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六年級語文下《凡卡》教學反思

時間:2021-04-05 18:50:59 六年級下冊 我要投稿

六年級語文下《凡卡》教學反思

  《凡卡》教學反思1:

  我在教學《凡卡》一文時,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凡卡的悲慘遭遇,激起他們對凡卡的同情和對當時黑暗社會的痛恨。除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外,我還引導學生將課文的插圖與相關內容聯系起來。通過對比,發現矛盾,產生疑問,然后討論解決,這樣做對深入理解文章中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六年級語文下《凡卡》教學反思

  《凡卡》一文的插圖主要描繪了在圣誕節前夜,凡卡等老板,老板娘和幾個伙計到教堂做禮拜之時,在鞋店偷偷給爺爺寫信的情景。在凡卡的身后,是一個高大的鞋架,架子上擺滿了各種楦頭和皮靴……而文章的第十自然段中卻有這樣一句話:“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

  當學到這段內容時,小黑板也示這一句話,讓學生齊讀,讀完讓學生結合圖對照,學生很快就產生了疑問:為什么鞋店有那么多鞋,而凡卡卻說沒鞋穿呢?圍繞這個問題,學生展開了討論。有的說:“凡卡很誠實,不當小偷”有的說:“凡卡怕老板,老板會打他”有的說:“老板看到大冷天凡卡不穿鞋時,為什么不送他雙鞋穿呢?”經過討論,學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有錢人是不會可憐、同情、幫助窮孩子的,有的只是對他們兇殘的虐待,可見這個社會是多么的黑暗。

  《凡卡》教學反思2:

  《凡卡》一文敘述了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九歲的凡卡.茹科夫被爺爺送到城里鞋匠阿里亞希列那里做學徒,受盡了折磨,他寫信給爺爺,求爺爺帶他回鄉下去。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社會制度的黑暗。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課文,我已經教了好多遍了,可是每次上完之后都感覺效果不是很好。因為文章篇幅較長,內容縱橫交錯,它交織著作者的敘述、凡卡寫信的內容、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錯綜復雜的事件關系,便構成了本文的教學難點。再次因為我們的學生都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的時代,尤其是我們學校的孩子們家境都非常富有,對文中所描繪的黑暗社會無論是時間、空間、和情感,距離都非常遙遠,便構成了本文的又一教學難點。為了實現長文短教、化難為易,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孩子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走近作者契訶夫、走進沙皇統治時期的俄國社會,充分收集資料在課堂上交流信息,充分了解時代背景,體會社會的黑暗,以縮小教學因時間、空間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難,為理解課文的中心作下鋪墊。然后,我根據課后習題一的設計意圖安排學生快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和寫法有個大致的了解,理清課文“準備寫信----寫信-----寄信”這一線索。

  其次,為突破教學的重點,我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旨在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再采用以點帶面、發散思維的方法進行引導:“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哪一點最讓你感動?”這是抓住學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們不難得出共識:向爺爺述說悲慘學徒生活的第8、15自然段。接著精讀細讀:“凡卡受了哪些罪?”完畢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思考“凡卡的敘述使你的眼前展現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再繼續抓住情感:“試想一下,凡卡寫到這兒是一種什么心情?”發散學生思維,培養想像力,進一步感染學生的情緒。“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會怎樣訴說?”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兩段。目的在于感染情緒,使學生的心始終與凡卡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再次請學生找出文中反映凡卡痛苦心情的語段,學生很快找到了“凡卡苦苦地哀求爺爺帶他回去”即課文8、10、15自然段的內容。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凡卡痛苦的心情。”這樣一來,原來一封長信,就濃縮在一個重點段上,再放手讓學生朗讀,從中悟情明理。既節省了時間,又發展了學生的品評鑒賞能力!

