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作文素材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大家都沒少為寫作文發愁吧?別擔心,積累一些作文素材,會對寫作文非常有幫助!那么,你知道怎樣積累作文素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與自然作文素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名言素材
1、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培根
2、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
3、我不是不愛人類,而是更愛大自然。——拜倫
4、只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勝大自然。——達爾文
5、只有按照自然所啟示的經驗來生活。——叔本華
6、非但不能強制自然,還要順從自然。——埃斯庫羅斯
7、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8、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亞里士多德
9、大自然從來不欺騙我們,欺騙我們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盧梭
10、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妙,為人類造福。——愛迪生
11、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黑格爾
12、這自然法規我認為是最高的法規,一切法規中最具有強制性的法規。——馬克·吐溫
13、自然不摻雜半絲人情。誰抵抗它,誰就被一腳踢開;誰順從它,誰就承受其恩典。——佚名
14、我們已經背棄了大自然,她曾經那樣準確地為我們指路,而我們卻想用她的教導來教訓她。——佚名
二、自然素材
1、印尼海嘯(尊重生命先尊重自然)
2004年12月26號,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發生里氏8、9級的地震,相當于至少3000顆原子彈威力的地震引發了強烈的海嘯,帶走了至少15萬人的生命,使幾百萬人流離失所,造成了1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海底地震是形成海嘯的主要原因,也是帶走十幾萬條生命的兇手,這似乎是一場純粹的自然現象,人類無法阻止它的發生。面對巨大的災難,人類自稱為“弱者”——這一切好像與人類無關。“人類為破壞環境付出了代價,痛定思痛,人類要作出深刻反思。
這雖然是一次純自然災害,但是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行為加大了災難的產生和影響。”紅樹林被大量砍伐了,全球海域中70%的珊瑚礁遭到人為破壞。經濟的發展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決定了它帶有脆弱性,對財富的貪欲沒有節制的蔓延,使人類終于受到了懲罰。人類必須明白怎么樣親近自然,而不是打擾自然。否則自然會用自己的方式說“不”。
2、九寨溝的悲鳴(環保意識亟待加強)
繼張藝謀帶領的《英雄》劇組撤出不久,電視連續劇《神雕俠侶》外景地又選定在九寨溝,一批武功高強的“俠侶”即將進駐“童話世界”大展拳腳。
九寨溝是“世界自然遺產”,其原始生態環境之美令世人驚嘆。近幾年由于當地旅游業的急劇升溫,九寨溝風景區早就人滿為患。蜂擁而來的中外游客,使九寨溝的生態系統不堪重負,有識之士對此早已表示憂慮并提出警告:任何人為的破壞都會給九寨溝脆弱的原始生態環境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為此,有關管理部門采取了限制上山游客數量、定時局部封山禁游等保護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措施禁得住游客游覽,卻封不住“英雄”、“俠侶”們進山的腳步,靜幽如畫的九寨溝又現刀光劍影廝殺聲。
3、沒有風景只有商業(開發還是保護)
日前,一位美國朋友慕名來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泰山。川流不息的索道纜車,店鋪林立的岱頂鬧市,使他根本不覺東岳之雄偉壯觀。他遺憾地說:“泰山沒有風景,只有商業。”
此語令我想起了周恩來總理保護泰山的往事。20世紀70年代,有關部門曾三次向國務院打報告,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結果,周總理三次都不同意。他指示:泰山是中華民族的神圣之山,要登山,不能修公路。后來,他又強調:泰山是游覽勝地,不能修公路,登泰山就要登,不能不登。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代,周總理有如此的遠見卓識,不能不令人由衷敬佩。
