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正數和負數

時間:2022-11-22 09:10:46 七年級 我要投稿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正數和負數(通用7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課件,有趣的課件,使得課堂不再枯燥無味。雖然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課件起輔助教學的作用,那么寫課件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正數和負數,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正數和負數(通用7篇)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正數和負數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能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能用正數或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實例理解有理數的意義,體會負數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數應用的廣泛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正確理解負數的意義,掌握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的方法。

  2.難點:正確理解負數的概念.

  3.關鍵:創設情境,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我們知道,數是人們在實際生活和生活需要中產生,并不斷擴充的.人們由記數、排序、產生數1,2,3,…;為了表示“沒有物體”、“空位”引進了數“0”,測量和分配有時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為此產生了分數和小數.

  在生活、生產、科研中經常遇到數的表示與數的運算的問題,例如課本第2頁至第3頁中提到的四個問題,這里出現的新數:-3,-2,-2.7%在前面的實際問題中它們分別表示:零下3攝氏度,凈輸2球,減少2.7%.

  二、講授新課

  (1)、像-3,-2,-2.7%這樣的數(即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而3,2,+2.7%在問題中分別表示零上3攝氏度,凈勝2球,增長2.7%,它們與負數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把這樣的數(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正)號,例如,+3,+2,+0.5,+ ,…就是3,2,0.5, ,…一個數前面的“+”、“-”號叫做它的符號,這種符號叫做性質符號.

  (2)、中國古代用算籌(表示數的工具)進行計算,紅色算籌表示正數,黑色算籌表示負數.

  (3)、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但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數.

  (4) 、0可以表示沒有,還可以表示一個確定的量,如今天氣溫是0℃,是指一個確定的溫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5)、 把0以外的數分為正數和負數,起源于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正數和負數在許多方面被廣泛地應用.在地形圖上表示某地高度時,需要以海平面為基準,通常用正數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負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為8844m,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為-155m.記錄賬目時,通常用正數表示收入款額,負數表示支出款額.

  (6)、 請學生解釋課本中圖1.1-2,圖1.1-3中的正數和負數的含義.

  (7)、 你能再舉一些用正負數表示數量的實際例子嗎?

  (8)、例如,通常用正數表示汽車向東行駛的路程,用負數表示汽車向西行駛的路程;用正數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負數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數表示買進東西的數量,用負數表示賣出東西的數量.

  三、鞏固練習

  課本第3頁,練習1、2、3、4題.

  四、課堂小結

  為了表示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我們引進了負數正數就是我們過去學過的數(除0外),在正數前放上“-”號,就是負數,但不能說:“帶正號的數是正數,帶負號的數是負數”,在一個數前面添上負號,它表示的是原數意義相反的數如果原數是一個負數,那么前面放上“-”號后所表示的數反而是正數了,另外應注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五、作業布置

  課本第5頁習題1.1復習鞏固第1、2、3題。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正數和負數 篇2

  教學目標

  1.整理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知識,掌握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2.能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

  3.體驗數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實際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

  知識重點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上課開始時,教師應通過具體的例子,簡要說明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過的數,并由此請學生思考:生活中僅有這些“以前學過的數”夠用了嗎?下面的例子僅供參考.

  師:今天我們已經是七年級的學生了,我是你們的數學老師.下面我先向你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體重58.5千克,今年40歲.我們的班級是七(13)班,有60個同學,其中男同學有22個,占全班總人數的37%…

  問題1:老師剛才的介紹中出現了幾個數?分別是什么?你能將這些數按以前學過的數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嗎?

  學生活動:思考,交流

  師:以前學過的數,實際上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

  問題2:在生活中,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了嗎?

