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蠶婦》教學設計
《蠶婦》這首小詩通過描寫一個養蠶的勞動婦女生活中的細節,揭露了封建社會中 "不勞而獲"的不合理現象,是一首立意深刻、語言通俗的好詩。今天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蠶婦》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到大家哦~
二年級上冊《蠶婦》教學設計 1
一、導入
1、回憶《憫農二首》,請學生分別背誦。
2、《憫農二首》寫的是從事生產勞動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收獲了糧食,可是自己卻得不到,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這節課我們學習的《蠶婦》一詩是以從事紡織的勞動人民的口吻介紹了她們看到的場景,板書課題:《蠶婦》
二、學習新課
(一)投影列出學習步驟,學生自學。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二)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三)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蠶婦昨歸淚遍滿者養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并糾正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蠶:上面是"天"字,第一筆是橫。
昨:部首是"日"字旁。注意與"作"區分。
滿: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大三點水,小草字頭)
養:第六筆是撇,不是豎。
婦:與"歸"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筆要封口。
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師生共同介紹作者
5、理解字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蠶婦:養蠶的婦女。
歸:回來。
滿:全,整個。
遍:全。
者:……的人。(可以讓學生聯系"學者"、"使者"體會理解;再說說"遍身羅綺者"是指什么樣的人呢?)
羅: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
綺:有文彩的絲織品。
6、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昨日入城市:一個從事養蠶紡織勞動的婦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
歸來淚滿巾:回來后,淚水浸滿了衣襟。
遍身羅綺者:那些穿著綾羅綢緞的人,
不是養蠶人:不是養蠶織布的勞動者。
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四)指導朗讀
1、聽配樂朗讀,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
不是/養蠶人。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朗讀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競賽,而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三、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淚:左窄右寬, 左右高低基本一樣。
滿:左窄右寬, 左右高低一樣。
者:第三筆撇要長一些,蓋住下面的"日"。
歸:左窄右寬,左邊高而長,第一筆是小豎。
2、抄寫下面詞語。
蠶婦養蠶昨日歸來遍身
3、背誦古詩(自己先練習,而后匯報。)
四、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五、布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背誦古詩,同學間相互評分,記錄在書上。
點評:現代教學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教學不但要掌握全體學生發展的共同特點,而且要熟悉學生發展中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才能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擴大發展的局面。教學是師生間的教和學的雙向活動,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學生,因此對學生的學情要有充分地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本教學中,我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自學為重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領會詩中的意思,再通過交流來鞏固。
二年級上冊《蠶婦》教學設計 2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新詞,練習用“讀讀、背背、寫寫”的方法學習這首詩。
2.學習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處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準備上課。全班背誦古詩,教師板書課題。
2.認識課題。拼讀生字“蠶”(cán),齊讀課題。
師:誰能結合課本插圖說一說“蠶婦”是什么人?
生:“蠶婦”指養蠶的婦女。
師:是養蠶的婦女。準確地說是古代靠養蠶維持生活的婦女。
3.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
師:我們已經學過好幾首古詩了,準備怎樣學習這首詩呢?
生:學古詩要先背誦。
師:先要——
生:讀熟,還要懂得意思。
生:還要求默寫。
……
(教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議、背、寫”)
師:我們就按這順序和方法學習。
【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主體”地位怎樣才能得到落實?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學生推進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詹老師善于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創造平等的交流機會,讓學生制定學習程序與方法,使而后的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事】
二、讀詩
1.試讀。
師:按同學們討論的方法步驟,先讀詩。請借助拼音讀生字,并試著讀整首詩。
(學生自由試讀)
2.學習生字。
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蠶、歸、淚、羅、綺、者”,學生拼讀。
鞏固讀音。大屏幕上飄下寫有生字的汽球,學生讀準字音汽球自動爆裂。
3.自由讀古詩,或同桌互讀。
【評:沒有理解字詞句,就讓學生讀行嗎?行!因為古詩雖然比現代文難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瑯瑯上口。因此可以先讓學生讀通、讀好,在讀中自悟,余下的稍作點撥,理解內容就容易多了】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后師范讀。
師:同學們讀得這么高興,老師也想讀,行嗎?
