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品味文章活潑優美的語言。
2、仿寫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3、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重難點分析】
1、重點: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2、難點: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如此地豐富多彩,單是我們所能聽到的聲音,就已經是千種萬種。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先播放一段音樂,瞧瞧哪個孩子聽得最認真。
(播放《森林狂想曲》)
看來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很善于運用自己的耳朵,而且都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于是大家也不難發現,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聲音的存在,才會變得更加地豐富多彩,更加的生機勃勃。今天,我們將走進《你一定會聽到的》這篇課文,一起去感受那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二、整體感知
1、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究竟要告訴我們什么呢?(大屏幕顯示教師所問的問題,播放背景音樂,學生自由朗讀)
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善于運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
2、既然作者要我們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應該用心地、努力地去聽呢?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第11自然段。
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值得我們去用心聆聽的。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選擇和思考,這樣聲音不僅“好聽”而且“有益”,可以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得到很多樂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擁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聽到這個世界上的美妙的聲音的。作者還在文章當中提到了一種人──“木頭人”,那么作者所說的木頭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呢?(大屏幕顯示題目)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
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作者所說的“木頭人”是指一個“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人,當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評時,他跟著搖頭。他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
三、品味語言
我想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都不是木頭人,因為我們現在正青春年少,都有著一顆敏感的心,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雙善于聆聽的心,我們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但盡管如此,在座的同學中可有誰聽見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和雪花飄落的聲音么?(學生一般情況下都會說沒有),可是這些聲音,我們的作者聽到了,她不僅聽到了別人所聽不到的聲音,而且用非常優美的語言把各種聲音描寫出來。接下來,同學們把1~3自然段美美地讀一讀。(自由讀)
品味一下課文的1~2自然段。
1、先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課文的這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這三段語言究竟美在哪里。
2、朗讀指導:
當學生朗讀完畢后,可請幾位學生對剛才的朗讀做一些簡單的評價,教師做一定補充并總結。
明確:課文的這三段語言因為是用第二人稱所寫,故而應該用親切的語調來朗讀。其次朗讀時的節奏應該比較舒緩,而不應該急促高昂。“不好,炸彈開啦”一句應讀得慌張。
3、再次朗讀:
在教師對如何朗讀作出一定指導之后,讓學生齊聲朗讀1~3自然段。提問:仔細觀察這三個自然段的結構,你發現了什么?(明確:排比段式)
4、討論:為什么我們聽不到的聲音,作者卻能聽得清晰呢?
──作者不僅是用耳朵聽,而且是在用心聽
四、仿寫練習
1、現在就請大家也模仿課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寫一段話,把別人所聽不到的聲音描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屏幕顯示仿寫的要求)
2、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仿寫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3、請個別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請其他同學從修辭手法,有否抓住聲音特點、是否進行合理想象、從視覺聽覺雙方面進行描寫這幾個方面進行點評,教師作一定的補充和引導。
4、教師總結:看來同學也都和作者一樣,擁有一顆寶貴的童心和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聽到了大自然的各種聲音,而且能把這些聲音很生動地描寫出來。
5、對比閱讀
1、請出專家,屏幕顯示桂文亞女士的簡介,學生快速瀏覽。
2、對比閱讀《美在顏色》,請學生談談這兩部作品的異同點。
明確:不管是大自然還是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就能發現其中之美。
3、小結:出示桂文亞的一段話“桂文亞的散文里,有一個永恒的話題,那就是“美”。《美麗眼睛看世界》共有三十二篇作品,其中六篇就是為“美”寫:美在發現、秩序之美、美在顏色、美、自然美、孤獨美。在她的心目中,生命之美、人間之美,都有待我們去發現、去享受。”學生齊讀。
六、作業布置
這里的幾個聲音游戲,你要不要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把玻璃紙揉成一團,然后聆聽它緩緩舒展的聲音。
聽一聽雨點打在玻璃窗上的聲音。
聽一首喜愛的音樂,把它編成一個故事。
錄下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一首歌或一段話,仔細聽一聽。
七、課堂小結
配樂齊讀小詩: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
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愛,
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
把眼睛叫醒,
把耳朵叫醒,
把心靈叫醒!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 2
三維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領悟文章豐富的理趣;
2、引導學生用耳朵“觀察”世界,用筆描繪聲音,培養學生敏于感知、勤于動筆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加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語言,領悟文章理趣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用筆描繪所聽到的聲音
過程設計:聽聲→品文→悟理→繪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聲激趣
聲音游戲:(PPT)播放事先錄制好的一些聲音,請學生迅速說出聽到了什么。在良好的競賽氛圍中引出課題。請學生用特別的方式(眼睛看著同桌,用堅定的、喜悅的、充滿激勵的語氣)讀課題(PPT)。
二、品味語言
師:是的,你一定會聽見的!那么,在生活中,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目的:進一步激趣)那會是一些什么樣的聲音呢?請把書翻到116面讀1—3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生讀后另請生評價。
師指導讀法:不要為讀書而讀書,這樣讀不出效果。讀書要有情有味。這篇文章用第幾人稱寫的,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全文采用第二人稱方式敘述,使人感到特別親切,仿佛作者在與我們面對面地交談,如話家常。)我們可以假設這樣的一個情境:幾個好朋友周末郊游,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一路上,她們笑靨如花,腳步如風,談笑風生,開始了一場關于聲音的談話。師示范讀第三自然段。
請學生三人一組在假設的情境下再讀1—3自然段。點一組學生(三個女生)到講臺上表演讀(PPT展示相關圖片)。再請學生談感受。全班用此“情境法”(或曰“游戲法”)練讀5—7自然段。
請三個男生上講臺表演讀課文的5—7自然段(PPT展示相關圖片)。
師:三個女孩為我們描繪的聲音與三個男孩為我們描繪的聲音分別有什么特征?
