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文言文比較閱讀

時間:2022-11-17 10:01:41 曉怡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文言文比較閱讀

  在平日的學習中,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比較閱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比較閱讀

  文言文比較閱讀 篇1

  文言文閱讀(8分,每小題2分)

  【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 拂 亂其所為,所以 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過,然后能改;困 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 拂士,出則無敵國 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讎敵,惡之如鴟梟⑤。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選自顏之推《顏氏家訓》)

  注釋:①求益:求得長進。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④疾之:怨恨他。⑤鴟梟(chīxiāo):古人認為這是兩種惡鳥。

  9.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 孫叔敖舉于海 (舉:被舉用,被選拔)

  B.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勞:勞動)

  C.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D. 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慢:怠慢)

  10.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舜發于畎畝之中

  A. 惡之如鴟梟

  B.輟耕之壟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文中,孟子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論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

  B. 【甲】文中,孟子通過歷史人物的事例闡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 【甲】文中,孟子認為,一個國家沒有法家拂士,沒有敵國外患,國家就興盛了。

  D. 【乙】文中,作者批評了那些有一點學問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學著。

  12.對【乙】文中“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像這樣因為學問而損害自己,還不如不去學習。

  B.像這樣因為學問而損害自己,還不如沒有學問。

  C.既然自己把學問給損害了,還不如沒有學問。

  D.既然這樣用學習損害自己,還不如不去學習。

  13.把“文言文閱讀” 【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參考答案:

  9、B

  10、D

  11、C

  12、B

  13、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要責任給這樣的人,一定要使他的內心痛苦,(“故”“是人”“苦”各1分,大意1分)

  文言文比較閱讀 篇2

  【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宋公①與楚人期②戰于泓③之陽。楚人濟④泓而來。有司⑤復曰:“請迨⑥其未畢濟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聞之也,君子不厄人,吾雖喪國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濟⑦,未畢陳⑧,有司復曰:“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宋公曰:“不可。吾聞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陳,然后襄公鼓之,宋師大敗。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國國君。②期:約定時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濟:過河。⑤有司: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這里指宋國的子魚。⑥迨:趁著。⑦既:盡,完了。⑧陳:通“陣”,這里是擺好戰斗隊列的'意思。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字。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___________

  (2)然后襄公鼓之 鼓: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于”與例句中的“于”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例句: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A.駢死于槽櫪之間(《馬說》)

  B.行者休于樹(《醉翁亭記》)

  C.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D.能謗譏于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說魯莊公“鄙”,也有人說“不鄙”。你同意哪種說法?請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后,你認為宋國大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戰勝(攻破)

  (2)擊鼓進軍(答成“擊鼓”也算對)

  2.C

  3.(1)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作起來,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衰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耗盡(枯竭)了。

  (2)請趁著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河的時候就攻打他們。(意思對即可)

  4.示例:魯莊公“不鄙”。(理由合理,結合選文或全文內容作答均可)

  5.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沒有把握有利的戰機。(答成“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或“宋襄公沒有把握有利的戰機”也可)

  文言文比較閱讀 篇3

  A文段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酆、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

  B文段

  道光二十一年,英人將擾佛山鎮,取道泥城,經蕭崗三元里。里民憤起,號召各鄉義勇,槍械云集,四面邀截。英兵窘迫不能出,死者二百余人,斃其梁帥伯麥。英酋義律亟馳援,復被重圍。時,奮臂而起者百有三鄉,不械而集,眾人數萬人。是役也,英人為之喪膽。

  初九、初十日,逆夷往三元里及蕭崗各鄉,復行擾害,鄉民共憤,鳴鑼聚眾,斃逆夷六、七人,余逆脫回。因率眾而下,約數百人。鄉民復鳴鑼會集各鄉數千人與夷決戰,未刻迅雷甚雨,鄉民佯敗,引入黃婆洞磨刀坑。又斃逆夷百余,內有一人乃西洋兵頭,全身盔甲,刀砍不入,手持寶刀,裝嵌寶石,映日不可逼視,亦被殺死。余夷脫逃者,或被坑水沖淹,或為失路饑斃,無一漏網,各處鄉民來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絕,而英夷亦從此膽寒潛蹤矣。

