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母親節散文隨筆

時間:2021-08-06 18:34:33 感恩勵志 我要投稿

2017年母親節散文隨筆

  導語:母愛是一條大河,溫柔恬靜,流淌在我的心頭;光陰是一條長河,我在這頭,遙望那頭。下面是2017年母親節散文隨筆,歡迎閱讀。

2017年母親節散文隨筆

  篇一:2017年母親節散文隨筆

  今天是五月八日星期日母親節,小女一家由閩北南平搬來廈門市已經有二年了。來到一個城市,一家人最關心的就是戶口。南平市一個三、四類城市,廈門市是二類都市,改革開放對外窗口是經濟文化繁榮都市。廈門市它又是一個充滿人文哲理,適合人們居住退休養老的都。它屬于亞熱帶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海洋性氣候。全國各地的男女老少都擁進到廈門市,各大學的畢業生都羈住在廈門市謀求工作生活。廈門市有這樣或那樣困難,工資3—4仟元,生活條件高,居住條件差,因為它的先決地理條件讓人諸多留戀,使人忘于思歸。

  在廈門市沒有戶口,住房是很難立足。在一個城市要生活,小女因為沒有戶口,臨時招聘廈門市大同小學語文老師,每月工薪也有4000元,福利也很可觀。小女在她哥哥幫襯下,它一家三口戶口從南平遷到了廈門,這次廈門市報考小學老師,她如愿以償地報考。假如能如愿,天造地設地了卻了她一家人生活意愿。

  兄弟姐妹皆一個“緣”前生因果有些還債;有些報恩;有些生死愛戀,好友難卻。再聚今生,人生世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因果輪回,天理昭彰。關鍵時助一臂之力。去完成人終身難以忘卻恩惠。

  小女一家戶口落實了,工作有了指望,與讀初二的女兒往后人生道路充滿著陽光墊出一條道,讓薇薇在人生中走得順暢些。

  媽媽總關心著她的女兒,生活上學習上。飯吃飽了沒有,水有沒有帶著,晚上復習的書有沒有忘記帶著,身上是否帶些錢,方方面面,關心備至。媽媽是個老師,像關注學生一樣,每天晚上去關注女兒學習成績,關注沒有消化的課程。母親愛兒女如長江水浩浩東流,母親的愛心總是溫暖著這個小女兒。

  人世間母親把自己一生養育了兒女長大成人,兒女長大了,母親年老力衰,有多少兒女承上啟下,好像樹葉飄落了下來,就已經很孝順了,真如民俗一句話:“父母愛子女如長江水傾其所有,子女愛父母如芝麻開花節節紅。”為人子女,父母付出多少艱辛,把自己孩子由襁褓養育成人到大學畢業,成了一個時代的風光人物,風光無限,人生孝為先,給自己功德再造。

  子女不嫌父母丑,人有養育之恩,羔有跪乳之恩,人該懂得倫理,父母就是一尊佛,何必再去朝佛。

  人最可怕是沒有信仰,不懂感恩行尸走肉,混混沌沌過人生,人的信仰能正一個人的世界,能正其心,人有靈魂才能立足社會,在社會造一番事,得到尊重,做人有方寸。自己也感到在社會風光人生。薇薇也十三歲了,她懂得熱愛她媽媽。每天家里給她零花錢,除學習,生活用錢外,一點點積累。今天是母親節,薇薇還是買了兩支康乃馨。給花市小姐錢后,她高高興興地把花送到媽媽手上,在她天真的幼稚的臉上紅潤白凈的小臉蛋蕩漾起一臉可愛的神色。“媽媽,今天母親節我祝您快樂健康。”上四十歲媽媽,緊緊地深深地吻了一下懂事的女兒,我多么希望我在下個母親節也送一束花給你媽媽,告慰一個年老辛苦一生的心。

  篇二:2017年母親節散文隨筆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到來了,窗外是江南綿綿的細雨,如同小時候母親細細的叮嚀。有一種想念的心情,在這個季節,油然而生的回憶里,輕輕的飄揚。

  母親是卑微的,如同小河邊的青苔,溪邊的石頭,總是默默凝望著溪流奔騰向遠方的大海。母親是偉大的,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她我們心頭的朝陽。在這一生中總是照亮別人。

  記憶中我的母親是個有文化的人,早在50年代時候,女子讀書的很少,象母親這樣讀到師范畢業的更是不多,尤其福建是當時中國落后的一隅,在古代福建就被稱呼為蠻夷之地,不像中原之地有淵源流長的文化。

