”3:關于下片首句“莫”字的讀音以及其理由。
[明確] 兩種理解都通,但似乎理解為“暮憑闌”更好。理由如下:第一,這首詞從時間順序來看是由黎明寫到黃昏,作“暮”字比較自然,而且與下文“無限江山”相連貫,“江山”在望,別易會難,正是憑闌時所見所感;如果說不要憑闌,卻又說“無限江山”,上下文就有點不接氣了。第二,從聲調音節來看,一句詞用“獨”、“莫”兩個入聲字,顯得十分急促,聽起來不美; 不如連用 “自”、“暮”兩個去聲字,反而顯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這憑闌所見到的“無限江山”并不屬于自己所有,這才有了下文“別時容易見時難”的感嘆。這樣理解,似乎更順理成章,更深刻,更顯得悲怨凄涼, 也顯然比“不要憑闌”更有意境。
4、強調李璟和李煜詞的共同特點:他們父子都以文雅的詞風來表現深廣的憂患意識,為詞體注入個人和家國之感,拓展了詞的藝術境界,開拓了詞的抒情深度;樸素的語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們“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蘇軾《荷花媚》)的藝術特點。
[布置作業]
1、背誦李煜的這兩首詞。
語文《詞》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理解典故在表達中的作用。
2。理解詞的含義,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感受詞人的思想情感。
3。理解辛棄疾深沉的愛國激情以及壯志難酬的悲憤。
【正音正字】麾huī炙zhì霹靂pīlì贏yíng驀mò闌珊lánshān
【積累詞語】八百里麾下的盧霹靂生前身后名
【課文提示】
1。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從小生長在金兵占領地區。20歲時,率領2000多人起義抗金,投奔耿京為首的農民義軍,為耿京掌書記。后歸南宋,曾任建康府(今南京市)通判等職。在歷任地方官期間,他重視發展生產,訓練軍隊,為北伐做準備,表現出非凡的軍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當權者忌恨,被罷職、閑居近20年。晚年,情勢危急,又被起用,但仍不得信任,最后含恨辭世。
2。辛棄疾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其詞反應了當時尖銳的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表現了他積極主張抗金、實現國家統一的愛國熱忱。作品題材廣闊,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開拓了詞的疆域,提高了詞的表現力,成為南宋詞壇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軒長短句》集。
【朗讀課文】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課文分析】
這是一首頗受喜愛的小令。整首詞通過"不識愁滋味"的少年時期與"識盡愁滋味"的"而今"對比,抒發了郁結于胸的深沉憂愁和強烈憤懣。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游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于是在博山石壁題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渲染"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詞中前后片"愁"的含義是不同的:前者指春花秋日的閑愁,后者指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的哀愁。
詞的上片,著重回憶少年時代不知愁苦。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
首句,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一點所謂"愁情",他"愛上層樓",無愁找愁。
下片,著重寫自己現在知愁。作者處處注意同上片進行對比,表現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
作者懷著報國志愿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共建恢復大業。誰知,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而今識盡愁滋味"中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接著,作者又連用兩句"欲說還休",仍然采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結句,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作者"愁"的深沉博大。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手法很巧妙,突出強調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朗讀課文】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課文分析】
譯文: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醒時聽見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烤熟的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完成君王統一國家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我已經成了白發人!