然而,今天的泰山,豈止是修建了一條公路。前些年,一些地方官員竟然提出“把風景的泰山,改造成經濟的泰山”等口號,于是,三條索道和一條公路真的把泰山變成了“經濟山”,不僅有賓館、飯店,還有娛樂城、電影院,非遺產商業建筑遠遠超過遺產建筑。如今,空中索道來來往往,大量游客紛至沓來,自然景觀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帶上了沉重的鐐銬。
4、不要讓相機變槍(用正確的方法保護野生動物)
一張反映鄱陽湖生態環境改善,候鳥回來的照片,畫面中千百只鳥在飛騰;一段記錄野生動物生活的電視片,畫面上有動感十足的奔跑場景然而這些人們常見的鏡頭卻遭到了環保工作者的譴責。一些人為了獲得動物奔跑的鏡頭,開車追趕野生動物,有的野生動物被活活累死,沒被累死的,往往也會受到傷害,不敢再親近人類。
成衛東曾多次到青海,親眼看到大群的藏羚羊。“任何人看到都會有拍照的沖動,但你千萬不能追,如果追,不知會有多少小藏羚羊死在母腹中,從這一點說,有的攝影者比盜獵者危害更大!”野生動物是人類共同的朋友,記錄它們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來保護它們。當我們舉起手中的相機,請不要讓相機變成槍,去傷害鏡頭中的野生動物。
5、石油入海流(保護生命之源——海洋)
人類的生存繁衍離不開水。在幾千年文明史中,人類總是沿著江河湖海定居繁衍。如今,依賴于海洋獲得持續發展的人類文明,卻在逐漸破壞這些搖籃。
石油,便是傷害大海的一把利劍。石油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能源,但人為的事故,戰爭的破壞,又使這寶貴的能源變為污染源。給無私奉獻的大海帶來創傷。通過各種途徑每年進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約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千分之五。其中以油輪遇難和戰爭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有數百艘油輪沉沒,估計損失石油1千萬噸,至今仍有石油從海底沉船的腐爛油箱中滲漏出來。海洋接納來自陸地系統的各種排泄物質和能量,并一直維持著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但海洋的自凈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超過了海洋的承受能力,受害的是人類自身。(墨西哥灣漏油事件)
6、厄爾尼諾的困擾
1997年8月,一場印尼的森林大火成為殃及整個東南亞國家的災星。久久不散的煙塵大大影響了陸海空交通運輸。兩艘巨輪相撞,包括234名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的空難事件。煙霧造成4人死亡,3200多人患上呼吸系統疾病。而造成這場慘劇的竟是上帝手中的一個頑皮的“孩子”一厄爾尼諾。
最初很乖的孩子厄爾尼諾怎么會突然變得如此猙獰呢科學家指出,這與地球環境的人為惡化息息相關,直接原因就是溫室效應。森林大火早已熄滅,而厄爾尼諾帶來的困擾卻永遠印在了人們的思素空間。這是慘遭人類蹂躪的自然界善意的警告:摧殘自然,就是弒殺人類自己。
7、全球10條河流面臨干涸危險
世界自然基金會于2007年發布題為“世界面臨最嚴重危險的10條河流”的報告說,由于受到污染、興建水壩及氣候變暖等問題影響,全球一些主要河流正面臨日益嚴重的干涸危險,1萬種淡水生物中有1/5絕種或瀕危。
報告中列舉的面臨最嚴重干涸危險的10條大河包括亞洲的湄公河、怒江、長江、恒河和印度河,歐洲的多瑙河,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北美洲的格蘭德河,非洲的尼羅河,澳大利亞的墨累河。
三、精彩段落
1、曾幾何時,偉大詩人喬治·鉑金·斯莫里斯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樵夫,別砍那棵樹。”指引著幾代人參與環保,美化環境。
2、曾幾何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句常在耳邊回響。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3、要牢固樹立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觀念,自然界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自然就是造福人類。
4、蒼天無語,但自然規律以它固有的軌跡在運行,自然規律最終會說話。由于人與自然關系在各個層面上的極端行為,我們遭到了報應,而且是最現實,最慘重,最直接的報應。
5、像水一樣沉靜,激昂。水的源頭總來自那涓涓細流,流水長年不斷,靠的是沉靜。心靈只有像水一樣,面對困難,仔細思量,保持沉靜,才能沉著而又激昂地迎接挑戰,不畏艱險。
