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學案例

時間:2021-03-31 14:37:22 高一下冊 我要投稿

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學案例

  《蘭亭集序》教學案例

  一、課前準備:

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學案例

  授課之前,首先我進行了個人初次備課,對文本進行深挖細研,結合教學資料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然后我們項目合作組進行了二次備課,就個人備課的疑難點進行討論、解析;全組老師進行集體備課,共同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并印發(fā)集體研討編制的導學案;我根據集體備課內容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又進行了個人二次備課,最終確定四步誦讀授課法。課前勵志誦讀:喜愛語文,體驗語文,享受語文,創(chuàng)造語文,做一個快樂的語文學習者!!!

  二、課堂教學

  1、總結評價學生預習案完成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預習案存在的問題,做到聽課有的放矢;表揚先進,鼓勵進步生,帶動落后生,發(fā)揮身邊榜樣、先模的帶頭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效果:我在上課之初先對本次完成預習案的優(yōu)秀生、進步生、優(yōu)秀小組加以表彰,充分激發(fā)大家的學習熱情;同時指出大家存在的問題,并投影展示班級學生優(yōu)秀學案,讓學生明白榜樣就在身邊,同時找到進步的方向。

  2、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引起注意與預期

  素有“書圣”美譽的王羲之不僅擅長書法,也擅長詩文。其書法作品《蘭亭集序》被后世評論者譽為“行書第一”(出示臨摹圖)大家看,真得是“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只可惜我們看到的是臨摹本,據傳其真跡已隨唐太宗葬入昭陵而失傳。但是,作為散文佳作的《蘭亭集序》卻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真可謂是“文質雙絕”。下面,我們就來一同欣賞這篇文章。(板書)

  設計意圖: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說,教育應貫穿于學生的興趣之中。導入新課就是為了為新內容的呈現搭橋、鋪路。

  教學效果:由王羲之被后世評論者譽為“行書第一”的書法導入其相應的散文學習,既自然、貼切,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誘發(fā)求知欲望,啟發(fā)積極思維,讓把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活動中,讓他們在快樂當中去完成任務,為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3、出示學習目標

  (1)陳述性知識:了解序文的特點;反復誦讀文本,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

  (2)程序性知識:體會文章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的語言,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情感目標:學習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

  設計意圖:學習目標是每節(jié)課的靈魂,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上課之初讓學生齊讀學習目標,對本課學習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教學效果:學生齊讀后,明確了本節(jié)課學習任務,做到課堂學習有的'放矢,能高效利用每一分鐘,課堂學習更具針對性。

  4、安排學習任務

  (1)初讀——整體感知:

  ①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

  設計意圖: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上時間有限,不可能指導學生將文本讀百遍,首先讓學生帶著目的聽名家誦讀,做到正音正字,準確把握文本節(jié)奏、初步感受《蘭亭集序》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的語言特色。

  教學效果:學生認真投入地聽讀,準確快速地把握了文本的句讀、節(jié)奏與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的語言特色,為自讀體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②自由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讓學生與文本進行近距離接觸,借助課下注釋,自主學習,疏通文意,勾畫重點字詞,標記疑難點。

  教學效果:學生自由誦讀文本時,借助工具書、課本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對疑難點進行圈點勾畫,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對文本內容和語言特色也有了深入地把握與理解。

  (2)研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僬w把握:快速瀏覽全文,試從每段中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情感變化的字眼。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速讀文本,從作者的感情變化入手,理出本文的寫作思路、結構。

  教學效果:有了前面的聽讀、自由誦讀做基礎,學生通過速讀很快就找到了文本中體現作者情感變化的字眼:樂——痛——悲。不僅對文本的寫作思路做到了準確把握,而且為下面的局部探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诰植刻骄课谋救齻自然節(jié)

  朗讀第一節(jié),思考問題一:蘭亭聚會,作者俯仰之間,“樂”在何處?

  速讀第二節(jié),思考問題二:作者參加蘭亭雅集如此快樂,但他筆鋒一轉,呼出“豈不痛哉!”痛由何而來?痛什么?