陳亮是一位愛國志士,一生堅持抗金的主張,他是辛棄疾政治上、學術上的好友。陳亮與辛棄疾同是被南宋統治集團排斥、打擊的人物。他倆曾經在江西鵝湖商量恢復大計,但是后來計劃全都落空。這首詞,可能是這次約會前后的作品。
這首詞,全是寫軍中生活,是寫想象中的抗金軍隊的生活。
上片,描寫一個秋天早晨沙場上點兵時的壯盛場面。開頭兩句,寫軍營的夜與曉。首句有三層意思:"看劍"表示雄心,"挑燈"點出時間,醉里還挑燈看劍是寫念念不忘報國。"醉里挑燈看劍"是現實醉態的寫照。辛棄疾遭貶閑居,胸中郁悶,唯有借酒消愁,不覺酩酊大醉。然而酒醉之后也不忘收復大業,于是,撥亮燈光,深情的注視曾經伴他馳騁殺場的寶劍。
從"夢回吹角連營"到"贏得生前身后名",是描寫夢境。"夢回"二字點明了這一點。"夢回吹角連營",寫拂曉醒來聽見各個軍營接連響起雄壯的號角聲。下面三句,寫兵士們的宴飲、娛樂生活和閱兵場面,詞的境界逐漸伸展、擴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兵士們在軍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聲",指各種樂器合奏出雄壯悲涼的軍歌。這里的"五十弦",泛指合奏的各種樂器。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出兵開戰之前,充足的給養保證了將士們旺盛的士氣,雄壯的塞外之音鼓舞了將士們必勝的斗志。雖未開戰,但詞人已表達出胸有成竹、戰無不勝的信心。"沙場秋點兵"預示激戰即將開始。這五個字,把雄壯威武的陣容描繪地栩栩如生。那一面面飄飛的戰旗,一陣陣點兵出征的號角,一隊隊沖鋒陷陣的人馬,一把把寒光閃亮的刀槍,構成一幅莊嚴、肅殺的畫面,顯示了將士們無堅不摧的決心。
下片,寫投入戰斗的驚險場面:"馬作的盧飛快","的盧",駿馬名。相傳三國劉備在荊州遇難,的盧馬載著他一躍三丈,越過檀溪。"弓如霹靂弦驚",比喻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如雷震。這兩句,描寫了驚險激烈的戰斗場面。它如特寫鏡頭,使我們好像看到了的盧馬在戰場上風馳電掣般飛奔,義軍與敵人展開激戰,開弓放箭之聲如霹靂轟響。"弓""馬"指代武藝高強、殺敵報國的`義軍將士。這兩句連用兩個比喻生動的描繪了戰斗場面的激烈,進一步刻畫了沖鋒陷陣、英勇無比的英雄形象,是詞人早年戰斗生活的真實寫照。"了卻君王天下事"兩句,描寫戰斗獲勝,大功告成時將軍意氣昂揚的神情。到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意氣昂揚、抱負宏大的忠勇將軍的形象。字里行間洋溢著忠君報國的理想,使詞的感情上升到了極點。然而,詞的最后,作者卻發出一聲長嘆:"可憐白發生!"這句,寫在南宋統治集團的壓抑下,恢復祖國河山的壯志無從實現的悲憤。這一轉折,使上面所寫的愿望全部成為幻想,全部落空。它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斗,輝煌勝利,千秋功名,全是夢境。實際上,在茍安賣國的統治集團的壓制下,作者報國無門,歲月虛度。"可憐白發生",包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郁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詞人的理想是收復中原,現實卻是當權者偏安江南。詞人只能一聲悲憤的長嘆,盡吐壯志難酬的感慨。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燈看劍"相照應,都是描寫現實,又與中間的夢境形成鮮明的對比,揭示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從而更有利的表達了詞人壯志難酬的悲憤。
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嘆。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一腔忠憤,無論醒時還是在醉里、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沉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的生動體現。
這首詞基調豪邁高昂,大氣磅礴,藝術成就極高。其一,構思層層遞進。整首詞按照"醉態—夢境—現實"謀篇布局,有條不紊。夢境中又展現了"戰前準備、沙場點兵、沖鋒陷陣、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動的描繪了一個愛國者馳騁沙場的全過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從而領略到作者運筆自如而又章法嚴謹的特色。其二,結構奇特巧妙。雙調詞一般是上片寫景,下篇抒情。這首詞打破了這種格式,首尾兩句相互照應,描寫現實,中間八句一氣呵成,描寫夢境,夢境里追憶往事,豪邁激昂,現實中壯志難酬,沉痛悲憤,二者對比鮮明,深化主題。這種奇特巧妙的結構與內容配合得天衣無縫,顯示了辛棄疾在藝術上的獨創精神。
【朗讀課文】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課文分析】
