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別太任性勵志文章

時間:2022-08-07 07:40:24 勵志文章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別太任性勵志文章

  任性是一種不良品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亂發脾氣、無理取鬧,會使孩子的學業經常處于波動之中;過于自負,不尊重別人,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小時候缺少伙伴,長大了更會令人生厭;情緒波動性大,頻繁爆發激情,更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隱患。

別太任性勵志文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任性是兒童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現。任性不是天生的。其形成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孩子的心理發展進程.從幼兒到兒童有一個自我中心期,處于這一時期的孩子受認知水平的限制,不善于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只考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感,尤其是3~4歲的孩子,由于活動能力比3歲前大有進步,于是在活動中追求自主,力圖表達自己的意志,進入“第一反抗期”,常常不肯按家長的意圖辦事,往往只是從自己的需要出發,還不會真正理解別人;但更重要的卻是家庭教育的不當。有些家長抱著僥幸心理,認為現在孩子還小,讓他使使性子吧,等孩子大了自然就會好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百依百順,甚至明明是不合理的要求也遷就答應.有些家庭把孩子放在不適當的地位,待遇過優,寵愛過頭,嬌生慣養,一味遷就,久而久之,孩子“以我為中心”的心態愈益膨脹,養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一旦有不順心的事,孩子就會大哭大鬧,直到家長讓步為止。孩子很快發現,只要自己堅持,家長總會讓步,于是就養成了任性的性格特征。另一些家長則以自己的任性來對付孩子的任性,你越不聽,我越要你非聽不可;還有一些家長互相推卸責任,孩子任性耍賴,爸爸說是媽媽慣的,媽媽說是爸爸寵的。于是,孩子不是出現狂躁、郁悶等異常情緒,就是毫無顧忌地張揚任性。

  家庭的環境和教育與學校教育背道而馳,不僅沒有加快孩子擺脫自我中心的進程,反而使孩子滯留于自我中心階段。因此,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家庭教育的不當,抵消了學校教育,使孩子遲遲走不出自我中心階段,是造成孩子任性的根本原因。

  一位月薪3000元的爸爸

  給自己的女兒買了個iPhone 6plus

  爸爸從頭到尾沒有笑過

  今天

  有多少孩子

  既要美國式的自由

  又要中國式的寵愛

  卻沒有美國孩子的自立

  又失去了中國傳統的孝道

  這一代人的索取

  太過隨意和天經地義

  甚至理直氣壯

  人生

  可以追求

  但切莫攀比

  你虛榮可以

  但一定要靠自己

  父母給的叫背景

  自己打下來的

  才叫江山

【別太任性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勵志文章:人生無需太完美09-09

媽媽,別太操勞06-06

月兒,別太亮07-13

經典勵志文章:太聰明的人往往是失敗的05-09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07-06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07-19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07-06

勵志文章:創業別太拿自己當回事09-08

經典勵志文章:走得太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09-08

媽媽,別太操勞初一作文04-1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一本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伦不卡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