明確:(PPT)三個女孩描繪的一組聲音(蒲公英梳頭的聲音、螞蟻跑步的聲音、雪花飄落的聲音)富有詩意但又細微得難以覺察;三個男孩描繪的一組聲音(風聲、動物的聲音、水聲)在生活中為人們習以為常而不被留意。
師:你最喜歡哪一段描寫聲音的文字?為什么?可以從修辭手法、詞語運用、描寫角度等方面展開思考。
明確:(PPT)巧用修辭(比喻、擬人、排比、設問);妙設情境(螞蟻準備做體操、雪花飄落在孤燈的面頰上)、充滿想象力。這些手法的運用化表面的“無聲”為實際的“有聲”,讓我們領會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絕佳境界;同時也將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的聲音寫得別有情味。
三、感悟理趣
(PPT)問題探究:文章開頭為何先從“無聲”世界寫起,然后才過渡到“有聲”世界?
明確:寫“聲音”從無聲寫起,更容易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探求大自然奧秘的欲望(寫法上),同時啟發我們世界上一切聲響無不在可聽之列,用心聽就一定聽得見(要能于無聲處聽驚雷)(哲理上)。
師:本文是一篇隨感式小品文,作者在文中談了她的很多感悟。老師給大家讀9—12自然段(配樂)(PPT),大家在聽讀的過程中用筆標記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朗讀或默讀均可)9—12自然段,在富含哲理的句子旁邊寫出自己的點滴感悟。學生交流感悟。
也請要質疑問理的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相機引發學生思考,如:聲音究竟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意義?是否世界上的一切聲音我們都該無選擇地聽呢?(要懂得“過濾”)究竟什么時候該聽什么時候不該聽?什么叫“會聽”什么叫“不會聽”?什么叫“用心聽”?(即從聽中學會思考,在聽中感悟人生)如果不用心聽會怎樣?會聽的人應該擁有一顆什么樣的心?(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心)
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這句話的理解(PPT)。
(1)從親人的'嘮叨聲中,我聽到了……
(2)從老師的批評聲中,我聽到了……(忠言逆耳利于行)
(3)從綿綿的春雨聲中,我聽到了……
(4)從樹葉飄落的聲音中,我聽到了……
(PPT)小結:正面:會聽(用心聽),在“聽”的過程中成長,充實生活,獲得很多樂趣;
反面:不會聽(不用心聽),“沒有感覺”、內心世界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
四、描繪聲音
1、聽,唐詩里的天籟之音
(PPT)請欣賞下面一組唐詩,迅速找出詩句中的聲音。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引思:你能不能也說出描繪聲音的古詩句?
2、寫,這美妙的清音
(PPT)展示杜鵑怒放圖、蜻蜓點水圖、秋雨淅瀝圖、飛瀑直下圖、花苞綻放圖、春筍破土圖、野花跳舞圖。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圖描繪其中的聲音。
師示范:
你聽過杜鵑怒放的聲音嗎?整整一個冬季,杜鵑都在等待。當春風不斷加溫,杜鵑的花骨朵開始突突突地翻滾起來,終于有一天,她達到了沸點,掀翻了花蓋子,一個個粉紅色的咕嚕嚕地泡泡全冒了出來。
(PPT)寫法提示:觀察(用心感受)→想像(設置情境)→表達(運用修辭)
3、(PPT)播放《森林狂想曲》,請學生根據音樂編故事。
五、詩意作結(PPT)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思路。
2、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3、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運用自己的生活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讓自己最感動的聲音材料。
2、掃清字詞障礙。
3、就自己感受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
3、學生自由發言談讀后的感受,教師注意點撥評價。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進一步熟誠課文內容。
2、說一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可劃分幾部分?
