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上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上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上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回顧與交流,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和寫法的理解。
2.指導讀背理解古詩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滲透思想感情的教育。
3.閱讀,培養學生語言文字信息的處理、記憶能力和語文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回顧課文內容,強化對作者表達獨特感受方法的感悟和理解。
2.對詩句的背誦、文章內容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目標教學法
教學準備:
收集相關的古詩以及有關的文章、故事資料等,準備相關課件或小黑板。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交流平臺
教學目標:
1.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
2.感悟課文借助想象、聯想等方法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3.使學生認識到交流討論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怎樣與人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板題
同學們,一個單元的課文學習已經結束,本單元的課文帶領我們投身大自然的懷抱,讓我們領略到了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到了大自然的聲音,讓我們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同時,通過對這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也體會到了作者是怎樣觀察大自然的,體會到了作者們對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獨特的感受,還知道了作者們是怎樣展開想象和聯想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的。可以說,通過對本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從中收獲了很多很多的東西。這節課,我們就來相互交流一下自己學習的體會和收獲,好嗎?
板書課題:
交流平臺
──課文學習的體會和收獲
二、呈現目標
我們這節課上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是:
學習目標
1.回顧課文的內容、情感以及文章表達作者獨特感受的方法。
2.練習并掌握借助與他人交流討論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
三、指導學法
本節課我們交流討論的重點是“課文學習的體會和收獲”,怎樣才能夠讓我們與他人的合作交流更有效呢?這里,老師相對大家的學習提幾點建議,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小黑板):
學習指導
看課本第15頁“交流平臺”部分的對話,想想他們重點交流的'話題是什么?如果你要和班級的同學交流課文學習的體會和收獲,可以像他們那樣先確定好話題,然后再進行討論,這樣才能使話題集中在某一個方面,使談話更有針對性,使討論學習的效果更好。
想一想:1.你可以和同學就哪些話題展開討論?
2.你準備選擇其中哪一個話題重點來談?
(先想好2~3個準備交流的話題,4分鐘后向老師匯報。)
四、提交話題
4分鐘時間到,同學們,你們準備交流的話題都想好了嗎?誰愿意站起來向
老師匯報一下你想出來的話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有價值的談話題目寫到黑板上。此環節是為了培養學生發現并準確表述話題的能力。必要時,教師可以問一問學生:為什么要選擇這樣一個話題?)
五、確定話題
同學們一下子找出了這么多可以供大家討論的話題,可見你們對課文掌握得多么好,在對課文的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和收獲有多么多。除了你們說的這些,老師還可以再提出幾個可供大家討論的話題。(教師作補充板書)
這么多的話題,我們一節課不可能討論得完,我們從中選擇幾個重點來交流,行嗎?(教師用符號重點標記幾個重要話題)
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交流這幾個話題。現在,老師給大家5分鐘的準備時間,讓你們做發言的準備,待會兒咱們比一比,看那位同學的發言最精彩。
(學生看課文、查資料、思考、寫發言要點,做交流前的準備)
六、匯報交流
下面咱們開始第一個話題的交流,那位同學愿意站起來第一個發言?其他同學要認真聽,自己也隨時做好補充發言的準備。
(一個話題一個話題的交流,有利于集中討論明白一個問題,也有利于教師逐項了解學生語文課文學習的效果。)
七、課堂小結
通過剛才的交流討論,大家對本單元的課文又加深了一層的理解,有許多先前自己沒能感悟到的東西現在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體會,這就是回顧和交流學習的好處。經常回顧自己學過的知識,可以做到溫故而知新,對學過的課文每回過頭來回顧一遍,我們就會有一些新的理解和發現,這的確是一種值得我們采用的學習方法。就學習的心得和體會與別人進行交流,更是一種值得我們借鑒的學習方法,因為討論和交流可以使我們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更多的東西。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怎樣才能與別人進行更有效的合作交流嗎?
(啟發學生認識三點:明確的話題、充分的準備、謙虛的態度)
八、作業練習
這節課,咱們重點就幾個話題展開了討論和交流,還有一些話題也很值得大家相互間進行交流。如果你對那些話題感興趣的話,下課后可以和同桌、小組的同學、老師甚至你的家人進行一下交流。
第二課時詩句積累
教學目標:
1.積累有關描寫大自然的詩句,體會想象、聯想的寫法與作者的獨特感受。
2.閱讀短文,準確把握內容,體會“一”字詩的妙處。
教學過程:
一、日積月累
1.導入板題
同學們,我們中華古詩詞中有許多描寫大自然的語句,如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高鼎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像這樣的詩句誰還能再背誦一些?
