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必修三文言文知識「教師版」

時間:2021-08-11 10:54:44 高一下冊 我要投稿

蘇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知識大全「教師版」

  一、文言文字詞。

蘇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知識大全「教師版」

  1、通假字(例)

  肇錫余以嘉名(同“賜”) 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

  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過,僅僅;同“又”)

  獨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

  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 亦曷故哉(同“何”,疑問代詞)

  共其乏困(同“供”,供給) 夫晉,何厭之有(同“饜”,滿足)

  秦伯說,與鄭人盟(同“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質(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書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圖(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同“佯”,假裝) 設九賓于廷(同“儐”)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請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關,毋內諸侯(同“拒”,據守;同“納”,納入)

  要項伯(同“邀”,邀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違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同“早”,早上) 令將軍與臣有郤(同“隙”,隔閡,嫌隙)

  因擊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劍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絲毫) 涇流之大(同“徑”,直)

  不辯牛馬(同“辨”,分辨、辨別) 其不仁茲甚(同“滋”,更加)

  2、一詞多義

  間:

  得間奔真州(機會) 出沒于長淮間(之間)

  間以詩記所遭(間或,有時候) 間至趙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脫(估計) 付之度外(考慮)

  發:

  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發動)

  而又有減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頭發)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抒發) 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發送)

  徒:

  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類人)

  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

  拜:

  拜為上卿(授予官職) 拜送書于庭(叩拜)

  見:

  徒見欺(被) 于是王召見(接見)

  我見相如(看見,遇見) 不見水端(看見)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

  計:

  計未定(計策) 竊計欲亡走燕(打算)

  臣從其計(主意) 廉頗藺相如計曰(商量,商議)

  故: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所以)

  故遣將守關者(特意)

  君安與項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廁(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

  舉: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

  殺人如不能舉(盡)

  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謝罪)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

  乃令張良留謝(兼有道歉和告辭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嘆(海神名,北海若)

  以為莫己若者(比得上)

  聞:

  聞道百(聽見)

  且夫吾嘗聞(聽見,聽說)

  少仲尼之聞(見聞,學識)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開始)

  幸:

  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則幸得脫矣(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短命死矣(幸運)

  始皇帝幸梁山宮(特指皇帝到某處去)

  負:

  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

  負其強(倚仗)

  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

  肉袒負荊(背負)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趙使者藺相如(延請)

  引車避匿(調轉)

  秦軍引而去(避開)

  引酒且飲(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為法(……的依據)

  此其所以敗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閹廢祠之址以葬之(連詞,表目的)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介詞,表憑借)

  于是乘其厲聲以呵(連詞,表修飾)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介詞,用)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介詞,因為)

  亦以明死生之大(連詞,表目的)

  以其無禮于晉(連詞,因為)

  敢以煩執事(介詞,拿,用)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介詞,把)

  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焉用亡鄭以陪鄰(連詞,表目的)

  具告以事(介詞,把)

  請以劍舞(介詞,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詞,憑)

  項王未有以應(連詞,來)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連詞,表承接) 其疾病而死(連詞,表修飾)

  死而湮沒不足道者(連詞,表承接) 則噪而相逐(連詞,表修飾)

  而仆之(連詞,表承接) 買五人之頭而函之(連詞,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連詞,表承接) 夜縋而出(連詞,表修飾)

  朝濟而夕設版焉(連詞,表轉折) 勞苦而功高如此(連詞,表并列)

  項王按劍而跽(連詞,表修飾) 拔劍切而啗之(連詞,表承接)

  焉:

  激于義而死焉(兼詞,于之,在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詞,于此,在這里)

  吳之民方痛心焉(代詞,他,代“毛一鷺”)

  子亦有不利焉(語氣助詞,表陳述)

  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何,為什么)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之:

  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道(助詞,的)

  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鉤黨之捕遍于天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動詞,去,往)

  人皆得以隸使之(代詞,代他們)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前為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后一個代詞,指代石碑)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是寡人之過也(的)

  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個助詞,的;后一個代詞,指代秦君)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代詞,代這件事)

  將焉取之(代詞,代土地)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到)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野語有之曰(代詞,代后面所說的俗語)

  我之謂也(賓語提前的標志)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為(代詞,指代五義士,作定語成分)

  斂貲財以送其行(代詞,代周順昌)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詞,代自己)

  發其志士之悲哉(代詞,代他們)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詞,那)

  以其無禮于晉(代詞,指代鄭文公)

  君知其難也(代詞,這)

  又欲肆其西封(代詞,指代晉國)

  失其所與(代詞,指代自己)

  吾其還也(表商量語氣,相當于“還是”)

  且: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連詞,表并列,又)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連詞,表遞進,況且)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將)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尚且)

  于:

  激于義而死焉(介詞,表被動)

  至于今,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道(介詞,向)

  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介詞,在)

  不能容于遠近(介詞,表被動)

  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介詞,在)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對)

  貪于財貨(對于)

  長于臣(比)

  得復見將軍于此(在)

  為:

  以旌其所為(做)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作為)

  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替,給)

  無虧為之大道哉(作為)

  則思三驅以為度(作為)

  為天下笑(被)

  相如為上大夫(當,做)

  ……為趙宦者令謬賢舍人(是)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奏者(演奏)

  為一擊(替,給)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立下)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為)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結成)

  軍中無以為樂(作為)

  竊為大王不取也(認為)

  君為我呼入(替、給)

  為之奈何(對,對于)

  何辭為(句末語氣詞,常用在疑問句末)

  因: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 | 日韩有码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 | 五月婷婷久久字幕 | 日本特黄高清免费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