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史蒂芬·柯維:走向成功的7個好習慣

時間:2023-07-26 09:35:14 文圣 勵志文章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史蒂芬·柯維:走向成功的7個好習慣

  好習慣的培養,貴在堅持,如果真能克服惰性與任性,努力堅持好習慣,成就大事業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蒂芬·柯維:走向成功的7個好習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史蒂芬·柯維:走向成功的7個好習慣

  蒂芬·柯維,著名領導力大師,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思想巨匠”,“人類潛能的導師”。其思想成就與卡耐基、德魯克、杰克·韋爾奇并肩比齊,并入選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陡咝苋耸康钠邆習慣》是其開發的享譽全球的版權課程,銷量過億冊,并被翻譯成28種語言出版。2002年《福布斯》雜志評選該書為“十本最有影響力的書之一”,它也是不可多得的個人獲得自我提升的人生必修教材!

  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

  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在現代社會,要想做一名成功的高效能人士,創造卓越的企業文化,就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入手。

  柯維的七個習慣簡介

  柯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系統。要求人們以完善自我開始,進而尋求團隊,最終要以終為始,使每個人走向自己的巔峰。對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做事的恒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個人修為。該書沒“性格”的字眼,但用了"習慣"二字。作者認為,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愿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應該怎么做,更有這個意愿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通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實現個人性格的改變,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則的,當人們學會并遵循這些原則,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品格中,才能享受成功與幸福。人們對自己所遇到的事情都有自己的解決思路,另一種說法就是“思維定式”。積極主動地去面對,所有的事情都有轉變,人們的固定模式對于每一件事情不是好的一種解決辦法,就需要思維定式的轉換,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往往得到的結果是不錯的。每個企業都講究創新,打破傳統,打破舊思維、舊模式,創新成為時代法寶。

  柯維的7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人性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不僅能消極選擇反應,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環境。

  采取主動并不表示要強求、惹人厭或具侵略性,只是不逃避為自己開創前途的責任。

  我經常勸導有意更上一層樓的人,加倍積極進取,不妨做愛好和能力的測驗,研究適合從事的行業。

  甚至設法打聽試圖加入的機構正面臨何種難題,然后以有效的表達方式,向對方證明自己能夠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積極主動與消極被動有天壤之別,尤其再配合聰明才智,差距就更遠了。

  想要生命的產能與產出平衡,進而追求圓滿人生,主動精神實在不可缺少。

  任何團體,包括企業、社會團體及家庭,都可以匯集各個成員的聰明才智,對環境主動出擊,以達成群體的共同目標,建立積極主動的企業文化。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后,卻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

  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

  我因為主持一項研討會而住進一家旅館,由于到得太遲,已無餐點可用。

  前臺人員卻主動表示,可以到廚房跑一趟,還殷切詢問:

  “您要不要先看看會議廳?有沒有需要我效勞的地方?您還需要其他東西嗎?”

  當時并沒有主管在旁邊監督。

  第二天研討會開始,我發現所帶的色筆不夠,便趁空抓住一名服務員,說明困難。

  他瞥了我的名片一眼,然后說:

  “柯維先生,我會解決這個問題的!

  他并沒有推脫說“叫我到哪兒去找”,或者說“請你問前臺”。

  他一口承擔下來,而且表現出為服務深感榮幸的樣子。

  事后我請教經理秘訣,他拿出了要求所有員工遵守的兩份宣言。這兩份宣言代表整個旅館的中心思想,無怪乎營運成績斐然。

  它既有助于員工與顧客、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也決定了主管的領導方式,甚至影響到人員的招募、訓練與薪資福利。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由領導決定什么是重點后,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沖動所左右。

  有效的個人管理可分為四個步驟:

  確定角色——寫下個人認為重要的角色。假若以往不曾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就把這時閃過腦際的角色逐一寫下。

  選擇目標——為每個角色確定未來一周欲達成的2至3個重要成果。

  安排進度——根據上面所列目標,安排未來7天的行程。

  逐日調整——每天早晨依據行事歷,安排一天的大小事務。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做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斗場。

  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

  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利人利己可使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及共蒙其利。