古人的這些詩句,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與情致,今天,我們再來這樣的詩句,好不好?請大家把課本翻到第15頁,找到“日積月累”這部分。
板書:日積月累
2.呈現目標
這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第一個任務,請大家先看一下我們對這幾句古詩學習的目標要求:
學習目標
(1)能夠背誦、默寫詩句和作者的名字。
(2)體會聯想、想象方法的運用和詩句表達的作者的感情。
3.學習指導
下面請大家先按照老師的建議和要求,自己理解和記憶這幾個詩句。
自學指導
先比一比,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記憶詩句和作者的名字。然后試著體會聯想、想象方法的運用和詩句表達的作者的感情。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工具書、和同學討論、問老師。
先自學,5分鐘后老師檢查背誦和默寫,找同學說說對詩句的理解。
4.學生自學
學生自學時教師巡回察看,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態和效果。
5.自學檢測
(1)抽背詩句及作者名字。
(2)抽學生到黑板上演板,找其他學生上臺改錯。
(3)抽問學生對詩句的理解。
(在自學檢測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不會的地方實施后教和點撥。)
二、趣味語文
1.板題示標
下面我們進行本節課的第二項學習任務(板書:趣味語文),學習的目標任務是,請同學們根據學習目標要求和學法建議自學理解短文,5分鐘后老師檢查大家學習的效果。
學習目標
(1)借助工具書和聯系上下文學習理解生字詞。
(2)比賽看誰能準確記住故事內容并最先會背“一”字詩。
(3)體會“一”字詩妙在哪里。
2.學生自學
學生自學環節教師巡看,了解學生學習的難點在哪里,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以監督、提醒或暗示。
3.自學檢測
(1)指名讀短文,重點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2)指名概括介紹短文內容,要求抓準關鍵要素。
(3)指名說說對“一”字詩的理解。
(4)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落實后教。
4.詩句背誦
(1)學生背誦
(2)提問背誦
三、練習檢測
1.將詩句補充完整,并填寫作者名字。
(1)落紅不是無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造物無言卻有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今夜偏知天氣暖,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此夜曲中聞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云與我俱東。( )
(6)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花開盡更無花。( )
2.按照要求默寫詩句。
(1)表達思鄉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贊美奉獻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贊美菊花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默寫“一”字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短文《妙答“一”字詩》,完成練習。
(1)給加點漢字注音。
蘄縣陳沆艄公船槳
(2)根據意思從短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① 在一個地方名氣很大。( )
② 走路的神態匆忙急促。( )
③ 不經思考,隨口說出。( )
(3)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妙答“一”字詩的人是,他是人,故事發生在年間。
(4)《妙答“一”字詩》的“妙”表現在哪里?
四、拓展作業
1.課外搜集描寫大自然的詩句,記錄在摘抄本上,然后跟同學做交流。
2.搜集趣味語文材料,講給別的同學聽。
六年級上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 2
學習目標:
1.交流對學過的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說說自己的見解是怎樣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學習了本組課文,在寫作表達方面有哪些收獲。
2.熟讀并背誦名言,養成積累的習慣。
3.讀懂成語故事《邯鄲學步》,理解成語的.寓意。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重新閱讀本組幾篇課文。
2.查閱、搜集資料,了解“日積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處、作者和含義。
3.閱讀成語故事書。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一、談話導入。閱讀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樣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體會范例。結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讀懂課文,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
三、遷移練習。各自找一找本組課文或以前學過的課文,與同學和老師交流對學過的某篇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說說自己的見解是怎么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練習。結合自己讀過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樣獲得的,是怎樣加深的;在寫作中嘗試運用本組課文在表達感悟方面的寫作方法。
日積月累
一、各自讀一讀,想一想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組內互相說說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對這6句名言含義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師及時講解。
四、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背誦名言。
五、當堂檢查背誦情況
六、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語故事
一、讀故事,講講故事的內容。
二、悟寓意,說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三、想生活,談談現實生活、學習中有沒有邯鄲學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閱讀,推薦《東施效顰》和《蜥蜴失策》兩篇文章,供學生閱讀。
六年級上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 3
學習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后的收獲,引導同學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2.讀背并積累古詩句。
交流平臺
(1)回顧本組四篇課文,說一說《山中訪友》《山雨》和以前學過的《桂林山水》《觀潮》等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組課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在表達自身獨特感受的過程中,充沛運用聯想和想象。
(2)聯系《草蟲的村落》,小組內交流自身的收獲和體會,體會聯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課外閱讀中讀到過的類似文章,說說自身的體會和感悟。介紹相關的課外閱讀文章及書籍。
日積月累
(1)在許多描寫景物,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作中,詩人以其獨特的視角,大膽想象,抒發情感,留下了光輝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幾句。
