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七年級上冊語文雖有嘉肴課件

時間:2021-03-21 16:47:30 七年級 我要投稿

七年級上冊語文雖有嘉肴課件

  一、 內容及其解析

七年級上冊語文雖有嘉肴課件

  1、內容:《雖有嘉肴》這篇課文主要論述了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文章一開頭就運用了類比的手法,從“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的道理。接著講教與學的關系,一個人只有學習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別人之后才發現自己知識的淺陋,這樣才會反過來不斷地鉆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學相長的結論。

  2、解析:這篇文章是關于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的篇目,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 “教學相長”的道理,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

  二、 目標及其解析

  1、 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熟讀并背誦課文。

  (2)準確翻譯文句,通過探究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3) 聯系實際,談談對“教學相長”的理解。

  2、 解析:

  文言重點詞語的積累是為學生以后閱讀文言文打下基礎,對本文中蘊含的道理的理解是為學生以后學習提供端正的態度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 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1、可能遇到的困難:

  學生對個別詞語、句子的理解有困難。

  2、產生困難的原因:

  七年級學生對文言文的積累還很少,理解文意存在很大困難。

  3、解決困難的辦法:

  注重對學生學習文言文方法的指導、朗讀的訓練。

  四、 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電子白板、多媒體等。

  五、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問題(一)導入

  設計意圖: 提高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

  師生活動:

  1、“四書”、“五經”是國學之瑰寶,智慧之源泉。“四書”、“五經”分別指哪幾部典籍?(板書“四書”、“五經”的具體篇目)

  2、導語。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千秋。”或許同學們對《禮記》不甚了解,但《禮記》中的名言卻常常在我們的耳畔回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告訴我們要勤于鉆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啟迪我們要做好規劃,有的放矢;“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教育我們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由此可見,《禮記》影響之深廣。

  今天,就讓我們親近《禮記》,領悟為學之道。(板書課題)

  問題(二)聽錄音,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

  設計意圖:在聽準讀音、節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達到當堂背誦的目的;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疏通文意,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

  師生活動:

  1、了解《禮記》相關知識  (多媒體展示)

  《禮記》,又叫《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全書用記敘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生動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嚴謹;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運用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學記》是《禮記》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較有價值的教育論著。主要講述教育制度、教學內容和方法,闡述了教學相長、循序漸進、長善救失等教學經驗。

  2、聽讀課文

  (1)聽錄音,讀準下列字音   (多媒體展示)

  嘉  肴(      )    自強(     )    兌命 (        )

  學學半(       )   相長(      )

  (2)聽錄音,聽準朗讀節奏   (多媒體展示)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3)多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節奏,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3、疏通文意

  (1)自行翻譯:請同學們結合課文下的注釋,自己嘗試著翻譯課文,圈點出不理解的字句。

  (2)小組討論:將自己不理解的字句與小組成員合作探究,解決字詞問題。組內不能理解的字句勾畫出來。

  (3)教師講解:學習小組討論之后還解決不了的字詞,教師講解。

  4、積累重點字詞    (多媒體展示重點字詞,學生回答意思)

  (1)、通假字

  《兌命》曰      兌,通(     ):

  (2)、古今異義詞

  ①、雖有至道    雖:古義(        ) 今義(           )

  ②、不能知其旨也 旨:古義(       ) 今義(           )

  ③、教然后知困   困:古義(       ) 今義(           )

  ④、教學相長也    長:古義(      ) 今義(           )

  (3)、詞類活用

  ①、不知其旨也  旨:(    )活用為(     ):

  ②、不知其善也  善:(    )活用為(     ):

  (4)、一詞多義

  ①   學  學學半 (   )  ②  其  其此之謂乎  (          )

  學學半 (  )           不知其旨也  (          )

  (5)、文言句式

  倒裝句    其此之謂乎?(賓語前置)

  第二課時:

  問題(一) 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文意 。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內容及主旨  。

  師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下列問題,理解文意:(多媒體展示)

  1、閱讀“雖有嘉肴……不知其善也”:找出與“嘉肴”“弗食”“旨”相對應的詞語。文章以“弗食”“嘉肴”開篇,有什么用意?

  明確:嘉肴--至道;弗食--弗學;旨--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來論述“弗學”“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動地引出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有力地論證觀點。

  2、閱讀“是故學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強也”:分別找出與學、教相承接的詞語。這一層與上下文有什么聯系?

  明確:學--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強;“學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學,不知其善也”進一步展開議論,并引出下文“教學相長”的觀點。

  3、閱讀“故曰……其此之謂乎”: “教學相長”的結論在前面已經道明,課文最后《兌命》的一段話是否多余?

  明確:不多余,“學學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是對觀點的補充說明。《兌命》的'話進一步論證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4、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

  明確:從“佳肴”寫起,是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有“佳肴”、“至道”作類比,教與學的關系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推理”。

  5、文章如果壓縮成一句話,你會保留哪句?為什么?

  明確:文章應用“類比手法”引出要闡述的觀點,講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即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問題(二) 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延伸 ,鞏固所學知識 ,加強對文意的理解。

  師生活動:(多媒體展示)

  1、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請談談“教學相長”的道理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參考:(1)、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

  (2)、“教學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

  2、《禮記學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以)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

  【注釋】君:這里的意思是統治。念終始:始終想著。

  【譯文】 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尚書.說命》中說:“自始自終想著學習。”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問題(三) 歸納主旨

  設計意圖:歸納文章主旨。

  師生活動:(多媒體展示)

  文章主旨:

  文章應用“類比手法”引出要闡述的觀點,講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即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六、 目標檢測(多媒體展示)

  (一)、基礎鞏固

  1、翻譯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雖有佳肴   (        )(                    )

  (2)、不知其旨也 (                        )

  (3)、雖有至道       (                        )

  (4)、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                      )

  (5)、教然后知困 (                            )

  (6)、然后能自反也(                           )

  (7)、然后能自強也  (                         )

  (8)、教學相長也(                             )

  (9)、學學半(                                 )

  2、翻譯下列句子

  (1)、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4)、故曰:教學相長也。

  (5)、《兌命》曰:“學學半。”

  (二)、能力提升

  1、本文的中心句是?

  2、請寫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詩句。

  3、讀了這篇短文,結合你的學習實際,談一點你的學習體會。

  七、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說理短文,本文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  教學相長”這個結論。

【七年級上冊語文雖有嘉肴課件】相關文章:

《雖有嘉肴》說課稿09-28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04-05

初一語文上冊《雖有嘉肴》教學反思01-08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匯編04-01

《雖有嘉肴》閱讀原文及譯文03-26

七上語文《雖有嘉肴》教案設計05-26

雖有嘉肴原文及翻譯是什么?11-12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雖有嘉肴》教案02-25

雖有嘉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06-2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AV综合AV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播放 | 日本三级2019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