6、曾幾何時,戰爭的爆發,使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滿目瘡痍。炮火對植被的破壞,核輻射對生命的摧殘,盡管廣島、長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經散去了半個多世紀,可那里依然還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見,和平是全人類綠色環保的重要前提。
7、曾幾何時,人們亂捕亂殺,使人類的朋友慘遭涂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就是對捕殺動物后果的最真實的寫照。從大學生的傷熊事件到愚人們的瘋狂捕獵,人類是否也將要把槍口對準自己?切記,保護動物就等于保護我們自己。
8、像山一樣巍峨,廣博。山總是那么沉默,不言不語。山把它的臂彎盡情展開,伸長,把一切柔弱者呵護在自己懷里,包容一切。心靈和山一樣,不為小事斤斤計較,不為片刻佳績飄飄欲仙,才能把山的廣博轉化為自己的寬容,才能有山一樣巍峨的品質。
9、我們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就像是印度作家泰戈爾所描述的那樣,我們沭浴在這個自然界的清新空氣和燦爛陽光里。我們可以想像那些從遙遠的希臘神話里延伸出來的谷物的芳香,表達我們內心的淳樸和感動。讓我們記住盧梭和愛默生的偉大口號,那就是“回到自然!”回到那充滿生機的自然界,呼吸那淸潔的空氣,感受事物永恒不變的本質。
10、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于困境。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會給人留后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塵暴,其實,這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示。
11、綠色生活,并不意味著文明的倒退,并不標志著人類的返祖。也許蒸汽機的轟鳴象征進步,也許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林立的煙囪象征進步,也許第一列火車象征進步,也許第一艘載人飛船象征進步,但這種種“進步”,都以機器輪軸的刺耳磨擦聲使我們與人類的本性漸行漸遠!人是生命,生命需要綠色;草地,賜予我們疲憊時棲息的柔床;綠樹,賜予我們焦躁時定神的蔭涼人類即使穿上最先進的科技鎧甲,其心靈依然在渴望暢快的呼吸和綠意的撫慰。當我們的雙腳離那濕潤的土地越來越遠時,綠色的生活之夢,是我們揖別壓抑與煩擾的唯一良方。
12、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人與自然關系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依存,開發,掠奪,和諧。第一個時期,在生產力水平極低的原始社會,人和自然是一種依存的關系,人依附于自然。這一時期,人類被動地適應自然。與自然的關系處于一種原始的和諧狀態。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開始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改變自然,進入了開發自然的階段。而到了第三個時期,掠奪性地開發資源,一方面對大自然造成破壞性的災難,另一方面也招致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與懲罰。然而,我們相信,人類終究是理性的。當這種掠奪式的開發難以為繼時,人與自然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韻境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與自然】
“人與自然”是近年來中高考常考的熱點話題,在閱讀和寫作題目中均有涉及。在寫作的備考中,就要求同學們多關注社會生活,積累新鮮的、經典的素材,以便在相關主題的寫作中信手拈來。除了以上介紹的新鮮出爐的奧獎,還有哪些角度可以在“人與自然”的話題作文中應用呢?
角度1:人與自然
【博覽】現代“魯濱遜”的環保島
英國約克郡米德爾伯勒的61歲藝術家索瓦,多年來追求在自建的環保島上生活。經歷兩次失敗后,他終于在墨西哥東南部度假勝地坎昆沿岸,花費7年用15萬只回收塑料瓶成功修建了一座漂浮島。這座漂浮島上有電力、互聯網及熱浴缸等設備。他甚至因此覓得佳人,如今與一名47歲的美國前模特一起在島上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恍如現實版《魯濱遜漂流記》。
這個島嶼距海岸30碼(約27.4米),底部由15萬只充滿空氣的塑料瓶、木板及沙土建成。島嶼上面是一棟3層樓的房屋。為了確保環保島不會飄走,索瓦還用30米長的纜索將小島固定在岸邊。索瓦的最終目標是做到自給自足,不過他偶爾會上岸采購物品,搭乘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用塑料瓶自制的船只。
適用話題:環保、理想、目標、挫折、詩意生活等。
運用點撥:本素材可以作為一則材料訓練多角度立意;也可以作為一則事例來證明強烈的環保意識可以變廢為寶的觀點,這樣會有很強的說服力。
角度2:藝術與自然
