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寫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課前預習,熟悉本課要求掌握的重點字詞。
2.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天文資料,積累有關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宇宙生命之謎,激發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重點生字詞,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么,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世界上只有一個地球,它被破壞了,我們將別無去處。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還存在不可計數的星球,這些星球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識。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斑、漠、磁”等生字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謎、傾”這兩個生字時,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同時對多音字和形近字進行區分并組詞。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謎”的左窄右寬,筆畫注意穿插迎讓。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喿:燥(干燥)—躁(暴躁)—澡(洗澡)—噪(噪音)
(4)詞語理解。
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行星:沿不同的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天體,本身不發光,只能反射太陽光。
滄海一粟(成語):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的東西。
猜測:推測;憑想象估計。
能源:能夠產生能量的物質,如燃料、水力、風力等。
濃厚:(多義詞)①指煙霧、云層等很濃。②色彩、意識、氣氛重。③指色彩、意識、氣氛重。
枯萎:干枯萎縮。
干燥: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稀薄:(空氣、煙霧等)密度小;不濃厚。
抵御:抵擋;抵抗。
考察:實地觀察調查。
培養:以適宜的條件使繁殖。
遙遠:很遠。
探索: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根據已有知識積累,說說你對太陽系和銀河系的認識。
明確:銀河系包含幾千億顆星體,我們的太陽就是其中之一。銀河系里大多數恒星集中在一個扁盤狀的空間范圍內,好像一個鐵餅。扁盤密集部分的直徑約為八萬光年.太陽距離銀河中心約三萬光年。銀河系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銀盤、銀核和銀暈。
太陽系是一個巨大的天體系統,主要包括太陽和圍繞著太陽旋轉的八大行星,60多顆圍繞著不同行星運轉的衛星,數以萬計的`小行星、彗星、流星體,以及行星際氣體和塵埃物質。
2.標出課文段落,劃分課文層次,并歸納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明確: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從古代神話講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第二部分(2—9):具體地介紹了科學家探索的歷程。第三部分(10):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還是個謎。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通過初步的朗讀和理解,我們認識到了宇宙的廣袤無邊,仰望美麗的夜空,閃爍的群星,深邃的天空,都是那么的令人神往,地球之外的天空又是那么的廣袤和神秘,總是吸引著人不斷地去探索、去發現。課后我們可以去看一看宇宙相關的紀錄片或科普讀物,加深了解,下節課我們將繼續深入地探索宇宙的生命之謎。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謎語高尚氧氣傾斜揭露斑紋干燥大漠磁場抵御素材盜賊培養
2.導入新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課文的結構層次,也掌握了一定的宇宙相關的知識,認識到了宇宙的廣袤和神秘。這節課,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這篇課文,去感受宇宙的生命之謎。同時,這是一篇科普文章,我們也要在學習過程中學習作者是如何將深奧的宇宙知識寫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課文第1自然段介紹“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等故事,看似和課文內容并無關聯,那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明確:第一段從神話故事講起,給本文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成功勾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2.“從理論上說,宇宙是無限的”這句話在第2自然段起怎樣的作用?
明確:這句話與后面的幾句話是先總后分的關系。同時第一句話也是這個自然段的中心句。
3.生命存在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請仔細閱讀課文尋找答案。
明確:一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一般應在零下五十攝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攝氏度之間;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質諸如蛋白質、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緊密相關,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三是適當成分的大氣,雖然已發現少數厭氧菌能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生存,但氧氣和二氧化碳對于生命的存在是極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夠的光和熱,為生命體系提供能源。
4.科學家對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進行分析的結果是什么?
明確:經科學家分析論證,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5.課文第5自然段提到火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試著在課文中找出其相似之處。
明確:地球自轉一圈是23小時56分4秒,火星自轉一圈是24小時37分;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傾角,而火星的傾角約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晝夜長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6.為了揭開火星神秘的面紗,科學家們利用哪種方式對火星作了近距離的觀測。
明確:1971年,美國發射的“水手9號”宇宙飛船進入了環繞火星飛行的軌道,給火星拍攝了大量的照片。
7.火星是否適合人類生存?為什么?
明確:火星不適合人類生存。因為火星是一個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氣中雖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極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區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氣含量極少;火星表面溫度很低;火星上沒有磁場,它的大氣層中又沒有臭氧層,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線和各種宇宙線的照射。所有這些因素都說明,在火星上生命難以存在。
8.第8自然段中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的依據是什么?
明確: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檢測到有機分子;二是在對火星表面取樣的培養中,未發現微生物的存在。這證明,在飛船著陸的地區,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試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知識。
(1)原文填空。
科學家們還發現,火星是一個非常________的星球,在它的大氣中雖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極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區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氣層非常________,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氣含量極少;火星表面溫度很低;火星上沒有________,它的大氣層中又沒有臭氧層,因而不能________紫外線和各種宇宙線的照射。
答案:干燥稀薄磁場抵御
(2)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
明確:先提出問題(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然后進行分析(生命存在至少有四個條件——根據這些條件進行推測,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證明火星表面還沒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結論(這仍是一個謎),邏輯順序。
2.總結。
(1)試著總結課文中心。
明確: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
(2)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有怎樣的感悟?
