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先自虐的勵志文章
01
生活就是在不變里尋求改變
當再回過頭去翻看那些成功人士的發家史時,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曾努力的跳出過自己的舒適圈。
何謂“舒適圈”?
舒適圈就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里,在圈內游資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會感到很輕松、很自在。
跳出舒適圈,其實就是在給自己找罪受。
比如咪蒙自己說的,她曾經的工作月入一兩萬,領導特別好,每天干半天活就夠了。
這種工作對于一般人來說,簡直是爽到爆炸了,
但是她辭職了,創業把自己折騰個半死,再然后創業失敗,最后才成為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的“咪蒙”。
再比如我身邊某富二代,非得去學什么川菜,做了一年小工跟著老板偷師學藝。
手上的刀傷、燙傷比新東方出來的還要多,現在靠著自己的手藝完全不拿家里一分錢,開了一家私房菜館,
成了貨真價實的“富一代”。
02
要想極致,必須折磨
羅蘭說過一句話:“當你所做的事情是你自己的愛好時,你會發現你做起事情來就會事半功倍。”
但如果想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光有興趣是不夠的,你還得把它做到你不想做為止!
我很喜歡的一位電競選手Faker便是如此,
Faker的開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網癮少年”,他熱愛游戲而且有絕對的天賦,
登場即巔峰可不說說而已,他以職業選手參加比賽第一年就獲得了S賽冠軍。
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打游戲的確是一件很棒的事,如果打游戲能成為職業的話那就太好了,
但你想想作為一名職業玩家,每天超過半數的時間都用來面對電腦,大量時間花在訓練上,你還能有這么多熱愛嗎?
為什么這個96年的年輕人會被譽為LOL里的喬丹,不僅來源他的天賦,更是他把虐待自己的興趣完成的淋漓盡致!
03
要想不被淘汰,只有不斷虐待自己
《十三邀》里羅振宇說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
所謂的“工匠精神”,就是公開自虐!
聽完這句話后自然而然的就為我解答了一個問題:
為什么科技發展如此迅猛,純手工依舊沒被淘汰?或者說那些匠人手藝到底價值在什么地方?
他們的'價值就在“虐”這個字上。
想象一下,
一家在地下室里的餐廳卻是世界最難預定座位的餐廳,
一家只有十張座位的飯館卻連續兩年獲得米其林評級,
它靠的就是“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無限“自虐”式的手藝做到的。
從不滿足是小野二郎能成為“壽司之神”的動力,他把一生時間都花在研究壽司味道與客人體驗上了。
一生只做一件事,并把它做好,就是牛逼。
正如羅胖所說,
人其實都在一個非舒適區,舒適區是待不住人的,待在舒適區一定會活的十分灰白。
所謂成功,就是不斷走出舒適區,不斷挑戰現狀,不斷跟自己較勁,不斷虐待自己!
如果你感到現狀的生活很舒服,朋友,說明你該努力了。
【要成功,先自虐的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要成功要學會斷絕勵志文章01-19
生存逼著我要成功的勵志文章01-20
要成功就要學會斷絕的勵志文章10-16
成功要學會借力勵志文章11-27
先反思自己是否在逃避成功勵志文章05-21
要耐心地等待成功的到來勵志文章05-12
成功是需要膽識的,要敢于嘗試勵志文章05-13
要成功便要竭盡全力勵志文章11-27
要成功,就保持一個成功者的心態勵志文章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