四、品味語言
1、學生自由朗讀提出朗讀要求
2、品味文章中重點句子或語段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質疑解答
五、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人的聲音,并簡述聽后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
寫出對最讓你感動的聲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 4
〖教材分析〗
通過閱讀教材、分析教材,我發現本課有三個特點。
1、題材與眾不同。
在平日的學習中,我們常常以詩歌、記敘文為主,而本課是一篇散文,沒有非常具體的情節。因此,在教學時應當以讀為主,不需要過多的講解、探究。
2、內容簡單,卻耐人尋味。
課文一開頭就列舉了風聲、動物的聲音、水聲等,這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事物,但是由于我們沒有用心去聆聽,失去了聽的興趣,因而什么也沒聽到。后面部分則告訴大家用心地傾聽生活中平平凡凡、樸樸實實、普普通通的聲音,那樣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對于這一點的理解和認識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3、地位特殊。
由于本文是這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其主要目的是激發人們去關注身邊的點點滴滴事物,去傾聽身邊的一切聲音,從而更加熱愛生活。因此要通過學習本文達到“激發學生關心周圍事物、感受美好生活”的目的。
〖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立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
2、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聽身邊的聲音,就會發現世界上的聲音很豐富,很美妙。
〖教學過程〗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以“以讀為主,引導感悟”為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學習。
(一)揭題質疑
向學生介紹本單元主題“聲音”。“聲音”需要我們用耳朵去聽,板書“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板書課題,學生齊讀。(在這里讓學生自由質疑“到底要聽見的是什么聲音”)帶著問題我們來讀一讀課文。
自由讀全文,注意讀準字音。(用以前學過的方法獨立完成)
檢查讀書情況,糾正錯誤讀音。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細讀1-5段。
默讀1-5段,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發現這一部分的“小問號”特別多。想一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疑問)
自由練讀這一部分,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段。
將自己最喜歡的這一段讀給小組同學聽一聽,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再聽一聽小組同學對你的評價。(合作朗讀、交流、評價)
小組內推薦一名學生展示,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根據讀書的語氣判斷他喜歡的原因。
[這一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自由練讀中體會文章感情――再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全班同學在聆聽揣摩的同時共同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師生共同小結:這些聲音是多么有趣、多么美妙、多么可愛、多么神奇啊!
教師組織全班討論:這么美妙、可愛、神奇的聲音你聽到過嗎?讓我們來讀一讀6、7段。
2、細讀6、7段,并進行質疑:
學生自由讀6、7段,提出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你一天天長大,卻失去了聽的興趣,好像耳朵已經關閉?”
學生從書中找答案,再用自己的話說,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這些聲音我們太熟悉不過,我們沒有用心去聆聽,沒有用心去發現,所以就沒有聽到。
引導學生朗讀6、7段。適時處教師來范讀幫助學生讀出惋惜、失望的語氣。
3、細讀8-11段。
知道了我們沒有聆聽到這些聲音的原因,你想說點什么?(要認真去聽,不要關閉你的耳朵)(引導學生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
自由讀8-11段。想一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
指名讀,在評價中讓學生明確應采用的語氣。(總結:輕輕讀、細細品)
4、齊讀12段。
[將全文分成四部分學習、朗讀,主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來表現全文。1-5段是疑問的語氣;6、7段是惋惜、失望的語氣;8-11段是輕輕、啟發的語氣;12段是大聲、動情朗讀、號召的語氣。同時,在了解文章感情脈絡的時候,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的感受。]
(三)再讀全文,深入理解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文。(自己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齊讀;讀給自己聽、好朋友聽、老師聽等)
教師啟發學生:學習完本文,你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想聽一聽這世界上美妙的聲音)
出示課件:畫面展示大自然、生活中的圖畫、聲音(下雪了風呼呼地吹著;嬰兒睡覺時那柔柔的鼾聲;小貓伸長舌頭舔水喝時發出的聲音……)
你們聽到這些聲音了嗎?快拿起你們的筆,嘗試著把聽到的聲音寫一寫。
(四)布置作業
這世界的聲音是豐富多彩的,用心去聆聽,把你聽到的更多的聲音仿照書上的樣子寫一寫。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
〖案例點評〗
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學生可以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積累語言。本節課教師在教學中就充分注意了以讀為本,讀中悟情。課文學習突出了一個“讀”字。
在教學1-5段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過程:先讀一讀,看自己喜歡哪一段――再說說喜歡的原因,讀給小組同學聽一聽――最后代表小組在全班朗讀,讓同學猜猜自己喜歡的原因。其實這樣一個過程就是引導學生讀書的過程,即“在讀中感悟語言,再通過讀表達出來”。
教師在學生充分地朗讀感悟以后,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和手段來檢驗他們的學習效果。本節課,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合作讀、齊讀;讀給自己聽、好朋友聽、老師聽等,從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出,學生讀書的熱情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活動中,讀書對他們來說,已不是負擔,而是愉快的事情,因此,在較短時間內高效完成了有感情朗讀課文的任務,同時,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另外,本節課最后一個環節的設計也頗具特色,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了“下雪時、嬰兒睡覺時、小貓喝水時”的情景,讓學生在用心聆聽的同時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創設了情境,練習習作。既引導學生要用心來聆聽世界上的聲音,又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練筆機會,可謂一舉兩得,真正做到了“用好教材,超越教材”。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 5
