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上冊《7、船長》評課稿
《船長》評課稿一
今天,我評價的是李琴老師執教的《船長》一課,我認為本次教學有以下兩個亮點:
一、教師采用多種朗讀方式,充分進行師生間、生生間由淺入深的對話活動,以讀促學,以讀促思,讀中感悟。
新課程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課堂是一個動態的人際心理場,場的效應直接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傳統課堂教學是一種“獨語狀態”的教學,師生之間的關系由于教師的絕對權威而變得等級森嚴,生生之間由于過分強調競爭而變得涇渭分明。對話教學崇尚平等,對話的過程是一種平等、互助的共享式教學,更是主體間在經驗共享中的相互造就的過程。本堂課,教師和學生共同創設了一個和諧、輕松、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雙邊活動進行得有效而扎實,彼此之間不是單純陳舊的“一問一答式”,而是師生間、生生間進行的真正的平等對話,形成了一種平等、互助的“共享式教學”,教師成為學生式的教師,學生成為教師式的學生,共同分享彼此原本的智慧成果和課堂上隨機生成的教學資源。對話既不是主觀的,又不是客觀的,而是對話主體雙方從各自理解前結構出發所達到的一種視野融合,這種融合,既包括與自己的理解前結構進行融合,又包括與他人的前經驗的碰撞與交融。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就是在彼此的理解前結構發前經驗的融合和碰撞中,就文本進行對話,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彼此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師生們雙邊真誠敞亮自己,相互欣賞,相互悅納,在對話中,師生共同參與對語言文字的誦讀,感情積累和運用的實踐,談見解嗟感受,挖掘文本的人文底蘊,求得情感的共鳴和思想的共振,獲得道德和理性的升華,學生不僅獲得了活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對話理性,并在啟發式、探究式的對話中形成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獲得了主體性的發展。這種語文課堂中的人文關懷,使課堂上處處充盈著奔涌的激情,閃熠著人性的光輝,從而真正透徹地領悟了對語言文字所蘊含的審美意義的精神價值。
二、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張揚個性,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
新課程指出,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師應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重在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整體把握,而不只是純理性的、甚至是機械的分析。長期以來,傳統的閱讀教學在總體上存在著重認知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性、重分析輕綜合的傾向,實際反映了以學科知識為本位而非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的課程觀。現代閱讀教學在閱讀目標上強化感受性、體驗性,就是為了糾正長期流行的理性化閱讀分析的偏差。
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對文本進行支離破碎地切割,而是從整體上把握,運用精煉、簡潔、雋永、抑揚頓挫、感情真摯、極具親和力的語言,富有穿透力的聲音進行啟發式教學,使學生的自讀自悟在教師的有效積極的引導下顯得游刃有余、勢如破竹,準確又不乏深度和廣度,教師用生動的導入語、自然的過渡語、精彩的結束語,充滿期待和激情的激勵性評價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注重了用教學語言建構了一個有濃濃教學氛圍的情境課堂,為學生的情感、感性和綜合能力的發展創設了條件。
新課程中,為了使學生達到更高的閱讀水平,教師應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個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對于這更高層次的閱讀要求,本課教師完成得相當出色,這從整體學生出彩的發言中得到全部體現,學生在教師層層深入地誘導、講解、剖析中,逐步地感悟到船長具有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他是一位偉大的英雄,他為別人而活,忠于職守,尊重婦女,愛護兒童,他崇高的靈魂在人們心中永生,一學生說,我愿化作一只海鷗,在這茫茫大海上做最虔誠的祈禱等等,教師引得細致恰當,準確到位,學生體驗獨特,感情真摯,表達簡潔,準確透徹,有深度,思維能力個表達能力均得到了更高水平的提升。
《船長》評課稿二
今天,又一次聆聽了顧老師的課——《船長》,感受到了一種全新的風格。我們和學生一樣,如同船上的乘客,一起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事件,感受到了一個偉大的靈魂,經歷了一種人格和精神的洗禮。這堂課,值得我們回味學習的地方有很多,現著重抓住幾點來談談感受。
課堂上,顧老師就如同一位船長,引領著學生自主研讀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感受船長人格精神的魅力。
一、學習主動權的下放。
課開始,老師讓板書課題“船長”,并讓學生選擇一種顏色的粉筆來板書。學生各有想法,通過選擇不同的顏色表現著學生對文本、對船長精神獨特的理解,體現了個性化的閱讀教學。
二、朗讀指導的.到位和細膩。
課文的第2第5自然段描述了當時撞船時的驚險可怕,教學時,老師沒有刻意地說該怎么讀,而是通過語言的渲染和描述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師:這是一組驚心動魄的畫面,誰能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情景。學生在朗讀不到位時,老師又及時地評價指導:輪船撞過來了嗎?我覺得還不足以造成災難。響聲大嗎?口子還不夠大。再如讀船長的話時,指導學生讀出吼的感覺。學生讀得不到位,老師問:你覺得他吼得怎么樣?“吼”要有震撼力。在一次次追問和范讀中,學生不僅領會了該怎么讀,而且領會了文本的語言之精妙和船長的精神之偉大。學生完全沉浸在教師、文本所創設的情境之中,主動閱讀、主動體驗和主動感受。
三、寫作方法指導的潤物細無聲。
這篇課文是雨果的大作節選,教學中,顧教師時刻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大作的風范,吸收語言的精華。如第二段中通過范讀讓學生體會短句給人帶來緊張害怕的感覺。如通過改寫哈爾威船長和大副的對話,體會文中對話描寫的精煉,明白語言的描寫是要符合當時的情景。
四、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恰到好處。
文中主人公哈爾威成為了英雄,他成為英雄其實很簡單,只是“運用了他船長的權利”。作為船長,哈爾威必須選擇死亡。那么,到底是他的什么精神值得我們肅然起敬呢?我想,應該在那么幾個字眼上: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
忠于職守,做人之道,看起來平常,真正做到又是何等的困難。在利益面前,特別在死亡面前,更是能夠考驗一個人的敬業精神和為人之道。我們的社會,最需要宏揚的應該是這樣的精神。我想,這才是我們所需要在這篇課文挖掘與學習的東西。
但這樣的字眼如果直白地灌輸給學生,何來說服力?顧老師抓住了船長的二道命令研讀,體會船長偉大的靈魂::英勇果斷、鎮定自若、臨危不懼、沉著冷靜、舍己為人等優秀品質。
此時再配上音樂和圖片,營造了一種濃濃的氛圍,學生的內心油然而生起對哈爾威船長的仰慕之情。而此時,老師設計了說話練習: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著這尊徐徐沉入大海的黑色雕像,我想說:——學生的情感達到了沸點,情自心扉,出現了一句句感人的對話。如:哈爾威船長,你在我們心中樹立起一座永遠的豐碑;你的威嚴是無人能比的,你的精神永垂不朽;您用您的精神書寫了一個偉大的“人”字,筑起了一座偉大的人格長城。
相信在一句句激情洋溢的對話中,哈爾威船長的偉大人格也一定悄悄地在同學們的心中扎下了根,不久的將來,又怎么不會有花開的驚喜呢?
總之,這堂課值得我們去學習、回味和思考。
【六年級上冊《7、船長》評課稿】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錢學森》評課稿06-13
六年級上冊《詹天佑》評課稿06-14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7課練習《船長》答案?09-06
《春聯》評課稿11-29
《春》評課稿03-20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大自然的文字》評課稿06-14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2、鄭成功》評課稿06-09
春聯評課稿范文12-06
編寫童話評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