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故事意思,體會出課文蘊涵的寓意,從而教育學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4、搜集與龍有關的寓言、成語或故事等。
教學準備
課件、錄音機等。
教學重難點
雖然學生接觸過古文,但是它與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還是截然不同的。學生能否正確的斷句,流利的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重點。從理解課文來看,難點在于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蘊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利用課件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教學過程
一、成語入手,激趣導入
1、交流課前搜集情況,引出課題。同學們,能說出有關龍的成語或詩詞嗎?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葉公好龍。
2、點出課題,激發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龍有關的寓言故事。“葉公”是誰?“好”是什么意思?應讀幾聲?想不想知道葉公和龍之間了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由“好”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起了學生欲進入課文中探究的興趣。
二、初讀寓言,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讓生自由讀,這里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文、認字。提示學生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或不會讀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問一問老師,也可以聯系上下文猜一猜。)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誰來把這些生字讀給大家聽聽?字音都讀準了嗎?同位之間互相讀一讀,教師巡視,聽出不準的字音,及時糾正。全班齊讀一遍。
3、讀文感知意思。誰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每一句話都讀對了嗎?再找學生讀,評價、糾正;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全班齊讀,邊讀邊體會課文的大體意思。
設計意圖: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讀中感悟,讀中促講,讀中發展學生能力都需要教師調動學生讀文的積極性。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讀,學生樂讀,愛學。讀法多樣,讀的興趣濃厚,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三、回顧學法,合作解疑。
1、前后聯系,總結學法。請同學們回想:我們上學期在學習《刻舟求劍》一課時,是怎樣解決難讀、難記、難懂的句子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出學習古文的許多好的方法。
2、由難入手,自主提出問題。課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大膽地告訴老師在預習、讀書時遇到的難題嗎?學生邊說,教師邊把重點句、詞或共性的問題寫在黑板一角。
3、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譯文。(課件出示古文)剛才,我們一起總結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用,就用哪種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當然,也可以提出你的問題在小組里解決。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老師也參與到你們中間。
4、集體討論,研讀探究。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你都解決了嗎?你解決了哪個問題?(學生可能談到的詞句:“寫龍”、“窺頭與牖”、“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w”)你是怎么理解的?這個詞是什么意思?這個句子呢?你能把它讀給大家聽聽嗎?
同學們,還有哪些問題你是通過學習,自己解決了?你也可以提出來考考大家。
老師這里也有問題,看誰能解決?⑴、有些字的'字義,古代與現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嗎?⑵、“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誰把它讀給大家聽聽?
設計意圖:本層次的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后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匯報交流中,學生以簡驅繁,突破難點,暢所欲言,打破了傳統,形成了開放式課堂。特別是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等一遍遍不同形式地讀、譯、問、答,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歸整體,挖掘寓意。根據你的理解,說說這則寓言寫了個什么故事?你覺得葉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聯系生活,拓展開去。同學們,你喜歡葉公嗎?為什么?你想對葉公說點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葉公這樣的人?展開想象:真龍回到天上以后,會怎樣想?葉公回家之后又會怎樣做?
設計意圖:創造性的設計問題意圖在于明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情悟道自然不刻意。
五、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們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演一演這則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現代話演,然后啟發學生: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么樣,有信心嗎?在此基礎上,促使全班學生都能背過。
設計意圖:演一演為學生的誦讀提供了空間,將學生帶入情境中,身臨其境,熟讀成誦。實際上這里在表演時揭示寫作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使朗讀表演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案2
教材分析
我國樂山地理環境優美,山光水色獨特,是舉行龍舟競渡得天獨厚的地方。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樂山龍舟的盛會,能用詞語概括這一盛況。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學會本課重點詞句,并能夠靈活運用;學習課文描寫一種活動的寫作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這篇課文風格清新,通過朗讀和獨自吟誦,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鳴,學生會通過朗讀和吟誦把樂山龍舟的盛會的'規模宏大,喜氣洋洋表達出來。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設想
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說說樂山龍舟會有哪些內容。默讀課文,做課后兩個思考題。重點寫了什么活動?(搶鴨子)是怎樣寫的?(找出動詞體會)
教學準備
樂山龍舟會的資料。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課題
1、齊讀課題,說說你從課題中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2、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借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理解詞語:得天獨厚、游弋、狡黠、乍起。
3、討論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細讀感悟,合作探究
1、學生以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把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多讀兩遍,想想讀懂了什么?邊讀邊在書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
2、小組內匯報交流:先把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讀給同學聽,再說說從中讀懂了什么?是從哪些詞句中讀懂的?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和同學一起討論。
3、集體匯報交流,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1)理解“綠樹夾岸水平鋪”及“千頃水面琉璃滑,百艘龍舟競爭先”的意思。
指名說泛指在水中游動聲音高而洪亮包圍起來剿滅遼闊的水面如同玻璃一樣光滑剔透,上百艘龍舟爭先恐后勇奪冠軍。(2)《樂山龍舟會》這篇文章重點寫了什么活動?可以用哪些詞語概括樂山龍舟會的盛況?