【教材分析】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一篇隨感式的小品,木文以生動風趣的語言,介紹了各種聲音,探討了聲音與我們的關系,為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學習本文應引導學生注意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詞語,掌握“頃刻、面頰、噴嚏、激蕩、嘈雜、過濾”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掌握“嘮嘮叨叨、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詞義并學會運用;了解我們生活的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用心感受其豐富多彩;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學會傾聽聲音。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整體感知文意,把握內容要點,學習篩選和概括主要信息;欣賞本文別具一格的寫作風格,初步培養對美文的解讀和鑒賞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聲音和生活關系的探討,激發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讓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充實。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課文優美的語言、豐富的內蘊。
2、通過仿寫句子和課堂游戲,學習運用本文的語言技巧,激發學生聯想和想像,用“耳朵”細致地體味生活。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巧用辭格、善用整句,很適合十幾歲的少年朗讀。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感受其語言的精美,為全方位的品評鑒賞奠定基礎。
2.美點尋蹤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品評文章的美點,并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其獨特的美,語言表達能力、品評鑒賞能力、思維能力同步提高。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障礙
2、教師準備:教學圖片、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音樂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導語:
多媒體顯示冬雪紛飛的圖景。
同學們,你們聽過雪花的聲音嗎?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你一定聽見過,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神奇美妙的聲音世界。(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檢查預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悠揚動聽的樂聲中感受文章的美。
教師強調一些需要積累的詞語。
2.學生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學生自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4.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言,積極參與。
5.各小組選代言人,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
明確:課文描述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對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作了可貴的探討,強調聲音對我們的意義,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聲音伴隨著我們成長,聲音構成了豐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從正反兩方面論聲音對我們的意義:聲音充實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樂趣,并增長知識(11~12段)。13段用一連串發問,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戲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再次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三、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1.學生齊讀課文
2.提問: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學生明確:
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
文章的想象豐富、細微,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
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
文章的結構特別美,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游戲,新穎獨特……
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置懸念,誘人猜想……
3.教師分類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深入品評課文的美點。
教師總結:這篇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語言美、意蘊美、結構美。
(1)賞析課文的語言美。
提問:課文的語言美,美在哪里?
學生明確:美在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運用;
美在多種多樣的問句;
美在人稱的選用;
……
①揣摩文中活潑風趣、優美形象的語句。
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1、2、3段,其余同學聽讀,體味文句的詩情畫意。
②品讀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體味其表達效果。
女同學齊讀1、2、3段,用心品味細微的難以覺察的聲音,并展開聯想和想像,再現畫面。
男同學齊讀5、6、7段,感覺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體味排比句富有節奏和氣勢的表達效果。
教師要求學生模仿5、6、7段,仿寫三個段落,以生活中習以為常,不被留意的聲音為描寫對象,三個段落應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構成。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評價。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問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生明確:文中的問句形式多樣,有疑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如“你聽過……的聲音嗎?”“如果你問,這都是想像的聲音吧?我怎么聽不出來呢?那么我再說清楚一點……”“你總聽過……的聲音吧?……你總聽到些什么吧?”“你怎么會聽不見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些問句,不斷引起讀音的注意,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
④提問:全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改為第一人稱“我們”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讀時,仿佛作者就坐在我們對面和顏悅色、親切隨和地和我們談心。
(2)賞析課文的意蘊美。
提問: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請說出其獨特的意蘊。
學生明確:聲音,無時不在,無所不在。但由于感覺的遲鈍,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們忽略。作者用充滿詩意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傾聽,去感受。聲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讓我們伴隨著聲音一同成長,在美妙聲音的陪伴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快樂、更有情趣。
(3)賞析課文的結構美。
①提問: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如把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改為“用心傾聽”或“奇妙的聲音世界”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原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寄予作者對讀者的無限期冀和信賴,有較強的感情色彩。
②提問:文章開頭共寫了六種聲音,前三種聲音極細微,難以聽見。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去掉前三個段落行不行?
