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1
20xx年4月16日我校邀請了青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歷史教師白賢老師就新課標高考文綜(歷史)考綱分析與備考建議做了培訓,本次講座不光是對學生,還有對我們高三歷史老師也是受益匪淺,下面就針對講座的內容心得體會做一簡要的分析:
首先白老師講了考綱分析―考什么怎么考的問題,對此白老師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閱卷的方式決定了得分技巧。
1、格式正確,字跡規整,史論結合,即可得高分。
2、不能空白,答題即可得分
3、考查:歷史學科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基本概念和基本史實,為最低要求)
4、考查: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文史常識,為新高考一大亮點)
5、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概念,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幾乎涉及全部題,近年來41題實際上就是史觀的變形題。
6、多元史觀的運用,一般來說,我們要用多元史觀解釋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文明史觀分析古今歷史的文明傳承以及中外歷史發展的不同類型及交流融合。整體史觀解釋新航路開辟以來的世界一體化發展進程。近代化史觀用來分析人類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社會轉型,近代化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經濟近代化及思想近代化,民主化、科學化。
其次白老師講了近幾年高考命題的.題型。
1、命題不拘泥于教科書,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景,古今貫通,中外聯系,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
2、試卷結構穩定,12道選擇題,(24―35)題計48分,1道學科內綜合(40題)最難,25分,1道謹析題(41題)12分,1道選做題,15分。熟悉題型和機構,才能科學安排時間,合理取舍。
最后白老師講了怎么樣備考的建議。做什么?怎么做?
1、夯實基礎,提高能力:閱讀古文,圖表。分析、概括、歸納、轉化、遷移。表達學科語言、簡明扼要
2、選擇題方法:審題是解題的前提和關鍵。
通過本次培訓,我們了解了很多關于歷史高考的情況,尤其是對課程標準的分析和考試大綱的分析,不管是以后的復習中還是教學中我們應該緊緊抓住這兩項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把握高考的方向,不會做盲目的復習,才會提高學習的效率,才能出成績。
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2
通過觀看國培計劃有效教學設計講座,深有感悟。所謂“有效教學”并非僅指教師的課上得好不好、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更是要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沒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在知識掌握、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終身可持續發展上有無進步。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如果學生厭學或者學生學無所得,即使教師教得再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累,但各方面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效率低下的教學。
要想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必須摒棄一些錯誤的教學理念:
1)“講”得越多越有效
有些教師覺得:上課時老師多 “講”一些,就可以幫助其掌握好所學知識,就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由于把學生當成了存儲知識的容器,盡管教師盡心盡力,但往往向學生:“灌”得越多,他們的依賴性也就越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越差,從而造成他們不愿意動腦筋,效果常常適得其反。
2)片面追求“時尚”的教學方式
在當前教學改革中,有些老師脫離學生的實際,片面追求“時尚”的教學方式,比如在現有的職校學生實際狀況下為:學生普遍存在著“讀中職是接受下等教育”、“上中職沒出息”的錯誤偏見,缺乏理想信念,學習目的不明確,無心向學,癡迷網絡聊天、游戲,不做作業和抄襲作業;以初中階段成績中下者居多,內心的悲觀情緒較重,有自暴自棄的'心理缺陷。在還沒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情況下,進行所謂的項目教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等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那么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趙才欣老師說的好;要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對此我深有同感,也很贊成。
1)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著重要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定要養成學生的預習習慣,盡管老師會在上課時告訴學生今天課的重點和學習任務是什么,但是學生很少有人會在其腦中形成印跡。因此我覺得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學,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生只有通過預習,才能知道在課堂上老師所要教的內容。才能更好的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去學習,否則會造成老師在前面講的天花亂墜,而學生卻不知所云。那么如何預習呢?
