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fā)生的一件事作文范例[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發(fā)生的一件事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發(fā)生的一件事作文 篇1
放學后,同學們直奔小賣部,我也要進去買自動鉛筆。我忽然看見前面的一個小孩摸遍全身的口袋也找不到一毛錢,看他漲得通紅的臉,我心想:“他肯定丟了錢。”
進了小賣部,我眼睛時時刻刻地盯著那個小孩,懷疑他會偷東西。他一開始只是東張西望,好像在尋找什么東西。我心想:“難道是我估錯了?”可我仍然盯著他。他開始行動了,只見他右手伸出去抓起一包牛筋,然后手迅速縮回來,把牛筋放入自己的.口袋。拿完牛筋又到糖果區(qū)拿了幾個糖果。他神色慌張,不時東張西望,看看有沒有人在關注他,我看出他很害怕。但他還是拿了一包可比克塞到口袋里。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可比克的包裝紙露出了一角。他急匆匆地跑出去。“站住!”老板在他身后大叫一聲。他見老板發(fā)現(xiàn)他偷東西,轉身就想跑。老板眼極手快,一把抓住了那個小孩。老板沖那個孩子破口大罵,那個孩子羞愧地低下了頭。我想:“那個小孩這么小就學會偷東西,長在以后肯定會進牢房的!唉,學什么不好,為什么就要學偷呢!”
發(fā)生的一件事作文 篇2
前不久,我家住的單元六樓上又搬來了新鄰居張阿姨。我喜歡到張阿姨家去,因為,她有一個剛滿五個月還在吃奶的活潑愛的小孩。可是這幾天來,我總沒看見張阿姨下過樓,一打聽,原來張阿姨病倒了。由于張阿姨病得不輕,連奶水也沒有了。那她的孩子怎么辦呢?說真的,這孩子長得可真逗人喜愛。一雙亮晶晶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仿佛對一切都陌生,淺黃色的絨發(fā)下長著紅潤的胖胖的圓臉,她不論看到誰都總是笑瞇瞇的,一雙小手總是胡亂地抓來抓去。
這天,我到張阿姨家來,看見了小孩的爸爸正在發(fā)愁。忽然,門開了,一位俊秀淳樸的年輕婦女推門進來,只聽她真誠地對小孩的爸爸說:“王二哥,小張病得不輕,你就好好照顧她吧,至于孩子嘛,我?guī)湍銚狃B(yǎng)。”王叔叔說:“這怎么行呢?你的孩子怎么辦?”年輕阿姨說:“不要緊,他能過得去的`,我給他煮東西搭著吃就行了。”王叔叔又說:“你就這一個孩子呀,我……我不能連累……”年輕阿姨打斷了他的話,誠懇地說:“我的孩子,你的孩子,都是孩子。你就放心吧,我會安排的。”說完,她從王叔叔手中接過小孩抱走了。
這時,我問王叔叔:“這位阿姨是誰?”叔叔告訴了我,我這才知道年輕阿姨是張阿姨單位的一個同事。啊,這位年輕阿姨真是太好了。
發(fā)生的一件事作文 篇3
去年,瞿溪的二月初一集市熱鬧非凡,許多大店小店小攤都把東西拿到外面去賣。有一次,我親眼目睹了這一件事。
那一天,我跟媽媽去逛街,發(fā)現(xiàn)有個大棚上貼著一張廣告:全場大清倉,每件賣品是十元起!于是我們便跟隨別人走了進去。我跟媽媽選了許多東西,就在媽媽結賬付錢的時候,我閑著無聊,就拿著媽媽的手機走來走去。就在這時,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細節(jié)。有一個人在里面逛,一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一些書,或者臺燈之類的,總是拿起來站在墻角,鬼鬼祟祟地動來動去,非常像是把東西藏進衣服里。每件東西總是有去無回。也許是人太多了,店家卻絲毫沒有察覺異樣。而這人每拿一樣東西,做完同樣的動作,又會跑出去。像是從衣服里摸出一樣東西交給下一個人,然后又回到剛才的店里去。
再看那人,本身就別人矮半截,所以跟沒人一樣,絲毫不會讓人察覺。
哎,現(xiàn)在社會是多么混亂,就有那么一些人想不勞而獲,去偷人家的東西,真可恥。伸手必被捉,如果你們還是繼續(xù)為非作歹,那總有一天會落網(wǎng)的。
發(fā)生的一件事作文 篇4
學校是我們的小天堂,我們每天在這里生活的多姿多彩。經(jīng)歷著愉快的事,煩惱的事,難忘的事……我今天要說的就是發(fā)生在我們班英語課上的一件事。
英語課我們最喜歡的是小組對抗賽,這個周五照樣開賽。全班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10個人,我是第四小組的。比賽規(guī)則是誰回答對一題就給這個同學所在的小組加1分。比賽開始啦,同學們都摩拳擦掌,眼盯大屏幕躍躍欲試,都想為小組爭分。老師打開大屏幕,問題一出現(xiàn)會的同學都高高的.舉起手,有的同學急不可待的站起來,嘴里大喊:“老師,我,我,我。”前幾個問題都是我們組同學先搶答上來的,看看分數(shù)我們比第二名高3分,我想,我們組贏定了可是就在我做美夢的時候,第3組趕了上來。比賽進入白熱化,我們組的同學都很緊張,眼看煮熟的鴨子就要飛了,屏幕上出現(xiàn)了最后一題,我們組的高海峰不負眾望化解了危機。我們組以一分之差險勝第三組,就在我們以為比賽結束正要歡呼之時,英語老師說:“檢查作業(yè),也作為比賽分數(shù)的一部分。”我手心里捏了一把汗,擔心我們組有人作業(yè)沒完成好。檢查完作業(yè)結果是:我們組比第三組多一個家長沒簽字的人,這樣我們組和第三組打平手了。我心想還好保住了第一的位置。笑容重新蕩漾在我們組人的臉上,這時下課鈴響了,老師宣布比賽結果,第三組獲勝,我們組人頓時臉色由晴轉陰,只聽我們組有同學大喊:“老師,不公平。”老師笑了笑走出了教室。我們的心里猶如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其實,開始時,我也覺得英語老師不公平,但用心想一想,比賽總會有輸贏,結果都不重要,關鍵是通過對抗賽這種方式使我們更好的掌握知識,但作業(yè)沒好好完成就是學習態(tài)度問題了,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就不會學習好,所以英語老師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