  凡卡為什么反復乞求爺爺帶他回鄉村里去?鄉村生活真的很美好嗎?從課文4、5、6、13自然段體會插敘的內容──1、爺爺守夜的情景;2、家鄉的美麗夜景;3和爺爺一起砍圣誕樹的快樂情景。讀插敘部分,談感受,聯系前文理解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誕樹既冷又累,爺爺冷得吭吭地咳,爺爺凍得縮成一團,感受鄉村生活并不美好,但在凡卡的回憶中卻是那么美好、快樂、有趣,這更襯托出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獨和痛苦。走進凡卡的夢幻世界,了解凡卡的內心情感,向往鄉村快樂的生活,激發學生對凡卡更加強烈的同情心。這樣的寫法叫對比;同時還能夠從凡卡撕心裂肺地呼喊中看到作者有意識地用農村生活來襯托城市生活的悲慘。領悟本課在表達方法上這兩個重要特點。然后讀作者的敘述內容,體會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匠心獨運的結構安排,體會文章采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從而深入體會文章蘊含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學結束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從凡卡所寫的信封的內容找到了爺爺不能收到信的原因。有的學生從“醉醺醺的郵差”身上找到了爺爺不能收到信的原因;此時,我沒有讓學生老停留在表面的答案上,而是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即使爺爺收到了信,凡卡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嗎?”李成同學很快從文中找到答案 “爺爺不可能去接他,因為他自己的`經濟狀況并不好。”我又引導“你從哪里看出不好?”“他爺爺已經65歲,這么老了還要去當守夜人,像他這種年紀的老人是應該在家享福的,可他卻------”“是啊!即使爺爺有這份心,也無這份力呀!”這樣看來,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夢一樣,只是個天真的夢而已。夢醒之后,悲慘的生活依舊,甚至更悲慘。此時我安排學生續寫,學生都能充分發揮想象,文中都寄托了對凡卡的共同情感——同情。

  最后,老師將凡卡的原文在憂傷的配樂聲中朗讀給學生,孩子們個個都沉浸在深深的悲憤之中。

  但美中不足的是這樣上下來總共花了四課時,除了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讀得入情入境之外,其余部分仍然讀得不充分。

  《凡卡》教學反思3:

  《凡卡》這篇課文,我已經教過了多次,每次講這篇課文感受、體會都有所不同,使我感觸很深。現將教學得失總結如下:

  成功之處:一 課堂效果好。教學環節環環相扣,過渡自然、連貫。一、導入:本節課為該文的第二課時,我是通過復習舊課的形式導入新課的(結合黑板板書),二、教學過程:然后圍繞問題置疑導學:①爺爺能收到凡卡的信嗎?能否改變自己悲慘的命運嗎?為什么?②造成悲慘的命運的原因(根源)是什么?③對這一冷酷的現實,作者為什么有意不說,而是只寫他如何“滿意”地跑去寄信,如何想象“醉醺醺的郵差”駕著郵車裝走他的信,爺爺在暖炕上讀他的來信?等幾個問題,利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進行教學。 三、總結全文,歸納中心思想。(利用小黑板) 四、課文內容拓展與延伸:①試結課文寫一個續或寫一個結局。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后來還會發生什么事?(采用自由匯報、討論的形式);②小記者采訪,假如凡卡來到你的身邊,你有哪些問題要問他?(關心或感興趣的話題);③假如凡卡的這封信寄給你,你會怎樣幫助或安慰他?(自由匯報、討論) 五、布置作業:請你把這封寫完,并寄給凡卡。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 準備較充分,并采用多種教學手段:(1)黑板板書 (2)小黑板(3)錄音機等電化設備。

  三 采用了幾個學生感興趣(或好奇)的的問題,激發了學生求知欲望、好奇心,使得學生積極、踴躍參與,是本課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四 教師語言詼諧、幽默,既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又為課堂氣氛增色不少。

  不足與缺點:(1)復習舊課導入新課時,板書過于復雜及呆板且用功時過長;(2)教態不太自然,動作僵硬;(3)課外延伸拓展所用時間過長,似有偏離中心之嫌;(4)板書比較松散、不系統。

  反思結論:一、導入新課我可以采用兒童歌曲或講故事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二、有效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像影片課件等,以便使自己開闊眼界,打開教學思路。三、根據課文內容、主題,精心設計形式新穎、活潑的板書設計,并非常重視其條理性、嚴密性、合理性原則。四、積極實踐“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愿學、想學、樂學,相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多利用形式多樣的圖片、有聲語言、有趣問題等,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轉化為一種技能。

【六年級語文下《凡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03-14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范文04-23

《凡卡》的語文教學反思01-17

凡卡語文教學反思01-10

凡卡教學反思11-15

《凡卡》教學反思04-01

人教版《凡卡》語文教學反思03-18

凡卡的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1-13

語文課凡卡的教學反思01-1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色窝窝视频手机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永码永久在线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中文字幕 | 在线中文字幕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