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中語文課文賣炭翁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5-02-09 08:54:46 思穎 課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中語文課文賣炭翁原文及賞析

  《賣炭翁》描寫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下面我們來看看高中語文課文賣炭翁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高中語文課文賣炭翁原文及賞析

  原文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賞析

  這是一首諷諭詩。作者以個別表現一般,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剝削階級肆意剝削的現實,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同時表現出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這也是一首敘事詩,作者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記述了一位賣炭老人燒炭、運炭和賣炭未成、被宮使掠奪的全部經過,層次清楚,脈絡分明。

  在內容上,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由開頭至“心憂”句,交代賣炭翁生活的艱辛和愿望。第二段,自“夜來”句至“市南”句,描述他進城賣炭。第三段,自“翩翩”句至結尾,寫炭被掠奪。全詩有敘述,有描寫,有細節,有對比。筆法簡潔,語言精練,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處處顯出詩人的匠心。尤其是結尾處,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正如《唐宋詩醇》卷二十所說:“直書其事,而其意自見,更不用著一斷語。”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河南鄭州新鄭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陜西、出生于河南鄭州新鄭,葬于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燒炭。

  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斑白十指漆黑。

  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么?換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心炭不值錢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曉他急忙駕著炭車軋著冰路往集市上趕去。

  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門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兩個騎馬的人是誰。渴腔蕦m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

  他們手里拿著文書嘴里稱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

  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百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買炭的錢了。

  注釋

  賣炭翁:此篇是組詩《新樂府》中的第32首,題注云:“苦宮市也!睂m市,指唐代皇宮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場上去拿,隨便給點錢,實際上是公開掠奪。唐德宗時用太監專管其事。

  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煙火色:煙熏色的臉。此處突出賣炭翁的辛勞。

  蒼蒼:灰白色,形容鬢發花白。

  得:得到。何所營:做什么用。營,經營,這里指需求。

  可憐:使人憐憫。

  愿:希望。

  曉:天亮。輾(niǎn):同“碾”,壓。轍:車輪滾過地面輾出的痕跡。

  困:困倦,疲乏。

  市:長安有貿易專區,稱市,市周圍有墻有門。

  翩翩:輕快灑脫的情狀。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騎(jì):騎馬的人。

  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使者,指皇宮內的太監。白衫兒,指太監手下的爪牙。

  把:拿。稱:說。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回:調轉。叱:喝斥。牽向北:指牽向宮中。

  千余斤:不是實指,形容很多。

  驅:趕著走。將:語助詞。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夠。惜,舍。

  半匹紅綃一丈綾:唐代商務交易,絹帛等絲織品可以代貨幣使用。當時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比一車炭的價值相差很遠。這是官方用賤價強奪民財。

  系(jì):綁扎。這里是掛的意思。直:通“值”,指價格。

  中心

  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剝削階級肆意剝削的現實,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同時表現出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講解

  《賣炭翁》描寫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

  這首詩一開頭就把讀者帶到當時的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讓讀者看到一個燒炭的老人過著的十分窮苦的生活!百u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燒炭的老翁連一寸土地也沒有,全部賴以為生的東西,只不過是一把斧頭、一掛牛車,再加上十個被煙火熏黑的手指頭。他沒有妻子也沒有兒女,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在南山上伐薪、燒炭,弄得“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勞動的艱苦是可想而知的。這燒炭的老人對生活并沒有過高的要求,“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他僅僅希望有吃有穿,維持一種最低的生活。按理說,一個人養活自己一個人,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可是就連這樣一個愿望,他也難以實現。“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東西,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燒了炭,給別人帶來了溫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卻單薄得可憐。衣服單薄本該盼望天氣暖和,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憂炭賤愿天寒”,他寧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賣一點炭錢。這種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現出賣炭翁悲慘的處境和生活的艱辛。

  創作背景

  《賣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組詩中的第三十二首。白居易寫作《新樂府》是在唐憲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這正是宮市為害最深的時候。他對宮市有十分的了解,對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來。

【高中語文課文賣炭翁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高中課文《師說》原文、賞析07-22

北京的春節課文原文及賞析11-13

五年級白鷺課文原文及賞析08-31

文言文《賣炭翁》原文及其翻譯06-22

《雷雨》課文原文10-18

觀潮課文原文03-12

爭吵課文原文06-14

山雨課文原文07-21

荷花課文原文09-0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级精品视频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 在线精品亚洲第一品 | 中文亚洲AV片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欧美国内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