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下人家》課文原文
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下人家》課文原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下人家》課文原文:
鄉下人家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兒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還有些人家,在屋后種幾十枝竹.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綠綠的濃陰。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雞,鄉下人家照例總要養幾只的。從他們的房前屋后走過.肯定會瞧見一只母雞,率領一群小鳴,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他們的屋后倘若有一條小河,那么在石橋旁邊。在綠樹陰下,會見到一群鴨子,游戲水中,不時地把頭扎到水下去覓食。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衣,它們也從不吃驚。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下人家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秋天到了,紡織娘寄住在他們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靜的夜里,它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呀!織,織,織,織呀!”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鄉下人家》文本解讀:
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記敘文。
1、結構規整,層次清晰。
第一至第六自然段,作者分別為我們描述了長藤爬檐紅瓜掛架、花艷竹挺筍嫩、群雞覓食、鴨子戲水、門前晚餐、月夜蟲鳴六幅畫面。六幅畫面按照并列排列,每個自然段過渡句是第七自然段總結全文,概括鄉下人家特點。
第一自然段按照時間順序先寫長藤攀檐,再寫紅瓜掛架。中間承接的句子是“當花兒落了的時候……”。第二自然段方位轉換順序“門前”、“屋后”介紹“花艷”、“竹綠”、“筍嫩”。過渡的句子是“有些人家”、“還有些人家”、“幾場春雨過后”。第三自然段先總寫“雞,鄉下人家照例總要養幾只的”,然后分別寫了母雞覓食、雄雞散步情景。
2、語言歡快,多用短句。
鄉下人家風景如畫,生活悠閑,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鄉下人家的喜愛之情。全文多用短句描繪這情景,表達這情感。如“依著時令,順序開放”、“天邊的晚霞、向晚的微風”等。
3、擬人手法,情真意切。
在作者筆下,鄉下人家的一切都像人一樣,有情感、有情趣。如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都像頑皮的孩子。母雞“率領一群小雞“,雄雞”聳著尾巴“、“大踏步地走來走去”,寫出了它們神氣十足的樣子。
創作背景
陳醉云1935年舉家遷居安溪,在安溪的日子里,房前屋后手植楊柳、果木,種滿了南瓜、絲瓜,養了不少白羽的來航雞用來產蛋,身邊還跟著一只伶俐的小狗,在這世外桃源,過著隱居生活。這與《鄉下人家》中部分段落的描寫高度吻合,可見《鄉下人家》所描繪的景致,是陳醉云先生一直所追求的鄉居田園生活。
作者簡介
陳醉云(1895~1982),浙江嵊州人。譜名載榮,字醉云。現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電影編劇家。主要作品有隨筆集《賣唱者》、小說《游子的夢》,為中學生編寫《秦始皇》《明太祖》等。
【《鄉下人家》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鄉下人家11-11
鄉下人家07-04
鄉下人家作文12-16
鄉下人家作文12-20
(精選)鄉下人家作文09-25
[精選]鄉下人家作文11-15
鄉下人家的教學設計02-03
《鄉下人家》的教學設計05-11
《鄉下人家》教學設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