譯文:東風仿佛吹開了盛開鮮花的千棵樹,又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陣陣星雨。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醉人香氣彌漫著大街。悅耳的音樂聲四處回蕩,玉壺在空中流光飛舞,夜晚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她們面容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經過。我尋找她千百次,不經意間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深處。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既寫出元夕之夜親人意外相逢的喜悅,又表現出對心中美人的追求。作為一首婉約詞,它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起句,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游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美人形象。美人形象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花千樹:形容燈火之多,如千樹繁花齊開。寶馬雕車:指觀燈的貴族豪門的華麗車馬。鳳簫:《神仙傳》載,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簫作鳳鳴聲,引來了鳳。故稱簫為鳳簫。玉壺:比喻月亮。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列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歷的第三種境界。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魅力,常常不止于它塑造的藝術形象本身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在它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啟示。王國維就從《元夕》詞聯想到了做學問的境界。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
1。在《丑奴兒》中,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有什么作用?
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下文。前一個"愛上層樓",同"少年不識愁滋味"構成因果復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么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后一個"愛上層樓",又同"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系,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系起來,上片"不知愁"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
2。《丑奴兒》中,"欲說還休"包含哪兩層意思?
"欲說還休"包含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后句,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
3。解釋《破陣子》的詞語。
①挑(tiǎo)燈:把油燈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②夢回:夢醒。
③吹角:軍隊中吹號角。
④八百里:指古代的駿牛。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種瑟有五十根弦。詞中泛指軍樂合奏的各種樂器。
⑥的(dí)盧:一種良馬。相傳三國時劉備被人追趕,騎的盧一躍三丈過河,脫離險境。
⑦了(liǎo)卻:完成。
4。《破陣子》中的"挑燈"一詞,精當在哪里?
"挑燈"意為將油燈撥亮,用詞十分精當,既點明"看劍"的時間是夜晚,又極其細致的勾勒出詞人仔細端詳寶劍的神態,從而顯示出詞人在刀光劍影中殺敵報國的迫切愿望。這句雖是"醉態"描寫,但醉意朦朧中抽劍在手,蘊含殺機,為全篇定下了雄渾的基調。
5。《破陣子》中,"天下事"的含義是什么?
"天下事"指收復中原。收復中原,不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關心的大事。
6。《破陣子》名為"壯詞",結句卻說"可憐白發生",二者是否矛盾?為什么?
不矛盾。
這首詞題是"壯詞",前面九句的確可稱得上是壯詞,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詞的感情起了變化,使全首詞成為悲壯的而不是雄壯的。前面九句是興高采烈、雄姿英發的。最后一句寫出了現實與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現實生活中的幻滅。這是陳亮的悲憤,也是辛棄疾的悲憤。
7。《破陣子》全詞十句,依文義看,前九句與末一句有什么不同?
依文義看,這首詞的前九句為一意,末句另為一意。前九句寫軍容、寫雄心,都是想象之辭。末句卻是現實情況,以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前九句寫的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這種藝術手法,表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精神。這種表達手法,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復大志難以實現,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
8。《破陣子》詞人在夢中出現了兩個片段:點兵和征戰。任選其中一個片段,加入自己的想象,改寫成現代文(80字以上)。
9。《青玉案》是如何運用反襯的?
