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1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有很多傳統習俗,比如:包粽子、賽龍舟、小孩戴五色線、掛香包、掛艾草、插菖蒲。
我最喜歡吃粽子了,于是,纏著奶奶教我包粽子,奶奶答應了。
首先,我和奶奶把綠油油的新鮮粽葉洗干凈,接著我按照奶奶教我的方法,用左手托著粽葉,給他折成漏斗形,右手再加兩勺糯米進去,然后根據個人喜歡的口味加上自己喜歡的餡料——板粟、蜜棗、瘦肉、花生米等,最后再將糯米填滿,用繩兒綁緊實,粽子就做好了。
我最喜歡吃的就是板栗粽了,可是,粽子裹起來都一樣就區分不開是什么餡兒的了。于是,我就去找奶奶要了幾根紅線,把粽子捆起來,我一連做了好幾個板栗粽,這樣,喜歡吃板栗粽的我就可以輕松地一飽口福了。不一會兒,我和奶奶一起包了滿滿一大盆粽子。一個個粽子看上去像極了身穿綠袍的小精靈,可愛極了!
包好之后,奶奶就把粽子拿去鍋里煮。望著一個個浸在水里的粽子,簡直就像一個個游泳健將,它們不怕激流沖擊,不怕熱浪澆灌,終究換上了一身大黃袍。而我卻只能隔著兩米遠的距離,干瞪眼守著這群健將。
這樣,大概過了一個多小時后,粽子的`香氣就飄滿整個屋子。“吃粽子了!吃粽子了!"奶奶說道。終于聽到這期待的聲音了,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跑過去,趕緊去看我的板栗粽,只見它好似雙手叉腰,頭戴紅纓的戰士凱旋歸來,等我夸獎他呢!我高興地將它捧在手心,左看看右看看,真舍不得吃呀!“快吃呀!
小饞貓,不是早就等不及了嗎?”奶奶奇怪地問。我這才慢慢脫去它的黃袍,哇!一股粽葉香夾雜著糯米香撲鼻而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軟糯香甜,非常好吃,不知不覺,我竟然吃了四個板栗粽,我覺得今年的粽子格外香,格外好吃。
下午,爸爸帶我去看賽龍舟,只見選手們都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且目不轉睛地看著前方。只聽“砰”的一聲,發令槍響了,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向前沖去,兩岸的觀眾歡呼雀躍,助威聲、喝彩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一號隊的選手身體強壯,他們齊心協力,動作整齊劃一,不一會兒就把其他幾隊遠遠甩在了后面,最終取勝,拿得了頭彩。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來做客,你一定會大飽口福和眼福的!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2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這首短小精悍的小詩又在我耳邊響起,因為端午節到了。淡淡的粽香將我的思想帶入那悠悠歲月……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君王又不采納一些措施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人們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體。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尤其是賽龍舟、吃粽子,那可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龍舟競渡,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今年,媽媽帶著我一起體驗了包粽子的樂趣。首先我和媽媽一起到超市進行了采購:粽葉、糯米、紅棗、花生、葡萄干及各種豆類。
經過一夜的浸泡,把粽葉洗凈并消毒,第二天再包粽子。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讓我將粽葉折成錐形,讓后填入粽餡。可我這個小馬虎將粽葉折成圓錐形時,圓錐的尖部沒有包好,里面的粽餡“嘩啦啦”地露了出來,最后我不得不將它從新包起來,經過我反復研究試驗,發現了折成圓錐形的技巧:取1片粽葉,抹干水分,順向l/3處重疊平放在手心,將粽葉旋轉,在l/3處折成漏斗圓錐形,這樣就可以折得很好了。填好餡后,接下來將粽葉折疊密封,用棉線將粽葉綁扎結實。就可以放入鍋中煮了!
經過兩個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出鍋了,我連忙拿起一個粽子,剝開墨綠色的粽葉,我隱約看到粽子細嫩的皮膚,那頭頂上的瑪瑙似的'紅棗更為她的嫵媚多情增添一道風景。我用尖尖的的牙咬開若葉,輕輕舔著糯米團。粽子香便像煙霧一般向四周彌漫開來,讓我陶醉其中。我禁不住這誘惑,用力地咬了下去。米團在我的唇齒之間留連,滑嫩的紅棗也在我口中默默綻放香味。不一會兒,我便吃了好幾個粽子。
家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品著甜而不膩,黏而爽口的粽子。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啊!家鄉的端午節讓人流連忘返!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3
要說家鄉的習俗可多了,比如:搓湯圓,做月餅,拜月娘……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的粽子呀!
當我第一次吃粽子時就愛上了粽子,粽子蒸完后打開繩,把葉子打開,一股香氣沁人心脾,世上怎么有這么好吃的東西呀!為此我還特意從書上找到了端午節的由來: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在船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丟進河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后來人們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20xx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我和我的家人回到了老家,我就跟媽媽說:“媽媽我想跟跟奶奶學著包粽子,行嗎?”“行啊,怎么不行?你奶奶早上要包粽子,我們到家時間剛好,這樣你也能多學一項技能。”媽媽笑著說。到了老家我蹦蹦跳跳地來到了奶奶身邊,開心的說:“奶奶我要學包粽子!”“好,我剛準備材料,一起來看。”奶奶用那慈祥的笑臉對我說。首先準備的材料有:粽葉,肉,栗子,鵪鶉蛋。我們要先把肉,栗子,鵪鶉蛋煮熟,你們知道為什么要準備那么多材料嗎?因為我要做很多種的粽子,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口味。開始包粽子了,弟弟妹妹聽聞要包粽子,紛紛趕來,嚷嚷著也要包。我們先把粽葉弄好,先放入三分之一洗好的'米,我們要把肉用味精,白糖,料酒,鹽來腌制,腌完放幾塊肉,然后再用米包起來,然后用繩把粽子捆起來,這樣一個完美的菱形粽子就完成啦!因為大家一起包一下子就包完了,雖然弟弟妹妹包的不太好,但是人總要經歷,花費時間才能把一件事做好。粽子一個一個被放到鍋里蒸,鍋里的香氣直冒出來,我那口水可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啊!粽子終于出鍋了,我心滿意足地吃著粽子,又因為粽子是自己做的格外的香。
這是我過的最開心而又有意義的端午節,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我可真希望能天天過端午節,這樣我就能天天吃好吃又可口的粽子了!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4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家鄉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節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后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那天,人們總是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這就是家鄉熱鬧有趣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端午節06-09
寫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精選39篇)03-03
關于端午節:家鄉的賽龍舟06-27
關于端午節:家鄉的賽龍舟06-27
初二作文800字:我家鄉的端午節06-18
家鄉六年級作文05-13
六年級家鄉的作文07-07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04-11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11-03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