  請同學們看書(觀察本節前面的幾幅圖中用到了什么數,讓學生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思考討論,然后進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氣象預報中的氣溫圖,地圖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

  學生交流后,教師歸納: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有時候需要一種前面帶有“-”的新數。先回顧小學里學過的數的類型,歸納出我們已經學了整數和分數,然后,舉一些實際生活有相反意義的量,說明為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我們需要引入負數,這樣做強調了數學的嚴密性,但對于學生來說,更多地感到了數學的枯燥乏味為了既復習小學里學過的數,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創設如下的問題情境,以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

  這個問題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都應予以重視。

  以上的情境和實例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實例,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為正確建立相反意義的量奠定基礎。

  分析問題

  探究新知問題3:前面帶有“一”號的新數我們應怎樣命名它呢?為什么要引人負數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正數和負數分別表示怎樣的量呢?

  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求學生理解.

  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看書自學,然后師生交流.

  這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正數和負數的表示.

  強調: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相反意義的量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它們的意義相反,如向東與向西,收人與支出;二是它們都是數量,而且是同類的量.這些問題是這節課的主要知識,教師要清楚地向學生說明,并且要注意語言的準確與規范,要舍得花時間讓學充分發表想法。

  舉一反三思維拓展經過上面的討論交流,學生對為什么要引人負數,對怎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舉出實際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以加深對正數和負數概念的理解,并開拓思維.

  問題4:請同學們舉出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例子.

  問題5:你是怎樣理解“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的呢?請舉例說明.

  能否舉出例子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也能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引負數的必要性

  課堂練習教科書第5頁練習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圍繞下面兩點,以師生共同交流的方式進行:

  1, 0由于實際問題中存在著相反意義的量,所以要引人負數,這樣數的范圍就擴大了;

  2,正數就是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或在其前面加“+”),負數就是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

  本課作業教科書第7頁習題1.1 第1,2,4,5(第3題作為下節課的思考題。

  作業可設必做題和選 做題,體現要求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本課是有理數的第一節課時.引人負數是數的范圍的一次重要擴充,學生頭腦中關于數的結構要做重大調整(其實是一次知識的順應過程),而負數相對于以前的數,對學生來說顯得更抽象,因此,這個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為了接受這個新的數,就必須對原有的數的結構進行整理,引人幣的舉例就是這個目的.

  負數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原有的數不夠用了(不能正確簡潔地表示數量),書本的例子或圖片中出現的負數就是讓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這一點.使學生接受生活生產實際中確實存在著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多舉幾個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舉的例子又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當學生接受了這個事實后,引入負數(為了區分這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這個教學設計突出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書本中的圖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產中常見的事實,學生容易接受,所以應該讓學生自己看書、學習,并且鼓勵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作適當引導就可以了。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正數和負數 篇3

  學習目標:

  1、知識技能:進一步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熟練掌握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數學思考:體會數學符號與對應的思想。

  3、情感態度:師生合作,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

  重點:進一步理解正、負數及零表示的量的意義。

  難點:理解負數及零表示的量的意義。

  課前準備

  卷尺或皮尺

  教學流程安排

  活動1、復習正、負數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為進一步學習做好知識準備。

  活動2、活動安排 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加深對負數的理解。

  活動3、舉例說明 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4、鞏固練習 掌握正數和負數。

  教學過程設計

  活動1

  1、 給出一組數,請學生說說哪些是正數、負數。

  2、 學生舉例說明正、負數在實際中的應用。

  師生行為及設計意圖

  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讓一組同學任意給出一組數,另一組同學找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正整數?負分數?復習正、負數的定義。

  活動2

  1、各組派一名同學進行如下活動:按老師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組獲勝。

  2、分小組完成,用卷尺或皮尺量桌子的高度、桌面的長度和寬度,并將它們表示出來。(超出1米的部分用正數表示,不足1米的部分用負數表示。)

  師生行為

  1、老師說出指令:向前1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2步。學生按老師的指令表演。

  2、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匯報完成的情況。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在活動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活動3

  問題展示

  1、 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千克,小華體重減少1千克,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的增長值。

