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藏戲課件
六年級語文藏戲課件1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傳奇、咆哮、曠野、機箱、柔順、象征、妖魔、恐怖、一無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贊嘆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重點: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難點: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的表達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觀看錄象,感受豐富多樣的戲曲種類。
學生:聽一聽,看一看,猜猜這些分別屬于那個劇種。
二、授新
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去領略有著悠久歷史,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藏戲。由上一課我國豐富多彩的節日風俗引入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那么作者都介紹了藏戲的哪些方面,又是如何組織材料的呢?
組織學生交流并適當引導
小組分別匯報所搜集到的關于藏戲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以及視頻資料等等。
三、整體感知
藏戲是如何形成的呢?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文章講了哪幾部分內容?作者又是如何將這些材料組織起來的?
(明確:形成和特色,從事物的不從角度對其進行了介紹)
四、具體分析
這個傳奇故事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指名1—2名績優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藏戲的形成,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后提出需要補充的內容。
學生自由表達,如唐東杰布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義舉,……
第二課時
藏戲有哪些特色呢?
找出文中描寫藏戲特色的段落,并概括藏戲都有哪些特色?
出示幻燈片 ()的面具 ()的舞臺 ()的演唱風格
引導學生具體分析介紹藏戲特色的段落
出示相關圖片
組織學生交流
體會作者是怎樣概括的?
小組討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讀內容,反復閱讀相關段落,把藏戲的主要特點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出來。
組織學生交流,說說你是從哪體會到的?
①結合具體的面具,說一說顏色象征了什么,對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張②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③結合看戲人,來體會輕松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讀課文第一部分:連用三個反問句,并構成排比
小組合作討論: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呢?
明確:更加突出了藏戲的特點,為下文做鋪墊;其中還有著民族的自豪感,同時吸引讀者。
1、學習文章第一部分的寫法,運用三個排比的反問句式,介紹本班某位同學的特點
2、完成相關練習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教學反思
進入六年級以來,感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高了一個層次,擁有了比較強的語感,對文章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一個段落,學會了前后貫通的方法。在《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教學時,先讓學生找出本課的寫作順序,并把它記下來,學生很快就能掌握課文的大概內容,把文章的頭緒理的一清二楚。一個外籍學生第一個舉手回答問題,他說:“老師,我知道課文的.寫作順序,但我不明白這些節日的意思,中國的節日太多了……”針對他的問題,我讓學生以表格的形式出示這些節日,并注清每個節日的特點,中國的孩子對這些節日還是很了解的,通過師生共同探討,這個外籍學生對中國的春節又了解很多。
但不足的是教學“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個節日時,這三個部分有著共同點,而我只是一個個的介紹過去,對它們的內在聯系卻只字沒提,其實,如果放手讓學生從整體上去看,去悟,去體會,效果遠遠大于我的講解,課堂也不會這么乏味,而且更能讓學生明白,作者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
對于畢業班的教學,我對每篇課文的教學都做到精致細膩,唯恐漏掉一個知識點,縱觀《北京的春節》這堂課,我終于感覺自己錯了,一直指導學生詳略得當,可自己的課堂卻略而不略,詳而不詳,該舍的不舍,該抓的抓不牢,方法單一,學生學起來也索然無味。總感覺課文的每個方面都要學生掌握到,詞語、重點句子、表達方法、語言特色等等,不舍得撇開,就講解,結果卻適得其反,一篇課文下來,雖然學生學習狀態很好,興致很高,但真的能把知識都學會的沒幾個,可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詳略,運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教學過程實而有效。
以此為例,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對學生放手,更要對自己放手,該舍的一定要舍,該詳的一定要落實到位。
六年級語文藏戲課件2
教學目標
1、學習并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教學難點 了解藝術特色,領悟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教學過程:
預習(或復習)提綱
1、了解我國傳統戲曲的有關知識。
2、了解我國西藏地區的有關信息及藏族同胞的民俗。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臺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67伴奏;復雜到每個角色都要帶著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長到要演出三五天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藏戲是怎樣形成的,有著怎樣的特色。
2、板書課題
二、重點研讀,感悟情感
(一)讀文,理清思路
1、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戴著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二)讀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戲的特點
1、找讀前三自然段,說說你都聽出了什么。
(藏戲有三個突出特點;世界上這樣的劇種很少,而藏戲是其中之一;連續三個排比式的問句,更加突出了藏戲的特點,其中還有著民族的自豪感。)
2、練習朗讀后,找學生朗讀,要求分別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三)讀課文第三部分,具體了解藏戲的特點
1、默讀8自然段到最后,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8—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的特點;17—18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臺的特點;19—20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2、自由讀8—16自然段,說說你進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說一說顏色象征了什么,對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張。
4、自由讀17和18自然段,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5、你想看藏戲嗎,為什么?(感受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秘這些獨特的魅力。結合看戲人,來體會輕松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四)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1、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2、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3、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20自然段。
4、師生合讀:21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自讀后小組討論: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有哪些傳奇色彩?
2、交流、升華:
(1)以弱抗強的傳奇:年輕的僧人→兇險的自然。結合“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帶點的詞,來體會雅魯藏布江的兇險,一個年輕的僧人想為百姓造福,要與天抗爭。這是勇敢的傳奇。
(2)創造奇跡的傳奇: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通過7位姑娘組成的藏戲班子,以藝術和善良感召人們,大家由哄笑到獻出人力、物力、財力,在江上建了58座鐵索橋,來體會這種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色彩。
(3)藝術的傳奇:僧人→藏戲的開山鼻祖。這人僅由7人組成的藏戲班子,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誕生了一個為人們接受并贊嘆的劇種。
四、總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開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