  母親師范畢業后并沒有為一名人民教師而是進入了家鄉的供銷社,在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似乎是比較吃香的,因為可以經常優先得到一些物質上的供應的。雖然母親放棄了成為教師的機會,但教育的本能還是在母親的血液中流淌,母親抓住一切機會教育我們兄弟姐妹,勤勞,善良,本份,學習。。。。,這些教導成為了母親后來生活的習慣,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姐弟都很煩母親的嘮叨,覺得母親的啰嗦是讓我們想早點離開家的主要原因。而如今,每當和朋友同學聚會,說到母親現在對我們的嘮叨,都明顯可以看到一些同學羨慕的眼神,我們現在仍然可以聽到母親的嘮叨,是上天對我們的眷顧。父母在,我們還可以做孩子,我們就不會孤單不會老。

  歷史上偉大的母親數不勝數,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歐母畫荻教子。。。她們都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本著善良之心,教育孩子善良忠義的為人處世之道。我的母親即使沒有她們的'名氣大,但在這點上,在我們的心中是和她們一樣偉大的,小時候,母親除了照料我們的生活,孜孜不倦的還有對我們為人處世的教育,雖然語言很平實,沒有華麗的表述,但許多道理至今在我們姐弟遇見事情的時候,都會在心底自然而然的油然而生,指引我們行為向善,與人關懷。許多大道理,易經說,百姓日用而不知。中國傳統教育的方式一直以來靠的就是口口相傳。而母親和我的父親一樣,在我們的家庭中恰好也承擔了這種責任

  關于錢財觀是母親教育對我們姐弟最多的一個方面,母親始終認為,無論生活如何清貧,做人都要清清白白,不拿不義之財,不是自己的就是天降之物也不可以據為己有,錢財取之有道,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努力工作來換取,心中方可無愧。如果不是靠雙手努力而來的錢財,即使擁有了也無法心安理得。這種觀念深深的影響了我們姐弟四人,在后來成長的過程中,即使我們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也努力的創造個人的財富,但值得驕傲的是我們對于錢財之物的得來,從來沒有違背母親的教導,干干凈凈做人,明明白白掙錢,雖然這樣終究是發不了大財了,但這種干凈的內心感覺卻帶來無可比擬的舒暢。母親說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中年以后,我篤信佛學,就是因為在其中我找到了許多思想的共同點,許多道理其實在我很小的時候通過母親簡樸的語言早已深深的根植在內心了。美國慈善家查克.費尼,就是一個這種精神的踐行者,我們稱之為衣裳襤褸的慈善家,他將全部的身家80億美金全部捐出并不留名字,而自己的生活卻極度的節儉。母親在錢財上也總是考慮別人很多而自己卻節衣縮食的。

  母親對待生活是嚴謹和是一絲不茍的,在那個物質貧乏的時代,我們的家卻感到了精神的富足,這就是在后來我們長大成熟的日子里,我們能夠想起難忘的記憶基本上都是童年的。因為那段日子才是對我們一生影響最大的。那種記憶中有清貧卻有家庭的關愛和溫暖,有坎坷和風雨卻也有父母的呵護和指引。

  現在望著母親日漸蒼老的容顏,作為子女心中總是感到難受的,而母親總會用恬淡的語氣說,自然規律,人總是要老去的。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不管是父母還是自己甚至現在年幼的孩子,遲早有一天都是要老去的,自然規律無可抗拒,人因緣起而生,卻終歸塵土。但即使如此,即使到了現在的年齡,在內心中我還是對母親十分的依戀,總是害怕有一天要和父母分離,因為和父母,我們還遠遠沒有愛夠!

  母親是出生于一個大家庭,這在外祖父家的當地是名門望族,即使在后來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實行的是全員歸零平等的公有制的政策,但從家族人數上還是可以體會到之前這個家族在當地的規模,而母親是這個家族中以及她那個輩份中唯一的女孩子,很受長輩和兄長的疼愛。也就是說成家前和成家后母親是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環境和狀態里的。關于母親的家族,在后來的交流中也是常常會聽到母親略帶驕傲的說起。以至于在后來我們都很欽佩在那種社會環境中,母親生活角色迅速轉換的能力,以及適應能力。

  孟子說人生有三樂,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人生一樂也。感謝上天的眷顧讓我擁有如此的快樂。我愿在生命里不停的祈禱,不斷的感恩上蒼。人生其實很美好,因為我們有家人,有愛,有歌在歡唱。