  2、 2001年 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 , 德國增長1.3%,

  法國減少2.4% , 英國減少3.5%,

  意大利增長0.2 %, 中國增長7.5%,

  師生行為及設計意圖

  在學生已初步掌握新知識的前提下,由問題1 、2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4

  1、 P6 練習

  2、 總結:這堂課我們學習了那些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3、 作業 P7習題1 .1 4、7、8

  師生行為及設計意圖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交流、完成練習。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這里的練習可以分散進行。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學生回憶、交流。教師和學生一起補充完善。教師要努力使學生自己回憶、總結、梳理所學的知識,將所學的知識與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緊密聯結,完善認知結構。

  學生課后鞏固、提高、發展。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正數和負數 篇4

  單元目標: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負數的意義、表示方法,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單元學習內容:

  正數和負數的意義;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對0的再認識。

  單元教材分析:

  依據《標準》的要求,本單元學習的負數主要是學生生活中一些覺的負數,并且只要求學生會運用負數進行簡單的表示。

  本單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內容是兩個方面:一是,從每天都接觸的氣溫中,了解表示零下溫度的一種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覺負數的實際意義。由于負數的學習是在正數基礎上的拓展,與正數的意義相比,需要考慮相反意義與數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單元教材的編寫主要有以下特點。

  1、在數據的收集過程,認識和理解負數的意義。每天天氣溫度的變化情況是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可以從電視、廣播的節目中了解,也可以從報刊等各種途徑了解天氣情況。在“溫度”這節中,教材通過天氣預報圖介紹北京等地溫度,使學生了解零下溫度表示的方法,從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負數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2、在初步應用中,進一步理解正數與負數的意義。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

  解正數和負數的意義,本單元教材在“試一試”和“練一練”中安排了各種不同的具有現實背景意義的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要求學生用正數或負數表示。這樣的編寫方式符合學生理解數學新知的認知規律,為學生以后掌握和運用正負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溫度(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生活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讀寫。

  2、會比較兩個以下溫度的高低。

  情感態度與價值:

  讓學生在觀察體驗、交流等活動中體會學習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方法與過程:

  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教學難點:理解負數的含義。

  教法: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學法:小組合作交流。

  教具: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1、課課前組織學生采取各種方法調查、收集、記錄全國一些大城市的氣溫情況。

  2、讓學生查看地圖找到調查的城市的位置,幫助了解溫度與位置的關系。

  二、自主探索溫度的讀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學生記錄的溫度進行簡單交流,并抽出2組數據與零度進行比較,從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還要低2℃的一些知識。

  2、教師準備一份天氣預報圖,引導學生觀察溫度的表示方法。

  三、反饋交流

  分小組討論怎樣讀溫度,并讀一讀,寫一寫。

  四、精講點撥

  組織大家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再寫出來,增加一些直觀的認識。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正數和負數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零”的意義的探討,進一步理解正數和負數的概念,能利用正負數正確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規定了向指定方向變化的量);

  2.進一步體驗正負數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深化對正負數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變化的量.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知識回顧和理解

  通過對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存在著具有兩種不同意義的量,為了區分它們,我們用正數和負數來分別表示它們.

  [問題1]:“零”為什么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呢?

  學生思考討論,借助舉例說明.

  參考例子:用正數、負數和零表示零上溫度、零下溫度和零度.

  思考“0”在實際問題中有什么意義?

  歸納“0”在實際問題中不僅表示“沒有”的意思,它還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如:水位不升不降時的水位變化,記作:0 m.

  [問題2]:引入負數后,數按照“具有兩種相反意義的量”來分,可以分成幾類?分別是什么?

  (二)深化理解,解決問題

  [問題3]:(課本P3例題)

  【例1】(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 kg,小華體重減少1kg,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

  【例2】(2)某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

  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

  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這一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解后語: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義.寫出體重的增長值和進出口的增長率就暗示著用正數來表示增長的量.類似的還有水位上升、收入上漲等等.我們要在解決問題時注意體會這些指明方向的量,正確地用正負數表示它們.

