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四年級上《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文原文
指教科書中的正文,區別于注釋和習題等,一般在語文或地理中出現。英語,有對話和短文。最早在南朝梁國劉勰的《文心雕龍·指瑕》出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上《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文原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原文
作者:肖復興
1963年,我上初三,寫了一篇作文叫《一張畫像》,經我的語文老師推薦,在北京市少年兒童征文比賽中獲了獎。
一天,語文老師拿著一個厚厚的大本子對我說:“你的作文要印成書了,你知道是誰替你修改的嗎?”我睜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笆侨~圣陶先生!”老師將那大本子遞給我,又說:“你看看葉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細,你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東西!
我打開本子一看,里面有這次征文比賽獲獎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回到家,我仔細看了幾遍葉老先生對我作文的修改。題目《一張畫像》改成《一幅畫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準確性。類似這樣的修改很多,長句斷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處,我記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幾何課本的書皮去掉了呢?”葉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幾何課本的包書紙去掉了呢?”刪掉原句中“包”這個動詞,使得句子干凈了也規范了。而且“書皮”改成“包書紙”更確切,因為書皮可以認為是書的封面。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葉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寫了一則簡短的評語: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然。”這則短短的評語,樹立了我寫作的信心。
這一年暑假,語文老師找到我,說:“葉圣陶先生要請你到他家做客!蔽腋械揭馔猓合袢~圣陶先生那樣的大作家,居然要見一個初中生!
那天下午,天氣很好。我來到葉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少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葉老先生見了我,像會見大人一樣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讓我覺得距離縮短不少。
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談話,讓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相關人物
葉圣陶
葉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葉紹鈞,字秉臣,漢族人,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解放后,葉圣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葉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歲。
肖復興
肖復興,河北滄縣人,《人民文學》副主編。1978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我們曾經相愛》、《早戀》、《青春夢幻曲》,中短篇小說集《四月的歸來》、《北大荒奇遇》,報告文學集《國際大師和他的妻子》、《多夢時節——肖復興報告文學集》等。 報告文學《海河邊的一間小屋》、《生當作人杰》分別獲全國第二、三屆優秀報告文學獎。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刪掉、動詞、融洽、推薦、黃昏、余暉、眼簾、楷模”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重點段落,抓住“春風拂面”、“密密麻麻”、“融化”等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3.聯系上下文理解三處描寫爬山虎的句子,體會借景抒情的寫法方法。
4.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葉圣陶先生的人品與作品,感受作者對葉老的思念、敬重與感激之情,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體會題目和課文結尾的含義和互相照應的關系。
教學重點:
1.了解葉圣陶先生的人品與作品,感受作者對葉老的思念、敬重與感激之情。
2.能聯系上下文體會“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边@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題目和內容之間的聯系。
教具準備:
課件
課前交流:
說說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個人。
一、直接入題。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第29課,板書課題,齊讀。
師:當你讀完這個題目,你看到了什么?(生可能會說爬山虎)
師:那這篇課文的作者肖復興看到這片綠綠的爬山虎會想到什么?(爬山虎、葉圣陶)
師:是呀,他不單單會看到物,還看到了人。
師: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篇課文,看看作者為什么會想到葉圣陶?他想起了葉圣陶的哪些事?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檢查字詞。
1.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自讀提示的內容,自己讀課文。出示自讀提示: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看看作者寫了葉圣陶的哪幾件事?
2.生讀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生字詞讀音。
。1)出示生詞。動詞:讓學生說幾個表示動作的詞。一生讀一行,找生推薦一生讀下一行。
(2)一生讀下一行。
。3)齊讀詞語。
4.師:老師發現同學們字音都讀得特別準。那誰來說一說文中寫了葉圣陶的哪幾件事?生說,師結。并板書:葉圣陶修改作文請“我”做客
三、細讀課文,品讀領悟。
㈠品讀修改作文部分
1.師:咱們先看看修改作文部分,當作者看到葉老先生給他改的作文,他有什么感受?
指生讀,課件出示:我雖然……如春風拂面。用四個字概括:春風拂面。
2.春風拂面,這個拂是什么意思?(吹過)春天的風吹在臉上什么感覺?(溫暖的感覺)一生讀完評價:他讀得輕輕的,暖暖的。找兩生讀。
3.出示自學提示:讀課文的1——5自然段。哪些語句讓你心頭有溫暖的感覺,圈畫下來。找一生讀,開始吧!
4.師:有的學生迫不急待了,找生讀。課件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曲線。說說感受吧。
5.師:我們一起來讀讀,讀著讀著,哪個詞讓你心頭有暖暖的感覺。
師:哪個詞。(到處)生說體會,把你的到處送進去,讀一讀。一生讀。
師:還有哪個詞(密密麻麻)
那密密麻麻說的是又多又——,師結:又多又密。修改的那么認真,那么仔細,那么的一絲不茍!
6.師:這密密麻麻聯系上文說的是:生讀:是紅色的修——小字。聯系下文說的是:生讀:是紅色的圈——曲線。
7.出示葉老改的作文。
這圈,畫,總共有160多處呢。你平時都改作文嗎?怎么改的?要費很多少心思呀。這160多處呢。太不容易了,所以。出示:我雖然未見葉老的面——春風拂面。
師:大家想一想,對待一個中學生的作文都改的這么用心,那他對自己每一篇作品該是多么的用心!這是他對待寫作的認真。板書:作品
8.葉老給作者改了那么多地方,從用詞的準確上,內容上,等各方面修改的那么詳細。
9.那作文后面葉老又是怎么給作者寫批語的呢?