龍舟奪標、搶鴨子競賽、放漂燈活動
規模宏大、喜氣洋洋、精彩紛呈
(3)你最喜歡那一項活動?用自己的話講給大家聽。
比如說:放漂燈:這是晚上的高潮,到處呈現出一派光的天地、色的世界。因為晚上彩船上會亮起無數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日光燈,它們交相輝映、與水中的倒影連成一片,在探照燈的掃射下,仿佛是一條閃動著的五彩的銀河
(4)樂山龍舟會有什么特點?
四、感情朗讀,升華認識
1、學生自由練讀。
2、指名讀喜歡的部分,師生評議。
3、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體會?
作業設計
搜集有關樂山龍舟會的資料。
板書設計
樂山龍舟會
龍舟奪標 搶鴨子競賽 放漂燈活動
規模宏大、喜氣洋洋、精彩紛呈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2、通過讀課文,理解“龍”的深刻含義。
3、根據文章內容續編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領悟“龍”的象征意義,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 生活場景正月十五
說說有關龍的知識。
齊讀課題質疑——大人們關于龍會說些什么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哪些大人關于“龍”在文中有說法?分別是怎樣說的呢?
小組合作尋找,讀相關句段,匯報。
三、細讀品味,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龍”在大人們心中是什么樣子的?
2)你對哪個大人的話有濃厚的興趣,著重談一談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讀了這篇小文章,你認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發作者強烈的感情?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齊讀:在美讀中體會作者的強烈民族自豪感,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文章主題自然水到渠成)。
“龍”象征的我們騰飛的中華,那么你再來開動腦筋繼續想一想“龍”還有什么含義哪?(自己續編,然后小組交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龍”象征的騰飛的'中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騰飛的中華龍是怎樣震驚世界的。(播放課件——有關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航天事業,軍事,經濟貿易,教育等事業發生的變化。讓學生再次感受到中國正在不斷的騰飛,不斷的進步。)
看到中國各項事業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你想說點什么嗎?
(通過讓學生觀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發生的變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為祖國做貢獻的信念)
五、布置作業
1、用你知道的事實,試著在第五段后面繼續寫幾句。
2、談談你作為“龍”的子孫又有那些感想。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案4
教學目的:
1.積累本課生字詞。
2.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式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張抗抗的《海市》圍繞“海市”寫了哪些內容?
注:旋風、海市、彩虹和絲路花語,這是讓沙漠生動的景象,然而這些都是旅人們虛幻的希望。“我”多想筑一條引水的渠,多想看到綠油油的青稞麥和豐收的田野……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采用學到的各種方法。
2、讀課文之后,有什么疑問提出來。
3、小組交流:能在小組解決的就在小組內解決,不能解決的進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學生提問的時候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對于那些提問比較有意義的同學進行及時表揚。
4、全班討論。
5、全班進行朗讀,分小組朗讀,自己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
二、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短文的意思。
1、運用掌握的學習方法再次閱讀短文《海市》。
2、劃出你感興趣的詞語。
3、短文有幾個自然段?
4、逐段指名讀課文,思考每段主要說的是什么?對較難歸納的自然段,教師加以指導。
5、課文描寫了戈壁灘上的旋風、海市、彩虹、絲路花語,為什么以“海市”為題?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課時
一、暢所欲言。
大自然有許多令人為之驚嘆的奇觀,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你想了解就可以通過查閱書籍、上網、向長輩請教等方式了解,把自己找到的最感興趣的`一處奇觀介紹給大家。
1、課前搜集自己最感興趣的奇觀,生動、流利地講述神奇景觀。
2、引導學生介紹、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簡潔明了的學習方式。
3、小組交流。
4、全班圍繞“奇觀”這一主題進行奇觀推介會。
二、初顯身手。
1、通過課前預習,你都搜集到那些有關奇觀的資料?誰愿意展示給同學們看一看?