  鞏固練習

  1.通過例題(2)提醒學生審題時要注意要求,題中求的是增長率,不是增長值.

  2.讓學生再舉出一些常見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1990~1995年下列國家年平均森林面積(單位:千米2)的變化情況是:

  中國減少866,印度增長72,

  韓國減少130,新西蘭增長434,

  泰國減少3247,孟加拉減少88.

  (1)用正數和負數表示這六國1990~1995年平均森林面積的增長量;

  (2)如何表示森林面積減少量,所得結果與增長量有什么關系?

  (3)哪個國家森林面積減少最多?

  (4)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你想到了什么?

  閱讀與思考

  (課本P6)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加工允許誤差.

  問題:1.直徑為30.032 mm和直徑為29.97 mm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還有哪些事件可以用正負數表示允許誤差嗎?請舉例.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甲冷庫的溫度是-12℃,乙冷庫的溫度比甲冷庫低5 ℃,則乙冷庫的溫度是.

  2.一種零件的內徑尺寸在圖紙上是9±0.05(單位:mm),表示這種零件的標準尺寸是9 mm,加工要求不超過標準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標準尺寸多少?

  3.摩托車廠本周計劃每天生產250輛摩托車,由于工人實行輪休,每天上班的人數不一定相等,實際每天生產量(與計劃量相比)的增減值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

  增減-5 +7 -3 +4

  根據上面的記錄,問:哪幾天生產的摩托車比計劃量多?星期幾生產的摩托車最多,是多少輛?星期幾生產的摩托車最少,是多少輛?

  類比例題,要求學生注意書寫格式,體會正負數的應用.

  (四)課時小結(師生共同完成)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正數和負數 篇6

  學習目標:

  1.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通過正.負數學習,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3.通過探究,滲透對立統一的辨證思想

  學習重點:

  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學習難點:

  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方法:

  講練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存在著兩種不同意義的量,為了區分它們,我們用正數和負數來分別表示它們.

  問題1:“零”為什么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呢?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借助舉例說明.

  參考例子:溫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

  二.探究理解解決問題

  問題2:(教科書第4頁例題)

  先引導學生分析,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例(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kg,小華體重減少1kg,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

  (2)20xx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一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

  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

  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2009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解:(1)這個月小明體重增長2kg,小華體重增長—1kg,小強體重增長0kg.

  (2)六個國家2009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美國—6.4%,德國1.3%,

  法國—2.4%,英國—3.5%,

  意大利0.2%,中國7.5%.

  三.鞏固練習

  從0表示一個也沒有,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

  在學生的討論中簡單介紹分類的數學思想先不要給出有理數的概念.

  在例題中,讓學生通過閱讀題中的含義,找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決定哪個用正數表示,哪個用負數表示.

  通過問題(2)提醒學生審題時要注意要求,題中求的是增長率,不是增長值.

  四.閱讀思考1頁

  (教科書第8頁)用正負數表示加工允許誤差.

  問題:1.直徑為30.032mm和直徑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還有那些事件可以用正負數表示允許誤差嗎?請舉例.

  五.小結

  1.本節課你有那些收獲?

  2.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嗎?

  六.應用與拓展

  1.必做題:

  教科書5頁習題4.5.:6.7.8題

  2.選做題

  1).甲冷庫的溫度是—12°C,乙冷庫的溫度比甲冷酷低5°C,則乙冷庫的溫度是.

