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詩歌作文集錦8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詩歌吧,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詩歌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歌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歌作文 篇1
幽靜處,心在那里躊躇
想了很多,
也感嘆很多。
多想躍動手指,
把滾動的思緒
一股腦兒全倒出來,
快速地輸入到電腦中。
可是,
當手指觸到健盤時,
卻又停住了,
不知心兒在想什么。
遠處,
陽光妖嬈,
裊裊的清風繚繞在靜靜的一隅,
綠蔭下,
山野的靜遠誘惑著沉吟的心事。
我用禮貌的雙手,
把風兒挽留,
用馨香的野花,
邀鳥兒留步。
麗日清風,四野無語。
綠蔭遮罩沉步。
幽靜處,
心,
在那里躊躇。
詩歌作文 篇2
當中國詩詞大會收獲了累計11億人次的觀眾,當人人都在網絡上續寫著“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當那些擁有千百首詩詞量的“神童”受到如明星般的追棒,當《飲水詞》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當“詩人”變成新時代的光榮稱號,我們知道,詩歌回來了。
如今,眾多文化現象都在詮釋著詩歌的復興時,這賦予了科技制造駕輕就熟的中國一點文化的溫度,讓很多人都沾染了些詩歌的氣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當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時,不由得思考,詩歌真的回來了嗎?
那些累積11億人次的觀眾里,有多少個完整地看過一期節目?那些詩歌續寫的作者有多少是為了緊跟潮流?那些胸帶文墨的小神童們,有多少次央求父母說自己不想背詩?那些《飲水詞》的讀者們,有多少人瀏覽全書只為找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那些自恃清高的使人們,寫出了多少文詞華麗卻啼笑皆非的作品?紀念張棗、海子、余光中……他們作為被符號化的詩人,文學價值早就被扭曲和消費。西川懇求著發聲,海子老弟,別再讓你那些瘋瘋癲癲的崇拜者再來折磨我了。詩歌抱頭鼠竄,只能無力而堅定地說“我是無價的”。
悲哀莫過于斯。
詩歌是一種表達,但表達不都是詩歌。所以,沒有必要把更適合些散文的內容強行變成詩歌,沒有必要為了創作而創作,更沒有必要為了詩歌回歸而做出所謂努力的假象。
我常聽“有人天生就是詩人”,但不要忘了“有人天生就不是詩人”。詩歌是一個有意蘊的愛好,社會允許人的各不相同,更應允許愛好差異的存在。或許當所有人卸下那層自以為高貴的文化偽裝,只在閑暇時間不經意看到一句詩,感動于它精妙的表達,驚訝于和詩人相似的情感,分享這種找到共鳴的喜悅,才能見證是個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可愛。
詩歌的回歸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是經過大肆宣傳成為主流就能夠深入人心的。正如唐前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平淡,才出現了李杜兩座高山。中國與世隔絕早已緊密相連,在詩歌回歸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更多人像王蒙先生那樣,感嘆為了讀辛棄疾,下輩子還能做中國人。
詩歌作文 篇3
樹影搖曳,桌前小人兒手中捧著本詩書……
讀月,月中有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曠達寧靜,有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的寂靜徘徊,又有李白簡單易懂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情懷……讀懂月,懂月的`心,它的心中裝有幾千年詩人的愁心與思念,飽含了幾千年的愛。母親對游子的思,正因愛組成。
同在月亮下,游子對故鄉對父母對愛人的心,是愁苦的,而在另一邊,他們的親人也可能獨自坐在窗旁,織著一件件衣服,也對望著明月,正是因為他們愛,才愁才思。讀懂了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又有了別樣的味道。讀懂了月,怎么還不懂愛?
讀日,有《烏衣巷》中“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滄海桑田的感慨;有《題破山寺后禪院》中“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游山玩水的愉悅;有《早發白帝城》中“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空靈飄逸的暢快;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凋零衰落的惆悵。
讀懂日,陽光中含有溫暖,有人性的溫度,一切生命都需要陽光。人們把無限美好放在朝陽上,以把無限愁苦系在夕陽上。但回頭一想,這兒的黃昏落幕,卻是另一端的朝霞初始。一切生命的結束是另一切生命的開始。讀懂了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又刷新出了別樣的味道,一切都會“重新”開始。讀懂了日,心怎么不懂樂觀?