學生明確:開頭描寫“蒲公英梳頭”“80只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的“聲音”,這些所謂的聲音我們一般是聽不見的。但如果承認“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么也就應該承認“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響的,只不過這聲響太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的“無聲”寫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個段落,文意就略顯單薄。用“耳朵”聽,無人不能,但用“心”傾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筆,傾聽心音,傾聽天籟,從每一種聲音里,感受喜怒哀樂,領悟其內涵。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提問:文章的結尾有何特色?
學生明確:結尾部分新穎別致,作者沒有像慣常行文那樣總結或引申,而是別出心裁地建議你做做“聲音游戲”,通過游戲,我們將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而聽見自己的心音,由此“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4、學生齊讀課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五、拓展延伸
設計聲音游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
教師播放事先錄制好的磁帶,可以是一首音樂,也可以是冬日的風聲、夏日的蟬鳴、春日的燕語呢喃,也可以是雄雞的報曉聲、深巷中狗的狂吠聲等等,要求學生用心聽,然后把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
學生交流。(教師宜以表揚為主,對感覺靈敏、思維敏捷,感受細膩的同學予以肯定,給予他們較高的評價,鼓勵他們用心傾聽。)
六、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獲
2、教師結束語:
本文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神奇美妙、其樂無窮的聲音世界,啟發我們用心聽,用心感受,體會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讓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學會欣賞,學會微笑,成為一個生機蓬勃、活力四射、內涵豐富的生命體,讓世界因為我們而更加精彩。
七、布置作業
1、聽一首喜愛的音樂,把它編成一個故事。
(提示:由樂聲得到啟發,展開聯想和想像,寫成一篇有較強抒情色彩的記敘文。)
2、模仿課文前三段的寫法,寫一組排比段,描摹細微的聲音。
八、板書設計
你一定會聽見的
語言美
用心聽你會發現一
美意蘊美
個豐富奇妙的世界
結構美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了解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
2、整體感知文意,把握內容要點,提高篩選、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
3、品讀課文生動形象、優美活潑的語言,提高學生欣賞美和表達美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法進行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喚起學生關注生活的意識,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悟生活,去體驗生活,學會尋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種美妙的聲音。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欣賞和表達。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美
1、請學生用力堵住耳朵,合住嘴,不能發出任何聲響。持續半分鐘后,交流感受。
2、讓學生回到有聲世界,感受美妙動聽的各種聲音。(多媒體演示:流水聲、鳥叫聲等自然界的'聲音。)
3、引出課題。
二、聽讀課文,感受美
1、教師朗讀課文1—8自然段,學生凝神靜聽,看看作者都聽到了哪些聲音。
2、作者對聲音有著怎樣的認識和感受?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9—20自然段,篩選出相關的信息。
小結:從作者對聲音的認識和感受中,我們知道無論是“聲”的世界,還是“生”的世界,都需要用心去感受,你才能發現生活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可愛。
三、精讀課文,探尋美
1、自由朗讀,勾畫出文中你認為美的語句或語段。
2、小組討論,對課文的美點進行探究。
3、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小結:歸結出作者描摹聲音的方法
以聲寫聲——抓住聲音的本質特征
以形寫聲——調動各種感覺器官
以情寫聲——展開聯想、想象
以美寫聲——巧用各種修辭
四、拓展延伸,表達美
開展“找尋生活中的聲音”活動,用語言文字描繪生活中引起我們關注和喜
愛的聲音,并簡單談談自己聽后的感受。
五、課堂總結,感悟美
1、讓學生為這堂課做小結,一人一句,比一比,誰的總結最貼切。
2、結束語:原來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美麗如此之多,把眼睛擦亮,我們看到了人們往往“視而不見”的場景;把耳朵喚醒,我們聽見了人們往往“聽而不聞”的聲音;把心扉敞開,我們領略到了人們往往一笑而過的美麗。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 7
教學目的
1、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2、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熱愛并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強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感悟聲音的能力。
2、對慣性思維意識的突破。
教學方法
導讀型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效果
所用時間
一、導入新課
1、送給同學們一首歌《丁香花》
2、教師總結歌詞特點引入新課
3、出示課題《你一定會聽見》并做簡要分析。
學生邊聽邊唱
體會歌詞優美
激發學生興趣
二、文字感悟
對學生提出要求:
1、快速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的優美。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進行交流。
提出要求:
(1)朗讀你認為寫得最好的段落,讀時一定用心去感悟文字中的情感。
(2)你認為文章的語句,哪些是讓你感動的,哪些又是讓你感嘆的,哪些語句讀來就有一種美的享受,請勾畫出來,并自己分析產生這種美的原因。
1、讀課文,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組討論,全班進行交流。
(1)小組討論出各組認為最優美的句子。
(2)各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3)讀出你認為最美的句子,并分析產生這種美的原因。
1、朗讀能力增強,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
3、學生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
三、研讀感知
學生齊讀課文
抽生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內容和結構的整體感知。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總結歸納
學生朗讀課文
同桌之間討論課文結構
用流利簡潔概括性強的語言與全班同學交流。
把握課文結構
鍛煉學生說話、交談能力。
四、聲音游戲
教師播放聲音: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
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
你用心聽了嗎?
