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優秀教學案例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這首詩,著重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重點)
2、方法:朗讀——指導——背誦——討論——拓展。
3、情感價值觀教育: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
4、難點:感悟詩的意境,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教法和學法分析:
《游山西村》通過記游抒情,寫出了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安靜、歡躍的氣象,反映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景物描寫中寄托著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和世間事物消長的哲理。全詩層次清晰,語言生動。中間兩聯對偶自然工整,顯示出詩人鍛煉語言的非凡功力。學習這首詩,要體會這首詩的這些特點。
本案例設計試圖從以下兩點著手,以期達到上述目的:
1、學生體驗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不管是學生自讀還是課堂討論,都強調學生情感體驗的主動參與。
2、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只有獨立學習,主動體驗,主動發現,學到的才有可能成為自己一輩子受用的東西。這首詩適合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只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體悟得更深刻些。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查找詩的有關材料。
2、老師準備圖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極力推助北伐,被罷官。詩人回歸故里,內心郁悶。對照官場的偽詐,他更感受到鄉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為國出力。這種心境與游境相吻合,于是兩相交涉,產生了流傳千古的《游山西村》。
2、感知學生試讀課文,師范讀,要求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感情,明確吟詩的技巧和方法。
3、老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以詩譯詩。(板書情意真、風景秀、民風淳、再來游)學生自由填詩。
4、指導學生背誦,學會找關鍵字,掌握背誦訣竅。
5、進行拓詩訓練,把一句詩拓展成一段話。老師示范,學生自主交流。
6、研讀與賞析:
教師出示圖片、多媒體課件,加強直觀印象。學生交流詩的有關材料,進行對照賞析,同時提出思考的問題:
(1)、對本詩及其查找的資料提出不理解之處。
(2)、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全班討論、交流)
二、教學段落實錄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首田園詩-----《游山西村》。這一節課我們不提問,但是有任務,有對話。第一個任務,請我們班的女生給我們讀一下《游山西村》。
學生讀《游山西村》)
師:(夸張地)清脆的女高音!其中有一個音“豚”讀得不準,。同學們,讀詩的最高境界是吟誦,它和朗讀有區別,要做到音停氣不停,韻腳有拖音。聽老師來范讀一遍。
老師示范吟讀《游山西村》)
師:(陶醉地)讀完了把嘴巴咂一下,余味無窮啊(生笑)。下面請同學們學著吟讀一遍。
(學生吟讀《游山西村》,讀完后都很響地咂著嘴巴。)
師:我感受到余味了(笑)。最后一句“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但我怎么感覺金戈鐵馬,慷慨激昂呢?如果把最后一句讀得再慢一些,再輕一些,重現出山村月下的寧靜情趣,讀出叩你家的門到你家來作客的快樂情感。用延長時值的拖音體現詩中那種閑適、恬靜的意境。
(老師范讀最后一句,學生齊讀。)
師:大家學會了吟詩,下面我們再來譯詩。在譯之前,先做個預備工作,請大家先把詩的翻譯讀一遍,想一想可以在句尾押什么韻。
(學生各自讀譯文)
師:首先我們來了解詩的內容,請大家關注詩的最后一句“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為什么詩人說還想再游山西村呢?
(板書再來游)
生:因為山西村好玩。
師:奇怪,這里沒有城市的繁華,又沒有難忘的摯友?有什么好玩的呢?他在這里究竟發現了什么?
生:我覺得詩人在山西村發現了“美”。
師:美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詩人眼中的美。首聯美在人情、頷聯美在風景、頸聯美在風俗(板書情意真、風景秀、民風淳、再來游)。有了這個認識,我們再來以詩譯詩。把每聯的`十四個字縮成七個字,盡量用詩中的詞語,用上老師板書的詞,也像一首詩的樣子。
(生討論,派代表上臺填詩:盛情款待情意真,山環水繞風景秀,簫鼓迎春民風淳,月夜拄杖再來游。)
師:我把它稱為:以詩譯詩法。
看來大家理解得不錯。下面我們開始背詩。從中我們挑出關鍵詞:笑、客、山、村、鼓、衣、月、門。
生:學生分別進行默想或小聲地說。大約不到三分鐘。
師:大家齊背《游山西村》。
學生齊背,興趣高昂。老師板書:背詩有訣竅,關鍵詞是法寶。
師:看來大家都是神童,下面進行拓詩。把一句詩拓展成一段話。老師示范:不要笑臘月里農家的那一杯渾濁的酒,豐年有足夠的雞和豬把客人挽留。一重重山啊一道道水,好像是無路可走;誰知花明柳暗又一個村莊在前頭。策聲鼓聲緊緊追隨,春日的集會就在前頭,那簡樸的衣服頭飾說明古風尚存。今后若有月下漫步的閑情,說不定什么時候拄著拐杖來敲你的門。
師:下面請同學們交流。
(生交流略)
三、教學反思
1.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真正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詩的朗讀、翻譯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學生完成的,教師只是做了相應的一點點撥,充分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
2.教學過程中沒有采用逐句翻譯的傳統方式,而是采用朗讀、交流等形式從整體上去把握本詩。這樣做,不但可以消除學生機械翻譯的枯燥感,還能讓學生從本詩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3.學習語文知識絕不能僅限于詩本身,本詩只是一個例子。學習了本詩,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在相關詩中運用,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培養這種習慣,如果學生的條件有限,老師也要盡可能地給他們提供幫助,拓展詩的內容,這也正是新教材設置綜合性學習的原因。
【《游山西村》優秀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11-05
《游山西村》教學設計范文04-07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范文04-25
古詩游山西村教學設計08-08
改寫《游山西村》06-08
小學語文《游山西村》優秀教案04-28
游山西村的日記05-22
小學語文《游山西村》教學設計12-29
小學語文游山西村教學設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