讀花,春有“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夏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秋有“最憐秋滿疏籬外,帶雨斜開扁豆花。”;冬有“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讀懂花,花中有四季,四季皆有花,花中有百態,百態亦人心。清高淡雅如蓮,繁花四錦如桃,雍容華貴如牡丹,暗香疏影如梅。每朵花都有不同個性,就像每一個不同的人。讀懂花,就如對看著生離死別,每朵花的綻放與凋謝都安然有序,世間對它再多的寵愛也不能令它在世上多留一分。讀懂花,花中有千千萬萬個少女的心。讀懂花,怎么還不了解自己?
原來,“看山不是山,望水不是水。”詩早已不是詩,詩中有千姿百態,千言萬語,千山萬水,千奇百怪,發現的每一面都如初見窈窕淑女,驚艷不已。一生讀不盡古詩,詩中卻以看破人世……
夜深,詩尚未讀完,小人兒手中的詩書卻早已滑落在地。詩帶著幾世清香淺吟而來,滾滾卷入夢鄉,蟬吟樹誦,訴說著詩人筆下千年未盡的韻……
詩歌作文 篇4
穿著薄霧輕煙,
告別秋的纏綿。
帶著一身凜冽,
迎來銀裝素裹。
光禿的樹木如此可憐;
清冷的冬夜,
寂寞的狂風浮走呼喊,
留下了陣陣空蕩的回響。
冬游遍各地,
將世界染成白茫茫一片。
頑皮的孩子,
堆起座座雪人。
冬瞧見了,
不禁喜笑顏開,
想和孩子們一起嬉戲。
這下可糟了,
嚇跑了一個個金童玉女,
只留下刺眼的串串腳印。
冬失魂落魄的遙望著,
那片寂靜的蒼白之地;
正在他絕望之際,
一個弱小的身影,
浮現在他眸前。
冬很害怕,
這位“白雪公主”會拒絕自己。
可是小女孩的行為,
出乎他的意料。
她微笑著、輕輕地,
挽起他的手臂。
邀他一起,
去高山上看美麗的風景。
冬注視著白茫茫的一片,
竟發現嫩綠的一叢身影。
冬恍然大悟,
原來她是春。
冬熱淚盈眶,
他緊緊地擁抱著春。
他感受著她的溫情,
一起度過了最后一個綿綿冬夜。
待到黎明之際,
到處春暖花開,
冬之戀,
悄悄地,
劃上了句點。
詩歌作文 篇5
俗話說:“敲鑼賣糖,各干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關于行業,很多古代典籍都有清楚明確的記載,像宋代周輝的《清波雜志》,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覽志余》等等。其實行業就是在古代詩歌中也可略見一斑。
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一之月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豳風。七月》)、“雉離于羅”(《王風。兔爰》)、“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魏風。伐檀》)等詩句就反映了《詩經》時代狩獵行業已經普遍存在了。而“萋兮斐兮,成是具錦。”(《小雅。巷伯》)、“綠兮絲兮,女所治兮。”(《邶風。綠衣》)則又給人們提供了紡織行業歷史悠久的資料佐證。除《詩三百》之外,宋代梅堯臣《織婦》“織婦手不停,心與日月速。誰知公侯家,賜帛堆滿屋。”、于演《里中女》“吾聞桑中女,不識華堂陰。貧窗苦機杼,富家鳴杵砧”也反映了中國的紡織行業。
我國古代紡織業的發展與我們的祖先很早發明養蠶有關。《詩經》中“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澗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宮。”(《召南。采蘩》)就是描寫蠶婦為公侯養蠶的詩。它所反映的養蠶行業在后來的詩人筆下也出現過許多次,如:明代詩人高啟《養蠶詞》“東家西家罷來往,晴日深窗風雨響。二眠蠶起食葉多,陌頭桑樹空枝柯。新婦守箔女執筐,頭發不梳一月忙。三姑祭后今年好,滿簇如云繭成早。檐前繰車急作絲,又是夏稅相催時。”,清人朱奕曾《蠶婦謠》“日間防蠶饑,夜間防鼠咬。保蠶如保嬰,刻刻難離抱。”養蠶是為了繅絲,繅出來的絲除了極少一部分留做己用,更多則是被養蠶人賣掉。宋代中興四大詩人范成大《繅絲行》“今年那暇織絹著,明日西門賣絲去。”、清朝董恂《賣絲》“初生小滿梅正黃,市頭絲市咸開張”就很好的說明了絲市行業的普遍性。