  (選編自《廣東軍務記》)

  【注釋】 ① 梁帥:大頭子,帶兵的高級軍官。

  ② 逆夷:指英國侵略軍。

  ③ 未刻:下午一時到三時

  6. 選出對下列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2分) ( )

  A.并殺兩尉( 并且 ) B.比至陳( 比較 )

  C.槍械云集 ( 聚攏 ) D.是役也(這 )

  7. 選出對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2分) ( )

  A.陳勝佐之( 代詞,代押送的軍官 ) B.祭以尉首( 介詞,用 )

  C.奪而殺尉(表順接 ) D.斃其梁帥伯麥( 代詞,清軍 )

  8. 選出下列翻譯不正確的一項。(3分)( )

  A.召令徒屬(召集并號令所屬的人)

  B.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侯將相寧愿是天生的貴種吧)

  C.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僅能免于斬刑,而戍守邊塞死去的.人本來就有十分之六七。)

  D.為壇而盟(用土筑臺并在臺上宣誓)

  9. 寫出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3分)( )

  A.英酋義律亟馳援,復被圍困(英國頭領義律趕緊逃跑,又被當地人層層圍起來)

  B.奮臂而起者百有三鄉(當時互相呼應參加戰斗的有三個鄉共一百人)

  C.或為坑水沖淹,或因失路饑斃(有的被坑水沖走淹死,有的因迷路而餓死)

  D.柄鑲寶石,映日不可逼視(刀柄上鑲有寶石,對著太陽不能逼真地看)

  10.選出下列對文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3分) ( )

  A.“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是利用老百姓都擁護扶蘇、項燕,于是就聯合扶蘇,項燕一并起義,依從老百姓的愿望。

  B.A文段敘述了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三個步驟:并殺兩尉,召令徒屬,為壇而盟。

  C.“奮臂而起者百有三鄉,不械而集,眾至數萬人。”描寫了佛山人民團結一致共抗外敵的場景。

  D.“鄉民佯敗,引入黃婆洞磨刀坑,又斃逆夷百余”,說明了三元里人民有勇有謀。

  6.D 7.A 8.B 9.C 10.A

  文言文比較閱讀 篇4

  閱讀文言文語段,完成問題。

  【甲】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①通謂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恒楚將”。是時恒楚亡在澤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諾。”須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授。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于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

  【注釋】①會稽守:會稽郡的郡守。②梁:項梁,是項羽的叔父。③籍:項籍。項籍字羽。④睨:斜眼看。

  1.解釋下列加粗詞字的意思。

  (1)忿恚尉 _______________

  (2)尉果笞廣 _______________

  (3)使公及恒楚將_______________

  (4)恒楚亡在澤中_______________

  2.選出下列加粗的字與“后則為人所制”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項( )

  A.為壇而盟

  B.籍為裨將

  C.吳廣為都尉

  D.而二蟲盡為所吞

  3.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陳涉和【乙】文中的'項梁特點都很鮮明,你更喜歡哪一個人,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惱怒,文中指“使…惱怒”

  ②用竹板打

  ③統帥,率領

  ④逃亡

  2、 D

  3、(1)即使僅能免于斬刑,但是戍守邊塞的人中十分之六七也會死掉。

  (2)我聽說先動手可以制服對方,后動手就被對方所制。

  (3)于是項梁出去囑咐項羽持劍在外面等候。

  4、示例一:喜歡陳勝。因為陳勝是一個富有謀略,機智果敢,并有一定組織和領導才能的人。

  示例二:喜歡項梁。因為項梁是一個沉著老練(或老謀深算、陰險狡詐等)做事迅速果斷,善于隨機應變的人。 (合理即可)

  文言文比較閱讀 篇5

  閱讀下面的兩段文言文,回答17-21題。(12分)

  【甲】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乙】班超字仲升,扶風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辮,而涉獵書傳。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詣校書郎⑥,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擾當效傅介子⑦、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1