這首詞,著力用反襯法。上片渲染元宵節燈火輝煌,車水馬龍,一片繁華熱鬧景象;下片開頭,又描繪觀燈女子的盛裝艷服,笑語歡快的情景。這一切,都不是本篇的主要對象,而只是陪襯。最后點出"燈火闌珊處"那位憂愁、孤獨、自甘寂寞的"那人",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熱鬧非凡的場景,襯托燈火闌珊處的冷落;那笑語歡快的一群觀燈者,襯托"那人"的寂寞孤獨。但是,作者描寫這樣一位孤獨者,用意何在?梁啟超在《藝蘅館詞選》中評論說:"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聯系作者身世看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10。請你在《辛棄疾詞三首》中任選一首,寫80字左右的賞析。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預習《虞美人》:掃除文字障礙,了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初二語文教案:辛棄疾詞三首”希望能對考生產生幫助,更多資料請咨詢中考頻道。
語文《詞》教學設計 篇6
活動目標:
1.用找反義詞的方法學習漢字。
2.培養學生積累反義詞和運用反義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積累生活中的反義詞。
活動過程:
一、游戲激趣。
1.“反話”游戲。(教師說或模擬前邊的詞語,學生答出它的反義詞并做動作)
大西瓜——小西瓜 上——下 左——右 前——后 蹲——站 出——入
2.揭題。
(1)在剛才做的游戲中你發現了什么?(投影“反義詞”)
(2)揭題:小朋友們,聽說今天反義詞樂園里將要舉辦很多趣味比賽,這節課我們一起到反義詞樂園參賽吧!(投影“反義詞樂園”)
二、看圖說反義詞。
1.看圖猜反義詞。
(1)這是看圖猜反義詞賽場,凡是愛動腦筋的小朋友都可以獲得入場券。
(2)根據投影圖說反義詞。
2.看圖辨方向。
(1)小朋友,當你在野外迷了路,千萬別慌張,我們可以看圖辨別方向。(投影出示方位圖)
(2)小朋友能找出圖中的反義詞嗎?同桌互相找一找。
(3)指名找。
3.看圖找反義詞。
(1)今天的比賽精彩極了,小動物們也趕來參加比賽了,你敢跟小動物們比一比誰最棒嗎?請在四人小組內看圖互相找出圖中的反義詞。(投影出示圖)
(2)各小組推選代表在班內交流。
三、你說我對。(先投影出示前邊的詞語,答對后相機點擊后面的反義詞。)
“你說我對”賽場的兩名小主持人邀請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對反義詞。請男生說,女生對。
四、我有一雙慧眼。
過渡:接下來小朋友們要用充滿智慧的小眼睛來找反義詞了。
1.你準能認出我們。(投影出示)
例: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前)——(后)
(1)你開門,我關門。( )——( )
(2)小明出來,我進去。( )——( )
(3)小兔的耳朵長,尾巴短。( )——( )
2.投影出示《龜兔賽跑》的動畫和一段話。師:小白兔和小烏龜正在進行比賽跑步呢,請小朋友先看動畫片再讀故事,找出文中的反義詞。
龜兔賽跑
一天,小白兔和烏龜比賽跑步。第一次小白兔跑得快,烏龜跑得慢,小白兔勝利了。第二次比賽,由于小白兔不謙虛,結果失敗了。
3.投影出示古詩《畫》。師:古代詩人王維也來到了我們的反義詞王國,他要請小朋友們找一找詩中的反義詞。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五、我會說。
過渡:“能說會道”賽場正等著小朋友們來參賽呢!