眾所周知唐代是古代詩歌的黃金時代,也是茶之盛世,專門從事產業經營的茶商也便應運而生了。白居易名篇《琵琶行》“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月浮梁買茶去。”及王建《寄汴州令孤相公》中“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等詩句,都反映了茶行的情況。唐代的詩鬼李長吉《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以及早于他的另一位唐代詩人韋應物《采玉行》“官府征白丁,言采藍溪玉”則又直接說明了玉石行的存在。從李賀的另一首詩《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傭刓抱水含滿唇,暗灑萇弘冷血痕。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松麝薰。干膩薄重立腳勻,數寸光秋無日昏。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碩何足云!”我們則可以直接看出文房用具行的存在及其生產情況。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在《買花》云:“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而宋代陸放翁《臨安春雨初霽》則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二者從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說到了賣花這個行業。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行業,還有李白《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寫鐵器行的;李白《江夏行》“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以及杜牧《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則反映了酒米行的存在;元朝王冕《傷亭戶》和楊維楨《鹽商行》則勾勒出了從事鹽行業工人的悲慘生活,略晚與他們的明代高啟的《牧牛詞》、《伐木詞》則是直接描寫牧牛和伐木行業的。
其實自古以來行業的工種絕不止三百六十行,而古代詩歌更是浩如煙海。通過詩歌對三百六十行的反映和描寫,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行業的情況。
詩歌作文 篇6
今天下午的第一節課,我們五年級專門舉行了:詩歌擂臺賽,五年級的學生全部到了多功能廳。
開始了,先是由小主持人來為我們主持,下面坐的一排老師是專門給朗誦詩歌的人評分。1號選手她穿的很好看,但是他配樂朗誦的時候,還沒有到那一段,他就已經開始朗誦了,然后又打結巴,所以導致他沒表演好;2號選手是我們班的濤濤同學,他穿了一身跆拳道的衣服,為我們吟誦了望廬山瀑布他吟誦的很好,而且手勢配合的也很好,下面的同學都為他鼓掌;到我們班的張蓉同學,她朗誦的很好,聲音如百靈鳥般的,她在朗誦詩歌的同時,也帶著他那優美的動作,她把動作和聲音融為一體,表現的極為優秀,雖然天氣很熱,但同學們還是認認真真的聽選手們的表演。大廳里時不時響起熱烈般的掌聲。
看三位女同學,她們穿著美麗又漂亮的禮服,淡淡的上了一個美妝,她們三個人一個一個接著表演,感覺她們配合的很默契。隨著一個個同學的朗誦結束,下面就開始小主持人說評比結果了。一等獎有我班張蓉和星慧同學,二等獎有我們班的蘇濤同學,他們可真優秀呀!我們班有兩位的一等獎,一名二等獎,真牛!
隨著第二節上課時間到了,我們陸續進入了教室,語文老師開始為昨天的演講擂臺賽的四名選手頒獎,又為今天的詩歌擂臺賽獲獎選手頒獎,真為他們感到驕傲!
詩歌作文 篇7
很快,第五單元的學習結束了,我們被領進了一個童話般的五彩繽紛的詩歌世界里。我們在詩歌的世界里徜徉著,盡情地飽覽著一首首美妙的詩歌,令人心曠神怡。
我拾起了無數珍寶,唐詩朗朗順口,宋詞美不勝收,元曲悅耳動聽。遨游在詩歌世界里,我了解了許多詩歌的思想情感,還得到了一些賞析的方法,知道了一些詩人的生平。我邊讀詩邊雕琢,邊隱隱約約想象詩的意境。這樣讀詩的方法,使我感到十分愜意。然而,我們的收獲是微不足道的,就似大海里的一滴水,森林里的一片綠葉。
讀到王維的《鹿柴》,我看到了空山深林的幽靜景色;讀到杜甫的《絕句》,我的心情歡快激昂;讀到劉禹錫的《秋風引》,我感受到了他的思歸之情……
在這次活動中,我還當了一回小詩人哩!我腦海里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像發了酵似的聚集在一起,我心潮澎湃地寫下了一首現代詩《彩虹》,我自豪地朗讀起來,還受到了老師的夸獎呢!心里別提有多喜歡啦!