你聽見了什么?
用心聽,告訴老師究竟聽見了什么聲音
學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
培養學生感悟聲音的能力。
五、課后拓展
聲音會使人幸福,但也會讓人感到痛苦。請再聽《丁香花》表述你的愉悅或是感動。
要求:
1、能用流利語言表達自己感情
2、把自己體會寫在作業本上,100字左右。
先說出自己體會。
把自己感悟到的感情寫在作業本上。
鍛煉學生寫作能力。
培養學生快速思維能力。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①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熱愛并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③加強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①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①學生搜集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素材,以備使用。老師準備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②查字典,掃除字詞障礙。
③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材料。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教師放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要求〕學生:a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b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的音樂中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①學生放開喉嚨自由朗讀課文。②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③學生自由發言談讀后的感受,教師注意點撥評價。
三、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②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內容和結構的整體感知。③各小組推進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交流本小組的觀點。④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總結歸納
明確: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
第二部分:(9-13)說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告訴我們聲音會充實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得到更多樂趣。
第三部分:(14-20)建議我們做幾種“聲音游戲”,進入聲音世界,得到樂趣。
四、跳讀課文,品味語言。
①由學生爭取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要讀得猶如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
a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語段勾劃出來,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不好說一定要喜歡這句話,或者那句話,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例如:
有的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有的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
有的運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里的幾個聲音游戲,你要不要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③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質疑答疑。
例如:為什么說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久而久之會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明確:因為他對外界的一切都無動于衷,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他當然也就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五、精讀課文,問題探究
重點探究: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教師導學〕
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
①什么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
②“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是不是有聲音?
③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
〔合作探究〕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歸納〕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六、拓展延伸,聲音游戲
請多位學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自己當時聽到的感受,和同學們分享。游戲活動要組織好,課堂氣氛要輕松,但不能松散。
七、布置作業:把自己用心聽過的聲音感受寫成一段文字。
點評:首先,此教案注重以學生活動為主體,一上課就讓學生聽音樂以激發閱讀興趣。接著讓學生自由讀,學生自然會被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所吸引,自然會引起自己的生活體驗。接下的“自由談”,教師沒有設計什么問題,讓學生自由自在地發表感想,不會阻礙學生自由思想。最后請多位學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自己當時聽到的感受,這樣尊重了學生的自我感受,將學生的學習與個人生活體驗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其次,此教案教學環節清晰明了,以課文朗讀為載體,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初讀課文,熟悉內容”——“研讀課文,整體感知”——“跳讀課文,品味語言”——“精讀課文,問題探究”——“拓展延伸,聲音游戲”,每一個環節都能使學生獲得更深更新的感受,使教學過程很有層次感。另外,此教案還特別注意教學的民主性,教師是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課文優美的語言,豐富的內涵。
2、了解我們生活的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用心感受其豐富多彩,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學會傾聽聲音。
3、整體感知文章,把握內容要點,學習篩選和概括主要信息。
教學重難點
1、以讀帶析。充分領會本文語言的精美,學會全方位的品評鑒賞,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欣賞到的美點。