1.說句練習。在括號里填上反義詞:
(1)駱駝長得( ),羊長得( )。
(2)馬路( ),山路( )。
(3)冬天( ),夏天( )。
(4)猴子的尾巴( ),兔子的尾巴( )。
2.我也能用反義詞編一句話。
(1)自己找合作伙伴編。
(2)推選說得好的同學說。
六、搶答賽,看誰說的反義詞多。(投影出示)
反義詞(我會填)勝—( ) 好—( ) 天—( ) 早—( ) 方—( ) 頭—( ) 快—( ) 冷—( ) 愛—( ) 來—( )
七、找對手。
能干的小朋友,你想找到自己的對手嗎?現在我們請表現最好的8名同學上來玩找對手的游戲。比如:舉黃色卡片的`同學問:“我是‘緊’,我的對手在哪里?”舉紅色卡片的同學回答:“你的對手在這里,我是‘松’。”
正——反 冷——熱
容易——困難
冷淡——熱情
虛偽——誠實
八、找一找生活中的反義詞。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反義詞,把你找到的反義詞告訴大家。
(1)先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課前找到的反義詞。
(2)比一比誰是棒小孩,請舉手說。
九、操練場。
比賽已經進入尾聲,最后一站是操練場。請你寫出教室里的反義詞。
語文《詞》教學設計 篇7
設計理念
本課是一篇瑯瑯上口的對韻歌,包含了9對與兒童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反義詞。本課教學設計通過對兒童日常生活中一些情景的再現,讓孩子初步認識反義詞,體會反義詞意義上的相反和相對,激發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孩子在生活中識字。
教學目標
1、比鮮侗究紊字,會寫課后的字。
2、蹦茉擻醚的方法識記生字,記住要求會寫的字。
3、蹦苡么視錕諭匪禱埃豐富語言;初步認識反義詞,體會反義詞意義上的相反和相對,主動積累詞語。
4、痹諦醋止程中,了解漢字的間架結構,掌握字的筆畫筆順,進一步體會和表現漢字的形體美。
教學重難點
認寫生字。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和相關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相差較大的孩子,請孩子們說說他們的不同之處。
2、你們剛才說了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你們的話語中出現了高、矮這兩個詞。像高、矮這樣意思相反的一組詞,我們稱為反義詞。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學習識字二的第四課“反義詞歌”。
二、觀察感悟,學習新課
1、倍量翁猓隨課題學習“反”、“義”這兩個生字,并指導書寫。
2、背鏡計:
圖上畫了兩個小孩,一個手拿一根棒棒糖,正高興地吃著;另一個正在喝一碗中藥,眼睛里流出了淚水。請孩子說說圖中有什么。引導學生說出:甜—苦、笑—哭,同時板書:甜—苦、笑—哭。
這兩組反義詞中,有兩個字我們以前沒有學過,孩子們,借助拼音認識一下它們吧!
3、拼音認讀新字。
4、認識了兩位新朋友,我們就應該牢牢記住它們的特征,避免自己再碰上它們的時候把它們的名字叫錯了。我們一起來說說新朋友的特征吧!
5、掌握了字的方法后,要適時肯定孩子們學習生字的方法。
6、課文中還有七對反義詞,孩子們,翻開書,利用拼音,再認識幾位新朋友吧!
7、練習“甜—苦”、“笑—哭”的方法自學其他反義詞。
8、生字的情況。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讀生字。
9、巧字的方法。
10、識字的基礎上進行擴詞語訓練。
三、鞏固生字,再讀《反義詞歌》
1、生字的.卡片,指名讀。
2、用卡片,將自己剛剛認識的新朋友介紹給大家。說說新朋友的特點,講講自己記憶新朋友的方法。
3、口頭擴詞語練習。
四、進行詞語訓練
1、敝課后第一題中的詞語。
2、課后第二題的圖片,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說說詞語的意思。在解釋詞義時,孩子們可以用動作、表情等來幫助解釋。比如:解釋笑時,可以請孩子做出笑的表情,也可以提醒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解釋。教師可以做適當的更正和補充。
3、備據圖意進行口頭造句練習,用上意思相反的詞語。
五、拓展練習
游戲:“比一比”
將孩子們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說出的反義詞最多。
教師可以詢問孩子是怎么知道這些反義詞的,并根據孩子的回答做出適當的肯定,鼓勵孩子們在生活中主動積累詞語。
六、指導寫字
1、要求會寫的字。
2、分清楚“容”、“易”、“難”。
3、指導學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練習寫字,教師巡回檢查。
5、對孩子們的書寫進行點評。
語文《詞》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14個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怎樣讀好較長的句子。
3.能理解“也”,并能正確運用“也”字說句子。
4.知道杏樹、桃樹、梨樹和蘋果樹是果樹,梨樹、蘋果樹春天開花,秋天結果;知道果樹能使環境更美麗。
教材分析
本課要求學會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生字中有四個字是與“木”字旁有關的。“木”字分別是在上、在下、在左,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和比較。