生讀,那老師這樣寫評語,說:你看你這篇作文又有錯字,又有病句,還錯了160多處,還需要好好改一改。這樣說好不好?為什么不好?
葉老的批語,——所以,個別讀,我雖然——春風拂面。
、嫫纷x請“我”做客部分
1.下面讓我們走進葉老師的家,看看請“我”做客的情景。下面請同學們默讀6——10自然段,畫出描寫做客的句子。生讀,出示:我們的交談——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
2.這段當中有兩個帶“融”的字。
融洽什么意思?融化一般用來說什么融化了?是“我”心融化掉了嗎?是——感動。
3.理解了再來讀這段話。個別讀。評價:讀得讓我的心融化了,我被感動了。
4.把感動送進去,個別讀。
5.(課文插圖)師:看,這就是葉老和肖復興,一個是國家部教育副部長,一個是普通的中學生,一個是年近七十,一個只有十五六歲,第一次交談就這么融洽,透過這個融洽,你感受到了什么?
6.所以作者才說:出示:我非常慶幸——大作家。個別讀。
7.楷模,誰給它換個詞。(榜樣)
師:是他的什么給作者樹立了榜樣?(作品與人品)板書:人品楷模
所以,作者發現這樣的感嘆——齊讀
、缙纷x寫爬山虎的句子。
1.師:作者除了寫做客的情景,還寫了什么?(爬山虎)
2.快速瀏覽課文,找找文中幾次描寫爬山虎?
第一處:
出示文字
師:這第一次是作者在什么情景下看到的?要見到大作家了,心情怎么樣?看到這片爬山虎呢?
師結:作者寫這片爬山虎,就是要表達自己的——生說,(心情呀……)
師結:這種寫作方法叫借景抒情,同學們以后寫作也可以用上這種方法。
下面把我們感受送給這段文字中,把你激動的心情送進去,個別讀。評價。再找一生讀。想讀的站起來讀。
第二處:
出示文字,
師:屋內在交談,屋外看到了爬山虎。葉老這樣一位大作家,給他那么認真地修作文,通過和他交談,對他寄予了期望,肖復興暗暗地想……
師:哪個詞語最能體現他此時的心情?(虎虎有生機)
師:這也是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來把你此時的心情送到語言文字中。找兩生讀。
3.老師想和大家合作讀一讀。師:我讀屋內的,你們讀屋外的。師讀:我和葉老在屋內談得很融洽,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我抬頭看見,生讀—— 師結:屋內是融洽的,屋外的景是濃濃的,這叫情景交融。(配樂讀)
4.出示第三處:
師:有了前兩次的基礎,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你們覺得,這綠著的僅僅是爬山虎嗎?想一想。
出示:在“我”的腦海里,“綠”著的是( ),也是( )。師:是心情,是感受,是景,是人
師結: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不單單指景啊,有情,有回憶,,不但有事情,有感受,還有情,它是那么豐富,那么的有韻味。讀題目——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找兩三個學生讀。
5.作者就是在葉老的鼓勵下,有了寫作的自信,有了寫作的希望,像爬山一樣不停地向上攀登,才成為一名大作家。出示肖復興的資料。找一生讀。
6.這是葉老在誕辰100周年的時候肖復興寫的一篇回憶的文章,他回想起自己的文學路,深深地懷念葉老。這個題目下面原本有一個副標題叫做: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懷念葉圣陶先生。讀
7.當作者的眼前出現那一片片爬山虎的時候,他就會深情地——懷念葉圣陶先生。當他懷念葉圣陶的時候,他的眼前就會展現——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師結:課文的題目叫——其實這綠綠的爬山虎寄托著肖復興對葉圣陶先生的深切懷念,這就是睹物思人。
四、小練筆
其實睹物思人我們都會遇到,我們也會經常因為看到一件事物就想起某個人的情況。你看曾經看到過什么事物想起哪個人的哪件事呢?拿起筆來寫一寫吧。(根據時間而定)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復興通過回憶葉圣陶先生給“我”修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表現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真誠平和,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置疑為線索,改變了以往談話導入的做法。利用“葉圣陶先生是怎樣評肖復興的習作的”這個問題作為引入新課。目的是通過這個問題來完成這一段的教學內容,進而引出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的。
在理解課文這個環節中,我先出示自學提綱:
、湃~圣陶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寫的?
⑵看了葉圣陶先生的評語,“我”非常激動,從哪兒可以看出“我”為什么那么激動?
⑶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讓學生讀自學提綱,接著要求學生讀第一部分的內容,采用自學法,讓學生獨立完成自學提綱。在解決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個問題時,我以讀講結合的方法來完成這個教學任務。
為了解決“葉老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這個問題,我利用過渡語言設疑導入:作者的感受這么深的原因是葉老先生仔細、認真地為“我”修改習作,那葉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習作的?我采用自學法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來完成這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小結、歸納出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評評議議,教師采用讀講結合的方法,促進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掃除障礙。
我講讀課文之后,根據葉圣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習作的方法,來修改作文。開展修改訓練,層層深入形成階梯性,有目的地促進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
【小學四年級上《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作文04-22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05-28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07-12
四年級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03-03
【薦】《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5篇07-12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共15篇)07-12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5篇(精)07-12
爬山虎的腳課文原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