  2.)一種零件的內徑尺寸在圖紙上是9±0.05(單位:mm),表示這種零件的標準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過標準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標準尺寸多少?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正數和負數 篇7

  說教材:

  《正數與負數》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本節課是學生學過的自然數與分數的延續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數的基礎,因此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作為初中階段的第一節課,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區分正、負數以及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說學情:

  223團中學作為第二師唯一的一所少數民族團場學校,本身有著自己學校的特色,其次因為剛剛推行民漢混合編班,國語教學有一定的困難和挑戰,學生國語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因此數學學科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以鞏固基礎為主。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制訂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說目標:

  讓學生理解正、負數的概念,了解正數與負數是從實際需要中產生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正確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明確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實際例子的引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了解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教學目標,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導啟發法和講解傳授法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這是因為初一的學生個性活潑,學習積極性高,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和分析與學生自己歸納相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法上,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整個過程,對學生的回答與表現給予肯定、表揚,由此保護并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引領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分為五個部分: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鞏固練習,熟練技能;

  (4)總結反思,發展情意;

  (5)布置作業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我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三幅圖,通過設置問題串,為學生復習小學學過的自然數、零和分數,讓學生了解到數是因為實際生活的需要產生的,同時增加一個新的問題:某市某天的最高氣溫是零上3℃,最低氣溫是零下3℃,要表示這兩個溫度,那么都記作3℃,這樣就不能把它們區別清楚。所以學生很容易就發現,用以前學過的數不能簡潔清楚地表示這兩個數,由此需要產生一種新數,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課。這樣的引入,既符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又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著,我根據學生已經產生的認知沖突及時地給出實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進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環節,給出4個例子: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例1:氣溫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車向東行駛4千米和向西行駛3千米;

  學生對以上例子中出現的每一對量進行討論,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很容易就發現: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東和向西都是一對反義詞。于是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點: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東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然后我讓學生自己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學生在閱讀課本后很容易就會回答:足球比賽中的凈贏球和凈輸球;花生產量的增長和減少;體重的增加和減少等這些例子。這樣的舉例一方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另一方面也為新知的展開鋪平了道路。

  幫助學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后,我帶領學生回到創設情境中產生的問題:零上3℃和零下3℃應該如何表示?我將一邊引導學生一邊歸納總結:對于具有相反意義的兩個量,如果其中一種量用正數表示,那么另一種量可以用負數表示。通常地,我們規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這里建立正數與負數的概念時,我會特別強調,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同時指出,0不僅僅是表示“沒有”的意義,比如0℃就是一個確定的溫度。

  鞏固練習,熟練技能

  為了使學生實現由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化,教師將通過形式不同的練習,讓美好學生把知識轉化成技能,如課本上的練習:判斷正、負數以及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在判斷正、負數的時候,我將再一次強調學生的易錯點: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而其中一道練習:如果水位升高3m時水位變化記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時水位變化就可以記作—3m,水位不升不降時水位變化可以記作0m。這里也要特別強調0表示的意義。由此讓學生加深對正、負數概念以及零的意義的理解,同時這種課內及時練習,反饋調整,又符合心理學特征,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

  總結反思,發展情意的環節

  教師將引導學生通過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歸納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是用正數與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從而起到了對本節課鞏固深化的作用,這樣不但可以梳理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記憶,而且可以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側重。

  布置作業

  最后,針對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作業,并將作業進行分層,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適應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切實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說板書設計:

  通過教學過程的設計,我將板書確定為以下內容

  1、負數源于生活;

  2、理解正數、零、負數表示的意義;

  3、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說教學反思:

  教師將引導學生通過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歸納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是用正數與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從而起到了對本節課鞏固深化的作用,這樣不但可以梳理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記憶,而且可以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側重。

  各位老師,以上說課只是我在短時間內設計出來的一種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準備時間充分的話,我會在教學過程這一模塊進行更多細節的探討,讓本節課的內容講授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

  好了,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正數和負數】相關文章:

正數和負數說課稿02-24

《正數和負數》說課稿范文07-20

正數和負數優質說課稿03-13

《正數和負數》說課稿范文03-13

人教版《正數和負數》說課稿范文04-16

正數和負數優質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04-18

科學七年級上冊課件03-04

語文七年級上冊課件03-24

語文七年級上冊的課件03-25

七年級上冊語文的課件03-2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 色综合曰本久久 | 日本精品免费网站 | 一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 一本大道中文日本香蕉 | 日韩中文字幕v亚洲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