生:(齊聲)好!
師:(范讀)老師讀得好嗎?
生:好!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老師再讀一遍!(再讀,學生有激情地高聲朗讀)
【評:看,平等地對待學生,真誠地征求意見,很在乎學生的鼓勵,課堂充滿了親和力】
三、背誦
1.試背。
師:都會背讀了,現在你們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背書!
師:背書就背書。自己試試怎樣背得快。
(學生紛紛高聲背誦,課堂書聲朗朗)
【評:原定學習步驟是讀通后議內容。學習中學生會讀了馬上要接下去背誦,也是順理成章之舉。教師根據課堂進度,順應學生心理,靈活地變動順序,讓學生馬上背誦。彈性的教學使學生主體性得到落實】
2.匯報背誦結果。
師:誰愿意背誦?
(三位同學同時站起來背誦)
師:還有誰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學站起來集體背誦)
師:(看到還有幾位同學沒背)現在給你們一個機會,大膽地站起來,老師和你們一起背。
(余下的幾位同學與老師一道背誦:《蠶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評:班級學生人數多,面向全體不好操作。這個片斷值得借鑒】
四、默寫
1.先練難寫的字。
師:課文會背了,想干什么呢?
生:默寫。
師:好的,默寫時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會寫的字多寫幾遍。哪個字不好記?
生:“婦”和“歸”不好記。我這樣記,它們右邊都是橫山,婦女的婦是女字旁,歸字左邊和師字左邊一樣。
生:“蠶”字是“天”字頭,不是“夭”字頭。
2.全班同學安靜地默寫。
3.反饋。
師:寫完的.同學上來將作業 投影放大給大家欣賞,最好做些介紹。
生:(操作展示儀放大作業 )我寫的全部對,而且字很端正。
生:(同上)我豎著寫,大人寫古詩都是這樣寫的,大家覺得好不好?
(全班鼓掌。又有幾位同學展示自己的作業 。)
【評:喜歡表現是兒童的天性。課堂要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讓成功的體驗內化為繼續學習與發展的動力】
五、講書
1.粗通詩意。
師:同學們有哪些詞句讀不懂嗎?
生:請問老師,“羅綺者”是什么意思?
(師點擊“羅綺者”的圖像,讓學生直觀地認識“羅綺”“羅綺者”“遍身羅綺者”)
師:第一句有兩個字:城市。老師提供資料讓你們自己分析判斷。
(師點擊課件,屏幕展示以下內容:
〈1〉城市:經濟發達,人口集中的地區,如北京、福州、寧德等;
〈2〉城市:城指城里,市指做買賣。學生對照詩句討論后選擇了第二種解釋)
師:記住了嗎,“城市”在詩中是兩個詞呢。
2.說說全詩大意。先同桌互說,再匯報說。
六、延伸
1.補充6首有關婦女題材的詩歌讓學生選擇自讀。
師:同學們學得很好。《蠶婦》是小學階段學習的惟一一首寫婦女的古詩。但古往今來不少詩人為我們寫下了許多有關婦女形象的詩,使我們知道歷代婦女是怎樣生活的。老師從這類詩中選出6首印發給你們,可以自由選讀。
(6首詩是《幼女詞》《新嫁娘》《富貴曲》《田家三詠》《閨怨》《為女民兵題照》。全班同學或自讀、或同桌讀、或幾個人討論)
2.自由點擊課件資料深入學習。
師:老師的課件內有這6首詩的詳細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臺自己點擊。
(幾位同學主動上臺點擊課件相關內容,瀏覽討論)
【評:新大綱指出,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個教學環節就是有益的嘗試】
3.下課了,老師將一張軟盤寄放在班長處,讓家有電腦又有興趣的同學借回家自學。
【二年級上冊《蠶婦》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蠶姑娘教學設計11-28
《蠶姑娘》教學設計04-19
《蠶婦》的二年級語文教案08-30
《蠶姑娘》教學設計精華[15篇]04-20
張俞蠶婦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4-20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0-25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4-14
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2-17
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6-06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