我把這一首首帶有幻想色彩的詩歌整理起來,編成了一本《詩歌集》,我美美地讀著這一串串美妙的文字,欣賞著這一首首智慧的結晶的詩歌,我感到神清氣爽,“詩歌真是文學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啊!”
詩歌是一縷清風,讓人心曠神怡,詩歌是一束陽光,讓人充滿溫暖。讓我們在詩歌的百花園里,閱讀更多的詩歌,讓詩歌陪伴我們一生吧!
詩歌作文 篇8
小時候,家里書柜里有這么一本書:深藍色的封面如同深邃的夜空,幾個燙金大字如星光一樣閃耀。每當陽光灑落玻璃窗,墜落在這本書上時,它都在熠熠生輝。
我曾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懷著好奇,從書柜上斑駁的光影間取出這本書,打開來,細細打量了一番。可惜,那時的我還小,沒有發現其中的美妙。
后來,一次次在書柜前徘徊,閱讀,卻從未打開過這本書。初三了,每天各種課程、作業、測驗讓人目不暇接,你得使出渾身解數,才能招架這迎面而來的層層巨浪。從今天開始,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一本《泰戈爾詩集》,每天讀10分鐘的詩。這是一項語文作業。我從作業堆里抬起頭,疑惑地望著李老師。什么?每天讀詩歌!在作業都寫不完的緊張日子里?我嘆口氣,繼續把頭埋進作業里。
回到家,繼續寫作業,不知過了多久,媽媽說:不要寫了,休息十分鐘吧。十分鐘,十分鐘可以寫一篇英語閱讀,十分鐘可以解一道數學題,十分鐘可以默寫一組化學方程式,十分鐘可以讀幾首詩。好吧,用這十分鐘完成一項語文作業,也許不錯。
我走到書柜前,第二層第三格左邊第六本《飛鳥集》,像對老朋友一樣的熟悉,真奇怪。打開第一頁,朗讀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么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里。世界上的一隊小小的漂泊者呀,請留下你們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夏去秋來,秋去冬來,冬去春來,春去夏又來,周而復始,什么在不變,什么在變化,什么在流逝,什么在停下。多么美的文字!繼續讀,那是多么美的世界啊:陽光在綠葉中游戲,露珠在荷葉上歌唱,向日葵在陽光下淡淡笑,金色花在樹枝上搖曳還未合上書本,我已被那花香帶入了夢境,夢中,鳥兒成了云,云兒成了鳥,花兒成了金果。
不知過了多久,窗外燈火闌珊,我依依不舍地合上書,明天再讀吧。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老師什么時候講泰戈爾的詩呢?終于到了那節語文課,連上課的鈴聲似乎都有了些詩意。同學們,讓我們先來讀詩吧。李老師的聲音比往常輕柔了許多,像在呵護著什么似的。你微微地笑著,不同我說什么話,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經等待得久了李老師深深地吸了口氣,鄭重地吐出每個字音,停頓,朗讀,聲音低沉,繼而上揚。他是那樣地陶醉,似乎在詩歌里徜徉;而我們,在聆聽、在想象、在思考,李老師的朗讀把我們帶到了詩歌里。
同學們,你們也能寫出這樣的詩,你們相信嗎?大家都將信將疑,心想怎么可能。李老師神秘一笑,點開一張幻燈片大家臉上露出了笑意。這是泰戈爾詩中的物象,請同學們擬定一個主題,選幾個物象,加以組合,寫一首你自己的小詩。哦同學們似乎個個胸有成竹,迫不及待地拿出紙筆。刷刷刷的寫字聲營造出又一個美好的意境。我在紙下寫下了這些句子:
黃昏的暖光溫潤了冷雨
雨珠一躍而起
墜落在燈上
又帶著燈的光
滑入大海中
成為海中的星星
這個時候,大家不愿抬頭,不愿說話。晨雀的歌聲唱走了疲憊,月光的靜謐驅走了浮躁。連下課鈴也不愿打攪這詩的課堂,鈴聲小得如同茉莉花和雨珠的微語。一節語文課很快就結束了,但李老師帶領我們的詩歌之旅才剛剛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