  注釋:①扶風:漢朝郡名。②平陵:漢朝縣名。③徐:徐縣.漢朝縣名。④永平:漢明帝年號。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漢書》的作者。⑥校書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漢冒險家,以計斬樓蘭王聞名于世。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具體含義。(2分)

  ①由是先主遂詣亮( ) ②不恥勞辱( )

  2.乙文中有一個句子與甲文中的時人莫之許也有同樣的表達效果,找出這個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乙文中畫線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2分)

  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個通假字,試推測是哪一個字并寫出本字。(2分)

  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通假字是_________,本字是___________。

  5.刻畫人物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比較兩文在這方面有何異同,試結合原文加以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分)①去拜訪 ②以為恥辱(認為是恥辱)(每詞1分)

  2.(2分)左右皆笑之。(多寫不給分)

  3. (2分)家中貧寒,常作為受官府雇傭的.抄書人來謀生(供養家庭)。

  或:家中貧寒,常被官府雇傭抄書來謀生(供養家庭)

  4.(2分)通假字:研 本字:硯(各占1分)

  5. (4分)相同之處:兩文都有對人物的正而描寫和側面描寫,如甲文開頭的話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屬正面描寫。甲文除開頭的正面描寫外,均為側面描寫;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側而描寫。不同之處是,甲文以側面描寫為主;乙文以正面描寫為主。

  或:甲文的正面描寫有對行為的描寫和對外貌的描寫;乙文的正面描寫既有對行為的描寫又有對語言的描寫,但無對外貌的描寫。甲文的側面描寫既有對行為的描寫又有對語言的描寫;乙文的側面描寫只有對行為的描寫。(從兩種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異同各占2分,不結合文本扣一半分。)

  文言文比較閱讀 篇6

  【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選自《醉翁亭記》

  【乙】歐陽修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潁州,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嘗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謂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 (節選自《詩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鐘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聲,不求名聲。④志:記述。

  16.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⑴名之者誰 名:

  ⑵歐陽修謫滁州 謫:

  17.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有亭冀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8.根據上面語段內容,分別寫出歐陽修自號“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19.在不同時期,歐陽修分別以什么為樂?請根據上面語段內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時:

  在潁州時:

  【答案】

  16.⑴命名(1分)

  ⑵降職(遠調、貶官)(1分)(共2分)

  17.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邊的(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趣膀一樣高踞在泉水邊的亭子),是醉翁亭。 (判斷句,l分;全句大意,1分。共2分)

  18飲少輒醉.年又最高(l分)家有六個“一”(一萬卷書,一千卷金石遺丈,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1分)(共2分)

  19.與民同樂(2分)(若答“山水之樂”給l分) 在琴棋書酒中自得其樂(2分)(意思對即可。共4分)

  文言文比較閱讀 篇7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高祖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列侯、諸將無敢①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項羽慢而侮人,陛下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②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 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注:①無敢:不要。②籌策:古代計算用具,引申為計策。③子房:張良的字。

  【小題1】下面幾句話,沒有停頓,請你用/劃分句子間的停頓。(2分)(只劃兩處)

  夫 運 籌 策 帷 幄 之 中 決 勝 千 里 之 外 吾 不 如 子 房

  【小題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A.雖有千里之能B.策之不以其道 C.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D.項羽慢而侮人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

  【小題4】【甲】文中提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話回答)(2分)

  【乙】文中劉邦認為他自己取得天下的經驗是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答案

  【小題1】夫 運 籌 策 帷 幄 之 中/ 決 勝 千 里 之 外/ 吾 不 如 子 房

  【小題1】A、即使 B、驅使 C、的.原因 D、傲慢

  【小題1】(1)想要跟普通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項羽忌妒賢能,有功的人傷害他,賢能的人疑忌他。

  【小題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用人杰取天下。

  文言文比較閱讀 篇8

  [甲] 紀渻子①為王(宣王)養斗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②。”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響影③”。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④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示雞矣,其德(精神)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莊子·達生》

  [乙] 人有操舟者,其始折旋⑤疾徐,惟身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⑥之間,所向莫不知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遽謝舟師,椎⑦鼓徑進,亟犯在險⑧,乃四顧膽落,墜漿失柁⑨。