【聲音】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應抱有孩提之心
范曾:卡爾多先生,我從你的作品里更看到你自己崇尚自然、回歸自然、要創造自己風格的決心。你應該向我們廣大中國觀眾談談,你對回歸古典和回歸自然的感受。
卡爾多:我在一生的創作當中,都在追求自己的風格。因為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給我們帶來靈感,我們要尊重大自然。正如有時候,我面對一塊小石頭都會看半天,我就覺得,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雕塑作品。
范曾:不過,羅丹有句名言:“我唯一的野心,就是對于自然的卑順忠實。”對于這一點,我和卡爾多作為藝術家都同樣有這感覺。因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是無可爭議的、永恒的美的存在,這對我們藝術家來講具有永恒的啟發和作用。
(法國當代雕塑大師、法國國家勛章獲得者讓·卡爾多與中國著名書畫家、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范曾的巔峰對話)
適用話題:人與自然、藝術與自然、尊重自然、永恒的自然等。
運用點撥:兩位藝術家的巔峰對話,都表達了自然擁有無窮的魅力,它可以給藝術家的創作帶來靈感,兩位藝術家都表達出了對自然的尊重和熱愛。本素材可以作為名人名言來證明“要尊重自然”“自然可以給人類帶來無窮的想象”等觀念,很有權威性。
角度3:和諧共處
【人物】梁家輝:人生不該占盡風景
很多年前,梁家輝就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有生之年要到達“三極”——南極、北極和珠峰,但去完南極,他便放下了這個想法。“抵達南極的那一天,眼前一片非常漂亮、雄偉的雪山,我們一船人蜂擁而上,雪山上便處處是我們的腳印,在純白的底子上格外刺目。我登上了一座雪山之后,背對大家在那片寧靜的世界發了45分鐘的呆,腦海里一片空白,耳朵里沒有任何聲音。那是純凈的力量,但同時我悔恨自己霸占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如果是作為科研考察是可以去的,而我這種普通人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好奇心而去南極絕對是一種破壞,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力已經到了今天的地步,欲望不加以收斂是行不通的。”
南極歸來,北極便不再是他的人生目標之一;至于珠峰,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山腳下仰望一下其雄奇壯觀的景色也便滿足了,卻不一定非要上山去打擾那里的寧靜,人生最不該有占盡風景的念頭。
適用話題:環保、欲望、索取與放棄、自然的力量、不要占盡風景等。
運用點撥:人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也會打擾自然的清靜,破壞自然的純潔。梁家輝的覺悟讓我們明白人生要學會反思、學會節欲、學會放棄、學會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本素材可以作為論據有力地證明上述觀點。
角度4:美景
【名段】綠藻
濟南有秋山,又有秋水,這個秋才算個秋,因為秋神是在濟南住家的。先不用說別的,只說水中的綠藻吧。那份兒綠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能比擬的。這種鮮綠色借著水的清澄顯露出來,好像美人借著鏡子鑒賞自己的美。是的,這些綠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為誰看的。它們知道它們那點綠的心事,它們終年在那兒吻著水波,做著綠色的香夢。淘氣的鴨子,用黃金的腳掌碰它們一兩下。浣女的影兒,吻它們的綠葉一兩下。只有這個,是它們的香甜的煩惱。羨慕死詩人呀!
(選自老舍《濟南的秋天》)
適用話題:綠、秋、流連美景、親近自然等。
借鑒點撥:秋山秋水喜煞人,自然美景可寫之處很多。寫作時可以學習作者選擇一處細致描繪的手法。文章寫綠藻的部分可以供我們在寫景時仿寫、引用,也可以在記敘文中作為環境描寫加以引用。
角度5:為了自然
【詩文】品讀大自然
文/秋雨柔情
風
赤手而來空手而去
所獲一切歸還大地
云
漂泊一生
魂歸故里
雨
寧愿粉身碎骨
絕不放棄追求
閃電
為了瞬間的燦爛
舍棄永久的纏綿
彩虹
笑出最美弧線
將淚水晾干
雪花
舍棄天堂的溫柔
在落寞酷寒里曼舞
適用話題:自然、美好、追求等。
借鑒點撥:大自然的景物總是給人以啟迪。這些富含哲理的詩句可以作為點睛之筆引用到文章中。
(摘自《語文報中考版2015年作文素材專號》)
【人與自然作文素材】相關文章:
人與自然類作文素材04-13
人與自然作文02-09
人與自然作文11-03
人與自然09-20
人與自然08-04
人與自然09-26
人與自然07-28
人與自然的和諧作文10-19
作文的素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