2、通過仿寫,學習本文的語言技巧,激發學生聯想和想象,用“耳朵”細致地體味生活。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激趣
黑夜給了我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造物主給我一雙聆聽的耳朵,它卻因喧囂的都市迷惑的太久,長久聽不見天籟之音,走進本文,我們的雙耳會更靈動,大自然的奇妙交響,人生的甜美酣暢會聲聲入耳。
(設置導語主要是為了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情感體驗,切入文章主題,吸引注意力,引起學習興趣。)
二、朗讀體驗
1、聽老師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點評: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并了解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2、自由地快讀全文,理清文章大意。
3、齊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劃分結構。
4、指名讀課文,想一想你記住了課文中的哪些內容。
5、自由地朗讀能引起自己同感的語句。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中的語言美。
明確:
(1)課文描述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對聲音和我們生活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強調了聲音對我們的意義,使我們關注聲音,用心傾聽。
(2)文章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
第二部分:探討了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聲音伴隨我們成長,并構成了豐富奇妙的世界。
第三部分:以游戲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再次印證了文章中心。
點評:通過多層次讀課文,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本環節設計了讀—析—說,使學生全面發展,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三、美點賞析
1、默讀課文,把你覺得描寫優美的句子畫下來,多讀一讀。
2、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與同學共同分享。
3、讀給大家聽一聽,讓我們和你一起去欣賞。
4、老師適當點撥,并給予恰當的朗讀指導,讓學生體會語言的音韻之美。
讓學生有個性地進行閱讀,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5、任選一個話題,談談自己的品悟。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路。
2.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3.通過仿寫句子和課堂游戲,學習運用本文的語言技巧,激發學生聯想和想像,用“耳朵”細致地體味生活。
教學重難點:
1.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 通過仿寫句子和課堂游戲,學習運用本文的語言技巧,激發學生聯想和想像,用“耳朵”細致地體味生活。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放音樂歌曲《把耳朵叫醒》。
[要求]學生聽完后,說說想到什么。
同學們,眼睛給了我們色彩,把我們領進絢麗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給了我們聲音,讓我們聆聽大千世界的奇妙交響和神秘訴說。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用心聽了嗎?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請你《把耳朵叫醒》,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讀聲篇
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磨砂shā 噴嚏pēn tì 激蕩dàng 面頰jiá
過濾lǜ 嘈雜cáo
頃刻qǐng 嘮嘮叨叨láo dao 聆聽líng 充耳不聞 視而不見
(2)先聽示范朗讀,再齊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1、聲音是怎么形成的?
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
所發出的聲響。
2、文中主要寫了哪些聲音?
蒲公英梳頭的聲音, 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雪花飄落的聲音,風吹的聲音,動物的聲音,水的聲音。
3.蒲公英梳頭的聲音, 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雪花飄落的聲音,這些極細小的聲音,作者為什么能聽見?
善于聆聽,用心聆聽
4.通過這篇文章,作者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聲音是無處不在的,我們要用心聽世界
5. 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應該用心得、努力地去聽呢?
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值得我們去用心聆聽的。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選擇和思考,這樣聲音不僅“好聽”而且“有益”,可以充實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得到很多樂趣。
三.品聲篇
研讀課文 品味語言
1.結合閱讀體驗,找出文中你喜歡的句子,說出喜歡的理由。
提示:
我們可以從文章的風格、語言特色、詞語的運用、修辭手法、文章意境等方面去感受、分析文章的美。例如:我最喜歡描寫螞蟻小跑步的聲音的這段話,
因為這里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螞蟻在小酸果掉下來時四處逃散的情景。你可以仿照下面的句式來說一說。(一)我喜歡……這段話(句子),因為這段話(句子),運用了……的手法,寫出了……(二)我喜歡……這段話(詞語),因為句子中的……這個(或這些)詞語用得好,寫出了……
2.再次品讀句子,品味其美的語言。
a.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蒲公英有一頭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擬人,語言優美形象
b.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那一天,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頃刻間,它們全逃散了!—擬人,語言活潑風趣
c.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語言優美,形象富有詩情畫意。
d.如果你問,這都是想象的聲音吧?我怎么聽不出來呢?那么我再說清楚一點: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當微風吹過柳梢,當清風拂過明月,當狂風撲過巨浪,當臺風橫越山嶺,你總聽到些什么吧!設問,反問。
e.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當小狗忙著啃骨頭,小金魚用尾巴撥水,金絲雀在窗沿唱歌,當兩只老貓在墻頭吵架,三只蘆花雞在啄米吃,你總聽到些什么吧?
