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場要學會拒絕
年底了,朋友小彤卻很苦惱。原本負責公司年會策劃的小莊辭職了,領導就把策劃工作全部交給她,可是恰值年終,本職工作急需收尾,忙得焦頭爛額。
我問她,“你為什么不拒絕呢?”
“如果拒絕了,他們一定會背后對我很不滿意吧,忍一忍就過去了”,原來她是怕拒絕后,會影響自己的人際關系。
其實像小彤這樣的情況在職場里并不少見,認為幫助別人就會獲得喜愛與尊重,拒絕別人就是破壞關系,于是對別人的要求來者不拒,通過委屈自己來使別人滿意。
可是委屈了自己,真的會令別人滿意嗎?
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發現:性格隨和、不懂拒絕的員工,比那些性格強勢的人薪酬要低18%。一個不懂拒絕的員工,就是任人揉捏的“軟柿子”,他們在升職加薪和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并不占優勢,而且更容易被輕視。
大家為什么總喜歡捏“軟柿子”?
在談大家總喜歡捏“軟柿子”之前,我們先想想,為什么你會喜歡做那個“軟柿子”?
在職場習慣做“軟柿子”的人,他們通常性格隨和,有求必應,生怕自己的一個拒絕就被別人詬病,每一天活得很努力,也很費力。
在電影《芳華》里,男主劉峰就是一個“老好人”,不管誰有困難,他都幫忙,不管什么要求,他也盡量滿足。
按理說他應該人緣很好才對,可是恰恰相反,大家對他的付出早就習以為常,甚至一個做的不好就翻臉不認人,大家對他也沒有一點尊重。
是他做的不夠好嗎?恰恰是因為做的太好了,當一次兩次滿足了同事,培養出他們的習慣之后,他們就會拿那一套標準來做要求。
其實世界上本沒有壞同事,不拒絕的人多了就有了許多壞同事。類似劉峰的不懂拒絕,在心理學上也被稱為“取悅癥”,總是把滿足別人放在第一位,從而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
在《取悅癥:不懂拒絕的老好人》一書中,將職場老好人分為三類:
一是認知型老好人,是指在職場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認為受到同事的歡迎,是通過為他們做了多少來得到的。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嚴重的自我虧待行為。
二是習慣型老好人,是指在工作中,將取悅別人當成習慣,在別人提出請求時,只會習慣性的說“好”,常常因此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
三是情感逃避型好人,害怕一旦拒絕說出口,同事關系就會變得尷尬。
不管哪種類型的取悅者,在職場中都無形之中給自己添加很多麻煩,比如同事不斷找你幫忙,領導不斷給你增加工作,本來以為性格隨和會帶來好的人際關系,最終不僅得不到重視,也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快樂與否,85%來自與他人的相處”。學會優雅的拒絕別人,是在工作中獲得快樂的第一步。
如何避免成為“軟柿子”?
1、卸下心理包袱,把握拒絕界限
讓別人不把你的好當成習慣,首先要從根本上減輕心理壓力,習慣當“軟柿子”的人都有個心理包袱,“如果拒絕了,是不是就不喜歡我了”。這個包袱,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變得小心翼翼。
《甄嬛傳》里有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這句話放在職場同樣適用,把“必須幫”變成“可以幫”,在面對請求時就輕松很多。
其次,掌握分寸也很重要,對于什么該幫,什么不該幫,也要有明確的界限。敢于說NO與什么時候說NO,同等重要。
在商業領域,有一個詞叫“報答性原理”,其實通俗來說就是通過幫對方解圍的一些小事情,自己在未來也能受到一些好處。比如不忙的情況下幫同事打印個材料,比如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幫同事解決個小麻煩等等。
但是,如果同事讓你打探領導的意圖,或者透漏本公司的秘密方案等諸如此類違背原則、損害公司利益的事一定要毫不猶豫的拒絕。
馬云曾經說過:建立自我、追求忘我。過度迎合別人往往失去自我,而勇敢并適時的說NO,就是重塑自己的第一步。
2、展示原則,爭取更多利益
黃執中在《奇葩說》中說“人值不值錢,看他的原則值不值錢。”要想讓領導看到你的價值,首先要從堅持原則開始。
電視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女主是一個很沒原則的人,每天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負責給上司沖咖啡、訂機票,幫同事整理文件、改PPT... ...一個人涵蓋了全組的工作,但是同事對她并沒有表示感謝,領導也認為她只是個受氣包。
得知真相的女主經過反思,鼓起勇氣對社長明確闡述了自己的工作范疇,讓社長和同事刮目相看,她的果敢讓領導看到了一個“軟柿子”的潛力,最終因為做出成績升職加薪。
狄更斯說“對任何事情都一知半解就等于無知”。試想一下,老板會喜歡一個什么事都做的“老好人”,還是一個堅持原則、本職工作出色的員工?
俗話說老實人吃啞巴虧,職場中展示你的原則,就是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和機會,遠比加班加點做那些本不該屬于你的工作實在。
3、掌握拒絕的藝術,避免尷尬境地
電影《教父》中有句話:“當你想要對別人說No的時候,請把它說得像Yes一樣好聽。”
年底收尾階段工作量會增加,一定會有很多工作安排在你頭上。此時嘗試拒絕也是新的開始,如何拒絕是重新塑造職業生涯的一大要素。
如果對方很著急,可以直接了當的拒絕,比如我很想幫你,但是我手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你可以想想其他辦法。如果實在想不出借口,直接說不,他就會找其他人。
要想把拒絕說的更委婉,可以使用“三明治法”,就是把拒絕的話夾在兩句話中間,比方說“你剛才說的我都明白了,不好意思這次幫不到忙,希望下次能幫到你”等諸如此類,態度誠懇,更能讓對方感受到誠意。
如果實在推不開,可以找一個折中方案。比如對方想請你幫忙做一個項目的策劃方案,你可以直接告訴他工作太忙沒時間,但是可以抽出時間幫忙看下他的策劃方案。或者在拒絕后為他推薦一個能解決問題的人,他會十分感激。
其實拒絕成為“軟柿子”,只是一時的,真正能夠讓我們在職場中立足的,還是扎實的業務能力和不可取代性。
隨著競爭愈發激烈、新知識不斷涌現,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苛刻,不管在什么樣的單位,處于什么位置,持續學習才能增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說過這樣一句話“心甘情愿地說好,溫和而堅定地說不”。
職場不是慈善場,而是角逐場。一個不會拒絕的“軟柿子”只會被輕視和利用。只有學會拒絕,才能塑造完美的職場生涯,只有完美的職場生涯,才能塑造完美人生。
說“不”,從現在開始。
【職場要學會拒絕】相關文章:
職場孕媽媽要學會排解壓力03-11
學會拒絕作文03-16
學會拒絕作文09-06
學會拒絕話題作文09-03
學會拒絕作文優秀11-01
學會拒絕誘惑作文09-07
【推薦】學會拒絕作文01-24
職場上到底該不該拒絕如何拒絕10-03
要學會謙虛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