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_800字
記起很多年前挺流行的一個辯題:狹路相逢是智者勝還是勇者勝。那時各路辯手滔滔不絕的雄辯才能在腦海中回想起來仍舊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最為精彩的則是正方(狹路相逢智者勝)亮出諸葛亮空城計這一出并美其名曰;諸葛亮用智慧搏倒了司馬懿。然而,他們的對手恰恰抓住了這一計徹底扳回了一局,因為司馬懿、諸葛亮的智慧其實在歷史上是不分伯仲的,所以這時比的恰恰是勇氣。
司馬懿的勇氣不足成就了諸葛亮的大勇大謀。在隨后一陣陣波濤洶涌的雷鳴掌聲中我卻想到了一個詞-----融合。似乎在一剎那抑或只是須臾一瞬,我體會到它在我體內愈發膨脹,甚至已有了它本身的重量。“融合”似乎是造物者那雙充滿力量的大手用來造就完美與卓絕。善良、謙遜、聰穎、美麗的融合可以造就一個不凡的女子;勇氣、力量、沉穩、敏銳的融合同樣可以造就一個超群的男人。那怎樣的融合能創造出一個給人以美好和希望的社會呢?
我想不單單是高速發展的經濟,更需要強大的人文精神的融合!如果你足夠細心可以發現如今各大書店暢銷書不是經濟社會就是言情漫畫。若你有足夠精力來回踅走,你會發現有幾處暗隅,那是可能落了些陳年舊灰,而那些無人問津,形影相吊的多數是哲學類論著罷!不過這沒什么奇怪。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每個青年人都在為自己將來奮斗,希望能夠過上更高質量的生活。甚至追逐短期利益成了一些人的“遠大抱負”。誰都沒有注意四周一些人文建筑被無情地修葺成了繁茂商業區,腳下的草地被“踩”成了柏油馬路,許多電話亭的電話不翼而飛。
難道哲學、音樂這些能提高人們人文精神的東西只是社會的累贅了嗎?愛因斯坦說:“不!”,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認為他最享受的時光是與友人拉小提琴。他說過每個學生從學校畢業出來后是個人,而不是機器。文藝復興時期,正是一群人文主義者向歐洲人民宣揚人文知識才將人民漸漸帶出中世紀的黑暗,走向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德國戰敗后,滿目瘡痍,但他們重視人文的傳統和較高的國民素質讓德意志民族又一次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三大國。難道這不是人文精神的功勞嗎?我相信融合能創造完美,社會經濟建設與人文精神的融合不僅使人們掙脫快生活的束縛和空虛,更能帶領所有中國人走向新的高度!
【融合】相關文章:
高二話題作文 :不可思議的融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