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小學五年級精編語文教案上冊

時間:2024-01-06 07:30:53 五年級上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五年級人教版精編語文教案上冊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人教版精編語文教案上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人教版精編語文教案上冊

小學五年級人教版精編語文教案上冊1

  《楊氏之子》

  一、課前熱身

  1、課前咱們現在復習下以前學的古詩、名句,老師說上句,你們接下句: 言必信—— 與朋友交—— 讀書破萬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黑發不知勤學早——

  2、真不錯,那咱們再來讀一讀大屏幕上的句子,來試試你們的朗讀水平: (大屏幕出示古詩名句)

  二、談話導入

  1、剛才我們交流的這些語言都叫文言,用文言寫出來的文章呢就叫文言文。今天這節課,咱們將一起來學習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 (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3、什么意思呢?

  (這個“子”在文章中可以當兒子,也可以是女兒。“之”是“的”的意思,那么連起來說也就是古時候姓楊的家里的家里有一個孩子)。

  三、初讀課文,理解文意

  師:自由的讀一讀這篇課文,說說古文與現代文有什么區別?

  (古文比現代文簡潔、像古詩一樣凝練、故事有趣,但不好讀。) 師:誰愿意把大屏幕上的古文讀一讀?

  同學們要注意啊,梁國是一個地方。

  師:下面再請一位同學大聲讀。(生讀完一句,于老師再指導,再示范,讓這位學生讀,直到讀完。)很好,太棒了。完全正確。

  再請一位同學讀。“你讀,要超過女同學啊。”(像指導女同學一樣,再指導第一句。待讀完一句,讓全體同學一起讀第一句。再讓男同學接讀。) 師:不錯。請坐下。

  四、品讀課文

  五、背誦積累

  師:看誰記憶力超常,現在就會背了,站起來,勇敢試一試,考一考記憶力。總是你第一個舉手。

  1、指名背誦

  2、齊背誦

  六、拓展延伸

  師:這個故事選自《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寫的,《楊氏之子》是記敘文,你能把它用現代文把這個故事表達出來嗎,他長得什么模樣?想象一下?外貌、穿戴,都寫下來好不好?楊修家是大戶人家,誰來招待,誰來開門呢?小孩子出來是誰叫出來的?小孩出來以后,會怎么樣跟孔君平見面?

小學五年級人教版精編語文教案上冊2

  《晏子使楚》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讀課文,了解歷史故事的內容。(針對中等以上學生)

  3、學習在閱讀中提問。(針對中等以上學生)

  4、感受晏子的智慧和勇氣以及對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針對優等生)

  學情分析:本班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習在閱讀中提問,到現在,絕大部分學生已學會了在閱讀中抓住關鍵詞進行提問。并能夠通過閱讀釋疑。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2、讀懂晏子反駁楚王的幾句話含義,及句子間嚴密的邏輯關系,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教學過程]:

  一、人物介紹,揭示課題。

  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時代,這期間各國爭戰,其中齊楚兩國國力強大,激烈爭奪霸業。《晏子使楚》講的就是發生在這兩國之間外交上的一件事。

  1、簡介晏子:名叫晏嬰,身高不到五尺,大約現在的一米四左右。他是齊國的大夫,人們尊稱他為晏子。

  2、學習生字,理解課題 板書:晏子。學習生字“晏”。

  3、請同學們打開課文,齊讀課題,板書:使楚。

  快速讀課文,找出最能解釋課題的一句話(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國去) 什么叫出使?(代表一個國家去外國執行外交任務)那么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著——(生答:齊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國與國之間的交往,禮尚往來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國遇到了什么事?楚王為什么要這么做?(針對中等以上學生)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以上問題并完成下面練習。(出示)。

  ①楚王( )次想( )晏子。

  ②楚王之所以侮辱晏子是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 )。

  ③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僅( ),而且( )。

  ④如果晏子挫敗了楚王,就不僅( ),而且( )。

  2、交流(針對中等以上學生)

  ①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

  ②楚王之所以侮辱晏子是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顯顯楚國的威風)。

  ③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僅(是顯了楚國的威風),而且(侮辱了齊國。)

  ④如果晏子挫敗了楚王,就不僅(滅了楚國的威風),而且(維護了自己和齊國的尊嚴)。

  三、提出問題,合作學習(針對中等以上學生)

  1、一個要侮辱晏子顯顯威風,一個要挫敗楚王,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兩人之間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較量,我們來看看晏子是怎樣與楚王斗智,維護國家尊嚴的。課文的.那部分是寫這一內容的?(3——5自然段)

  2、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自學這部分課文,思考: (1)楚王用那些方法侮辱晏子? (2)晏子是怎樣對待的? (3)結果怎樣?