(2)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幻燈片)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張維屏)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陳與義)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
a同學自由吟誦。
b嘗試理解。
(3)選擇其中的幾個詩句,體會詩人在寫景過程中的聯想與想象。
a己亥雜詩(龔自珍)
浩蕩離愁百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花并非無情無義之物,化成春泥使后來的花更紅。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但詩人比喻自身不做官并非喪失報國志,而是走另一條路為國效力。
b月夜(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夜半更深,在夜寒襲人、萬籟俱寂之時,響起了清脆、歡快的蟲鳴聲。初春的蟲聲,可能比較稀疏,也許剛開始時還顯得很微弱,但詩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從中聽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靜靜的月夜中,蟲聲顯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標志著生命的萌動,萬物的`復蘇,所以它在敏感的詩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聯想。
c菊花(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沒有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因此,作為后凋的花,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象,引出較深的道理,回答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這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謝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4)背誦并積累這些詩句。有興趣的同學讀讀背背原詩。
趣味語文
(1)自由讀故事。
(2)同桌自身的理解。
(3)全班交流,體會一字詩的妙處。
六年級上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交流對學過的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說說自己的見解是怎樣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學習了本組課文,在寫作表達方面有哪些收獲。
2.熟讀并背誦名言,養成積累的習慣。
3.讀懂成語故事《邯鄲學步》,理解成語的寓意。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一、小結引入
本組課文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給我們一定的感悟,或都對我們的生活有一定的啟示。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聯系生活實際領悟到了文章所蘊含的道理,體會到了作者的表達方法,并且在我們的習作中也試著運用了。本組課文學完了,你有沒有總結過每一篇文章的表達方法有什么不同嗎?
二、體會表達方法
1.回想這個單元的課文,都用了哪些表達方法?寫出運用這種表達方法的文章的例子。
表達方法(例文)
打比方、一連串的`問句、一連串的格式工整的話語、把事物人格化的寫法
借物喻人
寫一件事情、物件,從中產生感悟、受到啟迪
2.除了課文以外,你在課外書上讀到的文章還體會到了怎樣的表達方法?
表達方法(例文)
日積月累
一、讀讀文中的古文名句,讀不準字音的字問問老師和同學。
二、反復讀讀這些名句,談談自己的理解,和同桌進行交流。
三、主動在班級談談自己的理解,接受師生提出的意見,把句子理解正確。
四、練習把這些名句背誦一下,再背給同學們聽。
五、你還背過哪些古文名句,背給大家欣賞。
成語故事
一、默讀兩遍成語故事《邯鄲學步》,試著把故事的寓意講清楚。
二、還讀過哪些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大家一起想想這些事中的道理是什么?
三、課下搜集成語故事,準備開個成語故事會。
六年級上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 5
學習目標:
1.交流對學過的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說說自己的見解是怎樣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學習了本組課文,在表達方面有哪些收獲。
2.熟讀并背誦名言,養成積累的習慣。
3.讀懂成語故事《邯鄲學步》,理解成語的寓意。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重新閱讀本組幾課文。
2.查閱、搜集資料,了解“日積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處、作者和含義。
3.閱讀成語故事書。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一、談話導入。閱讀同一文章,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樣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體會范例。結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讀懂課文,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
三、遷移練習。各自找一找本組課文或以前學過的課文,與同學和老師交流對學過的某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說說自己的見解是怎么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練習。結合自己讀過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樣獲得的,是怎樣加深的;在中嘗試運用本組課文在表達感悟方面的方法。
日積月累
一、各自讀一讀,想一想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組內互相說說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對這6句名言含義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師及時講解。
四、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背誦名言。
五、當堂檢查背誦情況
六、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語故事
一、讀故事,講講故事的內容。
二、悟寓意,說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三、想生活,談談現實生活、學習中有沒有邯鄲學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閱讀,推薦《東施效顰》和《蜥蜴失策》兩文章,供學生閱讀。
【六年級上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11-17
《回顧·拓展六》教學設計04-23
《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04-13
《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精品12篇]04-14
六年級語文《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04-12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01-16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回顧拓展一教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