本課首先出示的是8個詞語,按照花、果分成兩類排列,上下一一對應。
然后出現的是課文。課文共有三個自然段,先講我們村種了許多果樹,然后講果樹在春天、秋天兩個季節里生長的情況,贊揚了家鄉的美好,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感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是;學習生字,理解句子的意思。
本課教學難點應是:了解果樹春天開花,秋天結果。
教學建議
1.從圖入手,引導學生以“看圖――自讀――匯報交流”的形式理解短文內容,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2.可以采用熟字比較法、編順口溜等方法記憶字形。比如:“蘋”和“平”就可以用熟字比較法記憶。還可以根據本課生字的不同特點分類來記。比如:“木”字旁的有:杏、桃、梨、村。“草字頭”的有:蘋。“言字旁”的有:許等。教學時要采用學生先自己分析字形,然后同桌交流,老師重點指導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
識字學詞學句(一)1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14個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怎樣讀好較長的句子。
3.能理解“也”,并能正確運用“也”字說句子。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春天正悄悄地向我們走來,你發現我們周圍的事物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自由說,這節課老師帶同學們到大自然去看一看。
二、學生看圖
出示幻燈片,啟發、引導(果樹開花圖)
1.同學們請看圖,仔細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
2.觀察后學生說出,同時教師分別在圖下出示“桃花、梨花、蘋果花、杏花”的音節及生詞,并齊讀。
3.這是發生在什么季節的什么事?這些花是什么顏色?狀態怎樣?像什么?
(桃花、梨花、蘋果花、杏花春天開放,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蘋果花,非常鮮艷、美麗,像花園)
4.(出示果樹結果圖),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音節及詞:“杏子、桃子、梨、蘋果”學生認讀。
5.桃子、杏子、梨、蘋果什么季節成熟?長得什么樣?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劃出自然段和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它的。
2.指名讀生詞和課文,邊讀邊學習生字新詞。
3.重點指導
(1)認識“讠”“禾”這兩個偏旁。
(2)“桃”的右半部筆順是:
“許”右半部是“午”不是“牛”
“成”的筆順是: ,它是翹舌音。
(3)指導書寫,認清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讀生字、詞。(看圖)
2.學生讀課文。
二、看圖學詞學句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課文中是怎樣描繪這兩幅圖的?指名朗讀。
2.讀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許多”是什么意思?“許多”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結合投影,理解“許多”)
3.讀第二段,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為什么說我們村成了花園?(結合圖畫)
練習用“也”說話。
(春天果樹開滿了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蘋果花,真美麗,我們村像個大花園。)
4.有感情地讀第二段,指導學生用贊美的語氣讀,讀后學生看圖說說意思。
5.讀第三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段的意思。
(到了秋天,果樹結滿了果子,果子熟了,有又紅又大的桃子,黃澄澄的梨子、杏,紅通通的蘋果,我們村成了果園)指導學生用喜悅的心請讀。
6.學了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果樹春天開花,秋天結果。)
三、總結
進行思想教育
春天非常美麗,花開了,草綠了,我們要用雙手把祖國打扮得更美,把家鄉建設得更好。
四、布置作業
1.第1課時后完成1題、2題。
2.第2課時教學中讀3題,先讀,再練習說。
語文《詞》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及文中3個注音字,學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春日》和《涼州詞》。
3、感悟古詩的意境。引導學生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多那些描寫春天的古詩?背一背。
2、回憶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
自由讀→看圖想意思→朗讀背誦
二、學習《涼州詞》:
1、出示第二首古詩,用上面的方法自學。
2、檢察自學情況。指名朗讀,糾錯互評。
3、質疑問難,詩中哪個詞的意思你不太懂?