  3、小組合作學習

  四、抓重點句,感悟人物(針對優等學生)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我們一起來領會一下晏子話中含著的意思。 (出示三個重點句)

  ①、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 學生各抒己見后,得出:開狗洞的是“狗國”,開城門的才是國家,現在楚國開的是狗洞,可見楚國是狗國。

  師:那么楚王就是狗王了,楚王當然不干!于是只好。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練讀,指生讀。

  師: 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斗智,請同學們照剛才的方法來推理。

  ②、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 學生討論后得出:上等人訪問上等國,下等人訪問下等國,我最不中用,派來訪問楚國,可見楚國是下等國家。

  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楚王的“冷笑”(根本沒把晏子放在眼里)“只好陪著笑”(以笑來掩飾自己的尷尬)

  把文中的句子轉變為四字成語:揮汗成雨、舉袖成云、摩肩接踵。 讀四自然段:練讀,分角色讀。

  ③、師:好,第三次,誰來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過程?

  生: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原因是:水土不同。(南橘北枳) 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可見楚國環境(社會風氣)不好。

  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楚王的“笑嘻嘻” “得意洋洋”(笑里藏刀、居心叵測) 讀五自然段;練讀,齊讀。

  五、總結課文,夸獎晏子。

小學五年級人教版精編語文教案上冊3

  《梅花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縷縷、幽香、漂泊、唯獨”等詞語。讀讀記記“頗負盛名、玷污”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課文,解決生字詞。

  2、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讀懂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義。

  2、體會外公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題

  1、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一個有關梅花的故事。

  2、板書課題。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學目標

  1、掌握課文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學指導:

  1、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自學時間8分鐘。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測學習情況

  1、檢測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檢測方法:學生上臺板演生字、新詞;板演內容由老師提問易錯、重點生字、新詞,或者讓學生提問自我認為的易錯生字詞;板演后,學生集體糾正,師適時點撥。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

  2、體會、討論理解詞語的含義:

  畏懼、頗負盛名、眷戀、稀罕

  3、檢測課文閱讀情況:

  (1)找一兩名優秀生進行閱讀課文,然后再隨機找兩名后進生進行閱讀,其他學生認真聽,隨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

  (2)同桌互讀。

  (3)再讀課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討論作者回憶了外祖父生前的幾件事?”從這些事中體會到了什么?

  第一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板書:讀詩落淚)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對一幅墨梅圖分外愛惜。(板書: 珍愛梅圖)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 (板書: 不能回國)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 (板書: 贈墨梅圖)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開時,外祖父又遞給外孫女繡著梅花的手絹。 (板書: 送梅花巾)

  4、小結

  六、當堂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重點寫“幽”、“甚”、“衰”)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梅花魂》。

  二、出示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讀懂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義。

  3、體會外公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三、出示學習指導:

  1、通過讀課文了解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同桌或者小組同學討論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義。

  3、同桌討論體會外公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8分鐘后看誰學得!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查自學情況。

  1、說說課文講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書)

  2、讀了這五件事,你感覺到這位老人的一顆怎樣的心?從文中的哪些詞語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釋“眷戀”一詞。)對這個句子有什么疑問,可以提出來。

  3、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戀之心?默讀課文,可以在旁邊寫上批注。

  六、談談體會

  1、學習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時候……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2)思考討論:

  ① “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說明什么?

  (老人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

  ②“讀到一些詩句就落淚”是因為什么?

  a、適當解釋說明三句詩的出處、意思及其表達的情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意思是:獨自一個人在遠方居住,每到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自王維的《山中送別》,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回來不回來呢?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出自北宋詞人秦觀的詞《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得好像夜里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著的雨絲,細得好像心里的愁。

  這些詩大致都體現了一種思鄉懷親之情。

  b、明確老人的思鄉之情是他落淚的原因。

  (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老人的思鄉之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傷感地流淚了)

  2、學習外祖父的另兩處落淚(即第三、五件事)

  (1)從“聽到不能回國,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一句,體會老人一直熱愛著、思念著祖國,卻不能回去,他難過地哭了,充分表現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2)從“赤道吹來的撩亂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體會到思鄉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從“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著血色的梅花。”體會到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了卻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學習第二件事。

  (1)師:從外祖父的三次落淚中,我們感受到外祖父的愛國之心。課題寫梅花,梅花與外祖父有什么關系?讀讀第三自然段,看體會到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情有獨鐘?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里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②“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a、體會“輕輕、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達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爺爺是讓媽媽管教好我的行為、還是思想? (思想)從何而知?(“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

  d、指導朗讀,讀出對梅圖的珍愛。

  4、“這清白的梅花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寬容慈愛的外祖父為什么這次會大動干戈呢?教師范讀“臨別贈梅圖”一事。

  (1)老人深情地說的那段話,其中哪幾句話點明了梅花的品格?