預習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把教科書通讀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上課時針對這些疑點提出問題,直到了解為止。 第二階段:研究課本后的問題或習題,將它們解答出來,上課時將答案與老師講解的正確答案對照。 第三階段:利用參考材料,將沒有學過的內容做一番預習。能做到這一步,不僅預習的興趣會迅速增加,而且預習的功夫也會漸漸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少講多學,講學結合
2)記得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老師上課時并沒有按照教案直接上課,而是詢問學生通過預習已經掌握了那些知識,還有那些不是太清楚。然后老師著重講解同學們共同存在的問題,講完后請同學們結合老師的講解再看書,直到弄懂為止。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大大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結合情境教學
總之,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是在課堂教學的理念上,應明確樹立為能力而教、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為考試而教。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為投
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只有這樣,才不會上“糊涂課”。二是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師生應善于分別學會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其靈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護。
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3
3月22日,我們有幸聆聽了山西省太谷縣教研室張四保主任關于課堂教學改革的精彩報告。期間,張主任時而犀利,時而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解讀了報告的精髓,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學習的一些心得:
一、對傳統課堂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當一年級的小朋友玩手機都輕車熟路時,你還在拿根兒粉筆講課,學生還跟你學什么?”雖然是玩笑般的一句話,卻說明了老師“滿堂灌”的傳統課堂的落后,而新型課堂以學為主,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的生命狀態,課堂真真正正屬于學生。
二、高效課堂的實現關鍵的實施基地在于學習小組太古縣的課堂教學改革發展的24字教學模式,即閱讀感悟、自學檢測、合作交流、展示點撥、分層訓練、拓展延伸。這六個詞是六種思想,引導四種課型(學習課、練習課、試卷講評課、復習課)如何上。其中,老師要說的寥寥無幾,而學生的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學習小組的高效,才能實現高效的課堂。老師要做的就是使學習小組的組建、指導、考核和應用等機制更加的有效。
此次報告中,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合作交流時教師應該怎么做?遇到問題時,如何調節?怎樣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等等細節,都做出了對我們一線教師很有幫助的回答。
三、教師角色的正確認知
新型課堂具有開放性和多元化,教師由臺前走向后臺、變講為導,一改傳統獨霸講臺的局面。學生由后臺走向前臺,變聽為講,成為“我要學”的主動參與者。
開放式教學的課堂,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多面、立體的課堂互動,體現師生不再是對立的`矛盾體,而是和諧促進的合作者,是平等對待的朋友。
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也不斷試著進行課堂改革,也曾有過短暫的喜悅,但更多的是困惑和糾結。此次聽張主任的報告解決了我的許多疑問,也更堅定了我對課改的信心。
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4
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的交際語言,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學習英語符合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需要,符合多元化社會的需要,同時學習英語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力。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學習任務主要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面對我們如今的小學英語,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深深感慨: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抓好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必須從常規入手,規范管理,建立機制,全面評價,才有可能轉變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面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小學英語教學常規既有備課、上課方面,更有作業、課后教學活動、評價等方面。對于備課、上課方面,已有許多一線教師進行過探討,這里不再重復。下面結合本人從教十多年的工作經驗,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及我校實際出發(我校有50%左右的生源是外來工子女,其余均是農民子女),談談我校對學生所制訂的關于作業、課后活動、評價等方面的教學常規。
一、著重把握課堂常規,注重實效。