  齊讀第三節(jié),思考問題三:第三段作者俯仰古今,作者“悲”什么?其“悲”與“痛”是一樣的情感嗎?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研讀部分想讓學生帶著任務以不同方式誦讀文本的3個自然節(jié),做到每一遍誦讀都有目的,每一遍誦讀都有收獲。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兩種學習形式對3個自然節(jié)分別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理解作者的“樂”之因,“痛”之由,“悲”之緣,從而更深的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的思想感情,達成學習目標。

  教學效果:我發(fā)現誦讀不僅解決了許多過去需要講解的文言知識點,而且使學生更好地直入文本深處,切身體驗“此景此情”,如同與作者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與交流,產生心靈的共鳴,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探究點;對疑難點進行合作探究,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通過課堂教學我發(fā)現小組討論積極、熱烈,探究得深入、到位,展示得也異常精彩,效果絕佳,學生們體味到了成功的快感。這對他們是一種提高,也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的幸福。

  總結:

  斯文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俯仰天地,極寫盛會之樂;既而興盡悲來,俯仰人生,感慨“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然后由己悲人,溝通古今,水到渠成地點明寫作目的。文脈自然流暢,語言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真可謂文質兼美!

  5、當堂檢測——拓展思考: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我們今天讀王羲之的文章,就是“后之覽者”,大家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應該對生命、對人生有了許多新的感悟,請用一句話總結自己的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

  設計意圖:學生只有和文本產生了情感共鳴,才能把真實的情感注入課堂,真正地和文本融為一體、獲得美的體驗,從而真正地發(fā)揮語文作為工具書的功用。

  教學效果:課堂上有三名同學進行了精彩展示,或獨句概括,或排比總結,無不準確、深入、透辟,博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6、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訓練案

  看來美文真是絕佳的精神食糧,它可以讓人警醒、促人成長、催人奮進。請大家課后趁熱打鐵將你寫的一句話擴展為一篇以“與王羲之對話”為話題的隨筆,讓王羲之對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流淌在你的筆端、飛翔在你的字里行間。

  設計意圖:當堂檢測題設置雖好,可惜時間有限,只有三名同學做了精彩展示。為了滿足同學們強烈的表達欲望,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特安排了訓練案進一步練筆。

  三、課后鞏固

  設計意圖:收繳批閱學生完成的課后訓練案,發(fā)現優(yōu)秀習作,廣而告之,充分發(fā)揮榜樣和先模的激勵帶頭作用,激發(fā)同學們的寫作熱情,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效果:學生利用自習課趁熱打鐵,結合本課所悟,我手寫我心,開始了思想的自由馳騁,很多同學都洋洋灑灑寫出了千字文,實現了由課堂學習向課外的自然拓展、延伸,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水平,擴大了學習成果,充分發(fā)揮了語文工具書的作用,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教后反思:從前我曾武斷地認為,文言文教學重點是字詞句的學習,沒有必要花大量時間讓學生去理解文章的微言大義。SCE項目教學系統(tǒng)讓我開始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由重教師講解變成重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深刻地認識到:任何一篇選入教材的文言文都有著深刻的意蘊和哲理,都會在思想上啟迪人,在情感上感染人,在精神上嘉勉人。在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誦讀這把金鑰匙的作用,用朗讀代替繁瑣乃至架空的分析,還學生讀書的權利,能促進學生思考,增加學生積累,培養(yǎng)學生語感,涵詠工夫興味長,用學生的話來說,這樣的課才有語文味。

  經歷就是一種收獲、一種成長,而建構式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師成長的階梯,是我們進步的重要途徑,它記錄著我曾經的迷茫,見證了我灑下的汗水,更堅定了我堅實的腳步。

【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學設計03-16

高一語文開課教學案例04-18

高一語文《勸學》教學案例04-06

高一語文《師說》教學案例04-06

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4-01

高一語文《蘭亭集序》優(yōu)秀教學設計08-20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蘭亭集序》?04-01

高一語文《想北平》教學案例04-06

高一語文《雨巷》教學案例04-05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a和欧美伊人和a |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 日本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自 | 日韩国产欧美制服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