  (“這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

  (2)由此可見老人愛梅其實愛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獨放的圖片,出示古詩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難怪外祖父這樣贊美梅花,讀句“這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

  (4)師:這僅僅是在贊美梅花嗎?是在贊美什么?齊讀句子““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再次討論: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

  b、此時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見,老人贊梅花,實則贊美的是什么? (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

  (5)歷有氣節的人物有哪些?

  (6)飽含深情讀“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7)外祖父保存這幅梅花圖是為什么?(是讓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國人的氣節。)現在他把它送給外孫女又是為了什么?(也讓外孫女保持這種秉性、這種氣節。)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涵。

  △學習最后一段

  1、齊讀最后一段,說說這段對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點明中心)

  2、回顧全文,口頭概括本文的中心。

  (課文講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3、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你體會到了什么?

  (開頭和結尾緊密聯系。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這樣前后呼應,首尾連貫,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七、當堂訓練

  1、抄寫課文中讓你感動的語句。

  2、填寫基本功。

  八、板書設計:

小學五年級人教版精編語文教案上冊4

  《小橋流水人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干涸、點綴、涌現、潮濕、流通、舒服、印象”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4、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閱讀障礙。

  2.通過反復品讀課文重點語句,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鄉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表達思鄉感情的多種表現方式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配樂磁帶、課文插圖、文本內容。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全班齊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以曲中的句子為題“小橋流水人家”。作者的家鄉真的'如題目這么富有詩情畫意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小橋流水人家"吧!

  二、出示自己指導,感悟文章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詞的學習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然后交流: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小橋流水”,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人家”?

  4、讀了課文,你覺得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檢查學習效果,強調重點。

  作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通過對故鄉的具體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的。)

  再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1、直接描寫“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 小溪潺潺 柳枝婀娜 波光粼粼(描寫景物)

  ⑵ 小鳥站在它的腰上……(擬人)

  2、直接描寫“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 我的家→(舒適、溫馨)描寫、介紹

  ⑵ 村民生活→(恬淡、閑適)概括介紹

  3、間接描寫有趣的往事:

  ⑴ 抓魚、蝦、蟹

  ⑵ 丟野花

  ⑶ 摘茶葉

  ⑷ 賞野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不空洞,更真實,更感人。)

  教師點撥:希望同學們試著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四、積累延伸

  1、積累語言:

  ⑴ 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干涸、點綴、潮濕”等詞語。

  ⑵ 摘錄文中自己喜歡的優美句段,并盡量做到熟讀成誦。

  2、請同學們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可以搜集有關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的圖片資料,也可以為家鄉作畫、作文,或者學唱“家鄉曲”、學跳“家鄉舞”、學燒“家鄉菜”等,來表達你對家鄉的熱愛。

  五、整體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課文:

  1、作者用優美流暢的語言,娓娓地向我們道出了他那無盡的思鄉之情,不僅有深情的往事回憶,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學生看板書回答)。但不管是間接抒情還是直接抒情,都同樣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們再一次走進作者的家鄉,去欣賞那詩一樣的景色,去感受那詩一樣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六、當堂訓練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讀幾遍,熟讀成誦。

  2、摘抄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

  3、運用直接抒情和間接表達的寫作方法,自由擬題,練寫片段。

小學五年級人教版精編語文教案上冊5

  《桂花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說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閱讀障礙。

  2.通過反復品讀課文重點語句,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鄉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和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

  同學們,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難忘的`,回憶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種享受,充滿了樂趣。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3、介紹桂花:

  二、出示自學指導

  1、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桂花的名句。

  2、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3、默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

  2)默讀2~6自然段,看看桂花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快樂?勾出有關的詞句。

  3)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三、討論交流,檢查學習效果

  (1) 重點理解搖花時的樂趣:

  為什么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畫出“我”搖桂花的句子:

  ① 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 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 為什么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為什么?

  ②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五、課堂總結

  1.課文通過回憶小時候搖桂花時的有趣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無比懷念以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小學五年級精編語文教案上冊】相關文章:

語文五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案01-16

五年級語文下冊名師精編教案10-17

六年級上冊語文名師精編教案10-17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慈母情深》教案01-02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6篇)10-28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優秀03-31

《語文園地二》教案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7篇)05-05

三年級上冊語文名師精編教案模板10-17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21篇)05-17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篇01-15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 | 日韩AV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本久久A级推油电影 | 最新在线步兵区在线播放 | 宅女的午夜福利视频 |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免费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