我們都追求一個目標――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并運用知識,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不能只搞花樣活動,而沒有實效。現在的英語課,老師們增大了語言的輸入量,教學資源更加豐富了,給學生創造了許多的機會說英語。幾年的英語教學的課改的實施,我們很多的英語教師也會用新穎的,獨創的小學英語教學方法來教學新知識,但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上還是出現低效的現象,吳加老師從備課,上課,反思,作業,考查幾方面著手作了如何加強課堂教學的常規給我們指明了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要求以及如何更準確把握課堂,在報告中明顯提出備課中要非常的明確每節課的技能目標,課堂中要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課后要進行積極的反思,作業要落實到位,要少而精,真正提高40分鐘的效率,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從吳老師的講座中讓我感受到作為一節實效課,課堂的結尾部分學生的輸出信息(學生會做什么,會說什么,會演什么)的多少完全在于課堂中每個環節是否落實到位。
二、重視基本功的訓練,提高效率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教師基本功的訓練不僅要教給學生的語言知識,教師自身的行為,有效的教具的創作絕對是吸引學生的有效手段之一。作為優秀的英語教師潘小琴老師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手法讓在座的小學英語教師受益匪淺,她在教具講解過程中邊示范邊講解,每件作品都是潘老師智慧的結晶,如作品中教學各種蔬菜,正好是PEPBook5中的教學內容,這一魔幻般的教學方式,不僅節約了教師用語言解釋的時間,也為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知識創造了條件,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又增大知識密度,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減輕學生記憶理解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關于教具的制作我們還學到了不少的經驗。如:教具的展示,在時間上要恰到好處,過早地暴露教具,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具一般體積不要太大。教具的選擇與運用要注意保持新穎性,因為新穎性能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以穩定和持續。還有教具要有趣味性,實用性,功能多樣,一物多用。
三、投入豐富的情感,激發興趣
在英語教學研討中,至今認為英語教學費時費力、效果差的觀點仍然普遍。很多的小學英語教師都有一個疑惑?我專心的投入為何我的課堂收益不大,湖師附小的郭美陽老師從學生的情感出發,告訴我們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接著郭老師從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起,以自身情感投入,賞識關愛學生,如何正確把握情感教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三個帶進”來優化教學氛圍。
1、把激情帶進課堂。總是以飽滿、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上好每一堂課,寓教于樂。不管個人、家里有多大難以處理的事,都不把個人的情緒帶到課堂。
2、把微笑帶進課堂。在課堂上,我常常以自己的眼神、語調來表達對學生的愛,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社會氛圍。
3、把歡樂帶進課堂。常常用幽默風趣的話語來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在樂學中漸漸做到會學、善學。總之郭老師是用平等的師生關系溝通情感教育,用細微的身教體現情感教育,用無私的愛心表露情感教學,在教學之外擴展情感教育來收獲自己的教學成果的。
從上述的講座中我們不難看出,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英語教師,以下幾點是必備的:
1、教師大方得體,要有感染力。
2、教師語言基本功要扎實,語音語調要純正,口語要恰當流利。
3、教學設計上,要圍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何讓學生動腦子學英語等方面,設計出靈活,得當,有效的教學步驟。這證明我區小學英語教學走的路子是正確的,這次活動我想這樣的收獲一定會讓我們一線教師信心倍增!
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5
雙減背景下,作業的設計成為了教育界的一個熱點話題。“作業”確實是我們身邊熟悉的陌生人,做的最多,了解的最少。我們老師是憑什么再給學生布置作業的呢?是為了什么呢?發現問題還是解決問題?
上海的王月芬老師有一個觀點,概括的很全面。她認為,作業是折射學校教育價值觀和專業水平的名片;是教學與評價相結合的支撐點;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連接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負擔和成績的關鍵點。這一概括還是很全面的。
有很多學校都站出來分享自己學校的探索經驗。有的學校允許學生自選作業抵充老師布置的作業,但是流程是需要老師先審核,老師同意后方可抵充;有的學校為了增強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建立了個人錯題本和班級錯題本,并且組織學生從錯題庫中選題進行出題活動。有的學校引導學生參與作業制定,從中體會師生思維的差異,使得作業更符合學生,形式更加豐富。有的`學校安排老師每天錄制微課短視頻,講解做題方法,以供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反復觀看。
還有的學校開展項目化作業,把作業看成作品。總之各學校的作業形式豐富多樣,學校的教務處也都絞盡腦汁,改革作業設計。
統觀作業設計,不難發現,雙減政策的出臺,減少了學生的作業負擔,確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課后錄制視頻、審核學生自選的作業是否有效……無一不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必定會有老師抱怨,所以老師們非常有必要調整自己的心態,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為了培養出國家真正需要的人才,選擇奉獻!
【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02-10
設計講座心得體會04-12
設計講座心得體會8篇(經典)09-05
課堂教學講座心得體會01-05
講座心得體會08-08
講座的心得體會12-26
講座心得體會07-20
【精選】講座心得體會01-16
座談講座心得體會范文 座談講座心得體會03-18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