  篇三:2017年母親節散文隨筆

  母愛是一條大河,溫柔恬靜,流淌在我的心頭;光陰是一條長河,我在這頭,遙望那頭。

  凝眸遠望穿越時空,映入眼簾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

  困難的年代,食物缺乏,許多人都在生死線上掙扎著。機關干部、城鎮居民的食糧由國家定量供應,白面里摻進麥麩、米糠做出的黑窩頭難以裹腹,人們就用野菜樹葉甚至一種白色的觀音土充饑。農村的情況更為糟糕,沒有飯吃導致婦女失去了生育能力,青壯年紛紛死于浮腫病。

  那年頭我剛好記事,在縣幼兒園上學,自然不知道這人間的饑苦。母親每天早晨把一小塊白面饅頭讓給我吃,自己吃黑窩頭,我不領會母親對我的愛護,反而嫌白面饅頭不好。一天早晨我爭著要吃黑窩頭,就任性的把手中白饅頭扔到了地上,現在想起來還很內疚。

  幼兒園的小朋友常常生病,每天東倒西歪的,有幾次我也病得頭昏眼花,沒等放學就自己搖搖晃晃走回去。每逢遇上這種情況,身為人民教師的母親,就從柜子里輕輕取出一個小紅薯,在水壺里煮給我吃。說來也怪,吃下紅薯后,我馬上會好,原來這病名叫“餓”。

  在萬物蕭條、餓殍枕藉的日子,離縣城十來里的大河那頭,卻有一方富庶的天地,那里的人們還能吃飽飯,實在是個奇跡,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于是就有了成千上萬的饑民涌向大河對岸,找親戚朋友接濟,或者帶上鐵鋤在地里翻挖殘留的薯根,維持自己的生命。

  記得有一次,母親對我說:“明天我帶你去大河那頭,見那位遠房的姑姑好嗎?”我聽了很高興。次日中午烈日高照,母親牽著我的小手,越過田野越過村莊,來到大河旁。。。。

  這是一條英雄的河流,為了爭取自由,有多少勇士曾經在此強渡;這也是我們的母親河,今天她收斂起笑容,低聲嗚咽著,把逃荒的兒女從這頭送向那頭。乘上小木船后,我乖乖的偎依在母親身旁,好奇的看著寬闊的河面,聽河水拍打著船舷。。。。

  走呀走呀,下船后繼續向前,一直走上高高的山崗,傍晚時分才走到姑姑家里。我第一次看見堆滿院子的紅薯、南瓜,還有房沿下金黃色的老玉米串。姑姑長得很好看,有一張紅紅的臉蛋,姑父是個農村能人,有殺豬和竹編的手藝,他們全家對我們都很熱情。

  在姑姑家里,我度過了記憶中最美好最幸福的兩天。同農村小朋友一起去田間地頭玩耍,一塊捉小草上的蜻蜓;第一次看見別人在長竹竿上綁上膠,去粘高樹上的知了,重要的是第一次感受了吃飽肚子的美妙。

  得回去了,姑姑送我們母子倆走下山坡,乘上小船,習習河風中我不舍的回望這方讓我留戀的熱土。感謝母親!感謝姑姑!感謝大河!是你們讓我知道,人不僅有吃飯的權利,還有吃飽飯的權利,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人生來挨餓是應該的。

  母愛是一條大河,溫柔恬靜,流淌在我的心頭;光陰是一條長河,我在這頭,遙望那頭。為了銘記那份深沉的母愛,我當不忘那曾經的天災與人禍,請大河作證!

  凝眸遠望穿越時空,映入眼簾的是大河中那滿載母愛的小舟,漂搖依舊。。。。

  我的生命如此多情原創于二零零二年母親節

  在這特殊的日子里,謹將此文獻給我飽受苦難的母親,獻給大渡畔曾經苦難的千千萬萬位母親。

 

【母親節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母親節》散文隨筆04-07

別樣母親節散文隨筆04-30

母親節祝福散文隨筆05-15

《寫在母親節》散文隨筆04-06

母親節小記散文隨筆04-06

散文隨筆:母親節快樂04-06

母親節獻給媽媽的散文隨筆01-10

母親節,傳遞孝心散文隨筆05-02

再憶母親節-散文隨筆04-0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丝袜久久 | 欧美在线精品亚洲综合网 | 最新欧美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 在线看黄a∨无毒网站免费 永久A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A∨中文字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