2、你對其中的哪些作品最感興趣?為什么?
3、評選小博士。同學們都愛看歷險記,就讓我們一起編探險故事吧!
三、筆下生花。
同學們,我們在這個單元中指導了這么多的奇觀,大家的知識又豐富了許多,在了解這些知識的同時有沒有激發你的一些想法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編寫探險故事,大家平時搜集的奇觀資料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相信只要你能大膽想象,編寫的故事一定會離奇、有趣,或者你也可以仿照的故事改編一個。
1、要寫好有關奇觀的想象類作文,你認為需要注意些什么?
2、你打算如何來寫這篇作文?小組交流,共同完成協作提綱。
3、全班交流協作提綱。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案5
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介紹了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黃河象的骨架的形態及這具大象化石的發掘過程,并從科學家假想的角度說明了黃河想化石的來歷。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12個生字、新詞,通過朗讀課文,了解大象化石的來歷,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想象能力。并能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黃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點及形成原因,理解科學家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來歷的經過,弄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理解科學家假想的根據。
教學構想
教學本課,教師在組織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借助課前搜集的資料,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學生自學、自悟、討論、交流,并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內容,提高想象能力,增長科學知識。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去過北京自然博物館嗎?那里有一具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發現的?它的來歷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學習《黃河象》。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拿不準的可查字典或請教同學和老師。
(2)畫出帶有生字的生詞;反復讀一讀并試著理解。
(3)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什么?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資源共享。
(1)拿不準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詞可由學生提出,其他學生幫助,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2)課文的主要內容可先由一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
(這篇課文講的是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里的一具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肅省發現的。科學家依據象化石假想了它的來歷。)
三、練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1、合作學習第1自然段。
(1)靜靜地讀第1自然段,邊讀邊想:從這些語言中你體會出這具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點?把使你產生這種感受的詞句標出來。
(2)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
討論的重點句子:
a、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長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著是頭骨和下頜,甚至連很難發現的舌骨也保存著。
c、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
d、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現是很少見的。
(4)出示投影,進一步體會化石高大完整的特點。
(5)朗讀體會特點。
(6)小結并被書。這樣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為科學家假想它的來歷提供了依據。
板書:完整(特點)
2、以瀏覽方式學習第2-6自然段。
(1)采取瀏覽方式閱讀第2-6自然段,思考: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的?閱讀思考之后,自己可以小聲地說一說。
(2)找好朋友去交流。
(3)互動交流,匯報學習收獲,相機進行板書朗讀指導。
板書:一群黃河象來到河邊→老象陷進淤泥→變成化石(來歷)
指導朗讀時可以讓學生先自由練讀,然后以行或組分段讀,舉行朗讀比賽,然后讓學生評議。
3、學習第7、8自然段。
(1)默讀思考:這具象化石是如何發現并挖掘的?科學家想象了它的來歷,他們這樣假想的根據有哪些?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其他小組補充,教師適時點撥并相機板書。
板書:1973年甘肅(發現挖掘)
關于假想的根據,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著重肯定兩點:一是從它站立的姿勢,推斷是失足落水;二是從骨頭關聯的情況,推斷它死后一直沒被移動過。
(4)指導朗讀。
四、總結全文。
作業設計
熟讀課文,準備復述。
板書設計
黃河象
完整(特點)
一群黃河象來到河邊
老象陷進淤泥 來歷
變成化石
1973年 甘肅(發現、挖掘)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課文,弄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并按要求復述課文。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
這篇課文從哪幾方面描寫了黃河象的骨骼化石?
2、指名回答。
3、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的?他們這樣假想有什么依據?
4、黃河象骨骼化石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二、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瀏覽全文,想一想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復述
1、教師講清復述方法。
2、學生對照板書,抓重點內容默記練說。
3、同組相互復述。
4、各組推薦人選在班上復述,鼓勵學生評議。
5、還可以按什么順序復述?
(1)黃河象骨骼化石的發現和挖掘——黃河象骨骼化石的樣子——科學家假象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
(2)科學家假象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黃河象骨骼化石的發現和挖掘——黃河象骨骼化石的樣子
五、暢談收獲
可以談寫法,可以談啟發,只要談得合理,教師都應給予鼓勵。
作業設計
復述課文。
板書設計
黃河象
推想 發現 發掘 命名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案05-15
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父母的愛-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04-05
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07-03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案11-23
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范文10-10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名師教案01-03
語文第六單元教學反思03-24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