  要達到互利的境界必須具備足夠的勇氣及與人為善的胸襟,尤其與損人利己者相處更得這樣。

  培養這方面的修養,少不了過人的見地、積極主動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作為基礎。

  想達到利人利己,須從自身的“品德”著手,建立起互利“關系”,進而獲得兩全其美的“協議”。

  協議則有賴合理的“制度”配合,經由正確的“流程”來完成。

  習慣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則

  若要用一句話歸納我在人際關系方面學到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

  知彼解己——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后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

  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同理心傾聽的出發點是為了理解而非為了回應,也就是透過言談明了一個人的觀念、感受與內在世界。

  同理心和同情有些差別,同情摻雜了價值判斷與認同。有時人際關系的確需要多一份同情,但卻易養成對方的依賴心。

  同理心也不代表贊同,而是指深入了解對方的感情與理智世界。

  同理心傾聽,不只是理解個別的詞句而已。

  據專家估計,人際溝通僅有一成通過語言來進行,三成取決于語調與聲音,其余六成則得靠肢體語言。

  所以在同理心傾聽的過程中,不僅要耳到,還要眼到、心到,還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

  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么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

  假如兩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余。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才有收獲。

  統合綜效的觀念源自一種自然現象:

  全體大于部分的總和。

  有些不同種的植物生長在一起,根部會互相纏繞,土質因而改善,植物也比單獨生長時更為茂盛。

  兩塊木頭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個別承受力的總和,兩種藥物并用的療效也可能大于分開使用之和。

  這說明:1+1等于3,甚至更多。

  創造性合作不僅對人際關系非常重要,對個人也十分重要。

  凡擅長語言、邏輯,即左腦較為發達的人終會發現,有些需要創造力來解決的問題,理性是無能為力的。

  惟有運用久已閑置的右腦,使右腦主司的直覺與創造力與左腦相配合,共同運作,才能解決更多的難題。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他人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

  工作本身并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擁有財富,并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假使看到一名伐木工人,為了砍一棵樹已辛苦工作了5個小時,筋疲力竭卻進展有限。

  你當然會建議他:

  “為什么不暫停幾分鐘,把鋸子磨得更鋒利?”

  在這里,我必須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觀念。

  習慣七的主旨就是磨練自己,從身體、精神、心智、社會情感等四個方面,增進個人產能,累積其他修養的本錢。

  這種修養功夫完全得靠自己,旁人無法越俎代庖,它屬于重要而不緊急的事。

  上述七個習慣之間,都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愈是積極主動,就愈能掌握人生方向,有效管理人生。

  能夠不斷砥礪自己的人,方懂得如何了解別人,尋求圓滿的解決之道。

  同理,一個人愈獨立,就愈善于與人相處。

  磨練自己,則可以提升前六個習慣的境界。

  如果我們每日堅持由內而外的修身功夫,就一定會帶來成果。

  在播種、除草、培植幼苗的過程中,定能感受到成長的激動,并最終嘗到和諧圓滿生活結出的鮮美碩果。

  通過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正確的原則上,在辦事和增強辦事能力之間平衡,我們就能獲得能力,創造圓滿平靜的生活。

  七個習慣的簡要定義

  習慣一: 積極主動(BE PROACTIVE)

  積極主動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習慣二: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里醞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說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根本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他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創造出一個文化。

  習慣三: 要事第一( PUT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處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習慣四: 雙贏思維 (THINK WIN-WIN)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分享多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贏輸),亦損己利人(輸贏 )。我們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并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習慣五: 知彼解己(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TO BE UNDERSTOOD )

  當我們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誠心去了解、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對方獲得理解后,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理防備,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了解也就更順暢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 統合綜效( SYNERGIZE)

  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創造第三種更好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還稱贊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把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基礎,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實踐統合綜效的人際關系和團隊會揚棄敵對的態度(1+1=1/2),不以妥協為目標 (1+1=1+(1/2),也不僅僅止于合作(1+1=2),他們要的是創造式的合作1+1>2。

  習慣七: 不斷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生活基本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 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組織而言,習慣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并邁向新的成長之路。對家庭而言,習慣七通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即是一例。

【史蒂芬·柯維:走向成功的7個好習慣】相關文章:

走向成功10-06

走向失敗或成功06-22

走向成功作文03-03

正視挫折,走向成功07-15

戰勝挫折,走向成功06-13

從失敗走向成功07-14

自立使人走向成功10-04

戰勝自己,走向成功06-28

戰勝挫折,走向成功05-1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2020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精品妖精 | 日本欧美大码a在线观看 | 最新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AV综合色一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