點撥:萬仞、楊柳、玉門關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
5、啟發感情,了解作者及其邊塞的風格。
簡介:王之渙,盛唐邊塞詩人。
這首《涼州詞》描寫了邊塞怎樣的'環境?你能想象當時戍邊戰士的生活嗎?
6、有感情地按七絕節奏朗讀詩歌。
7、組織背誦。
三、學習寫字:
1、出示要寫的3個字。提出好的寫字建議。
2、練習寫字。
3、互相評價。
四、小結。
五、作業:
請收集王之渙的其他邊塞詩,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激趣。
1、背誦《涼州詞》。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宋代朱熹的古詩《春日》。
板書詩題,齊讀。
二、學習古詩《春日》:
1、出示全詩。指名試著讀一讀。
2、放錄音,生認真聽。
3、自學古詩中的生字。
4、小組內互讀互聽。
5、逐句簡析詩意。
等閑—隨便
注意:風和日麗時,到泗水邊游賞,一望無際的風光恍然一新。隨處可見春風的面目,萬紫千紅的花兒都是他的姿容啊。
6、用自己的話說大意,想象一下美麗的春天。
7、按節奏朗讀古詩,鼓勵當堂背誦。
三、練習寫“閑”字。
四、請同學們課后積累描寫春天的古詩。
五、作業:
1、背誦《春日》
2、完成課后習題2
語文《詞》教學設計 篇10
七年級學生對生活中普遍可見的廣告詞較為熟悉,特別是對經典廣告詞興趣較為濃厚,將廣告詞作為教學主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教學效果,但他們缺乏觀察生活的敏銳感,對生活缺少體驗,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已有的語文知識開展綜合性學習。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和該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次活動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廣告詞,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體會語文知識的良好習慣。
2.讓學生初步了解廣告詞寫作的基本要求,能寫簡單的廣告詞,增強學生對廣告詞的欣賞能力。
二、重難點:能寫簡單的廣告詞。
三、授課形式:微課。
四、教學過程。
(一)回顧廣告經典,激發學習熱情。
生活即語文,當新冠肺炎肆虐中華大地,央視的一則抗疫廣告每每看來總令人動容,讓我們一起來回顧。 這則廣告寥寥數語,卻讓我們記住了那些奮斗在抗疫一線的英雄醫務人員他們的無私,他們的力量。這就是精彩廣告的魅力!生活中,電視、報刊、廣播、網絡……各種媒體上隨處可見的各式廣告語就包羅了豐富的語文知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動起來,一起學寫廣告詞!
(二)結合經典廣告,了解書寫要求。
1、欣賞經典廣告,了解廣告分類。
以商業廣告和公益廣告為例,讓學生明確一則精彩的廣告必須明確自己的需要,緊扣主題才能起到廣而告之,傳遞信息、宣傳信息的作用。
2、品味精彩之處,探究書寫技巧。
以學生耳熟能詳的五則廣告為例,讓學生明確書寫精彩廣告的技巧。
示例:
(1)給電腦一顆奔騰的“芯”——英特爾“奔騰”處理器(諧音、雙關)
(2)眾里尋她千百度,你要幾度就幾度——伊萊克斯溫控冰箱(化用、一詞多義)
(3)小身材,大味道——好時巧克力(對比、對偶)
(4) 別讓等待成為遺憾——弘揚孝道廣告(溫情感動)
(5)不走尋常路——美特斯邦威(創意獨特)
3、編寫順口溜,歸納書寫要求 :立足需要,緊扣主題。
新穎獨特,妙用手法。
言簡意賅,以情動人。
(三)明確中考要求,爭取學以致用。
