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村居》故事
南宋鐵血詞人辛棄疾,晚年退居林下,寫了一首《清平樂·村居》。這首詞用簡樸、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山村里的三胎家庭,一家五口歡樂和諧的生活場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天,陽光明媚,萬里無云。做官被奸人所陷害,罷了官,隱居大江西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的大詞人辛棄疾在房里作詞,苦苦思索,卻沒有一點思路,便出去散散心。走著走著,一陣含著醉意的吳地方音傳入她的耳膜。他好生好奇:是誰這么悠閑呢?循著聲音走過去只見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沐浴在夏日的陽光里。茅檐下,一對白發老夫妻在親熱地聊天,面前還擺著酒壺,多么悠閑自在啊!緊靠著茅屋,有一條小溪,溪中開滿了荷花,散發出一陣陣沁人心脾的幽香。碧綠的荷葉下,魚兒蝦兒正在成群結隊地追逐嬉戲呢!溪旁長滿了翠綠的野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生機勃勃。
老夫妻有三個兒子。抬眼望去,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邊的田地里鋤草,眼看著豐收在望,他心里正樂著呢!二兒子,年紀尚小,力氣不足,但心靈手巧,正編織著雞籠,準備明天拿到集市上賣幾個錢補貼家用。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她頑皮極了,橫臥在溪頭,正剝食著剛摘下來的蓮蓬呢!
看到這一切,辛棄疾不禁詞性大發,但礙于未帶紙筆,只能用樹枝在地上寫道: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借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全詞以白描手法描述了農村的鄉土風俗,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于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后,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閑居達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清平樂·村居》故事】相關文章:
清平樂·村居小故事10-05
《清平樂·村居》小故事(精選13篇)06-25
清平樂.村居09-05
清平樂·村居09-25
清平樂村居10-07
清平樂·村居10-04
清平樂村居改寫10-05
改寫《清平樂.村居》10-04
改寫《清平樂·村居》10-08