  注釋:①渻:讀shěng,人名。②方:正;恃:憑著,依靠。③猶:仍然;響:聲響,指雞的啼叫。影:影子,指別的雞走近來。④疾視:怒目而視。⑤折旋:調頭:旋:轉變。⑥洲渚(zhù):水中小塊陸地。⑦椎:用椎敲。⑧亟:突然;犯:碰到。⑨柁:讀tu。

  9. 用“/”線標示朗讀的節奏。(2分)

  ①方虛而恃氣 ②于是小試洲渚之間

  10. 結合上下文解釋下列地點的詞。(2分)

  ①雞已乎 ②反走矣

  ③四顧膽落 ④墜漿失柁

  11. 翻譯下列句子。(3分)

  ①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

  ②遂以為盡操舟之術。

  12. 甲文的紀渻子訓養斗雞,側重訓練斗雞的 ,“斗雞”達到了不怒自威的氣質,而且“ ”;乙文中的楚人學舟(駕船),只學習師傅的 ,“楚人”卻在實戰中演出的丑態“ , 。”(2分)

  13. 結合實際,談談你的閱讀感悟。(2分)

  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 側重評價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解析] 選文均為寓言故事,應通過朗讀和借助注釋、課內積累的知識去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9小題應根據句意劃分朗讀停頓的位置;10小題應結合語境解釋,并將解釋的意思置入原句中,看看是否符合句意;11小題譯文,應注意各句中關鍵詞的意思,如“兒”(差不多)、“雖”(即使)、“遂”(于是)、“以為”(“以之為”的省略),譯完后讀一讀,看看是否通暢,與原句意思是否大體相似;12小題要抓住兩文的主要內容,并用簡明語概括出來,加引號的橫線應選用文中關鍵語句作答。13小題讀感悟,應圍繞“心態”、“方法”、“毅力”、“態度”等方面去思考。

  [答案] 9. ①方 / 虛驕而恃氣 ②于是小試 / 洲渚之間

  10. ①停止 ②返回 ③看 ④通“舵”。

  11. 略,見附錄譯文。甲:紀渻子為宣王飼養斗雞。十天后,宣王催問道:“雞訓練完了嗎?”紀渻子說:“還不行,它正在憑著一股血氣而驕傲。”

  過了十天,宣王又問訓練好了沒有。紀渻子說:“還不行,仍然對別的雞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應。”

  再過了十天,宣王又問起訓練雞的事。紀渻子說:“仍然氣勢洶洶地看著對方。”

  再過了十天,宣王問起那只雞。紀渻回答說:“現在差不多了,即使別的雞叫,它也好像沒有聽到似的,毫無反應了。”

  宣王于是就去看雞的`情況,果然呆若木雞,于是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內,別的雞沒有敢應戰的,看見它就轉身逃走了。

  乙:楚國有個人學習駕船,開始時,學習折回、轉彎、快走慢走,都是船師怎么說,他就怎么做。一回,他試著駕船在河里的小洲之間行進,前后左右沒有不如意的,于是他就認為自己把駕船技術都學到手了,立即謝過船師去了。于是,擊著鼓快速前進,很快地去迎沖大風浪,他四下張望,這才嚇破了膽。槳也掉了,舵也使不上了。

  12. 內在精神品質,異雞無敢應者表面浮華的內容,四顧膽落,墜槳失柁。

  13. 示例:①為人處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太張揚,要務實。

  ②學習不能淺嘗輒止,要精益求精

【文言文比較閱讀】相關文章:

《核舟記》與《刻木巧匠》文言文比較閱讀及答案03-17

《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文言文比較閱讀01-15

文言文閱讀需要的閱讀法08-11

文言文閱讀與理解01-07

《狼》文言文閱讀10-14

文言文整體閱讀07-18

文言文閱讀答案02-07

文言文閱讀《周處》閱讀答案06-14

文言文閱讀訓練及翻譯09-0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偷精品国产五月丁香麻豆 | 日韩国产中文综合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久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 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欧美婷婷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