1、教師明確中考對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要能結合具體語言環境和現實生活,運用語文知識和綜合學習的語文能力解決問題。
2、學生看為陜西美食征集廣告的通知,結合今天所學為美食書寫廣告詞。
傳統美食,歷久彌香。探訪小組想去陜西考察美食項目。先考察哪一種?大家發生了分歧,于是,各自擬寫一句話廣告詞,為喜愛的傳統美食做廣告。
你喜歡的傳統美食:
你擬寫的廣告詞:
3、師生共賞一則學生書寫的廣告詞,示范分析,強化學生對書寫精彩廣告的理解,引導他從語文的角度來賞析廣告,學以致用。
(四)課堂小結,強化在生活中學語文的習慣。
快樂的學習時光總是如此短暫,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時時在生活,通過今天的學習,狄老師希望你感受到廣告詞的語文魅力,能夠插上語文的翅膀,翱翔在無垠的生活世間。
語文《詞》教學設計 篇11
一、設計意圖
設計這節活動,意在讓學生在相關物品中、生活中找找、想想、說說反義詞。根據我班孩子在中班末期對反義詞表現出比較濃厚的興趣,并能說一些的特點。開學后,我在日常活動中指導孩子們嘗試用反義詞來形容事物,但在實際的運用中學生經常發生錯誤,因此便選擇設計了指導活動。
設計中,考慮到孩子剛升人大班,且發展存在著差異性。因此我在材料的投入上更注重了材料的生活化、多樣化、層次性,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滿足與成功。
同時,根據孩子們的思維特點,我便從孩子們身邊熟悉的實物著手,并逐步過渡到能夠擺脫實物、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講述。孩子們從兩種物品中找出了一對反義詞,從兩種物品中找出多對反義詞,最后到只出現一種物品找出多對反義詞。孩子們的思維也由此得到了鍛煉。
在活動中,孩子們思維的敏捷性、正確性在游戲速度的快慢與變化,形式的集體與個體變化中得到發展與強化。
二、活動目標
1.鼓勵學生大膽探索,通過找一找,想一想。尋找生活中的反義詞。
2.鼓勵學生積極思維、表述聲音響亮,清楚。
三、活動準備
學生經常接觸的東西(紙、筆、書、玩具等)
自制圖片一張兩個人區別(略)
①笑、哭②胖、瘦③高、矮④頭發多少⑤穿長袖、穿短袖⑥一個紅短褲、一個黑短褲
⑦ 一睜眼、一閉眼
四、活動設計
(一)在物品中尋找反義詞
1.今天我們做個游戲,叫“說相反”。這兒有許多的東西,等會兒請你們去找兩樣東西,再找找這兩樣東西里意義相反的地方。學生去尋找,并請每一位學生都將自己找的.東西說出來。
規則:①你找的兩樣東西里必須有“反義詞”朋友。
②別人說過的盡量不說。
2.出示圖片,鼓勵學生能夠找出多對反義詞。
規則:同上
3.出示一杯水,請學生說出多對反義詞。
規則:①你找的東西和我手里的東西必須是有“反義詞”朋友的。(多和少、輕和重、左和右、上和下、大和小)
②別人說過的就不能說。
(二)在生活中尋找反義詞
1、想想在家里、電視里、馬路上、教室里還有哪些“反義詞”朋友,找到后等我說“開始”就站起來,(自由地站起來表述)等會兒告訴大家。
規則:①你說的兩樣東西里必須有反義詞朋友。
②別人說過的就不能說。1.老師問,學生答(如師說軟,學生找硬)。速度由慢到快。
2、學生合作玩,一問一答。
兩個好朋友組成一節車廂,一個問一個答,說對了就拍一下手,表示通過。全說對了,這列火車就可以出發了。
五、延伸活動
鼓勵學生繼續尋找身邊的反義詞朋友。
【語文《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涼州詞》教學設計04-22
涼州詞教學設計07-18
《秋詞》教學設計08-09
語文教學設計08-08
語文的教學設計理念07-07
語文韻母的教學設計07-25
語文《孔乙己》教學設計05-07
語文《母雞》教學設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