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怪生無雨都張傘詩句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詩句吧,詩句節奏上鮮明有序,音諧韻美。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詩句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怪生無雨都張傘詩句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料:
在南宋民間,有一位才高九斗,學富五車的大詩人,大文學家——楊萬里。
安仁縣城中,街上的人并不很多,通常,人們在這個時候都會在家中或酒館里吃飯,除了那些正在往家里趕的行人,和一天到晚揮灑著汗水的車夫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人了。一條河流穿城而過,清清的河水緩緩地流淌著,河面上不時劃來三三兩兩的船只,給這座不大的城鎮增添了不少靈氣。在沿河的街旁的酒樓上,一位身著青色長袍,頭戴一頂青絲方帽,手中輕搖著一柄折扇的人正向酒樓走去。此人中等身材,白凈的臉孔透著一絲紅潤,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更顯此人的文雅與才氣。他剛一邁入酒樓,喧嘩的聲音漸漸地安靜了下來,眾人的目光“刷”地一下投向了這位秀才。突然,有一人叫道:“這不是著名的詩人揚萬里嗎!”頓時,所有的人一陣驚嘆,紛紛站起來行禮。揚萬里向人眾拱了拱手,又向二樓邁去。
來到二樓,他找到一窗邊的空位子坐下,喊了一聲:“小二。”店小二習慣性地把方巾往肩頭一搭,叫道:“唉!來嘍!”急匆匆地趕了過來,麻利地用方巾擦著桌子,邊擦邊問:“客官,你要些什么?”揚萬里道:“幾樣小菜便可。”店小二應了一聲,便走了。
揚萬里無意中看了看窗外,但眼光一拋出去,就仿佛釣到了大魚,怎么也收不回來了。原來,窗外的河上,一葉小舟正順水漂來,船上沒見大人,只見兩個小孩。兩個小孩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從船尾一下子爬到了船頭,坐在了船頭的木板上,一個穿著白色襯衫,敝開了衣襟,露出了赤裸裸的胸膛,另一個外面穿一件襯衣,里面穿一個紅肚兜,手里撐著一把小傘。揚萬里看了看,河面平靜,沒有雨點打下來的漣漪,說明并沒有下雨,他們為什么打傘呢?這可引起了揚萬里的好奇心。忽然,他發現起風了,風并不大,但仍把河邊的柳樹吹得歪歪斜斜,他恍然大悟,孩子們是想利用風有力量把船吹動,讓風來把船劃開。想到這兒,楊萬里來了靈感,立刻吩咐店家取來文房四寶,揮筆疾書,寫下了《舟過安仁》一詩:
一葉漁舟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寫完之后,他搖頭晃腦地高聲高聲呤了一遍。話音一落,從四周傳來“好詩!好詩!”的贊嘆聲。讓楊萬里有些臉紅,將詩卷起來,放入懷中,吃幾樣店小二送來的小菜,大步跨出門檻,揚長而去。
作品鑒賞: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是詩人看到的情景。兩個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詩人的注意,是因為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劃船,撐船用的竹竿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里,這是奇怪的事。由此可見,此時詩人的心情是閑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里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詩人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疑竇的解開,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是恍然大悟:兩個小孩沒下雨也張開傘,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舞動傘柄使風吹動小船使船前進。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詩人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孩童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
在這首詩中,詩人看到在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竹篙,停下船槳,張開了傘。而詩人悟到了兩個小孩之所以沒下雨也張開傘,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風讓船前進。
詩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詩人非常善于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詩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贊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表達了詩人對孩童的喜愛和贊賞。
名家點評:
《古詩觀止》:這首詩淺顯易懂,充滿情趣,詩人抓住了那有趣瞬間,展示了兩個孩童的可愛和機智。
【怪生無雨都張傘詩句賞析】相關文章:
怪生無雨都張傘05-06
怪師06-21
小怪09-16
傘06-08
傘06-12
傘10-07
傘07-02
傘06-12
傘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