明確:我們要像科學家們那樣,充滿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僅對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和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具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對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都充滿了好奇心。從地球到宇宙,從自然到歷史,從科學到藝術,這無數的成就,幾乎都是在探索和解答種種未知事物中創造和發展出來的。希望大家都能學好知識,將來為解答謎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五、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認識“酶、碳、析、揭、磁、隕”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是按怎樣的順序講的?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閱讀科普文的方法。
3.通過閱讀,感悟出寫這類文章的法。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激發學生質疑、釋疑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基本讀懂課文,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是按怎樣的順序講的?最后得出的結論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幻燈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精彩兩分鐘:
一、正確認讀音下面的詞語,注意帶橫線的字的讀音。
磁場抵御猜測觀測隕石枯萎稀薄銀河系冥王星厭氧菌攝氏度二氧化碳嫦娥奔月酶
二、按順序排列下面的詞語
地球太陽系宇宙銀河系
三、有感情地把下面的句子讀兩遍。
1.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
2.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3.一種好的'習慣,一輩子用不完它的利息,一種壞的習慣,一輩子償還不了它的債務。
新課
一、導入新課。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告訴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它被破壞了,我們將別無去處。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計數的星球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識。
二、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宇宙生命之謎。抓住“謎”讓生解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明確學習目標,請生讀閱讀提示,讓生明白學習本課要完成的知識目標。(第一個和第三個問題)
四、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點勾畫和批注。為小組交流做準備。
五、小組交流。師巡視了解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情況,為集體交流做準備。
六、班上交流。
討論作者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哪些內容?生述后(展示課件)
(1)天體上生命存在具備的四個條件;
(2)太陽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3)火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
(4)科學家利用宇宙飛船對火星作了近距離的觀測,揭開了火星神秘的面紗
(5)人們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學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著生命。
七、重點研讀。
1.重點研讀4、5、6自然段,分析哪些星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1)生命存在至少具備哪四個條件?
(2)反復讀課文,說說為什么太陽系中為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
火星?畫出來,然后和小組內同學交換一下意見。
2.重點研讀7、8、9自然段,說說能否確定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其科學依據是什么?
八、交流,課文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小結。
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的問題,人類從有時候就有思考,發展到近代,科學家們利用科學技術進一步進行了探索與分析,人類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顆具有生命的星球。但從落入地球上的隕石中包含著有機分子的情況看,我們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們在哪里呢?有待我們這些未來的科學家去進一步探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哪些內容?
二、新課。
討論,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講的?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先提出問題(地球之外的有沒有生命存在)然后進行分析(生命存在至少有四個條件——根據這些條件進行推測,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證明火星表面還沒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結論,這仍是一個謎。
三、作者在講這些內容時,用上了哪些方法?
四、交流學習本文后的感受。
五、拓展訓練。
請根據本單元的學習,結合“神州號”的發射成功,展開想象,寫一篇與環保或飛往太空有關的作文,題目自擬。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掌握“軌道、縱橫、枯萎、滄海一粟”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掌握閱讀科普文的方法。
4、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
基本讀懂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掌握閱讀科普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精彩兩分鐘:
1、正確認讀音下面的詞語,注意帶橫線的字的讀音。
磁場抵御猜測觀測隕石枯萎稀薄銀河系冥王星厭氧菌攝氏度二氧化碳嫦娥奔月
2、按順序排列下面的詞語
地球太陽系宇宙銀河系
3、有感情地把下面的句子讀兩遍。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一種好的習慣,一輩子用不完它的利息,種壞的.習慣,一輩子償還不了它的債務。
學習新課
一、導入新課。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告訴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它被破壞了,我們將別無去處。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計數的星球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識。
二、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宇宙生命之謎。抓住“謎”讓生解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明確學習目標,請生讀閱讀提示,讓生明白學習本課要完成的知識目標。(第一個和第三個問題)
四、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點勾畫和批注。為小組交流作準備。
五、小組交流。師巡視了解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情況,為集體交流作準備。
六、班上交流。
討論作者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哪些內容?生述后(展示課件)
(1)天體上生命存在具備的四個條件;
(2)太陽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3)火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
(4)科學家利用宇宙飛船對火星作了近距離的觀測,揭開了火星神秘的面紗
(5)人們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學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著生命。
七、重點研讀。
1、重點研讀4、5、6自然段,分析哪些星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1)生命存在至少具備哪四個條件?
(2)反復讀課文,說說為什么太陽系中為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畫出來,然后和小組內同學交換一下意見。
2、重點研讀7、8、9自然段,說說能否確定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其科學依據是什么?
八、交流,課文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小結。
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的問題,人類從有時候就有思考,發展到近代,科學家們利用科學技術進一步進行了探索與分析,人類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顆具有生命的星球。但從落入地球上的隕石中包含著有機分子的情況看,我們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們在哪里呢?有待我們這些未來的科學家去進一步探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哪些內容?
二、新課。
討論,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講的?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先提出問題(地球之外的有沒有生命存在)然后進行分析(生命存在至少有四個條件--根據這些條件進行推測,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證明火星表面還沒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結論,這仍是一個謎。
三、作者在講這些內容時,用上了哪些方法?
三、交流學習本文后的感受。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宇宙生命之謎的教學設計09-13
六年級語文上冊 《宇宙生命之謎》教學設計11-07
部編版上冊語文園地教學設計04-12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03-17
部編版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1-23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