f.你也總聽過水聲吧?當山間的清泉如一道銀箭奔向溪流,當嘩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當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臉盆里,當清道夫掃水溝里的落葉,當媽媽開水龍頭淘米煮飯,你總該聽到些什么吧?排比句,排比段
3.總結:a、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b、排比增強氣勢。
c、多種問句,激活讀者生活體驗,引發思考。
d、采用第二人稱,親切、隨和。
四.寫聲篇
拓展延伸 課堂練習
1.你用心去聆聽過聲音嗎?在生活中,什么聲音使你感動?請選擇其中一種進行描繪。
提示:
(1)從父母的嘮叨聲中,我聽到了……
(2)從老師的批評聲中,我聽到了……
(3)從朋友的勸慰聲中,我聽到了……
(4)從綿綿的春雨聲中,我聽到了……
(5)從轟隆隆的雷聲中,我聽到了……
(6)從樹葉飄落的聲音中,我聽到了……
(7)從花開的聲音中,我聽到了……
2.請你欣賞《森林狂想曲》,發揮你的想象和聯想,再現音樂中的畫面或者把你的感受傾訴在筆下。
提示:可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你的語言生動活潑,也可以使用第二人稱哦;也可以仿照課文句式。
3.請你欣賞其他人寫的佳作
a.你聽過蜻蜓點水的聲音嗎?蜻蜓看見一面極亮極亮的大鏡子,照出了藍天白云,照出了紅花綠葉,于是它朝那面鏡子俯沖下去,近了,近了,它用尾巴輕輕一點,想停在上面照一照,“轟——”一聲,鏡子碎了,世界搖晃了,蜻蜓慌忙逃走了。
b.你聽過杜鵑怒放的聲音嗎?整整一個冬季,杜鵑都在聚集精華等待著。當春風不斷加溫,花骨朵開始突突突地翻滾起來,終于有一天,她達到了沸點,掀翻了花蓋子,咕嚕嚕地一個個粉紅色的泡泡全冒了出來。
c.你聽過空氣搖曳的聲音嗎?如果你對著前面重重地吹一口氣,空氣立刻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了下去,“嘩——”地一聲撞到了墻壁,然后,又搖搖晃晃地彈了回來,發出“哐嗆哐嗆”的聲音。
d.你聽過知了在柳樹上高聲唱歌的聲音嗎……
4.寫法小結
觀察(用心感受)+想像(設置情境)+語言(運用修辭,生動形象)= 心靈感受到的美 ,筆尖流瀉出的美
5.課后作業:
聲音無處不在:大自然中的風聲雨聲、蟬鳴鳥語;生活中的歌聲書聲、笑聲哭聲,親人朋友的安慰、鼓勵、批評;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其中,一定有某種聲音讓你難忘。它也許會讓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許會讓你產生豐富的想象,也許會讓你領悟到可貴的哲理……
a.請你以“聲音”為話題,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段文字。
b.抄寫生字詞3遍,并注音、解釋。
6.結束語:
老舍說:“我感覺我是最幸福的,因為在我無意中我聽到了百分之百的綠色的聲音,我聽到了生靈的對話,我聽到了優美的歌聲……”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對大自然對生活充滿愛,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靈去聆聽和感悟,你就一定能聽見生活中各種美好的聲音。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借助預習單,檢查自學:積累四字詞語,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即課文的主要內容,討論自己發現的文章寫作特色。
2.通過課文品讀1—3段,學習做簡單批注(概括性批注)和具體批注,感受作者的語言風格和表現手法。
3.通過創設情境,體驗“用心聽”的感覺,并在課堂練筆中學習表達自己傾聽到的聲音。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柔美的畫面和音樂以及批注
【教學預設】
欣賞課件,創設情境
第一板塊:交流預習,了解大意(預計5分鐘)
1.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桂文亞的散文——讀題:你一定會聽見的(指導讀得利落些:一定)
2.課前同學們讀過課文,還完成了一份自主學習單,我們來交流一下:
(1)你從文中摘錄了哪些四字詞語?
(2)你能用上這些詞語中的一個或者幾個來說說作者的.觀點嗎?
(3)第三個要交流的問題有一點點難度:這篇文章語言最大的特色是什么?最能表現這種特色的是哪些段落?
第二板塊:朗讀品味,感受語言(預計15+3分鐘)
1.出示要求,自學。輕聲、反復朗讀1—3自然段(或其中一個自然段),你有什么感覺?想一想,這些文字為什么會讓你有這種與眾不同的感覺?請在相關的段落、句子或者詞語旁邊寫上感受。
2.學生自由讀,反復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師巡視。
3.出示1—3段,交流感受:
交流感受,簡單批注或者是概括性批注。
4.品讀第三自然段,學寫品味批注
5.教師示范批注
6.學生二度批注,教師巡視。
7.交流批注,指導朗讀
8.你有沒有發現:這三段話在寫法上還有什么特點?
9.出示5—7段,比較閱讀,交流發現
第三板塊:靜心傾聽,課堂練筆(預計10分鐘)
1.你善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世界的聲音嗎?請閉眼傾聽音樂:請用心傾聽,你聽見了什么?
2.把你聽到的聲音連綴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試著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努力使文字細膩一些,柔美一些,輕柔一些,可能的話,幽默一些。
3.展示交流,點評,修改。
第四板塊:拓展閱讀 不知練筆
1.閱讀《外公是棵櫻桃樹》,品讀其中傾聽櫻桃樹呼吸的段落。
2.作業:做一做課文中建議的聲音游戲,寫寫練筆。
【五年級下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07-22
你一定會聽見的作文04-28
你一定會聽見作文05-12
《你一定會聽見》說課稿08-05
《你一定會聽見》說課08-05
你一定會聽見作文9篇06-02
你一定會聽見作文14篇05-14
《那一定會很好》教學設計06-04
絕招課文的教學設計優秀11-18
《那一定會很好》教學設計7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